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选择与崛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英国殖民地的贸易控制在自己手中。美国独立后,就要不要废除“航海条例”,英国有巨大的争论。1783年谢菲尔德伯爵(Earl of sheffield),大英帝国著名政治家,就此写道:“航海条例,我们伟大的海洋强权的基础,为我们带来了全世界的贸易。假如,我们改变了这个条例,允许任何国家和我们的殖民地进行贸易,或者允许其他国家把非其自己制造的产品带到英国,我们就放弃了航海条例,就牺牲掉了英国的海洋权利” 。帝国决定维持“航海条例”的效力。推行自由贸易的英国,念兹在兹的是保护帝国自己的利益。
  大英帝国与美国的自由贸易是由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界定的自由贸易。帝国有人希望通过控制制造业和金融,通过垄断高端产业(当时是制造业)和提供长期信用的方式(类似于投资),控制美国。 
  随着自由贸易的实施,一方面美国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大大扩张,以满足美国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英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加剧,以满足英国日益发达的工业生产的需要。
  面对强大而先进的英国制造业的竞争,独立后的30几年里,美国几乎没有涌现自己的制造业。在自由贸易的竞赛中,强者和弱者的竞争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英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富裕的资本、大量的机器和熟练的工人、价廉质优的产品,像贪婪的羊一样温和而从容地啃食着美国民族工业的幼芽。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出现了畸形的商业繁荣。
  三十几年没有发展的增长。
  第三节 弱国:浪漫的强国之梦
  一个训练无素的选手和一个久经沙场的冠军之间的自由竞争,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不仅如此,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和独立后的自由贸易,还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货币金融混乱和对大英帝国的金融中心的依赖。伦敦是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货币。美国几乎没有自己的货币、自己的金融体系、自己的银行、自己的信用市场。大英帝国的金融体系控制着美国。美国不断繁荣的进出口业务,主要由欧洲,尤其是英国资本资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剑与火,从自由贸易到闭关自守(1775-1808年)(5)
美国在财政上则更是雪上加霜。公共财政几乎破产。在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武装一无所有,一边要打仗,一边要筹钱。许多士兵必须自己花钱武装自己,许多军官变卖家产以装备自己的部队,而美国政府则主要依靠举债来筹措军费。独立后的美国外债内债一大堆,联邦政府负债5 600万美元,各州总计负债2 500万美元,总共8 100万美元。
  独立战争时期政府发不了军饷就发了许多的承诺,诸如关于军饷、退休金的承诺等。独立以后,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只能继续用新的承诺来支付旧的承诺。欠饷问题十分复杂而棘手,当士兵们不愿再接受新的承诺时,就爆发了骚乱。最严重的一次,骚乱的士兵结队向费城浩浩荡荡地进军,欲图包围国会索取欠饷。
  当时费城是美国的首善之地。国会被迫移驻普林斯顿。
  可见联邦政府穷到了什么地步。
  货币秩序上则类似于中国的战国时期。美国刚独立时,由于自由贸易、市场开放和金融开放,十几个州,流通着大约50来种货币,英镑、法郎、西班牙货币和各州的货币。美国成了世界货币的逐鹿地,成了货币投机者的天堂。而且通货膨胀严重,战争期间发行的大陆货币几乎不值一文。
  美国没有自己的金融自主权,几乎没有自己的银行体系,没有自己的证券市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美国除了拥有独立外,其他可是什么都没有。
  经济上如此不振,政治上也十分脆弱。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1781年独立获得英国承认,1788年美国宪法得到批准,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总统才就职。此时美国宣告独立已经长达13年。美国政府体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当时世界上几乎只有美国实行的是共和制和联邦制。欧洲几乎都是君主制。年轻的美国几乎没有现成的样本可以学习借鉴,必须依靠自己的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立国初期,联邦权威不振,州权和联邦权在实际运作中界定不清。联邦几乎没有国防,没有常备军。联邦各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第一任财政部部长的职权不仅涉及财政、金融、信贷,还涉及外交、军事等。国会与行政部门的互动方式尚在摸索,而国会自身则几乎成了争吵的场所,当时国会主要代表各个州的利益。在国会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当国会就某一问题的讨论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有的州扬言要退出联邦。从独立以后直到内战结束,时有州权对抗联邦权的现象。联邦的权威、法律常常受到自发的和有组织的蔑视和挑战,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明。
  在国际上,欧洲的君主们几乎没有认真看待美国,没有认真对待美国关于主权的要求。当时的世界霸权英国、法国都曾经有侵犯美国主权的行为。外交似乎并不十分重要,弱国无外交,早期的美国对此一定深有体会。国务院在今天无疑是美国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然而华盛顿统治下的国务院只有国务卿外加一位临时工。
  美国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正在寻求自己的政治经济的生存方式。
  与这种现实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的勃勃雄心,是在《独立宣言》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和使命感,是美国的民族主义梦想。创建美国的那一代人,在落后的现实上挥洒的却是浪漫的梦想。早期的政治家,如杰弗逊等,强调美国民族的独特性,认为美国民族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路。这种优越感后来发展成“美国民族的优越性(exceptionali*)”。在美国早期政治家的国家蓝图里,未来的美国是一个横跨两洋的大国。美国缔造者之一,富兰克林希望把美国建设成大西洋经济圈的经济中心。
  落后没有成为美国丧失民族自尊的借口,也没有成为自暴自弃的借口,没有成为盲目崇拜别人的借口。当时的美国是一个落后但充满自豪感的民族。只有一个充满自豪感的民族才可能崛起。落后并不意味着软弱,先进也不意味着强大。软弱和强大首先是民族意志的区别,先进而软弱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许比几十年以后相对落后,但是谁敢说中国软弱?
  一个后起的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托起强国之梦?
  

拉丁美洲:失落在全球化中的奇迹
从北美沿着加勒比地区的狭窄带南下,就是南美洲,人称拉丁美洲。
  保护主义的潮流被堵在了加勒比海北部,没有像美国的金融资本一样成功南下。拉丁美洲,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代中期的几十年,长期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暴风骤雨中。
  历史是通过选择完成的。拉美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发生了几次历史性的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自由贸易到以保护主义为核心的进口替代战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再度回到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出口导向战略。
  最初推动拉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是精英集团和军人*者。这场改革最终导致了拉美的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经济体制选择的主导权,转移到了发达国家、IMF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资本手中。更广泛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浪潮开始席卷拉美大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拉美长期在危机和低迷中徘徊。
  全球化是作为征服世界的经济战略而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盛行。在美国的推动下成为风靡世界的经济模式,成为美国按自己的利益和面貌改造世界的战略武器。这种武器的最早实验场就是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这场实验表明,全球化改变着国家之间的权力、财富和安全格局。全球化的结果往往是权力和财富更加集中,经济安全严重倾斜。一场几乎打翻拉美经济航船的债务危机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失去的不仅是财富,失去的还有掌握自己经济命运的主权,得到的是长期的停滞和更加脆弱的经济安全。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现代版的双城记:一方面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全世界的财富以支撑其前所未有的霸权;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误入全球化陷阱而陷入低产业低技术陷阱,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全球化托起了帝国的权力金字塔,却拒绝托起发展中国家致富的梦想。拉美国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拉丁美洲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有丰富的矿藏和智慧的人民,有长期的反殖民统治的传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创造过让世界惊异的经济奇迹--拉美奇迹。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0几年里,拉美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以巴西为例,在20 ̄30年中,其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拉美当时的这些经济奇迹甚至超过后来亚洲“四小龙”。遗憾的是曾经为人称道的拉美奇迹,后来为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今天许多拉美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前辈在几十年前曾经创造过这种奇迹。对大多数人而言,那场奇迹真是一场遥远的旧梦。
  拉美奇迹是如何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的? 拉美经济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中国要不要避免全球化陷阱?在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打开似乎与我们不太相关的历史,重新理解我们也许误解了的历史,拂去掩盖住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浮云,探究历史的真谛。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我们一定要抛开所有的陈见,暂时不要让那些也许我们曾经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左右,抱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在历史老人面前,虚心求教,在历史的真理面前,甚至不惜局部矫正自己。历史是永恒的,而个人是短暂的。在无垠的历史面前,矫正我们短暂的偏颇,是一项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们骄傲的壮举。为了我们民族的崛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站在历史一边?为了我们不走别人的弯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从别人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归根结底,我们是历史主义者。
  让我们打开那一段历史吧!虽然是别人的历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1)
第一节 自由贸易为拉美套上了债务咒语
  19世纪初叶,许多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大多数新独立的拉美国家和美国刚独立时一样,采用了自由贸易的国策。那是自由贸易思潮开始兴盛的时期。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通过世界经济霸权大英帝国的传播开始到处流传。独立后的拉美自愿当了一次自由贸易理论的实验场。
  这种政策使拉美门户洞开。当时的拉美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为了推动国际贸易,实施了市场开放政策;拉美资源丰富,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开放了自己的投资领域,为外国投资提供极为优惠的税收条件。这种发展战略,为其北方邻居和大英帝国创造了一种将拉美融合于世界分工中的历史性机会。通过这种机会,美国和大英帝国成了支配拉美经济的主要投资者和出口者;而拉美则成了原材料产地和出口市场。拉美被成功编制在19世纪版本的全球化体系里。不仅许多一般产业,甚至拉美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外国资本的手中。
  虽然独立后的拉美和美国都是从自由贸易开始,但是美国后来成功抛弃了自由贸易而走上了保护主义的发展道路,而拉美则长期在自由贸易的陷阱里徘徊。
  这种自由贸易政策,摧毁了拉美民族工业产生的基本条件。拉美从19世纪初叶独立到20世纪30年代,几乎没有产生自己的有现代意义的工业。严格地讲,拉美的自由贸易、开放国门的政策抑制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拉美在独立后的100多年里,在自由贸易的道路上,陷入了没有发展的增长陷阱。历史最终告诉人们,没有发展的增长,最后是没有增长。
  虽然时下有许多人把发展和增长混为一谈,甚至用增长取代发展,用经济增长的数字来代替发展的内涵。似乎只要经济增长了,也就发展了;似乎GDP增长了百分之几,经济也就发展了百分之几。其实,真正的经济学家,都知道增长和发展的差别。
  拉美经济长期在无发展的增长中徘徊。读者也许要问,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为什么拉美国家当时没有发现?答案很简单。拉美当时选择了经济增长的国策,而不是发展的国策。自由贸易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进出口的发展,拉美经济在自由贸易的国策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增长(不是发展)。以智利为例,虽然经济总体上比较落后,但是智利在19世纪后期一跃而成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
  假如你用经济数量来衡量拉美的经济政策,那无疑是正确的。假如历史是用短期的经济增长来检验经济政策,那自由贸易无疑是正确的。不正确,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
  但是,历史进程似乎不是这样来检验经济政策的。历史要比简单的数字丰富得多;历史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要比短暂的浮华深刻得多;历史也要比轻易地自满要谦卑得多。历史是一位苛刻的老师,不轻易给予被裁决者及格的分数。不仅如此,历史还会挑战你,就如一位苛刻的老师挑战学生一样。假如你不能回答历史的挑战,历史会无情地抹去那些暂时的浮华。

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2)
历史对拉美发展道路的挑战,是从经济结构开始的。
  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和长期的自由贸易,给拉美带来了独特的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又导致了债务问题。这种结构性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1。外贸赤字
  自由贸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质量和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提升;经济长期扁平化单一化。拉美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矿产业这些“符合其资源国情”的初级产业,几乎没有产生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多样化的经济体系,经济不能独立,制造品完全依赖进口。
  在国际资本控制下的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长期出现剪刀差,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间的剪刀差。由于拉美经济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两极,这种剪刀差导致拉美国家的国际收支长期恶化。随着人口的增加,需求的增加,进口大量增加。进口大量增加的结果使拉美长期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面临严重的外贸赤字。
  简而言之,这条自由贸易政策使拉美一方面成了别人的原材料和农产品基地,另一方面成了别人高端产业(当时是制造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的价格剪刀差,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了发达国家对拉美国家的掠夺。这种不公平的市场掠夺导致拉美国际收支的进一步恶化。
  这种经济结构自身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没有国内制造业,原材料只好外销(市场在外);原材料大规模外销的结果又抑制了民族制造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国内制造业,拉美诸国只好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制成品的大量进口又进一步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种恶性循环,强化了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使拉美陷入外贸赤字陷阱,而难以自拔。拉美的这种市场和制造业两头都在外的经济战略,是拉美这种恶性循环的内因。
  2。财政赤字
  为了吸引外资开发矿产,拉美国家纷纷推出许多优惠政策,对外资减税。减税的结果导致了政府收入的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完整的民族制造业作为独立的税收基础,政府税源枯竭。外资优惠、民族工业的缺乏,外加庞大的国防和公共支出(政府为土著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导致拉美国家长期出现财政赤字。
  自由贸易产生了长期困扰拉美的双赤字问题。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面临双赤字问题。但是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可以通过发行钞票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当时的拉美货币不是世界货币(后来也不是),不能像美国一样,靠发行钞票来解决双赤字问题。
  拉美的唯一出路就是:借债。双赤字被转变为外债,双赤字问题演变成了拉美的外债问题。
  3。外债
  到了1822年,迫于外贸和财政双重赤字的压力,拉美国家开始向外国银行借债,用外债解决财政和外贸赤字问题。这就是外债的开始。随着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的大幅度增加,外债也随之增加,国际资本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从此加强。国际资本对拉美的掠夺不再局限于通过操纵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来实现,而且通过操纵国际资本市场来实现。在自由贸易的口号下,国际资本通过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和国际市场的资本运作,实现国际财富的再分配,实现对拉美大规模的、长期的历史性财富掠夺。债务从此成为长期笼罩在拉美经济天空上的乌云,使拉美经济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3)
外债和双赤字相互作用,加剧了拉美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外债增加到一定程度,使拉美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对出口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加深。大规模的外债,使拉美面临偿还能力的挑战;而大规模的外债利息支出,又加剧了政府的赤字和国际收支的困境。这种经济结构增加了拉美经济对国际经济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国际市场价格的些微变化,就会导致拉美国家外汇收入的变化,导致其还债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能力的变化。
  外债强化了拉美经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性,是国际资本为拉美经济掘下的债务陷阱。国际经济的某些震荡,往往会催生拉美的债务危机。比如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锐减。而出口收入的锐减又会导致债务偿还能力的降低;又比如国际金融形势的恶化会导致信用收缩,而信用收缩又会导致拉美国家无法实现债务滚动,而出现债务危机。自由贸易就这样为拉美经济准备好了一副沉重的债务枷锁,一旦套上了这个枷锁,拉美国家的经济稳定、经济安全就完全交给了别人。
  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