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教育怎么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量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看来,反对应试教育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真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没有。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能够让他们跨进大学校门,实现“黄金屋,颜如玉”的梦想,这有什么不好呢?
  如果只有通过接受素质教育才能跨进大学校门,应试教育自然就会寿终正寝。问题就在这里——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路径。在学生们的眼中,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只是形式,是进入大学校门的入场券,这张入场券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备让一个人入场的功能。
  我曾经问过很多中学生,每天死记硬背不烦吗?他们回答:“很烦,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去背那些枯燥的东西,没有办法,不背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没戏了。”
  学生读书的出发点以及考试的形式,与古代的科举有什么区别?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而且没有多少学生认为作弊是可耻的行为,这说明这样的考试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并没有什么高尚可言,反正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块跳板而已,作作弊也没什么了不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9)
正是因为对路径的依赖,2009年,各地都传来大量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消息,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声明,这些学生放弃高考并非是就业难造成的,但大家都明白,恰恰就是因为就业难让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弟断绝了改变个人命运的路径,此路不通,他们才放弃高考。读书已经不能通向“黄金屋”,谁还愿意读书?
  读书并非为了发展个人思维能力,并非为了担当公民责任,而是为了找个饭碗告别不堪的贫困生活。
  用路径依赖来解释中国教育出现的各种怪象,真是太恰当不过。有人读书是为了发展个人思维、担当公民责任吗?有,我可以列举出一大串让人敬仰的名字出来。但更多的人却不是冲这个来的,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功利,他们或许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责任,也没想过自己还有公民责任。
  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就像一些有识之士所说的一样,仅仅用道德来谴责这些怪象是没有意义、也是不公平的。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没有其他可行的路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这就是路径依赖——即使一万个不情愿,你还得这样去做,别无他途,除非你甘愿过苦日子。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踏上这条路。
  “读书改变命运”必然成为多数学生的唯一选择,他们需要解决的不是国家的问题,不是人类的问题,不是公民责任,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在他们面临挨饿的威胁的时候,空谈大学精神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重建大学精神的呼声此起彼伏,但不是重建大学精神不重要,而是这几乎就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大部分的资源被少数人垄断的情况下,“读书改变命运”必然成为多数学生的唯一选择,他们需要解决的不是国家的问题,不是人类的问题,不是公民责任,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在他们面临挨饿的威胁的时候,空谈大学精神是没有意义的。
  读书,找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希望,也是在他们身后默默地支持他们的父母们的希望。正因为我太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我才在本书前面几个部分里,反复强调要教会他们一技之长,作为安身立命的本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把大学教育的作用降低到这个层次(就是姚国华先生和钱理群先生所痛斥的“现在的大学就是打工仔培训机构”),实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可奈何之举。
  事实上,不少大学连“打工仔培训机构”的职责都没尽到,很多大学毕业生被排斥在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大门外,因为他们“还不如没上过大学的普通劳动者”。我在前面几部分里,已经对此有过粗浅的阐述。如果大学连教会学生一技之长都做不到,就更不要奢望“大学精神”了。
  让大学生们学会一技之长,至少能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至少在他们获取报酬的同时,还能为这个国家做点实际的事情,这比培养出一批只会说假话空话大话却什么也干不了的蛀虫,于己于社会都要好很多。
  一所大学能认真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它就能树立起负责任的姿态。教育是师生间合作的劳动,唯有负责任,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而这种负责任的姿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出负责任的心态来。
  认真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还能拾回学生对大学的信任。现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比信任更稀缺的呢?一旦学生开始信任大学,这种信任就会在他的心中放大,他的信任就会向外发散。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他会拾回对他人、对社会的信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10)
认真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还能帮助学生拾回安全感。他有了一技之长,就相信自己走出大学校门后能够很快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就不会担心流落街头,就不会担心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失去做人的尊严,就不会担心对含辛茹苦养育他二十多年的父母无法交代,就不会担心找不到遮风挡雨的那片屋檐……
  认真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还能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我在前文里已经阐述过,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能干什么,极度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就会比较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来,自信就会重新回到他们的内心。
  在认真学习一技之长的过程中,他们还能学会动手的好习惯,还能学会与他人在工作中如何合作,还能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还能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会学到掌握劳动技能的方法,这种方法,他们将终生受用,这将大大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综合适应能力。
  只要拾回负责任、信任、自信等美好的东西,他们就会悄然发生变化,就会澄清混乱的价值观念,就会逐渐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也许,他们就会伸手摘取那高尚的品格。
  这是梦想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在我看来,在大部分人读书的目的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与其强行灌输空泛的“大学精神”,还不如顺应他们的需要,教会他们劳动的技能,让他们首先好好做一个人,一个自信的、负责任的人。
  我又一次想起了贝布尔的话:让个人的行为和内心统一,是整饬社会混乱的唯一出路。如果大学生们都学会了好好做人,做自信的、负责任的人,整饬混乱也许就有了希望。因此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学生们找回信任、自信。只有这时,谈论大学精神才有了基础。
  在一个遍地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宣扬重建大学精神,只会招来大量的投机分子借这个响亮的招牌谋取私利。
  只有在人格健全的地方,才有实现高尚理想的可能。
  我这样说,并非彻底否定精英教育。相反,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够有几所大学专门培养精英人才,就像哈佛、耶鲁和剑桥一样,一个民族的崛起,是需要一大批精英人才的,没有精英人才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
  但我更希望更多的人接受负责任的职业教育,一个只有精英人物而没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民族,也是无法崛起的。这就是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工程师合作的道理,光有高明的设计师,而没有实施工程的工程师,再好的设计也是废纸。
  精英人物与普通劳动者并无高下尊卑之分,他们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在一些人的语境中,“打工仔”是有歧视意味的,我对这种意味感到恶心。没有打工仔,那些具体的工作谁去完成?有人说过一句话,只有卑贱的人,没有卑贱的工作,我深以为然。
  我在与日本教育界高官中込三郎的交谈中,他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日本已经在反思精英教育了。“日本的发展需要一批精英人物,但更多的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足够多的技能型人才。”连日本这样发达的国家都已经在反思精英教育了,我们这种发展中的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国家,为何要让所有的学校都变成精英人才的教育场所呢?
  最近几年,舆论过度地关注了财富神话、财富人物以及大老板们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在暗示“精英人物才是值得尊重的”这样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暗示,让无数的大学生产生了好高骛远的梦想,希望能一毕业就做老板,迅速暴富,就能拥有香车美女豪宅,在这样的误导之下,学生们还会安心做普通劳动者、安心学习劳动技能吗?
  我在前文里说过,发展中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现实却是大量的行业有太多指手画脚的指挥者,却相当缺乏真正能干的做事的人,这给拥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巨大空间。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国需要精英,中国更需要技能型人才,引领潮流是担当,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也是担当。在我的理解中,大学精神既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是负责任的意愿和姿态。没有负责任的心态和姿态,大学精神就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回归教育的本来目的,重塑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价值观,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说到这里,我并没有乐观起来。培养技能型人才,民办大学无疑是最合适的角色,因为民办大学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浮于事的恶劣状况,尔虞我诈的情况也比较少,而民办大学生存的法宝就是办好大学,教好学生。不能把学生教好,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一技之长,这样的民办大学是办不下去的。
  但目前,民办大学面临很多困境,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无可奈何之感,这是我难以乐观起来的原因之一。
  难以乐观的第二个原因,是高职教育生源和师资队伍的困境。多年来,中小学教育都以考分为中心,培养出的学生除开会考试以外,其他几乎都提不起来,没有自信、没有信任、缺乏诚实、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协作精神……对于这样的学生,高职教育的职责就不是简单教会他们一技之长了,还要一点一点地帮助他们重塑信心,修补他们被扭曲的人格……面对这些基本定型的学生,要做这些工作,何其艰难!
  要做这些艰难的工作,还得依靠合适的教师。但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本身就面临着自我修补的艰难工作,他们能否完成自我修补,尚是未知数。
  虽然艰难,但还得往好的方向一点一点地挪动,毕竟,这样才有希望。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1)
公平之忧
  没有社会的公平,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公平。
  空洞的教条和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高农村教师以及落后地区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落后地区教育的投入,才能实现农村及落后地区的教育公平
  有一位驾驶员,开了十多年车,驾驶技术非常好,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经熟人介绍,他进入一个事业单位做专职驾驶员,月薪1000元。虽然这个收入比他在外面开车要低一些,但毕竟是很有名气的事业单位,在人面前说起来也有些荣耀,并且旱涝保收,因此他干得很起劲。
  干了几个月,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有一天,有人问他的待遇怎么样,他回答说每个月1000元。问他的人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才1000元?那些正式工每个月都是4000元以上!”
  他听了这话,有些不相信。这个单位的正式工驾驶员,每个月的出勤量并不比他多,为什么可以拿4000多元呢?
  经过多方面的探听,他终于搞清楚真相——这个单位的职工分好几个等级:享受事业编制的正式工,单位聘用合同工,部门聘用合同工,临时工,等等。像他这样的驾驶员,属于等级最低的临时工,所以每月只能得到1000元报酬,而最高等级的正式工,每月薪酬都在4000元以上,多的可以拿到6000元以上。而正式工与临时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基本上没有差别。
  搞清楚这些事实后,这位技术一流的驾驶员顿时偃旗息鼓,再也没有工作激情。很快,他悄无声息地选择了离开,继续去开出租车。
  他告诉我,开出租车很辛苦,每个月的收入也高不了多少,但内心踏实平衡,“在那个看上去很让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每个月的收入差距却高达3000元以上,这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心理平衡”。
  像这样显失公平的事例,在各行业比比皆是,尤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为甚。人为设置的等级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这些企业和单位人浮于事,人人不思进取,热衷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以博得上司的好感,获取挤入高等级阶层的机会和各种利益。
  事实上,设置这种显失公平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最终的受害者是制度设置者本身。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人们获取尊重和利益的渠道并不是业绩,而是上司的个人意志,上司对你有好感,认为你是靠得住的人,你就能迅速获得人事拔擢,得到更多利益分配的权利。当人们发现这一路径后,就会放弃对业绩的追求,转而向上司献媚——在这样的氛围中,企业或单位走向衰败,那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机会不公、过程不公以及结果的不公,引发的将是人们的无可奈何,进而演变成不满、愤怒和对抗。在一度被称为“净土”的教育行业,种种不公引发的正是公众的这种恶劣情绪,这种恶劣情绪不可阻挡地蔓延开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行业的广泛诟病。
  有人认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这三个要素构成教育公平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2)
几年前,有一位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上吊自杀了。他自杀的原因,是结婚的几万元聘礼。
  据介绍,这位年轻教师有才气,人也很帅,但他只是一个低收入的农村中学教师,他曾经试图找一个拿工资的女朋友,结果都被一一拒绝。最后他只好把目光转向学校周边的农村姑娘。毕竟他是一个有固定工作的教师(虽然收入很低,每月只有1000多元),因此找一个农村对象并不是一个难题。他很快找到了一位品貌皆好的农村姑娘,并热恋上了。
  热恋了几年,要结婚了,女方提出要几万元聘礼。他一个月的工资,除掉日常的开支所剩无几,哪里去找几万元!小伙子走投无路,倍感绝望,就选择了自杀。
  此新闻轰动一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我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相比,有的甚至相差几倍以上。由于收入的偏低,很多年轻教师无法购买住房,无法找到中意的对象,无法筹集结婚费用,有的30多岁了还单身一人。而那些依靠贷款或借款完成大学学业的农村教师,还必须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来还债,他们的生活完全就是度日如年。在生存的重压之下,要求他们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是很不现实的。
  分配的不公,无疑会使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怒气冲天。他们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会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日常教学传递给学生们,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价值观的走向,乃至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施暴、对学生进行性侵犯的案件,大有可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愤怒和绝望的极端表达方式。机会、过程以及分配的不公,导致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心存不满,这种不满经年累月,很容易演变成愤怒和绝望,从而丧失师德和人伦,做出骇人的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由于分配的不公平,使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把目光投向城市学校,甚至不惜贿赂教育行政官员和城市学校的掌权者,以期进入城市学校做教师。那些进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十有*是出于无可奈何,没有社会关系,没有钱去行贿,他们只能选择农村学校。由于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们会认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吗?
  据我的了解,这些无可奈何地进入农村学校的教师,一般在工作了几年后,也是要拼命想法挤入城市学校的。当然,挤进去的主要渠道:行贿。据说,在有的地方,从农村学校进入城市学校已经有了明确的标价,好学校多少万元,普通学校多少万元。以行贿的方式进入城市学校的教师,我绝对不相信他会“为人师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好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多半是无可奈何,根本不安心教学。师资力量配置的不公平,使农村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被置于劣态。起点的不公平,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孩子注定要落后于城市孩子很大一截,就算拼命追赶,也是很难追上的。
  我感到困惑的是,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要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更多的好教师进入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要艰苦得多,鼓励好教师选择农村学校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让农村学校教师的收入高于城市学校的教师,甚至给予农村学校教师更多的实惠,包括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等等。按理说,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却没有人去这样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