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教育怎么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难处,就是“不好管,不敢管”。
  本来,我认为这场大讨论与范跑跑事件的讨论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如果连学生的安全都不愿意保护,哪个家长还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你?),一个教师,因为师德的缺失而受到惩罚,这是他应当承担的代价。但媒体的讨论结果,居然是委婉地赞同教师“不管”,这就不仅仅是价值观的混乱,而是在误导教师群体了。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不好管,这是事实,不过认同教师“不管”的人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学校正是传播文明的机构,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文明,反而变得十分粗野,那就是教师的失职。
  如果你说“我很想传播文明啊,但学生们不听啊”,这就更说明你失职,证明你根本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应有的威信,没有威信,他会听你的教育吗?
  威信来自“信”,而不是威。因为信,才能产生威严,才能产生敬畏。如果学生对你充满敬畏,他哪里还敢(准确说是哪里还愿意)来伤害你。
  信,就是信任,信赖。现在的学生,信任教师吗?信任学校吗?可能有,但肯定不多。由于很多教师自身的行为缺陷,以及教育制度唯考分至上把全体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和学校。
  贝布尔说,要想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唯一的途径就是坦诚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通过这种长期的亲密接触,并担当起帮助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责任,才有可能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唯有信任,才能教育。
  媒体强调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不敢管”,恰恰暴露出媒体的集体糊涂。不好管、不敢管的背后,缺失的就是学生集体对教师的敬畏,对教育机构的集体不信任,这才是真相。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杨老师不敢管他的学生,只能证明他根本就没在他的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信任、树立起一名教师应当有的威信,就像其他小学教师一样,他们只是灌输知识的机器,对这样的机器,学生哪里还会有敬畏感,哪里还会让你去管他。
  只有一种人的话学生愿意遵从——学生信任的人。
  面对学生不好管这样一个现状,有人竟然开出了治理的药方:
  谴责杨老师是应该的,但笔者以为,及时出台教育惩戒细则,才能杜绝 “杨不管”现象。
  过去,我们曾有工读学校,对一些学生实施必要的“教育惩罚”。可今天的法规似乎过分保障了孩子的权益、呵护了学生的自尊,虽然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但是教育者批评权、处罚权的行使受到了过多的捆绑。
  只要教育行为的实施是在关爱的基础上,哪怕是适当惩戒,也不该受到责难,而应得到理解支持。这是教育发展赋予教师不可或缺的职业权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事实上,很多国家至今仍保留教育惩戒权,制订了惩戒细则。如新加坡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让惩戒细则看守教育”,可避免教育者的权力滥用、粗暴倾向,又可强化学生的规则和服从意识。为此,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呼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教育惩戒法规,实施师生公平保护机制。我们在要求教师担负起更多的“责”的同时,更需要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和“利”。只有“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和协同作用,“杨不管”事件才会真正终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7)
这个药方我只能用“荒谬”来形容,在学生集体不信任教师、不信任教育机构的情况下,“打屁股”只能打出恶棍和暴徒,这不是药方,这是在怂恿犯罪。
  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教育本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信任,一切皆会背离教育的意愿。正因为忽视了学生对教师、对教育机构的信任,才出现了学生不好管、不敢管的怪象。
  教师把自己的职责简化到单一的灌输知识、简化到仅仅督促孩子听课做作业、简化到用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怎么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对比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的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这对纠正那些赞同教师“不管”的人的观点,或许有益。
  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师德”要求中,无一例外地强调“信任”。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工作者坚信并维护每一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认同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学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要达到这些目标,根本在于保护学习与教学的自由,确保所有人的平等受教育机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遵守最高道德准则的责任。
  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内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之重大。渴望获得同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成员的尊重与信任,是教育工作者保持最高水准的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既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为其行为提供了评判的标准。
  对学生的责任
  教育工作者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之成为一名有价值、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因此,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求知与理解欲望,以及成熟的价值目标的形成。
  为了履行对学生的职责,教育工作者:
  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不应无理限制学生的独立行动;
  不应该无理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
  不应故意隐瞒或歪曲有关学生进步的主题内容;
  当学生的学习、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时,应为保护学生作出恰当努力;
  不应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或受贬低的处境中;
  不应基于种族、肤色、宗派、性别、原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状况、社会或文化背景、性倾向不公正地不让学生参加某活动、剥夺学生获得某项好处、让学生获得优待;
  不应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人利益;
  不应透露在职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除非完全用于职业目的,或法律要求。
  对本职业的责任
  公众赋予教育职业以信任与责任,对其职业服务提出了至高要求。
  教育职业服务的质量对国家及其公民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此信念下,教育工作者应该不遗余力地提高职业水准,努力营造一个鼓励运用专业判断能力的氛围,创造条件吸引值得信赖的人从教,帮助避免不合格人员从事教育。
  为了履行对职业的职责,教育工作者——
  不应在求职的申请资料中故意作出错误陈述,或未能透露有关其能力与资格的事实材料;
  不应瞒报或歪曲自己的职业资格;
  不应帮助在道德、教育背景以及其他有关特征方面不够格的人进入教育职业;
  不应有意对某职业岗位申请者的资格作出错误陈述;
  不应帮助一个非教育工作者实施未经授权的教学实践;
  不应透露在职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同事的信息,除非完全用于职业目的,或法律要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8)
不应故意对同事作出不实或恶意的陈述;
  不应接受任何可能损害或影响职业决定或行为的酬金、礼品或好处。
  新西兰注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西兰的注册执业教师必须在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能力、文化背景、性别、年龄和发展阶段,努力为学生提供最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这项复杂的专业工作是教师在与同行、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和家人,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成员的合作中完成的。
  教师的专业互动必须依据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自主性: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利
  公正性:分享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
  求 善:善对他人,把对他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求 真:诚实对待他人和自己
  对学生的责任:
  注册教师最主要的专业职责是为学生负责;教师要培养所有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并努力鼓励学生对*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有明智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以最有利于学生为前提,建立并保持专业的师生关系;
  让自己的专业实践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不断的专业学习,有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法的最佳获知,对所教学生的尽可能了解;
  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做到来源可靠,观点平衡;
  鼓励学生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思考;
  服务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促进学生在身体、情感、社交、智力、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对在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要依法保密。
  对学生家长、监护人及家人的责任:
  教师应该认识到,他们与学生的家长、监护人及家人是合作关系,应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教育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他们拥有就孩子的福利和进步情况向教师进行咨询的权利,尊重法律许可下的家长权力,尽管教师的专业决定必须总是以什么对学生最有利为依据;
  让他们参与有关孩子的照看与教育的决策;
  与他们建立开诚布公、相互尊重的关系;
  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尊重他们获得有关孩子信息的权利,除非出现对孩子不利的情况。
  对社会的责任:
  公众赋予了教师信任和责任,同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也期望能够与教师一起为学生的人生作好准备;
  为了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积极支持有关促进人人机会平等的政策和计划;
  平等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为*典范;
  传授广为社会接受的积极的价值观,并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并批判地理解它们的重大意义。
  对本职业的责任:
  鉴于教学职业的服务质量对国家及其国民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地维持、提高职业标准,努力营造一个鼓励运用专业判断的氛围,并为吸引值得信任的人从教创造条件;
  为了履行自己对教学职业的职责,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通过负责任的、合乎操守的实践促进教学职业的利益;
  将自己视为学习者,不断致力于专业发展;
  在作关于资格与能力的陈述时说实话;
  为合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贡献力量;
  为营造一个开放、善于反思的职业文化贡献力量;
  尊重同事和助手,与他们平等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新教师的入职提供帮助;
  尊重同事的隐私权,除非法律要求或有足够说服力,不得泄露同事隐私;
  如有同事的行为严重违背本规范,须举报。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9)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是教师职业实践的一个理想图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对学生及其学习的高度负责。
  安大略省注册教师,在其高度信任的职责中,在与学生、家长、监护人、同事、教育合作者、其他专业人员、环境和公众的关系中,表现出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目的是:
  激励教师维护和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耀与尊严;
  识别教师职业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指导教师职业中的道德决定和行为;
  提升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信任和信心。
  关爱(Care)
  关爱的道德标准包括为提升学生潜能所表现出的同情、包容、兴趣与洞察力;教师通过积极影响、专业判断和实践中的同理心,表达他们对学生福利和学习的高度责任。
  尊重(Respect)
  尊重的道德标准的核心是信任和公正;教师尊重人的尊严、情感健康和认知发展;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教师以身作则,对精神与文化价值观、社会公正、隐私权、自由、*和环境表示尊重。
  信任(Trust)
  信任的道德标准包括公正、开放和诚实;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监护人和公众的关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正直(Integrity)
  正直的道德标准包括诚实、可靠和道德行为;不断的反思有助于帮助教师在履行其职业义务和责任时做到正直。
  在这些高度法治化的国家里,维系人们最强有力的纽带,就是信任。因为信任,所以和谐而有序。我们缺失的或忽视的,恰恰就是信任。没有信任,心灵的交流渠道被堵塞,人与人之间就变得陌生,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信任是不能强迫的,一个人不信任你,不要说“打屁股”,就是从肉体上消灭他,他也不会信任你。唯有心灵的交流,才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育人。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托付,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就是一种托付,如果他们知道教师在危险的时刻会选择独自逃跑,在孩子发生纠纷的时候不闻不问,他们还会信任你、信任教育机构吗?
  孩子到学校读书,是希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快乐,能够快乐地成长,能够与教师成为最好的朋友,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担当,但是,你给予他快乐了吗?你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了吗?你给予他足够的帮助和担当了吗?没有!那么,孩子们还会信任你吗?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精心呵护、需要互相信任的环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自己的职责简化到单一的灌输知识,简化到仅仅督促孩子听课做作业、简化到用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怎么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那些狠心收补课费的教师,连起码的良知都丧失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师德问题了
  昆明市教育局曾公开通报过几件违反师德的案件,这些案件包括:某教师上课迟到、接电话,下课后让学生捶背;某教师因学生没有按要求做作业,就用书拍打学生;某教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罚款,并体罚学生;某教师因学生做错作业,罚抄500遍;某教师体罚学生,等等。
  这些老师的行为让家长和学生非常反感,但顶多让人觉得只是“师德失范”,以下这些事情,如果对比前面所提及的加拿大等国家对教师师德的要求,那就不是失范,而是缺德,甚至是腐烂了。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10)
据报道,任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名牌小学读二年级,开学不到一周时间,任女士早已为儿子“忙碌”起来。不为别的,就为儿子在学校能受到教师的“关照”——哪怕是最基本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送礼,任女士表示,“刚开学,紧接着就是教师节和中秋节,给教师送礼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的第二天,任女士就给儿子的班主任教师和数学教师充上了200元手机话费,每人还送了一些超市代币券,任女士表示别人都送自己只能“跟风”。
  任女士说,儿子上一年级时,她就开始给教师送礼,大概花去了1500元。“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要送的,另外就是主课教师。”比起其他的家长,任女士表示她送的还不算多。据她了解,送手机充值卡、超市代币券、商场现金卡以及请客吃饭的大有人在,“也不是全班同学的家长都会送礼,不过至少占了三分之二”。
  桂林市某小学六年级(2)班的学生若有谁犯了小错误,该班班主任便借自己的小灵通给学生,让其打电话通知家长,事后向学生收取元/分钟的通话费。当事教师还声称:班级里部分学生“很难管”,她又抽不出时间进行逐个家访,只好让学生打电话通知家长,因为这样“既快捷也比较有效”。1
  这位教师能发明这种赚钱的门道,真是了不起。
  据报道,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一位班主任将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叫在一起,叹息着说:“唉,就这样上点课赚点钱,也没有什么意思!”学生听了面面相觑,内心里早已翻江倒海:班主任是在暗示什么吧?
  其中一位黄同学回家将班主任的话复述给父母,父母一合计,买了两三百元的烟酒礼物送给了班主任。当然,烟酒送出后也不是打了“水漂”,“我敢肯定其他同学听到班主任那句话后也送了东西,从那以后,老师对我们几个人就更加照顾了。”黄同学说。
  据记者调查,像黄同学一样,受访者中有的人称自己的老师或自己孩子的老师曾主动(或暗示)索要过红包或其他物品。
  有一个笑话: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小孩视力不太好,却被教师安排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便找个机会给班主任送了200元。第二天,孩子回家说老师把他往前调了两排。过了一些日子,孩子还是说看不见黑板,家长没法,只好又找个机会送了教师200元,这回座位又前进了两排。最后,家长得出一个结论——学校教室的座位是100元一排。
  “逢年过节给教师送点东西,给个红包,我想教师会特别照顾我家孩子的,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一李姓学生家长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学生和学生家长把红包和礼品当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没有这样的“润滑剂”,万一师生关系出现“摩擦”,造成的伤害必然得学生承受,所以有时也得送送。
  并且,部分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东西越来越有现代感和时尚性。一位在教育界工作过的人士透露出个别家长送礼的新情况:得知自己孩子的教师手机欠费停机了,立即去给交了话费;得知自己孩子的教师要买哪个地方的房子了,立即将一张该楼盘的VIP卡交到教师手中。
  “给教师送红包是种不好的现象,但是如果别的学生家长给教师送了,而我没送,兴许教师就有意见,很有可能对我孩子的学习不利。”一位家长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11)
有位家长的孩子在某县实验小学读书,孩子利用星期天学了乐器,两次全国考级都是优秀。有一天孩子回家哭闹让转班,家长问她为什么?她不敢说。后来问多了,她才说:“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