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采金人(第一部)-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声号令下到农村去务农。和大多数下乡的工人阶级子女一样,王国成也产生过这样的疑惑:都说工人阶级如何伟大,怎么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还非得送到农村去让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可?但这种疑惑在王国成的脑海里没有停留太久便消失了。因为这下乡的号令是毛主席发出的,必然就是绝对正确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尽管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但当时却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信守的。

  76。

  当时农村生活比矿山还要艰苦,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偏远山区。但对王国成这样的有志青年,艰苦和困难更加磨练了他们对逆境的耐受能力。使他后来遇到更大的打击时,没有被那些困难和屈辱彻底击倒,而是以顽强的意志重新站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矿山的生产建设当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品从侧面反映了在四十多年前的早期下乡知识青年中,并非千篇一律都是为了下乡镀金早日回城,确有很多真心诚意与农村的社员融为一体,扎根农村,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而努力奉献的人。流戈老师通过《采金人》反映出这样一种观点:对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不应该彻底否定,它的主要弊端在于强迫命令一刀切,而不考虑经济建设的具体需要和负面社会影响。但几千万城镇知青投身到农村广阔天地的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对他们建立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颇有益处的。知青们在农村战天斗地,为农业战线的生产建设付出的辛劳和所做的贡献也将永远载入史册。

  “*”这场灾难随着“四人帮”的垮台终于结束了,面对千疮百孔,奄奄一息的国计民生,百废待兴,需要全民族横下一条心来抓经济建设。几千万被荒废了青春时光,耽误了学业,如今步入中年,而要承担建设主力军的“王国成”们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但他们没有沉沦、没有颓丧,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咬紧了牙关。坚持自学,边干边学。终于不辱使命,使频临崩溃的经济恢复了生机,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各行各业都有许多王国成在挑着大梁。

  对于王国成这一代工人,命运给他们安排了太多的不幸与坎坷。而他们正是在与这太多的不幸与坎坷的顽强抗争中谱写了十分平凡却意义非凡的生活乐曲。自己失去了学习求知的机会去下乡,他就在乡下当一个为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好老师;回到矿山他本想学点儿生产技能当个好工人,组织上却需要他当了个“以工代干”的四不像。对此他毫无怨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掌握了不少的井下生产知识,成了一个业余的生产能手。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干一行爱一行,不会的就从头学起,不干出成绩誓不罢休。只要是对矿山有利的事情,他就主动去干。为了减少金精矿粉的损失,他自己掏腰包雇人打扫车厢;为了提高成品金的纯度,增加销售收入,他准备业余进行提纯试验,他关心社会的*与法制化建设,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只想着帮人,却没想过防人,为帮老百姓代写法律文书而得罪了权贵,关了十五天拘留,还遭到了党政处分。对此,他并没有去埋怨组织。因为他知道,改革和社会法制化的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在中国,改变权大于法的现状需要有人为此做出牺牲。王国成这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改革中显现出来的识大体,顾大局,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