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九次崛起-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铺旎耗慊肝碌娜肥且淮乘В闳疵挥械蹦炅醢罱萄舻挠缕簿褪撬担愕降字皇且桓瞿苷鞴哒降南钣鸹故峭寄碧煜碌牧醢睿膊恢溃悦挥腥死础M趺驼獯卫从牖肝侣厶煜拢导噬暇褪抢纯疾煲幌禄肝率遣皇且桓鲋档酶ㄗ舻娜耍峁猛趺秃苁;肝乱灿械闶洌浪姑挥心芰Τ晌醢畹诙裕蓖趺涂赐噶怂男乃贾螅盗艘痪洌骸敖挥幸桓鋈四鼙鹊蒙夏恪!钡被肝卵胪趺退嫱黄鹉舷碌氖焙颍趺托痪恕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3)
当桓温与王猛论天下的事传到苻坚耳朵里后,他立即意识到王猛这人应该是个旷世奇才,于是立即派吕婆楼前往邀请王猛。当二人相见的时候,自然又重演了一次陇中对,苻坚看中了王猛的政治才能,王猛也相中了苻坚的帝王之心。357年,当苻坚成为前秦之君后,立即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
  王猛实际上是一个法家人物,他施政的思想是以法家思想为根本,但与商鞅、诸葛亮制定缜密的法律体系略有不同,他一方面大力重建前秦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善于抓住时机行动,也就是说,他更善于灵活运用法家思想中的势与术。上任伊始,他首先就挑了一个皇亲国戚开刀,当时,苻坚的妻弟强德仗势欺人,欺男霸女,这本来是家常便饭的事,但王猛立即命人将强德抓了,然后就杀了,再陈尸于市——商鞅当年在闹市赏金立杆,为秦国立信,此时,王猛杀强德,为实施法政立威。王猛杀了强德后,又接二连三地杀了二三十个豪强权贵,这下素来不讲什么法制的蛮族贵族们知道害怕了,这一举重现了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当时的秦国也是一个没有中原法礼蛮族之国,在商鞅之后便成了一个彻底的法治国家。苻坚随后接连提升王猛,扩大他的权力,让他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改革。
  王猛的改革说起来有点老生常谈,和他的前辈管仲、商鞅、诸葛亮没什么大差别,只不过国情略有差异而已,基本的改革思想和改革措施、改革手段都一样,就是从吏、农、商、军、民等几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调整,让政府官僚队伍更清廉,维护社会公平;压制贵族,让他们少惹事,减少阶层矛盾;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维持基础经济;鼓励商贸,加快商品流通;整治军队,加强训练,培养军事将领;另外,还有一条,就是严刑峻法尽力消除民族矛盾,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苻氏家族出身氐族,而氐族是一个小族群,人口很少,不要说与汉族相比如同一把沙土,就是与鲜卑、羌、羯这些民族也无法相比,因此,王猛非常注重民族关系,这事关国之存亡。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所以千古以来能称得上伟大政治家的人就那么几个。
  王猛的法制改革收效十分明显,前秦国内横冲直撞的贵族们成了守规矩的领头羊,而胡人勇猛的作战之风加上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的战斗力成倍提升。366年,王猛统帅军队,接连攻占了东晋的荆州,平定了羌族叛乱,击败前凉,另外还有苻氏家族一系列的叛乱也一一被他摆平;369年,当东晋北伐前燕的时候,王猛率军支援前燕,与慕容垂配合默契,一举击败差点灭亡了的前燕的东晋北伐军。几个月后,前燕出尔反尔,不承认割地酬谢之事,愤怒的苻坚命令王猛率军攻前燕,结果愚蠢的前燕这下玩大了,刚庆幸躲过了东晋的屠刀,没想到背信弃义招来了王猛痛快地灭国。
  372年,苻坚再次把王猛调回中央,赋予大权,总理朝政,实际上是让他深化改革,这时候前秦的法律体系已经健全,王猛不过是进行完善,另外再在政策上做出些调整,促进国力的发展,总之,就是要国更富,兵更强。但仅仅三年后,王猛一病不起,在他死前,来了一次国策交代,他告诉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大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苻坚载纪》(下))”苻坚对王猛可以说言听计从,只有两次没有听王猛之言,一次是王猛欲杀慕容垂,《晋书?苻坚载纪》(下)记载道:“是时慕容垂避害于坚,王猛言于坚曰:‘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苻坚说:‘今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诚,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苻坚没有听从;另一次就是没有听王猛遗言,贸然进兵东晋,结果,导致帝国崩溃,而慕容家族最后则逼得他撤出了长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4)
苻坚这个人的确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虽然他经常自比刘备,但其实他更像曹操,他不像刘备那么优柔寡断,却有曹操那样的果敢。在王猛征前凉之前,御前会议上讨论对前凉地区的民族政策,苻坚说:“彼种落杂居,不相统壹,不能为中国大患。宜先抚谕,征其租税。若不从命,然后讨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定下这个政策后,就命殿中将军张旬前往西部蛮族区,同时也命令魏曷飞率领两万多骑兵一起去,这就是在恩威并施。但魏曷飞显然没有很好地领会苻坚的战略思想,结果到了边境地带就对不服从的羌人大打出手。当他回来后,苻坚大怒,下令抽了魏曷飞皮鞭,又杀了前锋储安,随后将这一消息散布到羌人居住区,表示以此向羌人赔罪,结果,有八万多户表示愿意向前秦纳税。这比诸葛亮当时七擒孟获反复折腾还高明。
  苻坚也和曹操一样,极为重视人才,并且也大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胸怀。当时当慕容垂率领慕容家族一些成员前来投奔他的时候,他亲自出城相迎。苻坚十分看重慕容垂这位卓越的军事统帅,他更明白,前燕失去了慕容垂,也就等于失去了顶梁柱,因而当前燕食言毁约的时候,苻坚毫不迟疑地就向王猛下达了进攻前燕的战争令。
  当然,有一利必有一害,大量的收容接纳各族强势将领最终变成了引狼入室、养虎为患,这个问题只能两面性看待——如果苻坚赢得淝水之战,那么帝国的大厦不但不会崩溃而且还会更结实,慕容垂、慕容冲、姚苌等人也就是苻坚的虎狼之将;而一旦大厦将崩,这些本来就有韩信之才的人又岂能安于一同倾覆?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指责的,苻坚不是什么宽厚仁慈,他是在用人;慕容家族等将领的反叛也不是恩将仇报,他们本就是一方诸侯,图谋天下是分内的事。
  当然,苻坚还有一个像曹操的地方,就是曹操输了赤壁之战,他输了淝水之战。
  其实淝水之战根本就称不上是一场真正的战役。
  383年这场中国南北方一决雌雄的决战其实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悬殊程度比当年的赤壁之战双方的实力差距还要大。东晋只有8万人,前秦兵力达到90万,相差10倍多,结果当苻坚撤回长安的时候,只剩下不足10万人,他培养起来的力量差不多毁于一旦。当一回事后诸葛,就会发现这其中可叹之处太多。战前,前秦已经灭亡前燕十多年,基本统一了北方,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前秦部队甚至可以用战无不胜来形容,基本没有在大战役中失败过,而且,无论国势还是士气,前秦灭亡东晋都不成问题。但看似强盛的前秦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和裂缝,所以当苻坚抡起这柄大锤的时候,稍稍一经撞击就发现碎的不是他砸的东晋,而是他手中的铁锤,因为那铁锤是拼接起来的,连焊接都不是,是用蜡粘贴在一起的,这样的铁锤不碎才怪。
  苻坚最大的问题还就是王猛临死前说过的,东晋虽然软弱不堪,但东晋毕竟还是个整体,而前秦在短时间内兼并了太多的国家,最要命的是这些国家还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民族,尤其是鲜卑族,本身就是一个勇猛好战之族,所以王猛临终遗言就是要严防鲜卑、羌等族,因为他们虽然亡国,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被拆散了,个股力量仍然存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很有可能重新拧成一股绳,那就会勒死前秦。果不其然,当淝水战役结束后,90万部队被打散了70多万,而慕容垂的三万人却完好无损——换个角度,如果这场战役是由慕容垂来指挥,那么东晋必然灭亡。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5)
前秦要命的地方还不止这一个,前面说过,氐族人口太少,虽然善战,但却没有形成一致核心力量,也就是说,氐族人都去当官了,他们竟然没有一支完全由氐族人组成的精锐部队,强大的前秦没有核心力量,这是非常可怕的事。试想,这样一个庞大帝国完全依靠降服的异族部队去征战,根本没有凝聚力啊!历史上不乏人口较少的民族大规模征服四周,最明显的就是蒙古大征服了,但蒙古人有自己的精锐部队,外围才是大量的仆从国部队;满清征服中原也是如此,满洲八旗是满人的精锐;拿破仑征服欧洲的精锐是法军;纳粹德国征服欧洲主要依靠的是德国国防军,而苻坚没有这样一支核心部队。所以,依靠大量仆从部队去完成统一大业实在是勉为其难了。在欧洲,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就是这样一支充斥着杂牌军的乌合之众,所以,人数众多反而失败。
  前秦的根本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这一个:拼接起来的各族各有异心。战前,在讨论是否远征东晋这个大政策时就已经出现了分裂,当时,前秦大多数贵族并不支持苻坚南下,他们倒不是有先见之明,能预测到淝水战役的结果,相反,没多少人相信东晋会重演赤壁之战,他们是不愿意南下,因为他们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可得,所以,前秦贵族大多数态度消极,尤其是鲜卑、羌、汉等大族,几乎从贵族到士兵都很不情愿参加这场苻坚的战争,所以说,淝水之战应该有个更文学的名字,叫“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差不多是苻坚一个人推动起来的。
  当战争发起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论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苻坚派遣汉人降将朱序前往东晋劝降,但没想到朱序竟然与谢安、谢玄达成秘密协议,一个等级并不高的降将就谋划了整个战役。朱序将前秦军的弱点完全告知谢安、谢玄,并且还搞了一个大策划:“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也就是首先歼灭渡江而来的前秦先锋部队,之后隔淝水与前秦军对峙,之后,再要求苻坚退避三舍,让出地方决战。
  朱序和谢安、谢玄的谋划精妙就精妙在这儿——退避三舍,让出地方决战。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其一,这三人怎么知道苻坚能退避三舍呢?其二,这三人又怎么能判断出苻坚不会半渡而击呢?谁都知道在敌军半渡的时候能一击而胜,这样的风险可是太大了,但这三人偏偏就定下了这样的胜敌之策,他们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把握?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还是这个朱序,因为他对苻坚最了解,三人设计的这套策略完全取决于苻坚能否让出地方,并且保证不会半渡而击,这就需要十分了解苻坚的内心和性格了,朱序正是抓住了这点,他看出苻坚虽然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但却有点书呆子的腐儒主义,没有了老谋深算的王猛,苻坚这时候还真成了刘备,身边没有了诸葛亮,刘备就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屁滚尿流,有点志大才疏了。不会半渡而击,这是朱序看透了苻坚的骨子里有一种腐儒主义,看圣贤书看多了的苻坚还真如朱序所料,真的在战场上来了个谦谦君子。雄才大略不如把问题看透,淝水之战中真正应该得个一吨重的勋章的就是这个小人物朱序。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6)
实际上,作为君主和军队统帅,苻坚不可能一点不了解自己的“混合部队”,当他登八公山山头创造成语“草木皆兵”的时候,就是因为他发现东晋的部队十分整齐有序,反言之,前秦的部队就散乱得多了。也许,在他撤退时创造另一个成语“风声鹤唳”的时候,他就真正体会到率领一群杂牌军远征的滋味了,九十多万的部队,差不多是一哄而散,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
  一个家族都阳痿
  自从司马懿父子以过人的智慧开创了晋帝国之后,似乎这个家族的智慧就已经被透支光了,此后再没有一个司马家的人有所作为,这就是君主制的悲哀,一旦家族不能出贤君,帝国也就跟着软弱无力。
  也就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张重华的手下的司马张耽向他举荐主博谢艾,说了一段话,说得非常好:“臣闻国以兵为强,以将为主。主将者,存亡之机,吉凶所系。故燕任乐毅,克平全齐;及任骑劫,丧七十城之地。是以古之明君靡不慎于将相也。今之所要,在于军师。然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也。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郊,诸将不进,人情骚动,危机稍逼。主簿谢艾,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钺,委以专征,必能折冲御侮,歼殄凶类。”
  其中这句“主将者,存亡之机,吉凶所系”可以说指出了专制权力社会的一个致命问题:一旦“主将”成了问题,那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会跟着倒霉。
  在人类千百种疾病中,有一种病叫早衰症,很少见,大概800万新生儿中有一个,患上早衰症的儿童出生时很正常,但在一年之内就会出现衰老症状:个子矮小,脱发,皮肤松懈,牙齿脱落,还有老年斑,内脏器官还有多种老年疾病,比如什么心脏病、关节僵硬之类的,看起来就像是六七十岁的人。美国对比研究了一番后说,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是有一种蛋白基因发生了变异,结果导致细胞核处于不稳定状态。
  晋帝国就患上了这种早衰症。
  司马懿父子灭了魏蜀吴三国后,完成了统一大业,按理说,晋帝国应该又是一个鼎盛的朝代,起码也应该在前期有个什么“文景之治”之类的,但从晋武帝之后大一统的晋帝国就早衰了。
  和早衰症一样,也是帝国内部的基因出现了问题,导致帝国本应有的稳定轴心出现了不稳定,或者说过早地衰弱了,这个轴心就是皇帝或者权力中心。中国的历史早就表明,皇宫内必须要时刻有一个稳定的轴心,帝国才能围绕它旋转起来,否则帝国就要崩溃。一般来说,这个稳定的轴心是由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来承担,如果皇位上的人软弱无力,那么旁边也要有另一个稳定的轴心代替他,这个副轴心可能是皇后、皇太后,或者具有领导力量的皇亲国戚,或者与皇帝有密切关系的辅政大臣,总之,皇宫里必须要有一个轴心,哪怕是个傀儡也行。但帝国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实力的领袖,司马炎可以说是晋帝国的开国皇帝,但他这个皇帝得来的全不费功夫,司马懿、司马昭早已大权在握,司马炎不过是继承家业的花花公子,其实我觉得中国的皇帝——也应该包括外国皇帝,不过用中国人概括起来比较简洁,只有四个人:周武王,秦始皇,汉文帝,阿斗。能臣也只有四个人:管仲,赵高,陈平,韩信。司马家族中大部分都是阿斗,没一个中用的。个人只是历史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像阿基米德想象中用一根棍子撬动地球的人永远不会出现,上帝也不能把他屁股底下的地球撬动,单纯从能力上来说,没有什么人真正牛逼到无人取代的地步,孔子他娘如果生的是女儿,那中国还会有第二个孔子。但皇帝不行,因为帝制中皇帝是轴心,皇帝不行也不影响整个历史,只要还有个强有力的副轴心也行,再不济,家族中有其他的强人取而代之也行,可惜,司马家族再没有出现一个司马懿。范文澜先生在著作《中国通史》中对司马家族下了这样一个评价:“封建统治阶级的所有凶恶、险毒、猜忌、攘夺、虚伪、奢侈、酗酒、荒淫、贪污、吝啬、颓废、*等龌龊行为,司马氏集团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封建统治阶级当然也有它的道德观,但在司马氏集团里,封建道德是被抛弃得很干净的。”在天有灵的司马家族如果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的话,听到这话会再次郁闷死;如果一点羞耻感都没了,那会哈哈大笑。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7)
作为皇帝,享受一下人间乐趣也未尝不可,或者说也是应该的,不过凡事都应该有个度,晋朝之前的皇帝在享乐上也都很奢靡,大概只有汉文帝和王莽是禁欲主义,不怎么享受,而综观中国各朝各代,大多刚建国的时候都要清廉一阵,树立一个好风气,但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首先立下的不是勤政的风气,而是胡亥的及时享乐主义,这就为晋帝国从一开始立下了享乐的旗帜。273年,司马炎下令,从中层官吏家中选女入宫;274年,再次从下级官吏和普通士族中选女入宫,数目达到5000人;当吴国灭亡时,又从吴国选了5000人,所以,他的后宫总是人满为患,大约总有一万名女人等着他享用。《晋书》记载,司马炎自己都不知道该到那个女人那里去睡觉,于是就让羊车随便溜达,停哪儿算哪儿,于是“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上梁不正下梁当然歪,西晋官吏们当然也都喜好这种奢靡生活,酒筵奢华不说,甚至到了在酒筵中把杀人当娱乐项目的地步,西晋官员石崇请客,客人就要求看杀人,于是他就接连杀了三个女奴。另外,各种荒淫无耻的事在西晋也都能看得到,司马炎的女婿王济就喜欢用人奶喂猪,因为他觉得这样喂出的猪肉味道更香,晋武帝为此还夸他,真不知道王济是否用司马炎女儿的奶喂过猪。西晋尽管也坚持儒家学说,但《晋律》中明文规定,除了死罪不能赎外,其他所有犯罪都可以用缴纳赎金的方式抵消,这不就是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纳钱赎罪之政吗?其实死罪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