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真相-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频模ハ陆档剑ィ文闓DP将从预计的4%下降到%,将有40万人失业,经济损失将是“”事件的7倍之多。
  飓风英文名称hurricane,来源于加勒比海传说中邪恶之神的名字。正如其名,飓风的危害与魔鬼不相上下,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暴风,一次飓风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八千枚一千万吨的氢弹。
  从卡特里娜飓风所袭击的中心区来看,其对石油业和炼油业的影响是最突出的。飓风导致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生产设施几乎100%关闭。墨西哥湾石油的日产量原来是150多万桶,受飓风影响减少了万桶,减少了%。天然气原来的日产总量约为100亿立方英尺,受飓风影响该产量减低了亿立方英尺,占墨西哥湾天然气日产能的%。原有正常工作的819座油气生产平台,因飓风关闭了634座,占总量的%,这个数字是来自美国的矿产管理局。大部分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设施及天然气生产就此停摆了。由于飓风的影响,美国的炼油厂产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直至飓风过去后将近两年,墨西哥湾海底管道和钻井平台才完全修复。

石油真相 序(4)
这次飓风的袭击对石油价格的短期暴涨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正如顽童后文所述的资源六元素理论,石油金融炒作套利借卡特里娜的“东风”突破了每桶70美元价格关口。
  美国伊朗关系紧张,美国库存减少导致油价连破“80、90”
  2007年初,国际油价还维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直到2007年6月28日油价仍然低于每桶70美元。但是进入2007年9月,原油期货价格开始加速上涨,并不断突破整数关口。
  2007年9月12日,表面看来,由于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及美国伊朗关系日益紧张,油价突破每桶80美元。原因何在?
  一方面,在###革命之后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一直处在僵持状态,加之伊朗的核问题日益严峻,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美国对伊朗开战的猜测喧嚣尘上。(图序…5)
  由于伊朗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且对世界石油运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拥有绝对控制权,因交易商担忧伊朗会以切断中东地区石油输出作为对抗西方国家的手段,伊核问题再次支撑了高油价。
  另一方面,美国原油、汽油和柴油库存全面下跌,让市场交易商始料不及。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下降529万桶至亿桶,为2007年1月以来最低。分析师普遍认为在美国炼油厂检修季节,市场对原油需求下降,因而美国原油库存应该继续增长。然而,美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下降导致了这次库存意外全面下降。另外,美国炼油厂开工率降至%,达历史低值。美国原油库存进口量下降了万桶,达到33周内最低水平;美国汽油进口量下降了万桶,达到11周内的最低水平。
  受到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金融炒作套利借机发力,2007年10月25日,国际油价突破90美元。
  此时,油价是否会突破百元大关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更有业者议论:问题似乎已不再是原油价格会否达到100美元/桶,而是何时达到100美元/桶。
  借势土耳其出兵伊拉克刺激油价首次近“百”
  2007年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通过了越境军事打击盘踞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决议。消息一出,国际油价立刻以创出历史新高的方式作出回应,一度上涨到每桶美元的新高点。
  2008年2月22日,土耳其地面部队越过土伊边境,对伊境内库尔德工人党分离分子实施越境打击。天赐的炒作题材,当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上涨,收盘时接近每桶99美元,达到98.81美元。
  热炒贝娜齐尔·布托遇刺导致油价再次近“百”
  2007年巴基斯坦政局动荡,12月27日,前总理、人民党主席贝·布托在###中被刺身亡。
  随后,“基地”组织立即声称对此负责。“基地”组织的新头目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通过电话对媒体说:“我们破坏了最有价值的美国海外资产。”英国伦敦警察局反恐专家小组的调查人员们调看了当天拍摄的录像,并重新对暗杀现场留下的炸药以及枪支等进行了法医鉴定,他们最终断定是“基地”组织一手策划了暗杀贝·布托的行动。
  2007年12月28日,借口担心刺杀事件将使原本复杂动荡的中东局势更趋紧张,原来已经在11月底回落至每桶90美元的石油价格突破每桶美元,两个月内油价再次逼近百元。 。 想看书来

石油真相 序(5)
交易员舍利逐名纽交所油价破“百”
  2008年1月2日,油价首次在盘中出现了每桶100美元的成交价,令整个世界为之震动,也让一名交易员以600美元的“代价”一“单”成名。
  这个名叫理查德·阿伦斯的交易员,独立一人创立了ABS石油经纪公司,以每月万美元转租下了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席位。1月2日,他以每桶100美元的期货价格挂单1000桶成交;不久后又以低于100美元的价格挂单卖出,亏损约600美元。
  这一纯属偶然的事件却搅乱了全世界的市场,全球开始热议高油价。而理查德·阿伦斯最初只是希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每桶100美元价格购买原油的人。
  油价崩落引发世界金融海啸
  可以看到,在油价在7月11日创出美元的高价之后,7月15日,油价狂跌美元收于每桶美元,此后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连续跌价至128美元上下。此后直到8月初期,油价始终震荡下行徘徊在120美元。
  这期间,美国石油巨头,全美第十二大非上市公司山姆集团(SemGroup)因石油交易巨亏3亿美元正式申请破产,山姆误判做空的一失足,使其受到金融巨头群狼对它这只肥羊的猛烈围攻,山姆寡不敌众以破产结束游戏,终成千古恨。后续将详解精彩故事细节。
  8月5日,油价跌破120美元,并在其后连续下跌,随有所回升但也是无力回天只在112至114美元上下震荡。
  8月21日,油价又大涨近6美元,收于每桶美元。然而第二天就直线下滑回每桶美元。而9月2日开始,油价又开始了新一轮下跌。由当天的每桶美元,逐步跌落,经107、106、103、101几个价位节点最终在9月15到达每桶美元的新低。
  9月16日油价再次小涨至每桶美元, 19日涨到每桶美元,23日油价匪夷所思地猛涨美元至美元,创出了自1984年原油期货市场建立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之后便又是一路下跌。
  刚进入10月,油价更是跌破每桶100美元,随后,三个交易日便跌破90;四个交易日便在80以下;到10月16日,油价已经降到了70美元之下。欧佩克为为稳油价10月24日紧急开会决定销减每日150万桶的生产配额,WTI再跌美元至美元。
  2008年这8个月油价的起伏何止一个跌宕了得。
  顽童认为: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的高强度的金融炒作套利是导致国际金融海啸的重要震源之一。
  

第一节 “石油产能达到顶峰了”吗?(1)
2008年7月11日WTI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每桶美元。

  人们热烈地讨论,从2003年开始的石油价格疯涨的下一个峰值在哪里?

  “油价能涨到200吗?”

  “油价能涨到500吗?”

  “油价能涨到1000吗?”

  显然人们一度都被油价的涨势震住了。

  2008年11月北京的深秋顽童截稿时,油价已在萧瑟的秋风中飘落过60美元。

  国际金融海啸还在持续蔓延。

  人们更热烈地讨论,在即将来到的经济寒冬中,油价将跌向多深的谷底?

  我们此时更难忘怀,在2008炎热的夏天,那些高明的预测大师对油价如何暴涨所做出的预测和解释。我们对此做一次深刻的回顾和反思,多具娱乐性!

  一直以来,所谓的大牌经济学家们对于油价的预测,价不惊人誓不休。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会适时地抛出最新的油价预测。如高盛在2008年初就预测油价会涨到每桶200美元,美国著名能源投行西蒙斯董事长马特·西蒙斯更表示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上涨至每桶378美元,转眼间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仅剩的两个已经转入传统商业银行的队列。

  所有关心石油关心油价的人们肯定原来都曾经想过:“油价真的会这么高吗?” 

  与其说这些大牌经济学家对油价的预测准确,倒不如说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金融机构导引和推动油价走势的实力强大。

  解释油价高涨的各种说法和理论复杂多样。的确,油价涨跌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也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对于油价涨跌背后原因的解读。

  在众多讨论高油价原因的声音中,有不少人坚定的认为“顶峰论”是高油价的根本原因。在油价上涨过程中,“顶峰论”被频繁用来解释油价走高的原因。就在油价接近每桶150美元时,仍有很多人认为,油价肯定还会上涨。并且,他们认为“尽管油价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回落或下降,但从趋势看,我们已经迎来高油价时代,这是基于石油峰值理论得出的基本判断。” 这次油价的疯涨在石油峰顶论者看来,似乎证明了油荒时代已经到来,石油已成了紧缺商品,中长期油价只会上涨不会下降。当时,大牌经济学家曾说2008年内油价可能会涨到每桶200美元左右,能源领域的投资银行家马休·西门斯(Matthew Simmons)认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国沙特阿拉伯高报了自己的石油储藏量,因此油价上涨到1000美元/桶也不是不可能。有人甚至预测,供油不足将会引起 “战争、饥饿、疾病和死亡”。

  “顶峰论”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性商品,石油的供给弹性很小。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2008年初的数据, WTI平均价格从2006年的每桶66美元涨到2007年度的美元,上涨了,但石油供给仅增长了,供给弹性约为,这是个很低的数字。估计2008年和以后的情况更是如此。

  顶峰论有两个分支,由于“储量顶峰论”,导致“产能顶峰论。”

  他们认为石油供给不能被高价刺激出来,这是由全球可获得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也就是说,石油产量不可能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大规模上升,而是有一个“上限”。而这个“上限”,就是顶峰论观点认为的“石油峰值”。支持顶峰论的学者认为:石油峰值是指某一油田、油区、国家的石油产量会有一个峰值或顶峰。

  峰值问题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缘于两个经典预测。

  第一个是在顽童90年代初进入石油领域时即听说过。1956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bert)提出的(图1…1)。他当时不顾许多专家和机构的反对,大胆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67至1971年达到峰值,以后便会下降,以此推论,2000年石油资源即会枯竭。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蒸蒸日上,他的这一言论当然引来很多的批判和嘲笑。

  第二个经典预测是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Campbell)做出的。他在1998年在美国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廉价石油的终结》(“The End of Cheap Oil”)。与哈伯特一样,他的这番结论受到了冷嘲热讽,因为当时油价还在十几美元左右,被称为低油价时代。但是,坎贝尔的研究及其后来的努力使对石油峰值的研究影响逐渐扩展到全球。如今,高油价将长期存在的理念已经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而以坎贝尔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石油峰值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坎贝尔曾认为,石油峰值将在2010年左右到来。后来,他将这一时间修正为2007年,即认为我们现在已经站在石油顶峰年份上。另一派是以剑桥能源研究会(CERA)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科技进步会显著地增加石油产量,将石油峰值的到来推迟到2030年以后。

  还有人认为,即使能够开采到更多的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也毫无疑问会大幅度上升。

  其一,石油勘探开发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现在钻探的重点已从浅海向深海转移,对钻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如钢材、人力等。在2004年10月31日至2006年10月31日的两年间,全球范围内上游油气项目的勘探、钻井和生产成本增加了53%,海洋钻机费用增加了3至4倍,可见,勘探开发成本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

第一节 “石油产能达到顶峰了”吗?(2)
其二,资源国有化集团化运动愈演愈烈。1970年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的油气储量仅占全球15%,而目前国家石油公司所控制的油气储量已经达到82%左右。这使得国际石油公司所控制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少,国际勘探开发变得更加困难。
  其三,人员和设备等资源极其匮乏。石油行业人才成熟期较长,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的很多员工都到了退休年龄,导致人才接替困难。
  其四,石油的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差,这是全世界石油工业的共识。大家都感觉到,现在的油变重了,而且含硫增多了。
  《沙漠黄昏:即将来临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一书中,对中东特别是沙特大油田的开发潜力和未来供应能力作了深入和翔实的分析论证;对石油供应能力的传统认识和当今世界能源预测模型的前提提出了挑战;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揭开了中东特别是沙特石油供应的神秘面纱;充分论述了“石油顶峰”的意义和对世界经济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李柏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石油生产是否已到顶峰”时,他的回答是“非常接近……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生产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过了顶峰就要往下走,随着石油资源趋向枯竭,原油价格还会不断攀升。李柏还预计四五年之内,油价每桶将突破200美元。
  《哈珀杂志》的定期撰稿人保罗·罗伯茨向人们传达的信息是,不仅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由于石油产能已经接近“顶峰”,石油供应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如果人类不改革现有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石油资源的枯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后半桶石油》一书则说得更加通俗:石油生产上升到可获资源的一半,产量就达到了顶峰,然后石油产量便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在近期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已经用去了一半,还剩下后一半。解释了全球石油产量高峰和相关知识,解释了全球能源资源稀缺的严峻局势,石油供应长期增长能力下降的证据,时代大背景等前因后果。
  其实,任何不可再生资源都会有枯竭的那一天,石油做为其中的代表更是如此。众所周知石油是由原始动植物在地质变化的作用下历经数百千万年时间形成的,而做为原材料的原始动植物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说石油的量一定也是存在一个极限数字是没错的。目前国际上许多能源研究机构如ASPO、CERA、IHS Energy、PFC Energy等组织都已经形成共识:石油资源肯定是有限的,世界石油峰值必然会来临,但是问题在于石油的峰值到来的具体时间和这个峰值究竟是多少还存在着很多分歧。于是,支持顶峰论的学者们也不知道油价会涨到多少,也无法作出精确预测。
  更要指出的是,有些人有意识地用顶峰论造“鬼“ 解释油价的高企,本顽童将在此书后续内容中造“神”破“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库存储备不足造成油价走高”吗?
盯住库存,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公认认知工具。
  有观点认为,原油库存量高低是油价升降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众多分析油价高跌的原因中,原油及产品库存下降上升成为了这轮油价上涨和回落的主要动力。
  2003年以来,西方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不断下降,西方国家商业原油库存量低于国际能源署(IEA)要求的90天的标准。IEA就此发出警告,石油库存量进一步下降加剧现货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反复无常的危险。目前美国的商业石油库存已经降到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为了防范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又一直在增加战略储备,反而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美国政府扩充石油战略储备的政策曾加速了世界油价攀升的幅度。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布什的一公布增加战略储备构想,当即使世界石油价格每桶攀升了6美元。
  2007年,美国能源信息署披露,截至10月26日的当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增长。原油库存比上一年同期低;汽油库存比上一年同期低;馏分油库存比上一年同期低。原油库存位于历年同期均值范围的上半段;汽油库存量位于历年同期平均范围下半段;馏分油库存量位于历年平均范围上限。
  2008年7月16日当地时间早晨10:35北京时间晚间10:35美国能源信息署和美国石油学会再次公布了前一周周美国石油库存数据。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亿桶,增加了10万桶。美国商业库存总量增长750万桶,但是仍然低于历年平均水平下界。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原油库存将进一步下降。当天,路透社更新的滚动调查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下降190万桶,汽油库存下降5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200万桶。道琼斯在一项对12名分析师滚动调查中显示的平均估测数据为,美国原油总库存下降160万桶,汽油库存下降20万桶,馏分油库存上升150万桶,炼油厂开工率保持不变。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因此呼吁,欧佩克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而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则向媒体表示,目前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不是供应不足造成的,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没有必要增加原油产量。哈利勒说,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汽油等石油制成品出现暂时短缺,而制成品短缺是由于一些炼油厂因保养维修暂时停产。他说,这种局面会随着有关炼油厂恢复生产而改观,而且这些炼油厂拥有充足的原油储备,因此欧佩克没有必要增加产量。哈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