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T诓钚蚋窬窒拢叵党晌似毡橄窒螅吆竺疟缓侠砘恕1热纾业鄙狭肆斓迹腋缃喾苛耍衣杈突崴担骸澳阋欢ㄒ饶愀纾阈〉氖焙蚰愀缍阅愣嗪茫阌辛顺鱿⒕鸵锼!闭馐侨思使叵抵蟹浅V匾牧α俊U庵肿匀坏牡赖铝α渴堑贾赂芎涂竺诺闹匾蛩亍?竺畔窒笤谏缁嵘鲜艿焦惴旱呐溃值阶约荷砩希憧赡苋衔馐钦5摹5赖律系牧侥丫车鼐统鱿至恕T谖蠢垂补芾碇校爰跎倏竺畔窒螅赡苄枰⒁饧忧扛刹康囊斓芈至魅沃啊! 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到中国后不久就知道了“后门”的概念。以前我没有这种想法,到中国后我了解到,开后门就是在没有正规途径办理事情时,以其他渠道办理。这在美国不是很普遍,但也是存在的。但美国所谓的“开后门”现象规模很小,这是由美国的社会和经济体制决定的。开后门离不开大国情的因素,在政府扮演的角色比较重要的国家里,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里,会存在严重的开后门现象。比如,以前在俄罗斯工作时,我知道,普通人很难买到肉、好的蔬菜等紧缺商品,惟一的办法就是开后门。当一个社会缺乏许多东西时,后门就会开得很大。美国不是这种社会,原因有三个:一是政府管的事情较少,许多事情政府管不到。二是美国的经济相对较发达。在比较富裕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通过后门就可以做许多事情。无论是为了得到物质还是服务,都不需要开后门。比如,取得驾驶执照和开业许可证等事情,过程都很明确,没有开后门的必要和空间。三是美国的法律比较健全。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下,后门不可能开得很大。许多人都知道我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于是问我能否在签证上给他们开后门。我的回答是一致的——不可能,因为赴美签证的问题完全都是按照法律办理的。除非有工作需要,否则我个人是不可能参与签证过程的。  '返回目录'  

国有企业的开会
袁岳(Victor Yuan):  我们今天的开会地点是北京的九华山庄,这里的生意非常好。以前我在部机关工作,经常开会。现在我也参加一些国家机关的会议,会议是中国人的重要工作形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开会呢?回答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开会(笑)。  关于会议,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没必要的会太多。有些会看上去有必要,实际上没必要。比如,一个部委每年有若干个综合的会议,还要去地方开多个落实相关政策的会。开会时,许多人是没必要参加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多人参加会议呢?第二,我们议事的时间太多了,执行决议的时间太少了。开会就表示你的工作完成了。会议过多是行政低效的重要表现。会议还需要印刷大量文件,会海和文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议的预算和时间占用了机关工作量的很大比例。第三,开会让人养成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有人爱坐主席台,但有许多人在台上睡觉。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开会,把忙得抽不开身的人请来才算开好了。领导来了,陪吃饭的人占了好几桌。这些风气都是非常不好的。  我认为,应该只开有限次数的会,议题应该更精练,用于执行决议的时间应该更多,用于评估结果的时间应该增加。应该减小会议规模,明确会议议程和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把会议的预算转移为执行的预算和评估考核的预算。要改变会风,一是不设主席台,二是发言的人应该站立,应该脱稿。印发讲稿就可以达到会议预期目的的,应该尽量印发讲稿,避免开会,或者只开小会。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笑)美国的开会文化与中国的截然不同。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参加总统先遣队的工作,美国总统要访问一个国家,我参加筹备工作。我们有200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天,在总统到达的两三天之前,我们开了一个大会。一个白宫的工作人员,迟到了3分钟。他的级别很高,是总统助理。但他一来就说,“很抱歉,我浪费了600分钟,因为是200个人的3分钟。”  作为政府官员,我经常开会,但与你说的会不一样。集体召开的、规模很大的会,涉及许多人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成本。与会的人坐在那儿,听一个人讲自己的想法,不能再做其他的事情,这会花费很大的成本。在美国没有那种大型的会。如果有,则必须有很清楚的目的。国务院从来没有召开过那样的大会,但是有两三百人自愿参加的市委员会的公开的会。国务卿本人也有可能参加。在会议上,可能谈新的人事措施。需要大家自带午饭。  袁岳(Victor Yuan):  像国务院召开的100人以上的会,一年中有几次呢?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内部的工作会议,一年以内,强制性的,没有。可去可不去的,十几个。没有请客吃饭的机会,(笑)因为没有吃饭的时间。如果有工作晚饭,也确实是工作需要。如果有关人事见面,那么吃饭时间开会是合法的。  在美国,开会必须有一个目的,这是会议管理中的第一条。我们是否需要开会?开会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有些会需要向其他人通报工作情况。在美国政府,以我11年的经历来说,主要的会都属于这种情况。你周围的人是否需要听你讲,如果不需要,则不要开这个会,不要耽误其他人的时间,应该以效率为首要追求。林语堂说过,“一个人的讲话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没必要就不要说,有必要就短说。会议结束后,可以进一步讨论。以目的为主,以结果为主。在美国,会议越少越好,越短越好。  '返回目录'  '待续' 。 想看书来

多样化是美国人很看重的特征
袁岳(Victor Yuan):  历史上,中国人对美国有许多正面和负面交错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作为地理意义上的国家来说,美国很有吸引力。在最愿意留学的国家、最愿意做生意和最愿意旅行的国家中,美国都排在第一位。普通的中国人认为美国有很发达的经济,民主自由的空气,有许多供大众娱乐的有趣东西。在普通的中国人眼里,美国代表高质量的生活。  第二,作为美国人来说。普通的美国人给中国人的印象是正面的。我们曾经作过中美留学生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美国人非常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这与中国文化不一样。中国人面对陌生人感觉比较紧张。还有,美国人能够诚实地发表意见,而一般中国学生则表现出心眼儿多一些。美国学生更多地参与带有公益色彩的活动,他们爱好锻炼,他们的职业伦理观念比较清楚。从这些角度看,我们认为他们符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像真正的“三好”学生。美国人作为普通人的这些做法都是受到中国人欣赏的。  第三,作为美国政府来说。这是对美国最有争议性的方面。中国人对美国政府的某些方面会有好感。比如,克林顿总统的对台“三不”政策。在许多利益的纠纷中,普通中国人可能感觉最后损失了利益。在台湾问题上,普通中国人认为###势力的发展与美国政府对台的政策支持有重要关系。由于普通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感情和情绪都很强,因此对美国政府累积了数量相当多、程度相当深的负面印象。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在许多方面都很独特。我现在谈的是比较典型的美国人的看法。  第一,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了体现政治观点的价值而诞生出来的国家。探索创新的精神是美国的核心。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一个很老的国家——作为充分体现现代政治价值的国家,它是很资深的。美国人一般会很自豪地觉得美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安全,发展很快,也觉得美国是受到上帝祝福的国家。  第二,美国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这是一种优势。美国是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创造的国家。美国的多样化是美国人很看重的特征。从表面上看,这意味着你可以在街上吃到任何国家的菜。从更深一层看,世界上的各种宗教信仰、政治观点和风俗习惯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在美国人中,来自中国的人大概有几百万人,来自欧洲的有上亿人。  第三,也是美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那就是宪法,1789年诞生的宪法,到今天只是修改了十几条,这些修改把宪法保障的自由扩大了。比如,以前妇女不能投票,在修正后可以投票了。当然,美国的不少社会问题也困扰着普通老百姓,比如犯罪问题和枪支的扩散等。但美国是不断发展的,永远在发展,没有一个终点,我们相信发展能够解决问题,虽然会产生新的问题。  袁岳(Victor Yuan):  我认为,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也很欣赏美国赖以建立的value(价值观)。美国的活力和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机制、方式和规则。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你谈到了核心问题。我想到了克林顿总统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没有美国解决不了的问题。”美国是一个自我调整能力很强的国家。美国人民来自世界的许多国家,这种复杂性必然会产生问题。但是,美国的制度能够管理这些问题,保持国家稳定。从1776年美国建立,1789年宪法建立开始,每四年都有总统选举,每两年都有国会选举。战争爆发了,选举也还照常进行。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情况都没有影响这种稳定。美国的制度能够承受挑战。  袁岳(Victor Yuan):  美国似乎有孤立主义的传统,始自门罗总统主张的“美洲人的事由美洲人打理”。对其他地方的事情表现得不是那么active(活跃)。本来,似乎共和党的孤立主义传统更强烈,但为什么在孤立主义偏强的总统执政时,美国介入的世界战争更多一些呢?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实际上,从美国参与的主要战争来看,一战时的美国总统是民主党的威尔逊,二战时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民主党的,朝鲜战争时的杜鲁门总统也是民主党的,越南战争时的约翰逊总统是民主党的。上世纪90年代波斯湾战争时的老布什总统是共和党的。实际上,两党总统在这点上没有区别。孤立主义是作为传统存在的。但是有一点,美国人本身就是来自各个国家。美国人关心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因为这或许是与他们老家有关系的事情。这种孤立主义实际上持续不了,因为早晚会影响到美国人的老家。  袁岳(Victor Yuan):  我的看法是,美国人关心的事情范围很广,比传统上单一人种来源的国家要广。孤立主义显示不愿让其他国家进入美洲,但不影响美国人进入其他地区。当孤立主义主张与实际利益游戏发生冲突时,比较来说,利益规则更有效。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以前在乔治城大学,与克林顿总统是校友,我学习国际关系。我学习到,可以用三点来概括国际关系理论:第一,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朋友,只有利益;第二,没有永远的利益,只有短暂的利益;第三,利益由力量决定。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吃过中国菜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在中国呆了6年。经常有中国朋友对我说:大为,我觉得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刚开始,在上世纪80年代,我觉得很可能是这样。后来,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所有人,从北大教授到宁夏农民,对美国的了解是不一样的。应该说,中国的精英对美国的了解超过美国精英对中国的了解。但是如果将所有中国人和所有美国人做比较,就不一定得出这个结论了。  所有美国人都知道“中国”这个词。美国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你问一个普通美国人,中国是有几千万人吗?他会知道你说错了。还有,美国人认为中国比较穷,是个农业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像瑞士、日本和美国那样富有。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美国人也知道。比如,美国人都知道孔夫子——所有美国人都知道,哪怕只是受过一点点教育的人。美国人还知道儒家思想的概念,如尊敬老人、尊敬老师和重男轻女等等。还有,美国人认为中国学生非常用功。在美国有20万中国留学生,他们与美国百姓的生活非常接近,这些学生学习很努力。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吃过中国菜,至少吃过一次。在美国的所有地方,哪怕只是很小的地方,包括农场,都能比较快地找到中餐厅。我认识的所有美国人都试过使用筷子,或者在吃中餐时使用筷子,这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人很欣赏中国菜。在所有外国菜,包括墨西哥菜和意大利菜中,中国菜最受欢迎。美国人都知道熊猫、长城和功夫。许多人学功夫,成龙是很知名的人物。美国人还知道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不一样,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谁是国家总理、国务委员,可能不知道。但美国人知道毛泽东,对邓小平也很熟悉,因为邓小平为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工作,一些人甚至还记得他在得州戴牛仔帽的情形。邓小平之后的国家主席###和###,许多人也都知道。  袁岳(Victor Yuan):  美国的一家调查公司在近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问美国人中国的现任主席是谁。答案最多的是:毛泽东。以下依次是邓小平、蒋介石、李光耀和桥本龙太郎等。在不少美国人的眼里,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领导人好像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中。  在美国,可以看到许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东西,从文具、玩具到衣服,许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关系,美国人都知道这一点。基本上,美国人都知道中国的一些情况,但对中国确实有一些误解。北京的知识分子知道更具体一些的美国。  '返回目录'  

对中国的看法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人对国家的看法,一方面来自于教育,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活经验。通过这两条途径得到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教育方面给予我们对国家的看法从很早就开始了。在我们上小学时,最初学的图画里面就有中国地图,地图上面有国家的许多文化标志和政治标志,如天安门和长城。从教育中,中国人获得的对中国的感觉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上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大物博,人民勤劳。在教育体系中,我们从小就会认识到这些,现在许多人能顺口说出来。二是领土上的。国家的领土完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对大中华、大统一的观念在于深重的领土价值观,对失去领土不能容忍。普通中国人对领土的敏感度特别高。在农村中,许多争执就是因土地分界引起的。例如,在江西,有个地方的两个家族甚至为河流的划分大动干戈。三是国家和政府是紧密联系的。country和government是关联的。爱国家在许多时候被视为等同于爱政府。从文化传统上,普通人是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  在生活经验方面,中国人对国家的看法是,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生活改善了,消费水平提高了,城市漂亮了,道路宽阔了。当然,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过去的问题是贫穷,粮食总是不够吃。这也一直是一个问题。现在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失业下岗、腐败、环境污染和医疗保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仍然让许多人感到焦虑。过去吃不饱,也不知道怎么才吃得饱。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也提高了。大家想的是怎样吃才算好。中国人对未来是乐观的,虽然对现实的评价偏低一些。普通人觉得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与他讲给外人(包括美国人)听的感受会不一样。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儿不嫌母丑,虽然母丑,儿子对外也不会说母丑,这叫“内外有别”。我们传播出去的东西与我们感受到的是存在差别的。我们家的问题,怎样解决,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帮助的形式会决定我们是否接受。中国人看美国政府有一种不舒服的心态。比如,中国的人权问题,中国人认为:没错!中国的人权或许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需要你插手。这让我想到这样一种情形:老公打老婆时,隔壁邻居看不过去,就过来说,“有本事你打我”。老公没说话,老婆反而不干了,说,“我老公打我,关你什么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是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或者说是集体无意识。  现在,普通中国人认识自己国家的途径有所增加。在文革中,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来自个人生活经验外加单一的政治性媒体信息。以前,个人生活局限在一个很狭小的地域和圈子里。现在,个人接触面广了。个人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旅游机会和留学机会都增多了。跨地区旅行和出国留学都使人们的见识比以前更广了。比如,许多中国人过去在饭馆吃菜总是剩下许多,但从来不打包。我们习惯这样了,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之处。但出国后发现,在美国吃菜总觉得不够,恨不得把盘子都吃掉。回国之后就会感到,原来我们总是剩菜是不对的。  另外,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也增加了人们认识国家的途径。媒体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但人们至少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信息。比如,过去你不能想象我们在第二天就可以通过本地媒体了解港台的消息。互联网的强力渗透使普通人都能接触到,从网上,你可以方便迅速地跳出中国看中国。  以上两种途径使人们的认识方式增加了,认识水平提高了。人们能够把中国放在国际社会中、放在多元文化里考察。以前,人们下意识地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好的。现在则会思考,会反思。以前,中国在人们眼中是文化影像,现在中国在人们的眼中更实际了。中国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