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真是不容易啊,这大热的天。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感受,真得感谢鲁鲁的好身体,壮实也是优势,在这样的重压下,顶住就是一切,身体是第一的。

最重要的不是解毒

有人向我推荐说,网上有篇报道,一个曾经的黑道老大,改邪归正后,做起了挽救边缘青少年的工作。他的方法有点另类,除了感化瓦解外,还用黑社会的那一套,用金钱拉拢、意识控制和武力恐吓,还真让一些问题少年老老实实了。“所以,教育不光是要有你们强调的爱和尊重,有时候也要用武力,要用非常的手段,不要太书呆子气了!”他说。
  爱和尊重就是书呆子气吗?我细看了那篇报道,这些方法虽然上不了大雅之堂,但确实行之有效。但行之有效的原因不是这些方法本身有多好,而是它使用的对象正好适合。因为它们所针对的并不是普通孩子,而是问题少年,是已经中了毒的人,十全大补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以毒攻毒。
  治病总是要对症下药,同样一张方子,并不适合所有的病人。那些黑道之道,都是迫不得已,何况它们长久的功效还有待时间的验证。我们总说防患于未然,与其让孩子中了毒再去解毒,不如让孩子早预防,免中毒,正常地成长,正常地长大。
  想来那些问题少年的家长,一定很苦恼,但这往往是自作自受。孩子之所以成了这样,家长要负主要责任。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只不过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立刻显现出来,也不是很简单地显现,我们常常就看不清。
  最重要的不是解毒,而是预防中毒。成长是不可逆的过程,等到问题出现再去解决,已经晚了。需要用“金钱拉拢、意识控制和武力恐吓”来解决的病根,说不定就同样是“金钱拉拢、意识控制和武力恐吓”所造成的,事情到了以毒攻毒的地步,说明已经中毒很深。
  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还是要呵护,要理解,要给他们充分的尊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好的东西从小根植在孩子心中,让它们成为习惯,成为天性,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孩子人品端正,家长也就用不着成天为矫正孩子的品行而烦恼了。
  人身上一些基本的东西是必须从小树立的,根子歪了,一辈子都长不正。

  从某种意义来说,孩子可能是上帝的礼物,也可能是上帝的惩罚,可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幸福,也可能带给我们极大的痛苦,我们能得到什么,就看自己怎么做了。
说谎是逼出来的

放学时问鲁鲁:“今天有没有考试?”他说:“没有。”
  “什么考试都没有吗?”我又问了一句。他还是说没有,一脸的坦然,我相信是真的。
  回家才翻到一张数学试卷,只有62分。我震惊了。
  不是震惊于分数低,而是震惊于他的说谎,震惊于他那一脸的坦然。
  什么时候他需要说谎了?无比的心痛。
  这一段时间他考试都不太理想,我们有些着急,脸色也不太好看了。我想他是压力太大,昨天一个82分就听了我们半天教训,今天不仅没有长进,反而又退了20分,他怎么敢告诉我们呢?只有说谎。
  孩子的说谎都是大人逼出来的。为了把这个谎说圆,他不得不装出一脸的坦然。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老师还要叫签字,到时候又怎么应付呢?可见这个谎包含着多么大的风险,多么大的难度,但是他都宁肯说谎,可见压力是多么的大。
  人都有自卫的本能,当一件事的后果严重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他就只有选择逃避。道德是后天教化的结果,说谎更接近人的本性。
  我们往往把诚实看成是品德问题,其实,诚实同时还是个能力问题。有能力承受,就可以坦白直言。当孩子还小时,他不可能对抗暴跳如雷的父母,只有等他长大了,比你更强了,才可以直面你的指责。但到了那时,通过说谎逃避压力也许已经成为习惯,他纵使敢于面对你,却不敢面对社会上比他更强的力量,说谎也许就真的成了一生的问题,让人鄙视又同情。
  从某种角度来说,诚实并不全是诚实者的美德,说谎也并不全是说谎者的罪过,说谎的人是可怜的。诚实要由宽容造就,诚实是一朵娇嫩的花,不可能开放在高压之下。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社会缺少真正的男子汉。但是男子汉是怎样炼成的呢?越是高压的地方、暴力的地方,越容易产生道德危机,越容易造就懦弱和虚伪。生存环境越是严酷,人就越是需要自保。
  一个孩子说谎,内心常常是恐惧无助的,说谎恰恰证明了他的弱小。要让孩子敢于说真话,就不能让他面对不可承受的后果,相反还要让他得到奖励。只有说真话能得到好报,说真话成为一件合算的事,他才能真正习惯说真话
  什么时候孩子可以不必说谎了,可以真正掌握局面了,他才是自由的,强大的。
  当一个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做的事,我负责!”这就是力量的表现。

让失足止于萌芽状态

 鲁鲁班上又丢东西了,这次丢的可不是小东西,是100块钱!这个学期,鲁鲁已经丢了三本书,都是在班上丢的,还有同学丢了计算器,不过比起100块钱来,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这仿佛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我小时候,也是三四年级,班上也是出了小偷。整个过程是这样,在一段时间内,班上总是丢东西,橡皮、铅笔之类。终于有一天,老师发现了破绽,就在课间操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内,做操的同学一回来就发现东西丢了,不止一个同学的东西。而当时没去做课间操的只有一个女生,她好像是生病请假。于是就搜她书包,果然发现了赃物。又把她叫到办公室去问,她承认了,以前几次都是她偷的。虽然搜书包和问的过程都是在办公室进行的,事后老师在班上宣布已经破案,也没有点她的名,而且老师还特别提醒大家,不要歧视这个同学,人都会犯错误,改正了就是好同学。但这些话等于没说,同学们自有一套信息传递的方式,自有一套价值标准。班上所有人都知道了,小偷就是她,她就是小偷!不可能不歧视。很长一段时间,她被孤立了。在这之前,虽然她的成绩一般,但因为性格开朗,体育也好,还很会打架,所以在平时的游戏中很抢手,很多场合下,她还是一个核心人物。
  一个人要赢得尊敬很难,但要获得鄙视却太容易了。出事后,她基本上就成了边缘人。课间大家都闹成一团,只有她郁郁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放学以后,我们也不叫她一起回家了。同学若有什么新奇玩意儿拿出来炫耀,若是有她在场,就会警惕地盯她一眼,把东西小心地收起来。她本来成绩就不好,现在更不好。第二个学期,她留级了。
  此后她这个人似乎就蒸发了,不在一个班了,我们更是懒得关心。没再听说她偷东西,也没听说她打架,也不知道她成绩好不好。细想一下,这几十年中,就是以前的老邻居、老同学,似乎都从来没有提起过她,不知道她现在在干什么。
  真是不值,就为了几块橡皮、几支铅笔!但是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这几块橡皮、几支铅笔不也是像火种一样,点燃着心里的熊熊欲望吗?我也是曾经很羡慕别人的东西,甚至也产生过那样的念头。但是我终究克制住了,没有伸手。也许我那时候之所以没有犯错,并不是因为正直,而是害怕。人的成长被许多因素左右,就像化学反应,哪一种元素多一点、少一点,出来的结果就是两样。
  一失足成千古恨,为什么要失那一足?是什么决定着人失足还是不失足?
  这似乎是有规律性的,都是三四年级的孩子,都是些小玩意儿。也许这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了,占有欲也强了,还有了一些手段和能力,而且竟然也有了胆量。但同时,理智还不发达,也没有牢固的道德观。这时候的班级越来越像个社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开始显现。可怕的是,小偷小摸的得手,会增强自信,多次得手,胆量就会越来越大,本来就不牢固的道德观,可能就会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育。事情如果不能止于萌芽状态,就很可能茁壮到不可收拾。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事,每一步都是关键的。同样的人,就在这每一步的差别上,渐渐分化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
  令人叹息啊。

学会正确对待钱

鲁鲁有个小朋友,他父亲是开公司的,经常出差,他母亲也很忙,有时也出差。父母都出差时,家里竟只留下他一人,他得自己上下学,自己睡觉,自己做作业,自己做饭……他说做饭很简单,就是煮饺子,按他妈妈交待的煮多长时间就行了。我问:“没人管你,你就可以整天玩游戏、看电视了?”他说不,做一会儿作业自己就睡了。他的成绩居然还不错,中等。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真是不简单!
  很感慨。咱们的孩子操碎了心,也不见得强多少,人家的孩子,撒手让他自己长,不也挺好吗?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比一般孩子强,社会知识也非常丰富,经常带同学出去玩,几乎全是他找地方,而且全是他埋单。
  关于埋单这一点,鲁鲁说了一些情况,让我有些担忧。他的有钱在班上是出了名的,不少人盯着他的钱。他已经丢过很多次钱了,数额都不小,有一次他就亲眼看见一个同学把手伸到他书包里,他质问他干什么,那同学说:“没干什么,看一看。”事情也就过了。除了偷他的钱,还有不少人向他借钱、要钱,有的态度还很强硬。
  他是中途转学来的,刚来时不认识同学,很可能正是因为用钱上的慷慨,让他结交了同学,改善了当时的处境,他就从中得到经验,认识到了钱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钱确实能发挥作用,但要适可而止,金钱并不能买来真正的友谊,更不能买到真正的尊重,反而容易诱发别人的贪婪和觊觎。现在他们还是小学生,相对来说还比较单纯,但随着年龄增长,同学也会分化,到了初中、高中,同学中什么人都有,现在就成为一些同学搞钱的目标,将来会怎样?
  以前认为他总是随身带着很多钱,而且花钱如流水,肯定家里是大款,把钱不当钱。和他聊过后才知道,他带很多钱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太忙,有时候必须把几天的生活费都一次给他,让他自己料理,于是他身上就有了“巨款”。
  我还没和他父母交流过,只是凭着对他有限的一点了解,给了他一些建议:即使父母一次给一大笔钱,也不要都带在身上,计划一下,带上够一天用的就行了;叫父母不要给你百元大钞,经常让人看到你出手就是一百一百的,容易让人对你有不好的想法,说不定还危及自己和家里的安全;最好是给十张十元的,你把它分别放在隐蔽的地方,用多少取多少;慷慨是好品质,但也要适度。
  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很有礼貌,也很有活力,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竞争力是很强的。但同时,也有一些正统教育所难于引导的因素,让他的未来有一些让人担忧之处。我发现,他现在就已经习惯消费了,经常和同学一道买零食,买游戏碟,到外面花钱玩游戏,不远的路程也打车……现在类似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事业有成,经济条件优越的父母,却不得不面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吧。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

鲁鲁非要去买零食,我不同意。鲁鲁说:“我有钱,我用自己的钱买!”
  我说:“你自己的钱也不能乱用!”
  他说:“我自己的钱,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我一下哑口无言。
  听起来不顺耳,但想一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刚挣钱时,父母苦口婆心教导你要节约,要积蓄一点,要为将来着想,可是我们何尝又听进去过?只有自己也人到中年,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也有了经济的重压,才知道了节俭,知道了为将来打算。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到了需要负责的时候,才会有责任感。对于孩子而言,让他考虑将来,往往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是不现实的说教,只有他自己确实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感觉到了确实有个“未来”存在,他才会对自己对社会负起责任来。
  从这种意义来说,富家子弟的所谓苦难教育,大多数只能满足好奇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点浪漫而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经济的匮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逼迫他去计算每一个铜板,炼出了当家理财的硬功夫。
  富人既然已经脱离了通常意义上的“苦难”,再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就不合时宜了。但这并不等于富人的孩子就不需要理想,不需要责任。富人也有富人的难处,富人也有富人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也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让孩子了解真实的情况,知道家庭的处境以及自己肩上的责任。
  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相,感受生活的压力,不要让他永远生活在童话之中,这一点无论对于何种家境的孩子,都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星期六上午,到少年宫接了鲁鲁回来,身体很不舒服,到家就让鲁鲁自己做作业。
  鲁鲁却不高兴,一屁股坐在地上,懒洋洋的,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嘴里嘟囔着:“小孩为什么都要做作业啊?”
  我说:“鲁鲁,今天我有点不舒服,我去躺一会儿。等会儿你把菜洗了,中午煮点面条吃。”
  鲁鲁瞪大了眼睛,“我不会做!我从来没煮过面!要我做就只有吃方便面!”
  我说:“方便面只剩一包了,你看是你上街去买呢,还是我们俩当中有一个人不吃?”
  两个方案好像都不妥。
  他沉默着。
  “还是我来做吧。老妈什么时候让你饿过肚子?”我说,“哪怕我再不舒服,还是会忍着,把饭做给你们吃的。你说这么多年了,我难道天天都很舒服,天天都很愿意做饭?我也有不想做的时候,但是我必须做,这是我的责任。让儿子挨饿,那还算什么妈妈?你看我每天都坐在电脑那里写,你以为都是我很想写的?有好多东西我根本不想写,但是还是得写!不写就没饭吃,这是我的工作!你看家里吃的、用的、玩的,每天都在用钱,我和你爸都必须工作,必须挣钱,这是我们的责任!”
  鲁鲁望着我,不吭声。
  “你问我小孩为什么都要做作业,因为那是你的责任,就像我必须工作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现在还小,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你的孩子,就像现在我们养你一样。你必须学习,就是这样!”
  鲁鲁不声不响地站起来,走到书桌边,做作业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我经常会对鲁鲁说:“现在,你去写作业,我去写稿,我们都开始工作了。”从小就将他置于“工作”的状态,就是要让他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为了一个考试成绩,它确确实实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是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
  人都有惰性,都喜欢安逸的生活,如果有可能,都宁愿逃避责任。所以,要让人负起责任来,多多少少有些强制的成分,对孩子来说,甚至有点残酷。
  但这是必须的。
  人们说现在的孩子像草莓,外表色彩鲜亮,内里绵软苍白;晃眼一看,疙疙瘩瘩,仿佛很有个性,其实碰不得,一压就烂。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做什么?
  给孩子一些压力,让他看到生活的艰辛,让他学会承受,让他逐渐坚强起来,这才是真正对他好。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经常对儿子说,以后我老了,要靠你来养。倒并不是真的想要依靠他,而是要让他有一份责任感,有一份男子汉的气概,让他知道感恩,明白生命的意义。
  人是彼此依赖,彼此支撑的,没有谁能横空出世,独立存在。今天他依赖于我们的抚养,受惠于我们的付出,明天我们也会依赖他,他又会对他的孩子付出。每个人都承受着别人的恩情,每个人也都要为别人付出,这是一种责任。
  现在的孩子很多没有责任感,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责任的强调不够。很多时候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只让他享福,不让他吃苦,有苦都自己咽了。家长承受的压力很大,孩子却没有感觉。
  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位单亲家庭的母亲,艰难地抚养着儿子,从来是自己吃菜,儿子吃肉,自己吃叶帮,儿子吃菜心。后来儿子上了高中,有一天母亲买了虾,当她把做好的虾端上桌时,突然想起自己还从来没有吃过虾,她想尝一下。她破天荒地夹起一只送进自己嘴里,不想旁边的儿子却对她大吼一声:“那是我的!”母亲流泪了。
  那位儿子没良心,那位母亲也不明智。孩子没有理由太特殊,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庭的艰辛为什么不能让他一起承担?
  以前的人劳动,假如几个人一起抬石头,如果其中一个人擅自松手,力量就会失去平衡,很可能大家都会遭殃。在共同的困境中,每个人都有责任。一个家里也是一样,石头要大家抬,每个人都来分担,每个人都不能撒手。
  我会经常和鲁鲁讨论家里的各种事情,讨论我们的困境,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担心,等等,也分享我们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在谈论这些的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知道了金钱来之不易,知道了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纵然是大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也要努力才有收获。
  我在和一位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她很担心如果儿子知道了家里的底细,会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会不会滋生浮躁和虚荣。因为她家经济条件很好。
  从网上看到,有一位家贫的母亲,怕孩子知道了家里的真实状况会压力太大,影响学习,所以自己再难也独自承受,不让孩子知道。
  富不能让孩子知道,穷也不能让孩子知道,那孩子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无论富还是穷,都是生活的真实,孩子迟早都会面对的。如果他不能够从自己最信任的父母那里了解生活的真实,学会对待这些的态度,他的成长就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当他将来独立面对的时候,你又能放心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