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教育怎么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位家长的孩子在某县实验小学读书,孩子利用星期天学了乐器,两次全国考级都是优秀。有一天孩子回家哭闹让转班,家长问她为什么?她不敢说。后来问多了,她才说:“学校教音乐的老师说不上她的培训班,学校演出就不让上节目。”这位教师还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威逼利诱让孩子转到她办的班上去,闹得孩子家长胆战心惊,最后只好上了音乐教师私人办的培训班,才算了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的女儿上中学了,可是入学后不久,开心的女儿变得不再开心了。原来,这个孩子在班级里个子比较高,排座位时自然排在最后一排。可是,没过多久,同样排在后排的同学一个个陆续被班主任教师调到了前排,而调换到后排的同学都是上课看小说的、吃零食的、听MP3的、爱说话的……就是没有学习好的,可是她在班级也是学习好的孩子,为什么教师不给往前排调座位呢?她的同桌——已经调到前排的同学偷偷向她道出其中奥妙:“让你爸给老师送钱……”
  过了好久,她才向爸爸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马上就办——事情办妥后,她果然向前调了两排。
  据说,教师节、元旦、新年,甚至学期开学,几乎都成了一些教师收取礼物的大好时机。更有甚者直接向学生索取礼物。礼物则从水果点心到保健品礼盒,从家用电器到出国游,水涨船高得令人瞠目结舌。
  福建某小学要求学生为教师包红包表达心意,一名家长忍气包了30元钱的“感恩红包”,结果被退回。孩子说,老师嫌钱太少,至少要包100块。而教师则称,家长表达感谢,红包不收不礼貌。2
  陕西渭南一所中学的教师组织聚餐、唱歌共花了5000多元钱,而这些钱都被平摊到学生身上。3
  这些缺德的举动,换来的是什么呢?不管是自愿送礼还是被迫送礼,这种行为只会让家长和孩子觉得教师们实在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家伙,对贪得无厌的家伙,学生和学生的父母会有信任、会产生敬畏感吗?
  教育行业的另一大公害就是补课,不是正常的补课,而是收费补课。
  2007年9月,因为忍无可忍,有学生家长向某县县长公开信箱举报,某校教师韩某强行要求学生交费补课,举报称,韩某把很多重要的习题和知识只放在补习班上讲,课堂上根本不讲,学生不去补习就得不到这些重要知识,变着法子逼学生交钱补习。
  据《海南特区报》记者调查,在海口市琼山区某街道,形成了补课一条街,在不足1500米的路段隐藏9个补课点,并且安置了恶狗对付“不速之客”,简直就跟搞地下工作一样。
  晚7时,记者在路边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身着校服,背着书包往补课的地点赶。一个年龄30多岁戴着眼镜的女士脚步匆匆地走过来,该女士显得十分警惕,边走边向四周观望,顺着学生流很快地走进了一家围着两米多高的围墙、四周铁门紧锁的三层楼民宅。
  7点20分,距离补课时间还有10分钟,记者跟随几个前来补课的小学生悄悄靠近这家民宅。补课的学生轻轻敲门后,院内出来一个男子四处张望一下,确认学生的身份后把门打开一个小缝供学生进入。学生进门以后,中年男子马上“咣”的一声死死地把正门锁住。守门的中年男子非常警觉,一旦发现有陌生人在补课民宅周边活动,马上就紧锁大门,许多补课学生到大门口发现正门被锁后,会心照不宣地从后门进去。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12)
晚上7时30分,补课正式开始,吵闹的民宅里恢复了平静。记者小心翼翼地绕到民宅后门,透过狭小的门缝看到,民宅里的房屋被设计成教室的样子,学生整齐地坐在课桌前拿着书本听教师讲解,和普通的小学教室没有区别。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住宅楼上有一名中年女子在二楼的走廊上来回巡查,而民宅的外面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也总是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民宅周围走动的人,记者几次走近院子,都受到老人的盘问。
  在学生补课的时间里,记者还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了其他两个补课点进行暗访。在一栋居民楼的二楼,记者看到一户人家厚厚的防盗门外摆放着很多双小学生穿的鞋子,外面的窗户上挡着窗帘。而在另外一栋民宅的三楼,记者也看到数十名学生在补课。“他们补课都是很隐蔽的,都不会让你明着看到的,而且一旦有什么风声就立马撤退。”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教师都是常年从事课外补课,已经“身经百战”,不会轻易暴露目标。
  接近9点钟的时候,补课孩子的家长陆续骑着摩托和电动车来接自己的小孩。
  据了解,该路段教师租房补课的现象非常普遍。从2007年开始,附近小学的教师为掩人耳目陆续在新兴路租民房,组织学生晚上或者周末补课。据知情者称,新兴路全长不到1500米,两边民宅内就隐藏了9个补课点。教师们每个月以400元到500元不等的租金租下民房,周一到周四组织学生晚上补课。学生补课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补课费标准是语文、数学每科每月100元到120元不等,英语每学期300元,补课教师每月大概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有的教师补课收入甚至比工资收入还高。
  在补课教师收入颇丰的同时,不少家长反映不堪重负。一位学生家长说:“一般家庭很难负担得起,我家两个小孩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如果两个都补课的话,每个月要600元左右,我的收入低,所以只能让一个孩子补课。”
  据调查,为了规避检查,教师们补课的地点越来越隐蔽,说法越来越含蓄,但始终脱离不了对象就是自己的学生。为了补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备课量和批改作业量也增大了许多,教学方法变得简单了,教学水平也下降了。特别是有个别教师把知识中的关键点在课堂上隐去不讲,强迫学生去校外补课点补课,严重败坏了教师形象。同时,补课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读了这则新闻,我有窒息的感觉,这哪里是在搞教育,哪里有半点师德可言!根据我对周围人的了解,在各个中小学,收费补课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一位朋友的妻子在某中学当语文教师,她每个周末都要在自己家里给学生补课,每年仅补课的收入,就多达十多万元。这位朋友坦诚地对我说:“不参加补课的学生,就不会得到老师的重视。要想考上好的大学,必须参加补课。”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很得意,没有半点不安。他哪里知道(也许他知道),在这些补课学生的身后,多少个贫困家庭为了缴纳高昂的补课费而苦不堪言。这些家长和学生,还真的相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吗?
  有一位家长是个收荒匠,为了缴纳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的补课费,他连晚上都要出去搜寻能够卖钱的垃圾。有一次,补课回家后的孩子发现父亲深夜还没回来,就出去寻找,最后发现父亲正在一个苍蝇飞舞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码场里翻捡垃圾。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死活不参加补课了。
  那些狠心收补课费的教师,连起码的良知都丧失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师德问题了。
  为了收钱,有的学校和教师到了疯狂的地步。据《检查日报》报道,在北京,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准乱收费,北京市教委也已发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禁收“择校费”,但孩子上学的费用却总不见少。一位学生家长反映,为了孩子能上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托了无数关系,还给学校所谓教育基金会“自愿”捐助了3万元。孩子入学时又缴纳了8000元的学杂费、食宿费等,不过拿到的单据上却只写了80元!
  在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钟伟(化名)收到了中关村三小的短信,上面写着“您的孩子已被录取,请到海淀影院东边的北京银行缴纳赞助费,以父母名义各存××元”。一个多月的焦急等待,存进银行的几万元赞助费,只换来了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没有任何收据和发票。
  这哪里还是教书育人的学校!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1)
价值之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教育就成为达成个人功利目的的跳板和工具,这与教育的真实意图背道而驰
  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大学生中很有市场
  有一位女生,第一天踏入大学校门时,由她妈妈陪伴着。面对即将开始的独立生活,该女生在学生公寓里不知所措。她的妈妈手把手地教她如何铺床单,如何叠被子,如何洗衣服。一个19岁的女孩子,不会铺床单,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令人难以置信。
  这种现象,或许在大学里并不普遍,但的确存在,它生动地表明,很多大学生除了对考试能够应付自如外,其他方面几乎就是无能。
  只有好好考试才是敲开大学之门的唯一路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牌大学,更需要拼命地应付考试才有可能挤进去。上大学是通向幸福未来的捷径,在这样的共识之下,考试就成了学生读书的唯一目的,学生的生活能力锻炼、自信心的训练、动手能力的训练、责任心的训练、爱心的训练以及行为能力的训练,被全盘忽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应付考试就成为学生唯一的任务。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的大脑被高度扁平化。行为能力训练的缺失,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目光被锁定在教学大纲的高墙之内,在这个画地为牢的围墙里,一切答案都是现成的,他们无须思考,仅仅需要牢牢地记住那些标准答案,就能应付考试。
  他们不但失去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还失去了个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他们必须面对的是考试,而不是创新能力的测试。标准的课程设置,标准的教学方法,标准的考试路径,标准的考试答案,作为最为迷人的花朵——个性、创新能力、理想等等,在这样高度标准化的流水作业中,已无存在的必要和空间。
  类似前面所说的这位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女生的现象,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它顶多是个笑谈,不会对该学生的前途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她的父母以及她所就读的学校来说,她能考出好的分数,才是唯一重要的。不会铺床单,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会料理,这样的学生除开应付考试以外,是不可能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充其量她只是一架能够获取高分的考试机器,其他什么都不是。
  在本书的前面几部分里,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作了一些粗浅的阐述:由于考试成绩成为教育结果评价的单一方式,考试成为学生们的唯一任务,高分低能也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普遍现实。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品格和价值观普遍混乱,这些难以修补的缺陷已经在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暴露无遗。不是没有工作可做,而是他们做不了,企事业单位对很多大学生的评价是:连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资格都不够。
  师德的缺失、师道的败坏、瘟疫般流行的学术*,无疑又使糟糕的现状雪上加霜。至高无上的唯一重要的考试,已经让中国教育的目的和手段高度异化。
  教育是保留和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则“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语)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2)
在爱因斯坦1看来,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我们的学生有个人独创性吗?有个人志愿吗?当教育目的和手段被高度异化之后,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必然要出现千奇百怪的怪象。很少有人有真正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必然要泛滥。
  当父母和学校培养出的孩子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时,还奢谈什么高深的独立精神,奢谈什么公民责任、国民精神?如果一个人连个人责任都不能担负(他本可以很容易就担负起来),还能担负公民责任?
  我接触过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中,很少有人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恰当的,大部分人对考试深恶痛绝,但他们却必须认真对待这种令人生厌的考试,一遍又一遍参加这种被他们认为是没有意义的考试——学校正是用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小就培养成了虚伪的人。他们并不喜欢做这件事情,却要一遍又一遍地去做,而且还要时时表现出对这种考试很感兴趣的样子,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他们的人格被扭曲,哪里还相信公民责任、国民精神?哪里还有半点独立精神?
  当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传承人类文化”的时候,教育的功能就已经被彻底异化。在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中,教育的高尚目的被抛到九霄云外,蜕变成追逐功利的必经路径。问一问学生们,还有几个人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几个知道什么叫公民责任、国民精神?又有几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违心地参加那些无穷无尽的考试?
  着名学者钱理群2先生发表过一次演讲,从他演讲的内容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到大学教育的现状。
  “……年轻人总要做梦,总要找一个地方做精神的寄托,一个精神的圣地让他做梦。如果这个地方都没有了,那这个国家就成问题了,这个民族就成问题了。”
  他接着说:“社会喧闹,大学更喧闹;社会*,大学更*;社会浮躁,大学更没有定力。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是虚无主义,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足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教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还有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我觉得这样的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两大思潮所导致的知识的实用化和精神的无操守,是现在大学里的两个基本的弊病。”
  对于大学里流行的实用主义,钱理群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天钱先生去上课,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对他点头微笑很有礼貌。然后钱先生就开始讲课,他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对他的讲课作出反应,点头,微笑,等等,这表示他听懂钱先生的课了,钱先生因此很高兴,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
  下课后这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跑过来,说:“钱教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话,钱先生一向是有警惕的,他也遇到很多人对他的课大加赞扬,但他总是有些怀疑,认为并没听懂,不过是吹捧而已。但是这个学生不同,他把钱先生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是真听懂了,钱先生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教师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多大的快乐!于是钱先生对这个学生有了好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3)
如此一次,两次,三次,钱先生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这个学生来了:“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请你给我写推荐书。”钱先生欣然同意。但是,写完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这个时候钱先生才明白,这个学生以前那些点头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资。
  钱先生调侃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他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一个学生请你帮忙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学生有这个水平啊。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我有苦难言。这就是今天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尖子学生。这也不是这些学生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是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觉。”
  他认为,利己主义者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和目标。“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最感忧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教授、博导漫天飞舞,知识分子却落为功利之徒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3先生就痛斥过教育界的实用主义:“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上大学的人,都选择读法科,因为读法科是进入官场的捷径。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由于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读书的时候就会吊儿郎当,放任自流,临到考试了,就赶紧背讲义(也就是现在的标准答案),根本就不管是不是学到了真学问,只追求考试分数多少,考试完了,就把课本扔到一边,不再过问,敷衍三四年,把文凭搞到手,就可以拿着文凭去招摇混世了。
  先生认为,这样的学习,“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如果读书是为了谋私利,因此敷衍了事,会产生什么恶果呢?“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如果当教师,就要误人子弟;做官,就要贻害国家。
  九十多年过去了,先生所深恶痛绝的现象不但没有绝迹,反而愈演愈烈,成为教育界的普遍现象,如果先生九泉之下有灵,不知道会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