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当老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 )最好、最大的卖场。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大企业最先进、最新鲜的促销手段的表演。促销的策划,是竞争的幕后最专业、最辛苦的创造活动。
  而一个活动,不管它在背后策划多久,最终要在市场终端展示出来。
  它一展示出来,辛苦三个月、半年策划出来的东西,你看半个小时就学会了。当然,是否要模仿去用它,让它效用降低,或反其道而行之,去针对性打击它,是另外一回事。
  ( 3 )经销商的仓库。
  以前有句话,叫做不看仓库,等于不看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
  库存,是最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指标之一。
  比如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打款发货,但是货都压在仓库里,到时你还得帮他处理退货;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只要一点点货,而市场又不饱和,原来他在拿到你的总经销权后,为了牟取暴利,居然自己去找假冒厂家。
  这些幕后的黑暗面,你多走几家仓库就会慢慢发现了。
  通过以上的案例与分析,我们知道,决策并不神秘,而且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大胆、冒进,有些谨小慎微,不一而足。管理学告诉我们,决策:只有满意,没有最好!
  我们看名人传记,那些成功人士个个英明神武,对市场步步为营、神机妙算。其实,那些都是“事后诸葛”的捧脚之作、小说家言,现实远不是这么回事。
  决策风险计算法:
  决策风险= 成功概率的N次方(N为实施步骤的次数)
  我们知道,决策的博弈模型,是在有七八成把握时,就抓住机遇,大胆拍板。
  也就是说,还有两三成的风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而这还仅仅是第一次决策。当我们的项目往前推进时,我们就要面临第二次、第三次的调整或修正性决策。
  这一系列的决策,形成一条决策链,需要不断地修正很多东西。否则,有七八成把握的事,往后推进到第三步,成功概率的三次方就是了,也就是说,到决策链的第三环,我们还刻舟求剑、固执己见的话,我们的项目就变成赌博了。
  再往下和对手过几招,再在市场里摔打几下,不调整决策修正错误的话,我们的投资或竞争方案,就变成买彩票了。
  所以,一个好的决策,越简单越好,最好的决策是一步实施到位。
  如果你的决策要通过多步实施,那么第一次决策之后,要通过不断地看报表、走现场,不断地调整策略,把每次决策调整,都当做是第一次新的决策来慎重对待。这样每调整一次,风险就又降低了一些。
  你不要以为这是讲故事,有多少上亿元的“三拍”项目就这样停在那里,原因就是:
  一拍,决策,“拍脑袋”:就这样,没错。
  二拍,执行,“拍胸口”: 我保证,没问题。
  三拍,搞不下去了,“拍屁股”——走人了!
  那种出高价请策划大师,出几个金点子,花重金请咨询公司,想做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的“英雄”事迹,最好不要出现在我们身上。
  有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对决策的最好总结。决策是将来当老板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打工阶段就有机会作决策,是阅历积累的绝佳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分工,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二(1)
——体现运筹真功夫的阅历积累
  分工,就是分派工作。
  有人从3岁起,就会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派工作,指挥大家扫地、擦玻璃。
  有人读完博士了,都不会分派工作,连三四个人的实验室的事都管不好。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天下
  ——分工,将策略化为行动力的关键一环
  据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多次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剥削阶级的利益,从而失道寡助,不得民心,这是一大前提。
  他将失去天下的原因,列出40多条,归纳为两条:
  一是宣传失误;二是组织失败。
  谈到宣传失误,他责怪戴季陶等,没有把握五四以后的社会舆论潮流,还是搬用四书五经的老一套,而以时尚为标榜的进步青年,是不吃这一套的。失去青年,自然失去未来。
  谈到组织失败,他感叹“国民政府”和“国军”效率低下,像周恩来这样的行政高手,未能纳入“*”的团队。
  而周恩来的拿手好戏,就是分派工作。
  毛主席诗人气质,视野开阔,胸怀广大。很多老同志回忆,每次政治局开会,毛主席的发言都是纵论古今,横贯中外,讲完了,讲舒坦了,就先离座了。这时,周恩来把大家留下,根据主席的发言要旨,具体分派工作,半个小时不到,分派停当,部长们各自领命而去。
  后来港台野史杂家,茶余饭后谈论现代史,大家的共识是,毛蒋二人,得恩来者得天下。这个例子也有力地证明,大事成功,策略固然重要,执行力也很关键。
  我们拿几位前辈来谈论一个小问题,似乎有些不敬,但是学习管理,从本民族先人那里吸取营养,总比去盲目崇拜什么拿破仑、松下幸之助要强一些。
  合理的分工,是策略执行成功的一半。
  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公司,都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忙,而总有几个人没有事做。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其实旁边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人去做。
  决策制定以后,如果要想下属好好去做,有三个绝招。
  绝招一:有要求,才会做;
  绝招二:有目标,会做得更好;
  绝招三:有考核,会做到最好!
  有要求,才会做
  我们把计划表列出来,想要别人去做,必须要提要求。
  提要求是分工的第一步,所谓提要求,就是三个内容:
  一是要求谁去做,这是落实责任人;
  二是要求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好,这是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
  三是必须在什么时间前完成,这是时限。
  再英明的决策,素质再高的员工,再强势的领导,如果在分工时,不首先讲明这三个要求,这个决策注定以失败告终。
  1。 落实责任人。
  如果是本部门的人,则按程序公事公办;如果是为了完成一个临时的任务而组建的“草台班子”,则一定要和他们先讲清楚,不允许分配任务时找借口,说原单位原部门又有急事要处理什么的。你也不要总是感叹“还是‘自己人’听话呀”之类的!凡事都要交给“自己人”,你哪来那么多的“自己人”?只要平时以诚待人,别人一般都是配合的。
  不过,通过指派人,你会渐渐懂得人的心理:有人口是心非,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半天不见动静;有人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有人是“二舅家的石碾子”,推一下,动一下。
  这些人情世故的积累,书上是没有的,是你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为你将来当老板,打下良好的阅历基础。

分工,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二(2)
2。 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限。
  很多时候你忽略了交代完成任务的标准这个环节。
  比如拿扫地这件简单的事情来说。如果你要求每天打扫五次,那么地上再脏,他也不情愿扫第六次。如果你要求任何时候都保持地面干净,那么脏的时候十次八次他也要去扫。不脏的时候,你指挥他去干点别的,他也乐意。
  而要能讲清楚完成任务的标准,你自己就得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才行。
  所以,“管事”的如果是从“做事”的提拔上来的,则他派起活来井井有条,别人也会心服口服。
  如果是拿了个什么学位,或从哪儿高薪挖来,对这行又不太熟的,下车伊始,哇啦哇啦,是下属最反感的。
  在一个新环境里,三个月后,除了人事部,再也没有人记得住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比如读过什么名牌学校之类。
  因此,为了将来做老板加强学习,多参加培训,多深入基层,对你是大有好处的。
  3。 分完了工,要记得给自己留一份。
  一定要让自己除了“管事”以外,还要“有事可做”。
  人只有在做事时,心灵才会全方位地启动,才会发现新的阶段里事情的新变化,技术管理岗位更是如此。
  比尔 ? 盖茨干脆辞去总裁职务,去当技术总监。
  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职务是策划总监。这比那些屁大个公司,动不动给自己挂个董事局主席的“土财主”要强多了。
  自己拿出30%左右的时间来做事,还能起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对鼓舞士气很有帮助。
  如果是复杂一些的工作,我们就要定目标。
  有目标,会做得更好
  没目标会四处跑。
  我们在前面讲ABC123时,讲过做复杂的事情要给自己定目标,我们“管事”时更不用说了。
  目标管理,其核心就是量化管理。
  不管事情多复杂,量化的指标一定要首先抓好两个:
  一是任务的量化;二是完成时间的量化。
  任务的量化,又分两个步骤:
  一是模块化,二是流程化。
  把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这就是模块化;把小的任务一个个串起来,这就是流程化。
  任务完成时间的量化,就是要把模块的完成时间和小任务的完成时间,在每个流程上的节点位置标出来,形成一张大家都看得懂的图。
  如果不涉及机密的话,还可以把它挂在墙上,搞个倒计时牌,以时刻提醒大家完成任务的进度。
  可别小看这张图。小到你建个厂房,大到三峡工程的建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都是靠这张图来分工“管事”、安排工作的。
  如果是一般程度的任务,你至少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一个目标管理的表格,免得忘记去检查各项工作。
  如果你有秘书或者助理之类的服务人员,就把这项十分普通,但是百分百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他按照图表上的进度提醒你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有考核,会做到最好
  赏罚分明时,三军勇向前。
  1。 考核,是管理的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给大家派工作时,如果工作特别重要,不论这事情的大小,除了交代好要求、设定好目标,还要定好奖罚措施,甚至立下军令状。
  我们经常看到在各种营销人员的会议上,领导在上面讲话,下面有聊天的,有看报的,有发短信的,有打瞌睡的,有向女孩子做鬼脸的。但是,一讲到考核,大家立马变了个人似的,来了精神。
  因为人只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才会特别关注。
  这也是“考核必须以利益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把绩效考核弄得像门大学问似的。
  很多HR经理,为了做好绩效考核,买上十本八本书,越看越糊涂。或者请个咨询顾问、大学HR专家学者来讲课,原理啊、案例啊,讲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老板一问,咱们怎么考核啊,都傻眼了。
  结果,还是老板的土办法有用。为什么老板的土办法通常很管用呢?
  因为考核的两个重要原则是:
  一要简便易行,二要针对性强。
  2。 不亲自抓考核,就不要当老板!
  老板不论文化高低,都是作风干练的人,定下的考核制度,肯定是容易操作的。
  咨询顾问、HR专家学者的吃饭本事之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非此不能显示出其学问。否则,你花钱请他来搞个几句话就讲清楚的东西,他不是很没面子?
  而老板对花出去多少钱,赚回多少钱,说得不好听,连上厕所都在算计。他要考核的项目,他要掌控的要害,自然就是针对业务流程中最关键的部位下手。这是每个老板的特质。如果不亲自抓考核,企业的运营效率一定是惨不忍睹的,他也不配当老板了。
  那么,如何设计考核体系呢?关键要抓住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关键经营指标完成的进度要数量化;
  二是各级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要项目化。
  比如,对营销部门,把销量、费用两项指标一抓,就基本见效了;对于后勤保障部门,则要把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用具体项目强调出来。
  对于一些重要的日常工作,表扬与批评也是一种奖罚,但是要有言在先才有考核的效果。
  比如,你分派一项重要的,但是不必再单独考核的工作,你可以说:“请大家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我请大家吃饭,否则的话,打你们屁股!”
  当然,谁也不会真的去打屁股。
  但是,你在分工之时,对大家这么一说,这句话就有了“考核”的意味。
  分工是“管事”的重要一环,其实里面已经有不少与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些学问是当老板必须具备、而在书本上又很难学到的。
  

指挥,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三(1)
——指挥力是从书斋到实战的第一道门槛
  指挥,就是看哪儿不对劲,要去更正一下。
  我们决策了,拍板了,又分工了,把事情分派下去了,接下来要跟踪、协调。
  指挥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从分工角度看,哪些人的完成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
  二是从决策角度看,哪些纸上计划的内容与实际不太相符。
  指挥力,是书呆子与老板的分水岭。
  指挥力,是学者与实践家的第一区别。实践家,都是行动力特别强的人,他们与坐而论道的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的行动,并不是自己去瞄准、去射击、去谈判、去签合同,而是指挥、驱动一个组织去行动。我们在下篇中,有专门的训练课程提要,这里,我们仅从阅历积累的角度,作些知识或原理的提示。
  我们介绍两个重要原理,这两个原理,让我们一下子进入高级指挥家的行列。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用于指挥总体执行进度的均衡性调节,让大家齐头并进。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即使是双胞胎,性格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所以,一项任务分工下去后,大家的完成进度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跑了一段时间,就稀稀拉拉地拉开了距离,分成几个梯队,这时候就需要你来协调。
  同时,我们分派工作时,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每项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加上客观环境的不同,各人面临的困难不一样,相对的难度就不一样,工作进行到一定的时候,也要你来协调。
  参加过几次培训的人都知道,老师们会反复讲一个原理,就是木桶原理,这个原理的大意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那块木板决定的。
  很多人就像听故事一样,好像是听明白了:哦,是这么回事,有道理!但是,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却不求甚解。
  木桶原理,对管事的人来说是最管用的。
  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人或者一个环节拉后腿,就会对总体进度影响很大,这时你就要进行“指挥”活动了!
  做法是:要争取及时把最短的木板补齐,把进度最慢的部分加力推进。
  一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调整工作分配;二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状态,调兵遣将,调换人员;三是亲自出马;四是争取外援。
  这时候,你要十分注意的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的名字叫做“麻烦”。这也是管理上十分有趣的一种现象。
  在工作中,下属会碰到很多的麻烦,我们生动地把这些麻烦比作“猴子”。
  下属碰到麻烦了,通常会来找你解决,你如果帮他仔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这时候“猴子”还在他的肩上,他自己搞定。
  如果你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不用管了,我来做!”
  这时候,这只“猴子”就跳到你的肩膀上来了。
  如果你不懂得指挥之道,一天到晚到处逞能干,不知道你宝贵的一天能搞定几只“猴子”。
  二八原则
  用于指挥决策的调整,让优势资源得到集中使用。
  二八原则,就是通过指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高产出的20%的事情上。
  同样,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二八原则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往往是模棱两可。
  比如说,木桶原理叫我们补足缺点,二八原则又叫我们放弃80%的弱点,抓住20%的优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木桶原理是讲“进度控制”的问题,与调整“分工”有关。

指挥,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三(2)
二八原则是讲“资源分配”的问题,与调整“决策”有关。
  因为,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有些工作还是不能按计划进行,这时候就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计划,是否合乎现实,是否应调整决策。
  如果确实是“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则要面对现实,修正决策,把调整出来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到正确的决策方向上,这种调整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工业,让几大平原发展农业,让山区保护生态,这样简单的道理,统统为GDP让路。
  现在房地产业成了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占用了大量的创新资金,剥夺了年轻人的创业机会,扼杀了实体产业的创新激情。这就跟乡镇男人难娶到美女做老婆一样。
  这种状况说明社会资源的调配“指挥不力”。我们将来当老板,要注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战略聚焦,才便于指挥,才便于贯彻到底。
  战略聚焦比“多元化”长命100倍!
  脑白金换成送礼广告后,把其他的报纸广告停掉,把垃圾时段的广告停掉,聚焦投放,集中兵力主攻送礼,当月销量就提高3倍;
  “超级女声”接受蒙牛的整合营销策略后,聚焦打工人群,一改第一届的颓势,一举成为全国上下热切关注的节目;
  联想放弃了很多产业,聚焦到IT相关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
  华为通过几年的调整,战略聚焦,也让自己走出了“冬天”;
  南方黑五类通过战略聚焦,成为中国黑色食品的第一品牌。
  现在很多企业走产业多元化的道路,碰钉子了,回过头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企业重大战略的缺陷,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