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唐骏回答。
“我们公司认为产品显示了您杰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您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的日本分部?”
“日本分部?那我考虑一下。”唐骏婉言谢绝。
几个小时后,求才若渴的电话再次响起。对于真正的聪明人,微软公司不肯放过也不会吝啬:“您好,我们想请您加盟我们公司的美国总部。”
唐骏心动了。与其自己辛苦,不如去微软学学比尔?盖茨的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管理公司的。于是,他和微软签了三年的协议。
对此,唐骏是这样解释的:“我可以看微软的书,但永远看不到其精华。我要进去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赌注,我要放弃所有的一切进微软,一切从头开始。我当时有三家公司,如果我和盖茨说给我副经理的职位,那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能上能下,我应聘工程师是可行的,所以我进微软是通过做软件工程师进去的。”
为了学习其管理经验,唐骏甘愿从最底层做起。取舍之间,他的人生道路也随之改变。
舍微软而取盛大
“某一天,如果一定要我离开微软中国去微软的其他地方,我宁愿辞职。”这是唐骏在2003年初说过的一句话,只是谁也没想到会一语成谶。
微软中国“唐骏时期”的终结,转折点是从原摩托罗拉大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的空降开始的。其实,陈永正没有到来之前,微软中国一直和微软大中华区有重复设置架构的问题。在新的微软中国管理架构调整中,时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微软中国总裁一职名存实亡。
职业经理人其职业化的重要表现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能为公司的大局着想,而不是争权夺利。很难想像,一个职业经理人会为一家公司服务一生,选择恰当的时机离开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不能回避的问题。
为了解决微软中国和微软大中华区的重复设置架构的问题,唐骏让出了自己的“奶油蛋糕”,并在反复思量后选择了离开。因为他在新管理架构下已经失去了激情,“我要做的是每天上班都要有激情,我要找到一种我最能接受的方式”。唐骏从微软离开时说。
放弃了微软的职位,他选择来到盛大。其实谈到加盟盛大,整个过程也体现了他一贯果敢、简单的风格。
2003年年底,有一次开会,唐骏恰好和陈天桥坐在一起聊天,两个人把各自的想法、经历谈了一下,发现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陈天桥突然说:“你原来也做过游戏,又有微软的背景,有没有兴趣考虑到我们盛大做呢?”唐骏说:“可以啊。”
事后唐骏回忆,那天听了陈天桥说他的宏伟蓝图,唐骏认为陈天桥尽管年轻,却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而且商业感觉非常好。他评价他和陈天桥都是简单型的人,不喜欢计较细节,更不会把问题看得太复杂,决定去盛大其实只有半个小时,别人都不相信。一个星期以后,两人又在北京谈了一次,陈天桥问:“唐骏你来不来?”唐骏回答:“来啊。”“好,我们就这么定了。”两个人连待遇也没有细谈,就决定了唐骏的去向。
2004年2月4日,盛大网络正式向外界宣布:经公司董事会批准,聘请原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出任盛大网络总裁,据称年薪高达数百万。
2月9日,也就是唐骏到盛大网络上班的第一天,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向唐骏颁发了微软“终身名誉总裁”证书,这在微软历史上还是史无前例的做法,唐骏本人对获得这个荣誉也颇感骄傲。
无论是2月有关唐骏“换东家”的消息被媒体如何高调炒作,还是告别微软让唐骏如何地舍不得,在几年之后的今天看来,唐骏的选择都是极为英明的。盛大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还要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动娱乐网络游戏公司。把一家中国企业做“成”,一直是唐骏的夙愿。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2)
决定离开盛大
离开盛大,唐骏称自己做出这个决定只花了一分钟:“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我只花了一分钟,但是在一分钟的背后我花了一个半小时跟对方吃饭,吃饭的过程我对这一家企业包括对陈先生本人也做了一个了解,一个半小时的背后是我过去15年阅人阅事经历的浓缩和积累,所以千万不能单纯地看,说唐骏你居然花了一分钟时间,你太感性了?其实有一个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背后有15年的积累,所以听起来很神,其实不神,因为有15年作为支撑。我希望通过我的职业来体验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精彩,盛大的四年我觉得很精彩,但是我看未来的四年,是不是还会有同样的精彩?回答一定是否定的,我已经看到未来的四年没有那么精彩的时候,为什么我不选择一个新的职业发展的平台?所以我选择了跳槽。”
很多人都在问唐骏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跳槽去新华都。在许多人看来,新华都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跟盛大比都不在一个层次上,更别提IT巨头微软了。而唐骏则认为,“对于企业,我看重的是能够给我提供多大的平台和空间。”
从微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上升到技术管理层再到最后微软中国区总裁,他认为微软中国只是微软在其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分公司,他要做独立公司的总裁。所以他选择了盛大,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选择新华都,因为这是一家多元化集团化的企业。相比盛大,新华都的涉猎面要广泛得多,房地产、百货超市甚至机械矿产,这一切都让唐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唐骏坦言:“当我决定加入新华都,我们不谈任何条件,也不谈任何目标,我说至于薪酬方面由你来决定。”
唐骏强调,他在选择跳槽的时候都是有它的时间点,他鼓励跳槽,但是绝对反对盲目的短期的跳槽。他说,他在微软工作了10年,10年对于一个职业生涯来说是非常漫长的阶段。在盛大工作了4年,为什么会选择了在4年之后的这个时候离开盛大,是觉得今天的盛大已经是一个成熟、比较完善的一个企业,自己的离开已经不会影响盛大业务的发展,包括资本市场对盛大的一些评价,所以选择这个时期离开。
谈到为什么两年之前当盛大业务出现挫折时仍坚守,唐骏表示,那个时候的跳槽不仅会影响盛大,而且会影响他的职业经理人在整个社会当中的信誉。
也许正如舆论所言,唐骏与盛大友好分手,是在合适的时机做了合适的事情,是一个“让大家都解脱”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其实我离开微软也好,离开盛大也好,我觉得真的是一种完美。我离开微软的时候皆大欢喜,虽然比尔?盖茨居然做出了一个他历史上做过唯一一次疯狂的决定,我至今还把他作为一种疯狂,他居然把微软公司历史上唯一的终身荣誉总裁,授给了我唐骏。我觉得这个决定非常疯狂,他太感性了,太有才了,盛大也是一样。我和陈天桥先生讲我要离开的时候,虽然他很舍不得,但是我跟他说没关系,结果在我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派了他的特别代表,对我进行了高度评价,用了一些很完美的词来赞美我,这个发布会一结束,我就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说你很厚道。就那么几个字,就表示了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唐骏确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一个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人,一个懂得取舍的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次的离开都是漂亮地完成一个使命后的转身。一个个使命宛如一场场战役,打赢后,必须奔赴另一个战场继续战斗……
身在职场的你,看着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地跳槽,有的人是越跳越高,有人是越跳越糟。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跳槽是否有规划,如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那么越跳越高是理所当然的。
选择不创业
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凭唐骏的身家和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另立门户当老板。为什么还要给别人“打工”?
对此,唐骏是这样解释的,“创业无非是为了获得财富,但我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财富。下面我更想做的是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我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现代企业。这个靠当老板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选择做职业经理人。”
第六节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3)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99%的企业都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却很少。我想以自己为标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职业经理人的行列,从而帮助我国的优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向世界。”
“我不创业,不是说我不能创业,不是说我做不到创业,因为在我的价值观里面,我希望我的价值可以去影响一个公司。如果我自己创业了,我就永远只能影响我的公司,而我做职业经理人,我可以影响了微软,影响了盛大,影响了新华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还影响了几千万的职业人。你不觉得我很伟大吗?”
唐骏很早就非常恰当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职业经理人的高价值代表人”,这是一个独特的职业定位。从1985年唐骏赴日留学,1990年赴美读博,到1994年就职微软之前,唐骏并非拒绝创业,他在四五年时间里先后创办了三家公司,拥有了几十万美元的身家。从不名一文的留学生到小老板,这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完成了第一次转型。
然而,他要做职业经理人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在他看来,我国从来都不缺乏小老板,缺的恰恰是职业经理人。与其白手起家做老板,不如借用更大的平台做大事。更为重要的是,职业经理人的经验可以复制、学习和借鉴。“我要把职业经理人做到极致,也就是把打工做到极致。”唐骏说,“我就是要成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
至于未来的打算,唐骏曾告诉记者,近期他将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新华都集团的经营上。但在未来的几年后,他将成立一家“新华都学院”,把自己从事职业经理人的成功经验变成课堂教案,向全社会推广。
“未来5年,我们会利用‘新华都学院’来打造一个培养专职职业经理人的平台。在那里,学员们不仅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商业案例,也能学到我的一些商业理念。我会亲自到学院上课,让大家有机会和我面对面地交流,学到更多的实战商业技能。”
“我很希望有一天,能把‘新华都学院’办成一个全国一流的商学院,并由我来担任这个商学院的院长。”
这是他对未来的新选择,我们期待着他以后的精彩表现。
每一次新的选择都是对自己的挑战,所以很多人都不舍得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习惯的环境。但是某一天你发现,你自己的这个位置已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或者你可以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还是要尽早放弃目前拥有的,选择更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要知道,拖延的是生命,消耗的是激情。
不仅是唐骏,你会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懂得“舍得”之道,都具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他们敢于冒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们所不敢涉足的风险;他们精明强干,很有远见卓识,明白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因为这些,所以他们能成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从1/12000开始(1)
梦想着成就一番事业,可自己只是公司中的一名普通职员。我们该怎么做呢?在职业规划的指引下,勤奋工作,不断创造机会,自然可以像唐骏一样脱颖而出。
主动出击,创造机遇
1994年,唐骏加入微软,微软当时有12000人,而他只是一个处于底层的普通的软件工程师。
“在这些超人面前等待?放弃?不,我不放弃,不等待。”他决然地说。
之前,微软出的Windows要等12个月才能出中文版,这大大地拖延了Windows的覆盖力度。如果这时候你是一个新人,那么你会怎么做?提出问题?上司说不定已经看到了,同事们也已经看到了;写一份方案?说不定大家都在写,问题都会提,上司一看一堆方案,懵了,直接丢到一边了。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解决不了就当做研究了。
当时的唐骏就是这么做的。他研究出了多语言引擎,可以在一种语言模式下面显示多种语言,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在中文界面下看英文、日文、韩文等,这使Windows的多国语言发布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
姑且不说这个技术给微软带来的好处,唐骏说,这是他如何从一个刚进来的员工晋升为经理的重要阶段——当时,领导说这个思路不错,要派人专门组成团队辅助他,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经理,还是微软最短时间当上经理的一位——九个月。所以,你的技术是否高超是一个方面,关键是不去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记者曾经问到,什么是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犯了职场大忌的行为呢?唐骏回答道:“最要不得的就是某些很聪明的人,刚进入公司不久就能挑出公司很多毛病并向老板抱怨;老板还没法反驳他,因为他说的都对。但企业需要的不是你指出了什么不足,而是你想方设法改进了什么。”而且这些人往往具有负面心态,不是理想的员工。
每个企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缺陷,都需要完善。可是,抱怨从来都没有用。你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脱颖而出。因为机遇只垂青于那些富有进取意识和创造力的人,它往往是随着人们积极行动的过程而出现的。
不等待,不放弃,那么你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环境,会拥有足够强的能力去驾驭环境的变化,会培养自己发现“身边的机遇”的习惯,自然可以抓住机遇、掌握命运。
职场中的我们,一开始也许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秘书、会计或程序员,难道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如果不甘平庸,那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你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服务……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不是你的职责所在,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
如果你想获取职场上的成功,那么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应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你唯一的想法就是应该如何将问题解决。
任何时候,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都很重要。一个做事主动的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示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所以,他们从来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是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主动出击,想办法解决你所发现的问题,机遇和回报自然会接踵而至。
规划职业生涯
唐骏说,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规划。他经常跟很多年轻人交流,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给自己做一些规划,有些人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是规划得太长。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勤奋固然很好,但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光靠勤奋也是不够的。所以在职业生涯当中我一直有规划,我在微软的时候我就有规划,我说我要成为一个技术管理者,当我成为技术管理者我也不满足,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独立部门的管理者。所以我到了上海做了全球技术中心,可到了上海我觉得这个还不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微软做总裁以后我就发现我也想做一个上市公司,做完上市公司,我现在想做一个集团公司,这就是我一步一步在规划,我也朝着这个规划一步一步在走。”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从1/12000开始(2)
另外一些人的职业规划太长,“比如说有些人刚进公司,就说我要成为一个CEO,其实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个规划,因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一个CEO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你把自己的规划定得太高,你会发现经过两年的努力,离CEO的距离跟两年前是一样的距离的话,那个时候你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很多人说,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你没有目标地工作,再怎么勤奋,也是没有方向的,而且五年十年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努力工作。”
人生在于规划,在于主动地谋划。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你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①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②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③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①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②本人的职业性向;③本人的技能;④本人的职业锚;⑤本人的职业兴趣。
人生有四个职业发展阶段:①探索阶段:15~24岁之间;②确立阶段:24~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③维持阶段:45~65岁之间;④下降阶段。根据自己目前的年龄,判断出自己属于哪个职业发展阶段。假如你已经60岁了,就不要做过多尝试了;假如你已经30岁了,就别考虑做运动员了。
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他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①实践性向;②研究性向;③社会性向;④常规性向;⑤企业性向;⑥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职业。通过一系列测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职业性向。
职业锚/动机(Career Anchor)是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