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20所,但是它每年承担的诊疗人数,2004年是3亿2000万,平均一个医院承担将近60万人。
王小丫:这个压力很大。
高 强:这是很大的数字。医疗费用,我再给大家举几个数字:2004年的统计到卫生部部属医院,住一次医院平均需要12000元,到省级的医院住一次院需要9900元,到市级的医院3100元,到县级医院大概只要两千块钱。所以这个贵也好,难也好,都是集中在一些大医院。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如果我们患者得了一些危重的疾病小医院治不了,他必须要到大医院去,费用可能就需要很高。但现在的问题是有很多患了一些小病的、常见病的、慢性病的也到大医院去,那个承担了很高昂的费用,就不值得了。
看病难(5)
陈伟鸿:其实在您就任卫生部长之后,我们看到医疗卫生系统也为改善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们也感觉到其实您身上的这个担子是沉甸甸的,所有人的希望都看着部长什么时候能帮我们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咱们接下来说一点让我们高兴的事,能不能把一些我们改革工作当中,让您觉得比较满意的事,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
高 强:满意的事很多。比方说,第一,我们的公共卫生建设最近几年得到明显的增强,现在我们再出现像SARS、像禽流感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手段,群众也不会感到恐慌。第二个,农村的合作医疗在不断地发展,我觉得它的意义和我们全部取消已经实施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有同等的意义。第三,我们正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现在通过资源调整优化结构,要把一部分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改造成为社区医院,这都是使我高兴的事。
☆延伸阅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超过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已经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目前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四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两万个,创建了一百多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广泛开展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强。由于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
陈伟鸿:刚才高强部长给我们介绍了他看到的我们医疗改革过程当中很多令他满意的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春天的感觉,其实每次小丫都会在我们的现场发布一些“春天的消息”,但和高部长刚才的满意的事相比,估计我们今天发布的只能是再增添一点点的绿色了。
王小丫:那么在今天这个《春天的约会》当中给大家带来几个温暖的消息。首先,这是对于很多农村朋友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推行两年多,但是受益的人口达到了两亿,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设施建设仅仅是去年一年,也就是2005年这一年,国家投资了30亿元。关于药价的降价方面连续7年以来国家已经降了多少次药价呢?18次,药价降了18次。
陈伟鸿:如果不是一统计,我们还真的不知道已经多达18次了。
王小丫:对,18次。
陈伟鸿:我们要发自内心感谢一下小丫带来的春天的消息。
高 强:我能再给你来点锦上添花吗?
王小丫:太好了,我们大家都期待着。
高 强:我随着你的话题说。第一,今年的农村合作医疗要继续扩大,今年覆盖的人群要超过3亿人。
王小丫:3亿,2006年增加1亿。
高 强:而且从今年开始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的数额提高一倍。这是好消息吧,既扩大覆盖面,也提高了农民保障的力度。这是其一。其二刚才我说了,从今年以后连续5年,每年都要投资30亿,逐步地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其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继续研究降低控制药品价格的措施,而且不光是一个降价,还有一个管理问题。机制的改革问题,现在很大量的“新药”是一些换换包装、规格、名称就成了“新药”。这个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政府降价带来的实际效益,所以这个问题要管,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要解决一药多名的问题。就是同一种药,几十个,几百个名字,要研究解决。
陈伟鸿:规范。
高 强:要规范。我们的医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也确实应该为群众着想。在病人身上赚钱,问心有愧。
看病难(6)
陈伟鸿:这么多的好消息,这么多的新政策,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们还是来问一问战院长,刚才我们说到这么多,让我们现场很高兴的事,你感受到了吗?
战胜军:这张图片是在2005年,在哈尔滨市政府帮助支持之下新建的一所4000平方米的,一流的农民医院。
陈伟鸿:4层大楼?
战胜军:对。
高 强:我去年去的时候还没有。
陈伟鸿:刚建好。
战胜军:对,已经建起来了。
陈伟鸿:所以在政府的投资方面,你已经享受到了。
战胜军:我已经受益了,感受到了。高部长刚才说,每年还要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我想工作在农村的医务工作者们会欢呼的,我想他们工作起来会更有信心了,更有干劲了。
高 强:这个事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我们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这样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也必然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王小丫:我们要恭喜战院长的新大楼落成。
高 强:其实我对战院长有点要求,你的大楼建成了,病房改善了,我希望你的病床收费标准不要提高。
战胜军:我们还准备再下调10%。
高 强:不过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政府对于卫生的投入会越来越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的最终目的不是投到医院上,医院是个二传手,政府每增加一笔钱必须反应到群众的利益上。我增加一笔钱投入,就要减轻患者的一笔负担,这才是政府投入的目的,也是我们医疗机构应该做到的。
陈伟鸿:其实说到看病难的问题,刚才我听到您说未来我们的政府会对农民看病的补贴不断地加强,所以可能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农村可能会有一些低收入的人,他们看病难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突破,和可以解决的办法?
◆农村:“小病不出乡,大病尽量不出县”
高 强:其实说到看病难,最难是农民看病难,所以党和政府一直是强调要把农村的卫生作为重点,重点加强。我们的目的是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尽量不出县。
陈伟鸿:那有什么具体的做法是能够保证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高 强:首先加强预防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就是要提高乡村的卫生服务水平,能够使它为群众看好病。第三为农民建立一个医疗保障的或者叫做初级医疗保障这么一个制度,紧急费用的是医疗制度。农民得了大病以后医疗费用比较高,政府要给予补助,减轻农民的负担。
陈伟鸿:这个新制度也是我们给农民朋友提供的切身的一个保险了。
高 强:对, 这是一项基本制度。
王小丫:基本制度。
高 强:一个初级的医疗保障制度。
陈伟鸿:我们怎么来了解它的意义呢?它的价值?
高 强:它和过去的合作医疗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同志对这个好像还缺乏信心,认为过去合作医疗是三起三落,这个能不能坚持下去,还抱有怀疑。现在我们实行的合作医疗叫新型合作医疗。新在哪儿?第一有农民和政府双方出资实现合作,就是农民个人和政府合作。
王小丫:那各出多少呢?
高 强:共同出资,按照今年的标准是农民出10块钱,政府出40块钱。
王小丫:政府出大头。
高 强:大头是政府拿的,建立一个合作医疗基金。第二现在的合作医疗是以县为单位管理,它统筹的范围大了,不像过去以村为单位,所以它的保障力度也大了。第三, 这次合作医疗的主要的保障是解决农民突出的困难,不是保一般的感冒、发烧,不是这个,而是一些患了严重的疾病,住院、大额费用的时候,政府要报销。从去年的标准,有的地方最多可以给农民报两万块钱,你交10块钱,我给你报两万块钱。今年提高标准以后可能报销的力度会更大。
看病难(7)
陈伟鸿:是不是任何一个农民,他想要投这个保都可以都可以?
王小丫:那去哪里投?
高 强:现在我们是在678个县搞试点,今年要扩大到1000多个县。
陈伟鸿:那我觉得这个县得加快,我们的农民朋友肯定都期盼。
王小丫:赵大姐,听说过这个“新农合”吗?新型合作医疗,我们把它简称为“新农合”。
赵大姐:头一次听说。
王小丫:第一次听说,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好消息?
赵大姐:分在哪个角度来说,要是在会场外说这,我不能相信,不敢相信。关键是在哪儿,面对面,我指定能相信。
王小丫:尤其面对高强部长肯定相信。
赵大姐:高强部长亲口说的,所以一定相信,那我指定能相信了,指定能相信了。
高 强:我们期待着这个试点,尽快地到您所住的小区里去。今年我们试点的目标,是全国全部县的40%,明年60%,到2008年就达到80%,基本上全国推开了。
王小丫:也就是说奥运会开了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农民朋友,就80%的农民朋友都能享受到这个新型的合作医疗了。
高 强:80%以上。
◆城市: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陈伟鸿:在关心了我们农民朋友看病难之后,我们也来关心一下城市朋友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相信在这一点上,可能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也有一些话想和您交流交流,对话对话,好不好?哪一位有深刻体验的?
观 众:前些天天气变化比较大,感冒了,医生检查,检查,当时是浑身很不舒服,包括鼻、咽、耳朵和肺部。然后医生就很负责地每一项都开了检查。
王小丫:您当时怎么就从头到脚都不舒服是吧?
观 众:对。
王小丫:您就跟医生说,我从头到脚不舒服?
观 众:还是上半身为重。
高 强:感冒就是全身酸疼,这是感冒的一个正常的症状。
王小丫:那都查了什么?
观 众:鼻咽不舒服,一次鼻咽炎,拍片子检查;耳部不舒服,一次中耳炎检查;咳嗽一次肺感染检查。检查之后就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就开药了。也还是相当负责的,每一项都根据病情,开了西药和中药。我去的这家医院是中医院,配合着还开了中药。
陈伟鸿:最后总共做了几项检查?
观 众:3项检查,3天的吊针,加上现在还没有吃完的中药。
陈伟鸿:然后总共花了您多少钱
观 众:800多元吧。
陈伟鸿:800多元,心疼吧?
观 众:主要是在整个过程中,不懂。医生指哪儿我打哪儿,打完之后损失惨重。
陈伟鸿:但我觉得医生对你也是爱护有加,要不然万一……
观 众:相当负责。
陈伟鸿:相当负责。高部长,你听,其实我们这位朋友似乎话中有话,你怎么来看他的现场描述,一次感冒的经历。
高 强:这听出这位患者的话外之音是存在很多无奈,他不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他也很难决定,要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如果说这个医生看不出你什么病来,又是鼻炎又是中耳炎又是感冒又是肺炎,到底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是什么病,说明这个医生的医术不高。再一个,背后确实有很多利益关系,如果说检查一次他就挣一次钱检查一次挣一次钱的话,就可能出现很多乱检查的问题。这个事情我们就要改了,也正在研究,正在降低一些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
王小丫:不要动辄就去做这个检测、做那个检测。
高 强:今天早晨我听到一个消息,上海对一些大型检查设备已经降低了费用1/3,比原来降了1/3,降的幅度是很大的。这个大大有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陈伟鸿:我觉得刚才高强部长把您的话外之音给我们点破了。800块钱,放在谁那儿看一次感冒肯定都会心疼。但是如果真的把看病贵这样的责任全部推给医院是不是公平呢?我们也得要让院方说说话,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病难(8)
李学旺:这个病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症状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是不同的病。
王小丫:尤其在每个人的个体不同的上面也不一样。
李学旺:对,比方说有的人得是心肌炎,但是一开始跟感冒的症状是一样的。
陈伟鸿:如果我们诊断为感冒的话……
李学旺:比方说我碰到一个感冒发烧的病人,他的心跳已经100多次了,那我一定要给他查心电图,为什么?他是不是有心肌炎的表现,如果我这个心电图没查,患者真得了心肌炎,甚至有的时候因为延误了诊断而去世的话,医院要负责任的。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的时候是需要检查的。
许戈良:我认为作为一个大医院,它看病贵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因素在支撑着使得它不得不贵。
陈伟鸿:比如说呢?
许戈良:比如说我们现在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安全性,我们就有些东西跟10年前完全不一样。这些需要很大的投入,这些投入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得把成本拿回来,拿这个成本就加重了病人的负担。这肯定是会加重的。比如说我们的水电煤气,整个在升,这个升,医院跟着要升,你不可能少付1分钱。
陈伟鸿:就是医院外部环境已经市场化了,让你和市场化的环境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
许戈良:我们得同步,我们得付人家钱。
陈伟鸿:好,谢谢许院长。
陈伟鸿:刚才咱们医患双方各有苦衷。
王小丫:对,我们一方面听到患者在抱怨,另一方面我们觉得医院方面也确实有点冤,这个医生也不好当。高部长,您站在一个公平的立场上,觉得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什么?
高 强:我当当裁判员?
陈伟鸿:其实也挺难为您的。
高 强:刚才医患双方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医患关系看起来是一个利益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感情的问题:我们的医生能不能把患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我们的患者能不能也把我们的医生作为朋友,信任他、相信他、尊重他。现在医患双方确实存在一些互不信任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复杂,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一些社会舆论的引导问题。我是主张我们的医生要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为他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效果最好、费用最低。这个方案是找得出来的,不是找不出来的。我们的患者要充分地相信医生,把医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这样互相信任,互相沟通、交流,特别是建立感情的交流,医患的关系会大大地好转。
◆提倡大医院看大病、重病,社区医院看小病、常见病
陈伟鸿: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其实有很多的政策包括很多的办法,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看病负担的问题。看病不外乎两大难,一个是看病太贵,一个是看病太难。刚才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看病贵,接下来我想让大家跟我们一块来关注一下看病难,究竟难到什么程度。
王小丫:今天我们现场也来了很多朋友,我想请问一下,谁有没有这样通宵地排队挂号看病的这种经历,有吗?
观 众:我讲讲我家里的事情。就是说我自己本人没有这样去通宵排队,去年是我弟弟替我母亲去排队挂号,他排了两天。怎么回事呢?第一天是凌晨两点钟还是3点钟,去的光华门那边的中医院,结果排到早晨没排到,排到他的时候已经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个专家的门诊号,已经没了。
陈伟鸿:挂完了。
观 众:对,第二天又去。结果第二天提前了两个小时,半夜12点钟开始排,而且一个人不够,他还拉着他的朋友,就是我弟弟他拉着他的朋友轮流排,因为太累嘛,然后终于排到了。
陈伟鸿:患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尤其是我们得了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更是对所有的专家,对大医院充满了向往、信任和渴望,所以我们都会去这么彻夜排。但是这样的一种状况给医生和医院是不是同样也带来了一些压力,我们也听一听医院和医生的说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看病难(9)
周玉杰:我们基本上是一天工作大概12甚至14个小时,我们最好吃的是盒饭,我们的专家成了“盒饭专家”。我已经吃不了任何饭店里的饭了,因为我坐在那儿,我来不及等待上菜了,因为我那个时间还可以看几个病人。因为手术是一个用生命来重塑生命的过程,不像修理工,修坏了可以再换一件,我还可以赔什么。你赔的是一条命,你很有压力,是难以想像的。
陈伟鸿:你看刚才我们在现场,老百姓说看病难,其实医生看病也难,给老百姓看病的过程也难。这样的两难,来,我们再交到高部长的手里。
王小丫:您再做一次裁判。
陈伟鸿:我们每次难题全要扔给您。
高 强:我到欧洲一些国家,列美国做一些考察,医院里见不到病人的。它的医院很多吗?不是。它的医院的数量还不如我们多呢。它为什么这样呢?它有一个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度,就是你这个病人来看病首先到社区,到医院里边我不接待,必须由社区里边转过来才可以,所以它90%的病人在社区,10%的病人在医院。在医院都是比较危重的、严重的,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