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祖师同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狐狸。

10
向外追寻的习气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就是这样,总是不断地向外寻求,这是因为我们的无明业识使然。比如,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就总想着告诉别人,总是不能默默地放在一边。再如,我们久处某种场合,总想换个环境,总是不能安心处世。甚至,我们呆在某个处所时间稍长,就想出去透透气,总想有所变化,即使变化到一个环境还差些的地方也愿意。

  我们总是希望有所变化,有所动作。比如,把我们从一个40摄氏度的空间里面,换到35摄氏度的空间里面,我们会感觉好“幸福”,这个“幸福”远远超过整天呆在25摄氏度的空间里面的程度。空间没有变化,是我们的心在变,这就是我们无明之心,一个习惯于追逐外界环境的心。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没有持戒。我们要是有智慧,就不会向外界寻求,就会对外界的一切现象了了分明。我们没有定力,就会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去。如果知道的是“是非之事”,那就成了传递“是非”之人。我们没有守好戒,就会把“想做、想说、所想”去兑现。如果这些“想做、想说、所想”是“是非之事”,那就成了破戒之人。

  修行就是要我们反过来,把自己这颗不安分的心管理起来,让它能够真实地知道什么是好环境,什么是坏环境,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自己常常与人说在寺院生活中,最基本的持戒就是,不让你说,你就不说;不让你做,你就不做;不让你想,你就不想。

  这样你就在表面上有定力了,能够做到不把自己心里的所想放在心上;就能不随便说想说的话;就能不随便做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变成习惯,定力从表面慢慢成为内在。从而智慧由此升起,慢慢能够对外界的一切现象了了分明,再不会去追逐外界的虚幻。

  在祖师的公案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定山和夹山的“生死中有佛则不迷生死。”与“生死中无佛则无生死。”的公案,夹山自己说:“当时失去一只眼”就是因为执著于向外追寻。再比如法眼宗的祖师,文益祖师*被地藏禅师问:“行脚人,放块石头在心里面做什么?”这些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附录

  
  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则无生死。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则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大梅,相见了具说前事。夹山问:未审那个亲那个疏?梅云:一亲一疏。山又问:那个亲?梅云:且去明日来。夹山至来日又问:未审那个亲?梅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夹山住后云:我当时在大梅失却一只眼。师云:夹山毕竟不知换得一只眼,大梅老汉当时闻举,若以棒一时打出,岂止划断两人葛藤,亦乃为天下宗匠。

  
  ……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于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郧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觉师目为我门之游夏也。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振锡南迈,抵福州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炉次,地藏问:“此行何之?”师云:“行脚去。”地藏云:“作么生是行脚事?”师云:“不知。”地藏云:“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地藏云:“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已,是同是别?”师云:“别。”地藏竖起两指,师云:“同。”地藏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地藏门送之。问云:“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云:“在心内。”地藏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地藏语之云:“佛法不恁么。”师云:“某甲词穷理绝也。”地藏云:“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 txt小说上传分享

11
宝寿生姜辣万年

  
  “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句话,在自己还没有出家,跟着师父到四祖寺打禅七的时候,就听师父说过。当时只是对祖师的行履感到自豪与赞叹,没有多想什么。由于师父的口音问题,把“寿”听成“树”,所以一直认为是“宝树生姜辣万年”。对于宝寿、杨歧是何许人根本一窍不通。

  后来看的书多了才知道,杨岐灯盏者,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楚圆会下做监院。由于库房光线昏暗,白天在寺庙点庙里的油灯,一到晚上就点自己的油灯,石霜和尚知道后,对杨歧讲,你这样还不算清廉,为什么呢?你看,你的灯挂在寺庙的灯的下面,寺庙的灯油滴进你的油灯里,这不是你沾了公家的光吗?杨歧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油灯挂到寺庙的油灯的上面,宁可让自己的灯油落到公家的油灯里,也绝不沾公家的便宜。后来他创立了五家七派的杨岐派。

  “宝寿生姜辣万年”的故事是这样的:

  宝寿禅师在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那时的住持和尚戒公,一日因病服药,需用生姜为药引,让侍者去库房取。宝寿禅师不但没给,还呵责了他。住持戒公和尚即令持钱去买,宝寿禅师这才给了姜。这件事不但没有得罪住持,反而得到了戒公的敬重。

  后来洞山寺需要找一位住持继任,托戒和尚推荐人选。戒公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

  杨岐方会禅师的事迹自己看了很多,也写过很多。他是号称“三脚驴子弄蹄骑”的临济子孙,是五家七派之一,有透金刚圈、吞栗棘蓬等毒辣的接人手段。现在临济子孙遍天下,我们基本是他这一支传下来的。

  宝寿祖师的事迹在昨天看《续传灯录》*时了解了更多,现列出来大家一起看。

  
  瑞州洞山宝禅师,寿州人。生娼室无姓氏。为人廉谨,性慕佛乘。于硖石寺受业,修头陀行,粝食垢衣。参戒和尚发*地大著名声,常在五祖会主寺事。一日戒病,令行者于库司取生姜煎药。师叱之。行者白戒。戒令将钱回买,师方取姜付与。戒心重之。后游丛林至洞山时,聪公居焉特加敬重。聪殁遗言令继其席。适郡守亦以书瞩戒,举所知者主之。戒云:“卖生姜汉住得也。”遂开法于洞山。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头脑相似。或曰腰长脚短。”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言犹在耳。”僧云:“恁么则五祖嫡子云门儿孙也。”师曰:“日驰五百。”示众曰:“总恁么风恬浪静那里得来。忽遇洪波浩渺白浪滔天,当恁么时觅个水手也难。得众中莫有把柁者也无?”众无对。师曰:“赚却一船人。”移住归宗,一日扶杖山门,见喝道来问:“甚官?”吏云:“县尉令避道。”师立道左避,尉马跪不行。师曰:“这畜生却识人。”尉知是师,作礼,马乃行。复迁云居。一夜山神与师肩舆绕寺,师呵曰:“抬上方丈去。”神直抬上方丈。

  师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初行脚时宿旅店,一夕为娼女所迫与同寝榻。师坐禅至晓。娼女索宿钱,师与之,出门自烧被而去。娼女以实告其妪,遂请归置齐礼谢,谓“真佛子也”。然性好名事边幅。初得法于戒和尚。戒暮年弃众造焉,师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上堂说偈讥之曰:“嗟见世誵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汝何?”戒遂造大愚,一日于僧堂前倚柱杖谈笑而化。师虽有盛名丛林,亦以是少之。师尝作达摩祖师真赞,大为丛林所称诵。序曰:“师真图邈三界无著,拟欲安排知君大错,虚劳指点何处扪摸?要识师真乾坤廊落。”赞曰:“师相兮世所稀,师眉兮阵云垂,师眼兮电光辉,师鼻兮耸须弥。师口门无齿兮过在谁?拟涉流沙兮何不自知非?彼此丈夫兮传法与阿谁?更住少林兮懡 (luó)〕却西归。遇衲僧兮好与一顿椎,虽然如是兮不会莫针锥。”

12
乾坤肚皮学得来

  
  宝寿禅师的事迹在前一篇《宝寿生姜辣万年》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他有这么一段经历:

  
  师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初行脚时宿旅店,一夕为娼女所迫与同寝榻。师坐禅至晓。娼女索宿钱,师与之,出门自烧被而去。娼女以实告其妪,遂请归置齐礼谢,谓“真佛子也”。

  
  这种大肚能容的功夫,在禅师里面常常见到。不光是宝寿禅师能做到这样,很多禅师也有类似的公案。我们都羡慕禅师们有一个大肚量,像弥勒菩萨一样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肚皮。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有这样的大肚皮?我们也能通过修行,得到这样的大肚皮。要怎么样修行才能修出这样的大肚皮呢?

  百丈祖师*的《丛林二十法则》里面有一条:“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就是教我们得到这个大肚皮的入门功夫。因为,这些大肚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用来装这些“是非”的。可以这样说,“是非”也是这个大肚皮最难装得下的东西,因为我们凡夫的肚皮往往没有这么大,容纳不下临到自己头上的“是非”。

  所以,我们只要从小“是非”开始往这肚皮里面塞,按照“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的精神,遇到“是非”的时候不辩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把这些“是非”塞进自己的肚皮里面去。慢慢地去锻炼自己的肚皮,你就会发现肚皮的伸缩能力超过你的想象,比你预计的要能干得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火”啊、“气”啊、“冤屈”啊等等自然会平息下来。慢慢消化掉后你就能发现,这样也能过得去,而且“是非”还化解得比平时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的话,你需要用N多的时间去解释,然后别人还不爱听,真的是损人不利己。

  得到这些甜头后,小“是非”对于你来说,就会一笑而过了,慢慢再对大点的“是非”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处理。想想,对生命来说,再艰难的事情莫过于死亡,有什么好计较的?有什么过不去的?有什么好烦恼的?一切空,毕竟空。《宗镜录》上说:“应观空以遣累”,省省吧。这样就会对加于自身不合理的事情看淡,也许,一开始会在心里留下疙瘩,但是慢慢这个疙瘩也会消退。

  其实应该知道,所谓合理不合理都是自心在闹腾。四祖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处起?”所以当你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这些“不合理”、“是非”、“误解”等等有什么放不下的?还不是自己在闹腾?最后受罪的还不是自己?

  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会发现,这样的“不合理”、“是非”、“误解”被自己“一口吞掉”后能省好多的事,省时又省力。这些小“是非”有什么好在意的?笑都浪费时间了,压根就不再把这些“是非”、“误解”放在心上了。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委屈?压根是闹“是非”的人自己忙活去了而已,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你的肚量开始大了,小“是非”、“误解”能“一口吞却”了;生活中难忍的事情完全是空的,毕竟是空的,随它去好了;再难容忍的事情能比生死更难对付吗?!好了,这个时候,你的大肚皮和宝寿禅师等祖师一样了,你的见地与弥勒菩萨*看齐了。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了。

  我也羡慕你了!当然自己也在努力学习与应用中!

  
  附记:乾坤肚皮藏“是非”

  
  把《乾坤肚皮学得来》日记贴到博客以后,又忽然觉得敲错字儿了,赶快修改。在修改到“是非”二字时,才发现盲打误撞并没有出错,是自己的心里面出错了。

  先前只是想说明,乾坤肚皮要能装得下所有的委屈等不好的事情,这个词用“是非”很恰当。不过,大家注意“是非”两个字的含义是好的事情与坏的事情。我们平常喜欢好的事情(这是贪的表现),讨厌坏的事情(这是嗔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常常把好的事情全部归己,坏的事情全部归别人,这样对“是非”这个词就有了偏见,认为只有坏的一面。

  自己随即发现,乾坤肚皮不能只装坏的,还要能够装得下好事,这才是乾坤肚皮。而自己心里面想的“是非”这个词只有坏的一面(自己就是这样坏人的典型),没有想到其中好的一面。所以今天要公开向大众求哀忏悔,希望自己对“是非”这个词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平常习惯了使用“是非”坏的一面,忘记了世间的“是非”还有好的一面了,真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扬千里”。这是自己的罪过,同时也是自己可怜的表现:总是认为别人在说你的坏话,从不想到还有人在说自己的好话。

  虽然自己常常自标欢迎别人的批评指正,喜欢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从不把别人的表扬放在心上,但是这样一来,把“是非”搞得只有“非”没有“是”也是堕入了另外一个方面的偏见。尽管命好,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出差错,可是心里面的错误却不容放过。

  当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想起了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想起了逆缘与顺缘都要会面对:不光“非”要会面对,“是”也同样要会面对。这样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只是自己的狭隘心理把“是非”一词搞错了,尽管没有产生后果,但有误己误人的可能。希望有与自己一样错误思想的人也能够认识到,从而走出这狭隘的深渊,同时得到大家的原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3
皇帝新装笑未绝

  
  小时候读到《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时,一直在心里笑。长大后想起这个故事也会笑,只是已不再因为故事的好玩而笑,是因为生活中总是有人不断地演绎这个故事,所以常常偷笑个不停。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口不由心。比如自己吧,有时笑也不敢放在众人前,只敢在心里偷笑。《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说:“复须内外相称,理行不相违,决须断绝文字语言,有为圣道,独一净处,自证道果也”,可是自己总也做不到。

  六祖也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需参禅”。因为自己的心还不能全平,所以不得已要靠戒律来维护自己;而自己的行还不能全直,所以要在禅堂里苦捱。今天偷得一时闲跑出来,遇到一位居士,本想开怀笑一笑,结果却让我笑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居士给我讲他遇到了现代佛教演绎的“皇帝的新装”。

  这位居士问:“《地藏经》*可不可以晚上诵?”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执著的居士,所以就跟他说:“如果晚上不能诵,我们的白天在美国是晚上,那么你什么时候诵呢?”,他很紧张地说:“有个庙里的师父说‘只能在白天诵,’而自己白天又没有时间,所以很为难。那个师父很有‘功夫’,他正在空中修一座药师殿,我还为他捐了一万元。”。

  “空中修药师殿?”我听得很纳闷。树上?高崖上?悬空?我脑袋里划过无数的想象,我不由得问他:“这位师父在什么地方?空中修大殿一定很难,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呢?”。他说:“不是啊,就是在平原上。而且没有功夫的人是看不见的,只有有功夫的出家人才能看得见”。我顿时想到皇帝的新装!

  可怜的“有功夫”的“出家人”!功夫怎么就用在建空中药师殿上去了!更可怜的居士,连殿都看不见就稀里糊涂进行捐助。我们佛弟子真的就和永明延寿禅师说的:“不观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废善。不达有以兴慈。但著有而起罪”一样?

  交谈中,我才知道这位居士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他为孩子做功德不惜一切代价,不仅为了孩子而吃素、诵《地藏经》,还到处为了孩子捐款捐物。我不忍心告诉他“皇帝的新装”的事情,只好告诉他说,自身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让他的孩子不要老是想着病(为此写了《纠缠》这篇文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面对病魔;要相信佛的实、德、能真实功用;要按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少去外边到处跑;多在家念经;教孩子打坐等等。

  我深深知道“正法威猛,圣教圆融”这八个字的力量。如果没有威猛的正法,圆融的圣教保持不了几天,所以佛陀入灭的时候要我们以戒为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久住,才能杜绝类似“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情。只有正法久住了,才能大行菩萨之道,大开方便之甘露法门,帮助天下受苦之人。

  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表演“皇帝的新装”的人就是出家人。因为我就见过一个很有名的古庙,因为要进行文物保护而没有住出家人,但是在对外开放的时候就有表演人员打扮成出家人的模样,为游客吹打唱念,以便得到额外的收入,而游客却是绝对分辨不出来的。所以佛教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误解得越来越深。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所接触的“一指禅”(见附录)。一直到二三十年后学了佛,才知道佛教的“一指禅”是俱胝和尚接引学人的方式,和自己当年接触的靠一根手指头倒立的“一指禅”不沾边。我想,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社会大众回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还会认为“一指禅”就是用一根手指头倒立。

  所以正法的宣传非常重要,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心佛教的正法的宣传。不要让真正“一指禅”这样的公案埋没,更不要再演绎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情。让正法上电视、上电影、上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让佛教的智慧消除更多人的烦恼直至了生脱死,让古老的佛教文化,利益苦难的大众。只有正法的宣传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了,才能真正杜绝类似“一指禅”和“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件!阿弥陀佛!

  
  附录

  
  金华俱胝和尚悟道因缘'1'

  
  婺(wù)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金华山俱胝(zhī)和尚,杭州天龙和尚之法嗣。刚开始住庵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师父,名叫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