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公务人员在种种法令规章的重重限制下,还可以为他要服务的对象找出一条法、理、情各方面都兼顾的解决方案时,那种创意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感受的。
  政府机关的工作,看你要怎么对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工作选择之四:自由职业 1
今天的工作,不见得那么好找。政府机关、大企业进不去,小公司也没有机会的话,有些人会想到干脆当个自由职业者,自己进行创作,譬如作家、画家或翻译等。
  自由职业当然很好,但是应该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不要把它当作找不到其他工作时候的选项。上班族总要受到公司与单位的一些规定的束缚与拘束,自由职业则不;上班族总有公司与单位的一些固定薪酬与福利,自由职业则没有。
  换句话说,和上班族比起来,自由职业的利弊与甘苦对比是极为鲜明的。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状况下,如果你不是真心或一心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而只是想当一个上班族不成之余才想当自由职业者的话,你很快就会支撑不下去。
  自由职业是一杯烈酒,得有相当好的酒量打底。你只是想找啤酒喝而不得,却想端起这杯烈酒的话,不是个好主意。
  第二个前提是,你得有异于一般人的、严格的自我纪律与要求。最基本的,你一定要有纪律在没有任何人要求你的状况下,每天持续工作八小时不能松懈,并且自得其乐。
  

工作选择之四:自由职业 2
一九八○年代起就轰动华人世界的蔡志忠,是自由职业里的一个代表。他创作漫画这件事,是在他童年时就订好的人生志向。初中没毕业,他就决定只身从乡下来到台北当起漫画家。几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当自由职业者。(除了中间一度开过卡通公司当老板)
  以近七年来说,蔡志忠每天都维持十六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七年的时间里,他累积的工作稿量,有一千册笔记本之多。一年平均一百三十册,一个月平均十册以上。这就是自由职业的工作纪律。
  二○○○年前后开始红遍华人世界的几米,也是自由职业者的一个代表。他开始以插画和成人绘本工作以后,固定每天都像朝九晚五一般地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室里。我们做出版的人,一个很主要的工作是催作者的稿。作者的进度落后,是常有的事。但是和几米一起工作,他的创作进度永远超前于出版者。你不用担心他没有作品交给你出版,你要担心的,是怎样把他源源不绝的作品排出一个顺畅的出版节奏。那也是自由职业的工作纪律。
  从蔡志忠和几米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职业真是个好工作。只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具备那两个前提。试六个月,就可以知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出校门不建议的两个选择 1
新出校门,有两个选择,是我不建议的。
  第一个是创业。
  找不到工作,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自由职业者的时候,有人会动到找点儿钱自己来做点儿生意的念头。现在的说法,叫创业。
  创业,其实也是一种自由职业,是更复杂的自由职业。
  创业的人,首先得具备所有自由职业者需要具备的条件。第一,你得真正热爱创业,真心喜爱做生意发财,而不是找工作无门之后想到为自己创造一个工作而已。(我自己就犯过这个毛病)第二,你得有充分的纪律,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做好一个老板的工作。
  但是创业做生意,和当一个作家最大的不同是:相当程度上,作家只要把自己管好了就行,只要做好创作本身的工作就行;但是做生意却不仅仅如此。做生意最起码还要管理到其他人,其他许许多多和创作本身没有直接相关的事情。
  所以说,创业是一种更复杂的自由职业。
  由于这些复杂不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能想象的,所以我不建议新出校门就创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新出校门不建议的两个选择 2
想要创业,最好先有过一些工作经历,有过一些老板,因为你自己不满意这些工作与生意的进行方式,因为你不满意这些老板的表现,所以才想自己来当老板,做些新的示范,实行些新的工作与生意方式。
  这才是创业的本质。
  近来由于大学扩招,过去门槛很高的大学,现在不是了。过去还是凤毛麟角的大学文凭,也早就普及或泛滥了。于是,我们不时会听到有人在感叹,今天的大学学历,简直等于过去的高中学历。
  这使得拿着文凭要找工作的人,不由得心虚起来,想要让自己的学历再提高一些。于是,出了大学校门之后,有人想到继续读研究生,希望未来以硕士的文凭占一个比较好的竞争位置。
  读研究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选择,但不应该是为了准备应征工作的履历而做的一个选择。
  为了准备应征工作的履历而读研究生,最大的风险,是你养成逃避的习惯。在这种习惯下,读研究生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当然,在仍然很看重文凭的华人社会里,目前硕士的文凭可能还会让你占到一点儿便宜。但是在这种心态下读出来的硕士实力,很快就会再度被社会的现实戳穿。
  你真想深入研究什么,可以把读研究生列为考虑。但,不要因为想要拖延面对就业的压力,或是指望一张硕士文凭在找工作时候有所帮助,而读研究生。
  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浪费。
  

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 1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告诉他求学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他可能不太听得进去。只有进了社会之后,我们才会回过头来发现求学的日子多么令人怀念。
  进了社会,开始工作生涯之后,我们每个人还会有段相当于学生阶段的求学时期。只是这段可能是我们工作生涯中最幸福的时期,同样也最容易遭到忽视。
  我认为:这段时期就是从我们踏入社会,到三十岁之前的一段时期。
  这段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业几乎还没掌握到重点,经验谈不上,专业谈不上,薪水最微薄,待遇最低下,负荷最重,受责也最重,何况还加上最容易受到爱情与婚姻的煎熬。不过,我们对自己行业与工作的认知,都是从这段时间而开始的。
  不论这段时间的经验愉快与否,都将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唯一可以凭仗的,只有自己的努力与劳力,加上一点儿对未来的幻想与热情。所以,我会把这个阶段工作的年轻人比喻为求学阶段的学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用这个阶段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计较你的工作负重与待遇,尽量去接受折磨、训练。不要忘了,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支付学费给学校;而现在,是有人在支付我们薪水并让我们接受教育。所以,不要计较太多。也许,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或工作,但即使不能如愿,也不要在意。不论这个行业如何、公司如何、老板如何,其实都不关我们的事,要注意的只有一点,趁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工作和公司里学到东西的时候,尽量去学习。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 2
绝不要因为待遇太低而离开一个公司,只能因为这个公司给你的负担与学习的机会不够,而离开这个公司。
  在这个阶段,一个薪水丰厚又轻松自在的工作,一定是最隐形的毒药。
  我自己这段养成期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想起来,那段时间每天有人帮你改稿,每天督促你做各种最基本的训练,真是幸福。尤其是后来,我们老板要编一本杂志,要我每个月都得阅读五十多种国外期刊。最后虽然杂志没编成,但是每个月读五十多种期刊的经验,一直持续到今天还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益处。我很怀念那段经历,我对杂志与出版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那段时间。
  在以前的年代,在学徒制还盛行的年代,这段时间往往持续在十年以上。今天,随着各种社会条件的变迁,这段时间已经大幅缩短。有时候,甚至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熬得上一个小主管的位置,今天,很多行业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
  对很多初进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可能觉得这是个令人欢欣雀跃的机会与时代,但我总觉得有些遗憾与可惜。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要体会这种特质(还谈不上掌握这种特质),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这种养成期越长,事实上对我们日后的持续成长越有助力。
  三十岁之前,有很多事真的不应该计较得太细。
  

怎样善用公司这所学校
有人说:“社会是一所大学。”意思是:我们在社会上可以学习的事情很多,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我倒更想说:“公司就是一所大学。”
  我们有太多事情,都不是从学校、或课本上学来的。我们上班的公司、或者单位,才是我们进入社会后的另一所大学。
  如果说学校教我们的是一些理论的知识,那公司这所大学教我们的就是应用的知识。如果说课本上讲的是一些经典的知识,那公司这所大学教我们的就是最尖端的知识。如果说求学过程我们吸收的是基础知识,那么工作过程我们吸收的就是各行各业实战的知识,以及经验。
  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本来就和就职时要运用的有一定的差距,等网络出现后,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因为网络世界带动的知识的创造及应用的速度,又远非学校教科书改编的速度所能相比的。
  这要求我们有两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离开校门后,是另一场学习的开始。
  第二个认识:工作,不只是为了赚得一份薪水,也是为了进行另一场学习。
  所以,我们如何善加利用公司这所大学,也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一个公司的老板,就像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各个部门,像是不同的院系。高层主管,像是院系的院长、主任或名师。中层主管,像是讲师或助教。所以,面试的时候,公司要对你的专长有所了解,你也要对公司这所大学的师资情况与教育资源有所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怎样善用公司这所学校2
进公司之前,你对这家公司的了解越多,就越明确自己进这所大学的动机。你越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进这所大学,其实,你被录取的几率就越大。
  进了公司之后,你可以学习的就更多了。公司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是学校的校训,你可以用来判断这所学校重视哪些基本功,或是工作伦理。
  你自己主要工作的部门,是你的主修课程。你工作上要经常接触、协调的部门,是你应该旁听或辅修的课程。你的顶头上司,是你的指导教授。你顶头上司评估成绩的喜恶与标准,是你功课可能当掉或过关的指标。
  任何学校里,都有受欢迎的老师与不受欢迎的老师。有满腹经纶但不善于讲课的老师,有内容深刻又非常会教学生的老师,也有没有什么内容又喜欢修理学生的老师。公司里的主管也是如此。所以,有时候,要懂得学会如何转系。
  公司里的同事,就像同学。而任何学校里,同学之间的互相激励与竞争,是求学最强的动力。所以,看看周边的同事如何,也有助于你了解自己能在这所学校里学到些什么。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有些事情在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理由,就更清楚了。求职的时候,如果只注意薪水的高低(有时候还只是一些零头的差别)来决定选择哪一家公司,你就知道这有多么荒谬了。
  你既能学到东西,更何况这所学校不仅不收你学费,还付你薪水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种很讨厌的人 1
一个企业里,一个办公室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些人是很惹人讨厌的。
  爱开黄腔的人。
  爱动手动脚的人。
  爱占小便宜的人。
  爱讲别人闲话的人。
  很多很多。各有各惹人厌的原因。
  新进社会的年轻人,一定要及早觉察,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惹人厌的习惯。
  如果说办公室里有一百种惹人厌的人物典型,那么有一种典型一定是其中公认最令人讨厌的,一定是众人公敌。
  这就是抢功,诿过。
  千万,不要养成这种习惯。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种很讨厌的人2
工作上,大家都想有所表现,大家都不想出错受罚。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千万不要想表现想到去抢别人的功劳,想逃避责任想到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尤其不要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就轻易尝试这种恶习。这是一种鸦片,一旦试过又尝到甜头,就很难戒掉。
  使用抢功、诿过这种招数,招来公司同事的讨厌,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随着你想掩饰自己的招数,而把使用的痕迹湮没得越来越深。到了这种段数的时候,你已经把这种缺点深化到自己的性格里了。
  你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真正做什么事情。你的时间与精力,都拿去精细地算计:如何可以在事情成功的时候,自己顺水推舟地站到镁光灯底下;事情失败的时候,千错万错,错都不在你。
  你可能还是在很高的位置上,你可能还是可以拿很丰厚的薪水,不过,你内心的深处,总有个地方会颤抖。
  何必呢?
  及早不要让自己染上“抢功、诿过”这种讨人厌的习惯。
  

宇宙旅行与Homepage 1
物理学大师史蒂芬·霍金,曾经接受白宫的邀请,就人类面对二十一世纪的课题发表了一篇演讲。
  演讲里提到一点非常有趣。他说:当我们在谈论各种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时,很少有人提到我们人类的生命基因——DNA也会发生变化。他举个例子,说是等到科技到达可以让我们进行太空旅行的时候,我们的身心组合必须要进入一个更复杂的层次。否则,即使科技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我们能承受得住那种刺激和考验吗?
  我想起一位记者报导陇海铁路时说:上了火车之后,就有广播说是车上有特别人员维护大家的安全。起初他以为指的是公安人员在打击车匪路霸,但是后来却发现不然。原来,是火车进入陕甘地区后,在连续几十个小时的行驶中,车窗外的沙漠景象毫无任何变化。在密闭的车厢内,有人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发狂,不是撞玻璃就是跳车。因此,车上必须有安全人员负责预防。
  在南北火车时程不过五个小时的台湾,很难想象这是怎么回事。
  因此,我非常相信霍金所说,等到我们可以进行太空旅行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基因必须发生变化的预言。宇宙里一成不变的孤寂,又哪是沙漠可以比拟的?
  

宇宙旅行与Homepage 2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工作的世界。
  在传真机加电子邮件加网站加行动电话所主宰的变化下,今天的工作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和未来比起来,今天的这些变化可能仅仅是一些发端。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的世界到底会发展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工作概念的变化、工作方法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在集中变化。
  未来工作世界的细节虽然难以想象,但基本精神只有一个:商业竞争的国界必将消失,所有的竞争必将全球化。
  Homepage(主页)的设计,是个最现实的例子。
  在Homepage的竞赛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因为语言、文化、技术,甚至产品不同的理由,而保持所谓局部性优势、或地区性优势的机会。这种竞赛的参与者是全球的,评判者也是全球的,胜负也都是全球的。
  而Homepage,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表。
  我们在面临一个类似宇宙旅行即将成真的工作世界,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改变工作基因的准备?
  有没有想过在已有的语言能力之下,再多增加一种外语的能力?除了会上网络之外,能不能对计算机再增加一种专业水平的认识?在自己所学所长的知识之外,再多涉猎一种完全陌生的学问?在长期喜欢的阅读选择之外,再多增加一类以前绝不会接触的书籍?在工作行业的知识谱系之中,除了自己娴熟的一端之外,能不能试着往谱系的另一端去探索?在习惯又自在的交友圈子之外,每个月能不能再试着交一个彻底不同行业的朋友?
  我们的基因,就会因此而点点滴滴地开始产生变化。
   。 想看书来

如何开始改变工作基因 1
病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不认为自己有病。认识到有病,重病也有治愈的可能。反之,小病也会造成大的危害。
  在工作基因改变的过程里,也是如此。
  如果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基因有需要改变,再漫长的改变路程,总有开始的可能。反之,不论把多少概念、方法、工具摆到眼前,仍旧是白搭。
  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基因需要改变呢?
  选择一个目标,不管是工作上的目标,还是人物的目标,然后比较一下自己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距离。这个距离的本身,就可以唤起你需要改变的认识。
  而这个目标,可以不断地重新设定、前移。甚至,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有人认为这是所谓的“眼界”,和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不能强求得来。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可以通过训练与磨砺而达到。只要你觉察到有这种训练与磨砺的需要。
  顶多,其中有时会牵涉到一点机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何开始改变工作基因 2
一九八○年初,我在一个杂志社当主编。工作上,我相当努力。当老板交代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时,我一方面全力以赴,一方面也会抱怨公司环境与支持条件的不足,和同事发发牢骚,喝喝小酒,唱唱当时刚兴起的卡拉OK。家庭上,我已经结婚,有个小孩,努力储蓄购屋,偶尔带点儿对婚姻外的遐想。生活,也就是那样了。
  后来,有一天,一个日本出版社的高层主管来访问。于是我就请教他日本的出版业为什么比台湾的出版业发达。他觉得是因为日本人比较爱读书的原因。为什么日本人比较爱读书呢?因为日本人比较有危机感吧。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