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理学对金融领域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杠杆原理了。在物理学中,杠杆是由平台和支点构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操场上的跷跷板: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跷跷板上欢快地上上下下,而与此同时却有一个小鬼头通过或大或小的力量将自己的小伙伴高高地抛向空中或是令其狠狠地落在地上。
杠杆原理运用在金融领域即是通过借款来获取或维持某项资产的所有权。这个想象中的跷跷板平台最终的指向是价值的最大化。起始重量代表该资产的购买价格,而落下的一端代表借款规模,支点则代表了偿还期限。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买房子,首付房款的20%,剩余80%通过抵押贷款的形式来偿付。假设买入价是100万美元,忽略贷款利息、房屋维护费用、各类保险费用和不动产税等因素的影响(真希望能这样),如果8年后该房的售价升至200万美元,那么以购入价为基础来计算的话,该购房者买房的综合收益率就是9%,还算不错。但是如果按初始权益来计算其收益率的话,这一数值就变成了25%——远远高于其他大多数的投资方式了。
现在,假设房屋售价依然为200万美元,但该项交易发生在18年后而不是8年之后,又将是什么情形呢?如果那样的话,以初始权益来计算的回报率将只有4%。最后,让我们来想一想,假如买入后房价不涨反降又将如何呢?20%的价格下降就足以将买房者所有的收益一扫而空,而如果价格跌幅更大的话,我们的这位买房者就不得不通过借钱来还贷了。假设目前房价是70万美元,而购房者到期未能清偿抵押贷款,那就要求我们的购房者支付现金来补齐先前100万美元的缺口。跷跷板的原理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不等的投入、时间的拖延都可以通过将跷跷板支点左右移动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所有的力量都按部就班的话,那么杠杆就会良好的运转,而如果较重的一端出现停顿不让较轻的一端顺利下落,那么后者将会顺着板面滑向底端。在金融领域,最终的交易时间是不确定的,而且往往掌握在借方手中,而借方的行为又是受价格下降或其他条件驱使的。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效率可以用转化为产出的那部分投入来表述的话,那么投入与产出两者的差值就是阻力或说摩擦力。在金融领域,雇佣费用、市场推广费用、各类杂费和经营性支出以及各种税收都必须视为阻力在交易过程中加以注意。尽管科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设计着效率更高的引擎及其他设备,然而由于自然界固有的阻力,如自然磨损等因素的存在,一切设备的效率都是不可能达到100%的,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物理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描绘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然而现实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我们从传统意义上认识的物理学现实——从太阳、星星到餐桌上的鸡蛋等——与量子层面上的现实是不一样的。从量子层面来看,大量的原子可能并不恰好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它们应该存在的地方,还有我们见到的可见光从量子层面来讲其实是由电磁波和微小粒子共同构成的。这一点在金融领域也同样适用。作为一个富人和投资者,我们个人只是决定自己最终收益的长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由于我们和我们的顾问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凡人,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情绪、偏见和不同的动机造就的不同现实将给我们的最终收益带来的不同影响。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都希望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并对其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我们都希望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为自己所理解,甚至有时为了避免付出代价,我们还常常舍近求远放弃即将到手的收获。为此,我们更倾向于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然而传统思维一方面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是在极其简单地运行着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却对某些事物给予了过高的估量。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越多基础性的定律来修正我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让我们从神秘的物理世界走出来,去更加务实地面对传统思维方式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吧。
。。
第2章 被误用的传统投资思维(1)
在前言中我曾提到,这本书是要为大家展示一种非传统的创造、维持和利用财富的思维方式。大家可能会问:传统思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系统地讨论非传统思维的重要性之前还是先给大家提供几个有关传统思维的简短语句作为铺垫吧!
传统思维是大多数人谈论、少数人相信的东西。
传统思维是人们人云亦云而不知因果的东西。
传统思维之所以被当做正确的来接受,是因为它从没有受到过挑战。
传统思维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传播。
传统思维是基于对短期结果的解释。
上述语句或含蓄或直白,但都包含了“在其他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层意思。
当然,必须在此指出的是“其他所有的条件”是不可能相一致的,但尽管如此,大家可能注意到,上述这些句子都没有对传统思维的正确性做出论断。事实上,传统思维通常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作为一名分析家,首先应是一个怀疑论者,我也是一样。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就是质疑一切,去想人所未想。深思之后大家就会发现,传统思维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同时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其中隐藏着大量的缺陷:它无视事物的复杂性,仅仅基于毫无根据的假设来进行论断,忽略了某些特殊条件的影响,而且通常都未曾经过检验或论证。一句话,传统思维实在是太简单了。
不过,请别误会,简单并不代表糟糕。许许多多深刻的理论见解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像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只有简简单单三个字母、一个数字外加一个数学符号,然而它却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认知方面最伟大的设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简单的质能方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前一章我曾讲到自己的物理知识相对匮乏,但我敢肯定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是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断思考、不断分析、不断论证的结果。诚然,这个方程在形式上是简单的,但它却蕴含了某些最复杂的东西。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思维所不具备的。传统思维总是试图让自己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如果其未经验证的话,那么大家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因为即使其暂时是正确的,但未必永远如此。更进一步来讲,作为个人投资决策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到这样一点:传统思维可能在当时是适合他人的,但不一定适合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思维就一定不能为我们所用。大家只是要清楚传统思维是建立在某些特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忽略了这些特定的假设条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传统思维一旦在某些场合失效所带来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清楚传统思维背后的这些特定的假设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起正面作用,哪些时候起的是负面作用,从而正确地做出取舍。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股票投资的回报要高于债券投资,此结论是建立在“股票受益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不断升值而债券收益相对固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涉世未深的投资者往往会被股票平均指数这一指标迷惑而成为牺牲品。的确,平均来说,股票平均指数从长期来看通常要胜过债券(当然这还得看所谓的“长期”究竟如何理解),但并不是每一只股票都会比债券出色,而事实上也根本不会存在“平均股票”这种东西。每只股票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风险所在。AT&T的股票多年来一直都被视为一种“保险”的股票,然而随着哈罗德?格林(Harold Greene)法官的一纸命令,AT&T顷刻陷入分裂,其股票也大为缩水,原先出于保险起见而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的信心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由此可见,将传统思维用在个股的运作上很可能会导致惨重的损失。别忘了,美国棉油公司的股票想当年也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之列。当年的“道琼斯原始12股”如今只剩下了“通用电气”还保存完整,不过也是几经变迁、面目全非了。
第2章 被误用的传统投资思维(2)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投资领域的传统思维是如何被误用的。进行投资时我们往往趋向于选择那些经营业绩好的公司,而对那些当时经营业绩差的公司惟恐避之不及。这种方法听起来是完全符合逻辑的,然而我们从对两种公司的投资中得到的回报却与想象的有些不同:经营暂时落后的公司反倒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事实上,经营业绩好的公司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公司良好的管理水平,而经营业绩差的公司股票价格反映的则是管理落后带来的负担。如果后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对应这种变化,其股票价格就会攀升。而由于前者的管理水平只能向差的趋势发展,那么仅从管理角度来讲,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会很大。
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必要对伯顿?麦基尔(Burton Malkiel)教授设计的效率市场定理中体现的传统思维进行一番讨论了。伯顿?麦基尔教授是我的朋友,多年来其研究数据一直由我的老公司提供。该定理告诉我们,某只证券的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出与该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变化。但是,市场上动态因素的存在则可能至少在短期内导致价格的异常波动。比如,如果我想买入某只股票100万股,那么在此之前必须考虑到至少两种买入后股票价格变化的可能性。首先,如果是一次性买入,这一举动必然会引起职业投资者的注意,他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该股票的需求出现了改善,从而调集资金购入该股票,而后或是将购入的股票卖给我,或是持仓等待更大的市场需求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该股票的价格必然会出现大幅攀升。最后,等我满仓后,其他投资者就会意识到该股票原来只有我一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纷纷平仓,股票价格也将随之暴跌。
然而,如果我不采取一次性买入的方式而是用两个月以上的时间,今天在这里买2万股,明天到那里买10万股,而后再连续几天静观其变又将如何呢?某些专业投资者可能会嗅到市场的细微变化从而开始买入该股,以求获得意外的收获,但此后该股价格并不会出现像第一种情况那样的大起大落。两种方式都可以让我买到同样的100万股,但在此过程中股票价格变化、个人成本付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却大相径庭。
特定的现实状况能够轻而易举地抹杀掉传统思维的堪用之处。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有名的炒股妙手(可能有部分的吹嘘),据说他擅长从茫茫市场中发现自己喜爱的商品并顺利地买入制造该商品的公司的股票。然而,现实是许多生产重要产品的企业却因管理不善非但没能从自己的产品中获得利润还破了产。还有一条格言是:不要买那些组织结构复杂的公司的股票。不过,我发现如果自己肯花时间与精力去对那样的公司进行深入分析理解的话,比起那些为了省事不去做任何分析的竞争者我又有了优势所在。
我是一名分析家,一生都在研究着市场的运作,因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认识到传统思维所依赖的假设是否符合当时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大多数读者并没有这样的背景。也许大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干得很出色,但是在这里我要奉劝大家,当您在投资过程中遇到传统思维时,请尽量挑选一位专业的能够历史地看待市场发展的人来协助您对它进行理解与解读(这一点将在随后讲到)。即便如此,由于市场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不同于自然规律,稍有不慎还是容易犯错误的。
该章对于传统思维的讨论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本人作为一名投资顾问和直接投资人的个人见解。不管您是打算仔细阅读还是摘要浏览,以上所述都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章节。第二,是想让大家举一反三,提高自身在财富管理和投资方面的鉴别能力。事实上,我也希望大家能对本书进行鉴别,提出质疑,这绝对不是面子上的话。尽量提出自己的疑问吧,尤其当大家觉得它适用于自己的时候,尽量取己所需吧。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与以往、与周围人稍有不同的思维来看待自己的财富与投资。毕竟,财富是一种个体现象,一个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的某些个性所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章 打响个人资产保卫战(1)
在浩如烟海的投资类书籍中很少有哪本书能够触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投资?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回答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细想起来,这个问题至少该有五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某些对所有投资者都是适用的。然而,那些新入市的投资者却很少有人去想这些,甚至某些专业财富管理人在进行初试时也没能意识到这一点。
第一种回答是出于资产增值的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拥有财富,明白财富的范畴囊括了健康、精力、智慧等无形资产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正确估量。这一观念促使我们出于自我提升之外的原因对自己的个人资产加以控制。每个人都想稳稳当当地把财富攥在手中,而且如果可能的话都想尽量使其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就变成了自己个人资产的管理者了。据此分析,那些掌握大量资产的人们必然明白仅仅把资产揣在怀里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管理者,保护个人资产与进行理性投资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第二种回答是:出于对通货膨胀这种导致货币贬值的社会经济常态的忌惮。在这里唯一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到底会达到何种程度。然而不管通货膨胀是轻还是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投资,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个人资产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谁将为此埋单呢?当然是那些被市场价值下滑吓破了胆而不敢在危机过后重新选择进行投资的人们。他们所遭受的不仅仅是由市场下滑带来的有形资产流失,更重要的是由于裹足不前而导致的机遇的丧失,而这些损失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面前就会显得尤其巨大。尽管近年来通货膨胀呈现蛰伏态势,但大家可不能忘记美国和那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曾经遭遇过的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通胀噩梦啊。
第三种回答是:因为需要通过资产及其相关收入的增值来实现个人预定目标。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目前所持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未来某项特定的需求联系起来。不过,在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首先明确“未来某种特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而后才能对症下药,去逐步填补我们目前所持资产价值与未来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第四种答案来自我们作为人类骨子里存在的竞争的本能。仅仅从金融界来看,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们所拥有的财富肯定是终其一生也花不完的。他们很早就已经赚足了自己和亲人的所有享用所需。然而,他们内心却在不断地渴求着更多的财富,以使自己成为公认的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他们充分享受着这场游戏带来的兴奋与激情,而金钱此时却只是他们赚取游戏积分的一种手段而已,渐渐地这些“玩家”也就对定期的风险刺激开始上瘾了。
最后一点,投资可以使某些人在各种各样的社交聚会场合显得更加见多识广。在有些社交圈,市场往往是彼此进行交流的首要话题之一,通常紧接着便是地产、税收、政治和各种各样的性暗示。而这其中一两句对当下市场状况的妙评往往是漫漫长夜最稳妥的开场白。
明确了开篇问题的答案及其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排序后,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着手建立投资组合了。作为投资管理者,即使自身有着抵抗风险的财力基础,也必须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风险状况有着足够的预期。大多数的投资管理者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往往热衷于把资金投向那些优质的债券、股票和各类基金,像美国短期国库债券以及那些高质量的股票或基金等,这样的投资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平淡却至少是保险的。
第3章 打响个人资产保卫战(2)
那些对通货膨胀心存警惕的投资者也想避免损失,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认为投资收益的最大威胁不是证券市场的周期波动,而是通货膨胀对资产价值的不断侵蚀。对于此类投资者,最好的选择是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那些包含在财政部通货膨胀保值证券范围内的能够根据政府公布的通胀率进行调整的基金产品。某项组合的股票投资部分往往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投资于与当前稀缺商品相关联的各种证券,这时投资者应该清楚的是什么时候该从某种或全部商品中抽身出来,不过遗憾的是很少有投资管理者或顾问能够急流勇退,从高点撤资;第二种通常也是权益组合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一种,是投资于那些预期单位销售额高于预期平均通货膨胀的公司。
那些希望填补目前资产价值与未来目标需求之间空白的投资者,往往并不持有或只持有很少的固定收益证券,他们通常喜欢投资于那些连续稳定增长的股票或相关基金产品。在过去的35年里,这样的股票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年均的回报率,当然这其中有亏损的时候也有回报率超过20%的时候。由于没有人能对未来至少10年的长远形势做出准确的估计,10%的回报率已经算是不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考虑将那些居于稳定收益排行榜前列的基金产品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之中了。
竞争型的投资者寻求的是极端的投资方式。他们通常把目光盯在那些目前位居排行榜前列的投资产品或业内顶尖的投资管理人身上。这对那些能够无视税收因素而快速出入的投资者是适合的,但多数投资管理人或基金公司并不喜欢此类投资者,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根本不会接受他们的投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它可以满足任何资金充足的购买需求。在这里,许许多多应用了杠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