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8年,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和志愿军司令部从朝鲜凯旋,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热烈欢迎。在这期间,志愿军英模代表团下榻于北京饭店,客房服务员为了让这些“最可爱的人”能够很好休息,又能有一个良好的仪容仪表,就坚持在客人睡觉后,给他们擦皮鞋。本来这是服务的一项内容,可是给“最可爱的人”擦皮鞋,却是不一样的,服务员们干起来特别起劲,手快的一晚上能擦五六十双,而且锃光瓦亮,真可谓“光可鉴人”。志愿军英模代表们怕给服务员添麻烦,千方百计把鞋藏起来,但是服务员都能找出来给擦好。
因为北京饭店青年服务人员的良好服务,陈代增等四人还被评为“青年红旗手”,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同志的亲切接见。
为了欢迎这些“最可爱的人”首都各界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欢迎会。当天,长安街北侧路*,只供志愿军的车队通过。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政治委员王平上将在彭真同志和郭沫若副委员长的陪同下,乘敞篷车,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在旗帜和鲜花的海洋中,缓缓行进,接受人民的欢迎和感谢。
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北京饭店乐队在西楼门口演奏起欢乐热情的迎宾曲和凯旋曲,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带领志愿军英模代表列队迈着雄壮整齐的步伐,步入宴会厅。周总理亲自主持宴会,郭沫若、万里等党和政府领导人出席,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三百多人参加了宴会。宴会的主会场设在西楼宴会厅,同时在东楼和中楼还设有分会场。参加宴会的都是志愿军的英模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那次宴会吃的是涮羊肉。北京饭店的许多服务员都为这个宴会服务过。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把“歌星”、“影星”、“球星”,作为自己的“心中偶像”,而当时,年轻的北京饭店服务员们,也和那个时代的青年一样,是把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当作学习的榜样。他们在这个宴会上,以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质量为“最可爱的人”服务。
现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为那次宴会服务过的北京饭店服务员还绘声绘色地介绍说,在宴会中讲话的有志愿军英雄代表黄治富,他讲了战斗故事,讲得“特有意思”。参加宴会的还有许多志愿军文工团的女团员,她们佩肩章,扎武装带,戴无檐帽,英姿飒爽,个个都“特精神”。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2)
当时为总理服务的李路回忆说,周总理那天非常高兴,许多人都争相和总理干杯,他概不拒绝。李路看到总理喝了不少,而敬酒的人源源不断,就去找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商量,要不要“控制”一下。成元功也正在担心总理喝得太多,当然同意“控制”一下。于是两个服务员在前面,给客人倒真酒,掩护李路往总理的酒杯里倒“假酒”。这种“假酒”是饭店为首长健康而特制的,因为在外交场合,为礼仪所限,首长常常不得不喝酒,尤其是在大型外交活动中,宾主往往互相敬酒,客多主少,主人就是有容纳百川之量也招架不了,在此情况下,服务人员就会拿出这种特制的假酒,名为酒,颜色也和真酒毫无二致,其实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如果问及其他成分,直到现在,有关“研制”人员也是笑而不答,或只说:“反正不含酒精和有害健康的成分。”这是和不法商贩为图暴利而制的假酒根本不同的。李路他们“弄虚作假”的本事非常高,不仅那酒和真的一样,而且在倒的时候,也让人觉得,他们是从一个瓶子里倒出的,客人绝看不出一丝破绽。这种功夫完全可以作为魔术节目登台演出。开始,总理接过一杯假酒,喝了之后没有说话,李路以为总理认可了他的这种“控制”办法,心里挺高兴,又给总理倒了一杯假酒。没有想到总理把李路叫住了,他说:“小李,过来!”
李路不知何事,只好乖乖地过来。总理拿起他托盘上的假酒瓶,当众对敬酒的同志们揭穿了李路搞的“把戏”,“你们看见没有?他要我和你们耍外交手腕呢。”
说完就把假酒瓶放到了一边的桌子上,不许李路再拿了。李路可急了,他对成元功说:“总理把假酒没收了,这可怎么办啊?”
精明能干的成元功此时也束手无策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总理的酒量上,既像是安慰李路,也像是给自己解宽心说:“他的酒量还行,能喝几杯。”
两个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豪情满怀的总理,和前来敬酒的志愿军代表以及应邀参加宴会的群众代表们,干了一杯又一杯,心里默念着:“总理,您可少喝点呀。”
总理的酒量是有名的,真可称得上是海量,但是他平常并不多喝,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和外交场合,这次是为迎接凯旋归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胜利豪情的日子。而且这里都是同志、战友、朋友,总理终于开怀畅饮了。自1840年以来,旧中国的*政府在列强面前不是屈膝求和,签订城下之盟,就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而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还很弱,就敢于抗击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取得了胜利,这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怎不值得自豪,怎不值得开怀痛饮。总理和英雄们一起痛饮着醇香的美酒,凯歌震云霄、豪气冲牛斗。
宴会结束后,舞会开始了。李路发现总理没有跳舞,他头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这种情况可是少见的。总理爱跳舞,跳得也好。可是今天总理的情况却反常。李路赶紧找来成元功和总理的保健医生,这才发现总理醉了。看来,总理今天是有意要喝个一醉方休。大家赶紧把总理安置在一个房间里,轻手轻脚地为他铺好被褥,心想,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一觉,总理太高兴了,也太累了。
第二天,总理醒来,李路又倒了一杯酒,送到总理面前说:“总理,听人家说,酒醒之后得再喝一点,不然,见到吃的就反胃。”
总理笑了,说声“哪里有这样的事嘛”,随即推门而出。又是一个清新的早晨,又是一天的朝霞,总理披一身霞光,又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毛主席飞车送饭(1)
长于人民战争的毛主席竟被热爱他的人民困在休息室。
长街飞车,为毛主席送饭还怕丢了司机本?
一场“激战”只为半包烟。
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新落成的工人体育场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开全国性的体育盛会。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了这个盛大的开幕式。北京饭店照例负责主席台贵宾休息室的服务工作。
开幕式上举行了大型团体操表演和文艺演出。那时大型团体操的表演还不多见,第一届全运会的大型团体操又是我国首先使用活动背景的大型团体操,因此格外受欢迎。开幕式举办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开幕式的安全保卫工作很周密、很细致,在开幕式结束后,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时候,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大会组织人员和保卫人员当然都很清楚,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散场之后,竟有数万群众围在体育场外要见毛主席。住在周围的居民听说毛主席来了,也加入到“包围圈”中,“毛主席万岁!”“我们要见毛主席!”的欢呼声响彻体育场上空。工作人员和保卫人员用尽浑身解数,好言相劝、晓以利害、苦口婆心,一概无用。包围体育场的人越聚越多。服务员们从窗子里望去,只见周围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犹如汪洋大海一般,几位女服务员吓得直吐舌头。毛主席,这位善于运用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伟大战略家,此时竟也无奈地陷入了热爱他的人民群众的重重包围中,只好坐在休息室里,和其他首长抽烟谈天、以逸待劳了。负责保卫工作的汪东兴见状,急得不行,也许他想到了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竟使出一条妙计,他让司机把主席的汽车开出去,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同时,用扩声器反复广播,“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已经退场,请大家迅速疏散,以免阻碍交通。”
也许正如毛主席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根本不睬那辆空轿车,也不理睬广播中的内容,只是痴迷地想见心中的伟大领袖。如山如海的人群竟没有一点动摇,“毛主席万岁!”的声音仍不绝如缕地回响在工人体育场外。
已经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人请示毛主席怎么办?毛主席说,走不了,就在这里吃吧。惜时如金的毛主席又提出一边吃饭,中央领导同志还可以开个临时会议。于是总理就要汪东兴找北京饭店的工作人员解决吃饭的问题。饭店在工人体育场的总领队是总经理程清祥,餐厅科长是付发家,他们两位一听就急了,因为事先没有通知说首长要在这里用餐,一切都没有准备。而工人体育场只有运动器械,根本没有什么能吃的东西。到附近的餐厅买吧,考虑安全和卫生问题,又不能那样办。情急之下,程清祥只好叫过李广德对他说:“你马上回饭店,准备饭。”
那时因为保密纪律很严格,中央首长在外面吃饭一类的事,不准用电话通知。程清祥只能派小李“杀出重围”,回饭店准备午饭。李广德那时二十多岁,身材高大,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饭店足球队的守门员。他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头脑灵活,因为常为首长服务,和市公安局长吕展同志很熟悉。李广德临危受命,立刻找到吕展说:“主席要在这儿吃饭,饭店的车走不出去。怎么办?”。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为毛主席飞车送饭(2)
吕展二话没说,朝一辆轿车一指说:“坐我的车出去。”
那时没有专用的警车,李广德和付发家就坐进了吕展的专车,吕展又派一位交通警察坐在副座上,把指挥棒伸出车外,充当警灯,一边大声喊“让路!让路!”权当警报器。群众看到车里并没有毛主席,也就放他们通过了。这样,李广德、付发家等人总算冲出重围,直向北京饭店驶去。
李广德为毛主席服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他总忘不了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那是1954年,李广德正在宿舍里睡觉,按那时的规定,宿舍不能插门,因为随时都可能执行紧急任务。夜间三时,果然有紧急任务,饭店派人叫醒了他。他急忙起床,做好准备工作,然后乘车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菊香书屋”。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是胡志明主席访华,毛主席要在中南海宴请胡主席。开宴前,李广德正蹲在地上擦汽水瓶。他一抬头,看见毛主席来了,他一时心慌得不行,赶紧悄悄溜到郑连福身边,郑连福问他擦完汽水没有,他说:“没有,毛主席来了……”
郑连福鼓励他说:“毛主席来了怕什么?赶紧回去接着擦吧。”
于是李广德又回去接着擦,不一会儿,朱德、周总理等首长陪着胡主席来了,宴会正式开始……
回到饭店后有人问李广德:“你昨天半夜出去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那时饭店有纪律,为重要活动去服务的人,对外不能乱说,只有经理和当事人知道。在执行任务时也不能打电话、写信等。于是李广德只好说:“到火车站送个朋友。”
然而到了夜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觉,因为这是李广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那一幕幕的情景总在眼前晃动。最后,他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用半截铅笔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家人说,自己见到毛主席了。家里很快来信,父母在信中鼓励他:“好好干,你这辈子没白活,值了!不但你光荣,咱们全家、全村也都跟着光荣。”
从那时起李广德的工作就更认真、更努力了。李广德的经历和情感正是当时大多数北京饭店职工的真实写照,是很典型的,因此他们的工作充满了奉献精神。
付发家和李广德回到了饭店后,赶紧分头去准备饭菜和餐具,李广德负责为餐具消毒,付发家到厨房准备食品。不一会儿,两个人总算满头大汗地把一切都准备停当了,一共准备了六个热菜,其中有毛主席喜欢吃的米粉肉,清炖羊肉。热菜放在小轿车里,凉菜放在后备箱中,然后开足马力,飞车向工人体育馆驶去。这时,北京的马路上正是车水马龙,司机怕耽误毛主席吃饭,把车开得飞快。通过一个繁华路口时,警察看得目瞪口呆,半天才明白,这辆车大大超速了,于是赶紧举起指挥棒命令停车。司机出于本能,一见警察举起指挥棒,急忙踩刹车减速。李广德一见就急了,他朝着司机黄玉昆大吼道:“给毛主席送饭,还怕丢了你的司机本啊!”
黄玉昆方才醒悟过来,“对呀!这是给毛主席送饭,我怕什么呀!”脑袋里想着,脚下就狠踩起油门来,那汽车就如脱缰之马一般,猛地蹿了出去,他这一下子,无论是警察还是坐在车上的人,都没有想到,也毫无准备。车身一晃,一锅羊肉汤一下子撒了半锅,不偏不斜,正好泼在李广德的脚上,那羊肉汤是滚烫的,把他的脚烫伤了,心急如焚的李广德一时竟没有发觉。 。。
为毛主席飞车送饭(3)
汽车在车少路平的地段如风驰电掣;在繁华拥挤的地区又像表演车技,左弯右绕地躲闪着密密麻麻的车辆和行人,一路向工人体育场急驰。
此时付发家的心情也不平静,他想到毛主席党中央刚进北京的时候,第一顿饭是他和战友送到香山的。那时的条件比现在要差,但那是有准备的,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今天完全没有准备,他能顺利完成任务吗?他很担心还有什么地方想得不周到,做得不细致,影响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进餐……
车子开到工人体育场,还没有停稳,付发家和李广德就端起锅往里跑,李广德一心只想让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能赶紧吃上饭,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脚已经被烫得又红又肿,起了大片的水泡。当他们看到饭菜端上桌时,还冒着热气,才如释重负一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吃完饭,都表扬北京饭店的应变能力强,遇事不乱,井井有条。周总理也笑眯眯地看着服务员们,多少年来,总理和中央首长都关心北京饭店,信任北京饭店,凡是重大的活动都点名交给北京饭店去办,而饭店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周总理和中央首长们的信任,总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次又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突出的应变能力,完成了任务。
饭后,首长们陆续离开了工人体育场,毛主席仍然坐在沙发上抽烟,护士为他换上了一双布鞋,让他放松一下。李广德又递给毛主席一块热手巾,请他擦擦脸。这些服务使得毛主席感觉很舒适,于是就点起一支烟,随手把半盒烟放在茶几上。没有抽几口,那如山如海的群众不知是终于被说服了,还是真的以为主席已经走了,只好无奈地散去了,这时汪东兴进来说:“主席,咱们走吧。”
主席说声:“好”,把没有抽完的烟往烟灰缸里一掐,站起身就向门外走去。那半盒烟却留在了茶几上。李广德很机灵,他早就盯上了主席的那半盒烟了,待看准主席已经上车走了,就急不可耐地使出足球守门员的本事,用鱼跃扑球的功夫扑到了茶几上,抓起那半盒烟想留作纪念。可是他没有想到,另外两位服务员也早就盯上了毛主席的半盒烟了,此时他们也扑了上来,三个人连叫带闹地争抢起来,李广德虽然身材高大,可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且他脚上还带着严重的烫伤,不一会就被两人压在了身下,他们逼着李广德“快给我两根!”“也得给我分两根!”
恰巧,程清祥总经理从外经过,隔窗看见三个小伙子滚成一堆,以为他们在打架,不由火冒三丈,进门喝道:“首长刚走,你们就打架,你们要干什么!”
两位服务员把李广德死死地压在下边不放手,一边大声喊:“他小子要独吞毛主席抽剩下的半盒烟!”
程清祥一听,赶紧上前拉起那两个服务员,把李广德扶起来,也顾不上经理的架子了,好言好语地求李广德:“广德啊,也给我两根吧!”
最后,经过“和平谈判”,每人分了几根毛主席抽的烟。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包了又包,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留作纪念。直到这时,程清祥才发现李广德的脸色不对,而且坐在地上起不来了,他忙问:“你怎么了?”
李广德这时才感觉到疼,他指指自己的脚,程清祥一看,他脚上的血泡已经被磨破,和袜子粘在了一起,脚肿得像个大馒头。老程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不早说?李广德说:“我刚才又紧张又兴奋,早把这事忘了,主席他们走了,我才觉得疼。”
多年以后,年过花甲的李广德回忆起当年情景,还一往情深地说:“我们那时一听说为国事、为中央、为毛主席服务,多累都没怨言。晚上经常忙得回不了宿舍,就搭两个椅子,迷糊一会儿就算是睡觉。一通知有任务拔脚就走,宴会一个接一个,真叫忙!烫了脚算什么,能为国家大事服务那是光荣!”
迎接建国十周年(1)
空前盛事与从未遇到的难题搅在了一起,为承办国庆十周年招待会,郑连福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中,绞尽了脑汁。
195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北京饭店的藏画中有一幅珍品,那就是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徐悲鸿先生善画马,爱画马。徐悲鸿先生画马更是为了抒发胸臆,表达情怀,寄托志向。北京饭店珍藏的这幅《奔马》与先生其他的《奔马》一样,四蹄生风、疾如闪电,气似奔雷,锐不可当。这幅画寄托着他向往祖国突飞猛进的美好意愿。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正如这匹骏马一般,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前进、在飞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钢的年产量仅为158万吨。据联合国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而整个亚洲平均为44美元。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