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男人股市翻身记:散户-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子想了想,说:“叫‘崩盘’。”

    “对,”刘益飞说,“崩盘。”

    刘益飞这样一确认,叶子的眼前马上就出现了雪崩的情景。

    雪崩呀,那是一种什么情景?!谁能阻挡?!谁能躲过?!可再一想,是谁制造了这种雪崩呢?可能正是这些受害人自己。比如她自己,比如刘益飞,当然,更少不了陈开颜。一想到陈开颜,叶子就自然紧缩了一下。皇帝的盛装总有一天被戳穿的,深生物现在那么高的价位,但如果没有实质性业绩支撑,大庄稼陈开颜其实就处于严重被套状态,而且价位越高他被套得越牢,因为他根本不敢出货,“纸上富贵”永远不能变现,相反,一旦有人出货,他还要赶快接着,否则,就真的崩盘。

    看他这下怎么解套。叶子想。

    陈开颜怎么解套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先看胡君声是如何解套的。或许,等看完胡君声解套过程之后,就能为陈开颜找到解套良策了。

 解套 1

    19

    庄家也有被套的时候。胡君声现在就被套住了。

    胡君声在常砥中身上是花了大价钱的,否则他也不敢贸然做这个庄。

    传统经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经济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三年前,只要手中有钱,有足够的钱,你想做哪只股票就做哪只股票。《沙家浜》里的胡传魁是“有枪就是王”,三年前的股市是“有钱就是王”。现在不行了,现在有钱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今坐庄除了有钱之外,还必须学会直接与上市公司和媒体打交道,否则再多的钱也可以被淹没在人民股市的汪洋大海之中。

    常砥中是华夏在线的董事长,胡君声在常砥中身上花大气力就是想让常砥中配合自己操作,其中“镇庄之宝”就是兑现今年十送十的计划,正因为有了常砥中这个十送十的承诺,胡君声才敢大举杀进华夏在线。

    华夏在线流通盘是5000万股,胡君声现在已经持有3700万股,基本控盘。但现在常砥中突然被“双规”,没法兑现他的十送十承诺了,而如果没有这个十送十的计划,胡君声控盘也没有用。说到底,股票是要等到卖出去之后才能知道有没有赚钱,才能知道赚了多少钱,否则最多只能是纸上富贵。胡君声不要纸上富贵,他要实打实的收益。

    华夏在线的建仓成本约每股8元,现在的价位是元。纸上富贵是有了,但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高位出局,一旦赶上非理性暴跌,账面收益顷刻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弄不好还会跌破建仓价。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实上,中国的股市目前还处于“搏弈期”,这样的非理性暴跌和非理性暴涨一样,每年都会来一次。胡君声不想成为这种非理性暴跌的受害者,他甚至也不想成为非理性暴涨的收益者。胡君声相信理性投资,他的“理性投资”与巴非特的长线投资还不一样,主要是他不相信中国具备巴非特理论的生存基础,再说他也没有巴非特的那份耐心。胡君声的“理性投资”就是要搞定目标公司的董事局,搞定媒体,然后在低价位建仓,高价位出局。胡君声认为不管是这理论还是那理论,低买高卖才是股市的“内经”。巴非特的长期投资理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就实质来说,巴非特长期投资理论事实上也是“低买高卖”,只不过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太成熟了,太规范了,以至于他们没有中国股市市场每年必发的暴涨暴跌,所以巴非特只能将操作周期拉长,改为“长期投资”。胡君声曾经权威性地指出:如果巴非特来到中国市场,他一定会修正他的长期投资理论。

    胡君声是谦虚的,他没有说“如果巴非特来到中国市场,他一定会遵从我的‘理性投资’理论”。

    我们不知道如果巴非特真的来到中国会不会遵从胡君声的“理性投资”理论,但我们知道眼下他的理论出问题了。原因是他理论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常砥中被“双规”了,十送十的计划没法兑现了。在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面前,他的“理性投资”理论失灵了!假如说胡君声的理论是一道非常科学的软件程序,那么突发事件就是一个突然侵入的病毒。再好的程序碰上厉害的病毒也要失灵。

    胡君声确实是谦虚的。事实上,他已经想好了要在常砥中正式逮捕之前将华夏在线彻底清仓,套出现金,然后再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胡君声是一个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况且他现在在这个价位出货也未必是输。但是他不像其他大老板那样惟我独尊,他在每一次做出重大决策前都要召集他的干将们在一起议一议。他觉得议一议大有好处。这些年来他的事业一直稳步前进,不能不说与他的这种谦虚的态度有着内在的联系。

    邱助理就是他的核心干将之一。

 解套 2

    20

    邱助理比胡君声大两岁,也比他高一级。二人一直以校友相称,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只不过两个学校正好门对门,加上后来院校合并,两所学校合二为一,说是校友当然也不过分。胡君声与邱助理以校友相称并且甘当“学弟”,只能说明他谦虚。其实校友又怎么样?不是校友又怎么样?关键是要两个人能合得来。如果能合得来,不是校友胜似校友,如果合不来,是同班同学也没用。胡君声与邱助理就非常合得来。

    邱助理在“下海”之初就是给胡君声打工的,但当时胡君声只拥有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这种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往往实行家族式管理,胡君声自己当总经理,他的弟弟当副总经理,老婆管财务,妹夫管业务。这样就没有邱助理的位置了。邱助理曾经跟胡君声开玩笑,说你能不能再有一个妹妹,这样我也可以成为你妹夫,关系就顺了。胡君声当然不可能再冒出一个妹妹来,就是真冒出来也肯定是假的,于是好讲好散,另谋高就,应聘去了王冠集团公司当了董事局主席助理。

    眼下助理的概念正在发生异化,君不见众多的助理已经异化为“小密”吗?但拿助理当“小密”的往往是小老板,真正的大老板不是这样。事实上,邱助理在当王冠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时,实际权力大于集团总裁。道理很简单:王冠集团是一家真正的公众公司,所谓“真正的公众公司”就是它的股权相当分散,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这样的股份有限公司从理论上说最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因为他不像有些一股独大的公司那样,上市公司实际成为母公司的“儿子”,作为“老子”的母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来侵吞上市公司的资产,甚至可以无偿地长期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但这些都是外国的金融专家根据他们本国或西方国家的普遍现像总结出的规律,这些规律到了中国就不好使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那些直接由国营大企业“改造”过来的上市公司,他们的董事长其实是当地组织部门选拔任命的官员,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但事实上他们还不敢乱来,因为当地组织部门既然有权力任命他,也同样有权力免去他,所以他们在个人敛财方面还不敢明目张胆,还要有所收敛。但是王冠集团不一样,王冠集团是真正的公众公司,真正的公众公司就是没有“老子”的公司,没有“老子”的公司说话算数的老板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董事局主席,其他一切人员,包括总裁,都是给主席打工的。主席今天要你当总裁你就是总裁,主席明天不要你当总裁了,你就是“被裁”,尽管总裁与被裁仅一字之差。因此,在王冠集团王国里权力大小并不一定是按职位高低划分的,关键是看你对主席的影响力。邱助理对主席的影响力最大,所以邱助理在集团公司的实际权力最大。

    王冠集团是当时深圳最大最早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之一。在邱助理担任王冠集团主席助理的那几年,他不但帮助主席成功地策划了多次增发和B股上市,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第一大股东的猖狂进攻,由于第一大股东持股也不足百分之十,所以邱助理可以帮助主席巧妙地利用流通股的同等投票权牢牢坚守在主席的阵地上,没有退却一步!

    “邱助理”这杆大旗就是那时候竖起来的,而且万里长城永不倒。那几年,王冠集团的总裁和副总裁几乎是每年一换,但“邱助理”成了长青树,以至于后来胡君声成长起来之后再回过头来请邱助理来担任环球投资公司老总时,邱助理经长时间充分考虑,只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是改“环球投资公司”为“融券公司”,第二是他只当助理,不做老总。关于第二点,胡君声没有疑问,“邱助理”已经成为品牌,可以理解。关于第二点,胡君声不理解,于是邱助理解释:融券公司是银行与券商之间的桥梁。这种解释当然也只有胡君声能听得懂。胡君声不仅听懂了,而且马上恍然大悟,立即照办,“环球集团”正式更名为“中融集团”。

    邱助理之所以好马愿吃回头草,就在于胡君声与他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套 3

    21

    胡君声现在与邱助理一起听取大家的意见。邱助理在这一点上也与胡君声一样,相信大家都是聪明人,两个聪明人的智慧大于一个人,而一群聪明人的智慧多于两个人。

    胡君声鼓励大家多多发表意见。

    邱助理则抛砖引玉,说:“据我看,华夏在线的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董事长‘双规’应该是短期利空,我们不如暂且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胡君声说:“我担心新的董事长不容易在短期内养肥,而且新董事长一般要开创新局面,不轻易啃前任留下的剩骨头,所以我们最好还是早出来。”

    胡君声与邱助理故意这样意见相左,就是想带动讨论气氛。如果像国营单位或者像王冠集团那样的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一样,领导的意见很一致很明确,下面的人肯定是照着领导的意见往下说,那么“议一议”根本就达不到目的。

    果然,与会者见老板和老板的心腹都拿不定主意,于是都觉得自己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热烈起来。

    西安分公司的小马说:“既然华夏在线已经有问题,不如杀跌出货算了。大家可以算一下,第一个跌停在12元左右,估计一路减仓可以卖出200万股左右,第二个跌停在元附近,可以再卖出150万,第三个跌停还是在9元以上,我们可以多次打开跌停,如果成交量达到1000万左右,刨去我们自己回吃的200万,又实际出货800万。这时候中小散户看到连续多日跌停后,成交量突然放大,肯定会在低位补仓,以降低持仓成本,我们在次日正好把剩下的股票可以基本倒出去。”

    资金部经理陈向阳听得心惊肉跳,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出货,他得去跳楼了。陈向阳用他老婆的户头在一家营业部透支跟了这支股票,按照小马这样杀跌出货,庄家把跌停封得死死的,他想跑也跑不掉了。如果那样,营业部肯定会在第三个跌停板的位置对他的股票强行平仓,他马上就会变为负资产者!陈向阳现在正在闭眼祈祷,祈祷赶快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要是实在没有人站出来,他就不得不赤膊上阵。如果那样,精明的邱助理一定会闻出他偷偷坐轿子的气味来。陈向阳出汗了。

    突然,上帝的声音出现了!

    “如果杀跌出货,我们这次不是白做了?”

    陈向阳不敢确定这声音来自何人,但他相信偷偷坐轿子绝不止他一个,因为在这个声音的后面马上就跟着一片附和声。陈向阳当场松了口气。

    小马站着说话腰不疼。说:“如果按我刚才说的方法出手,基本利润也还是能保证的,关键是自己主动呀。如果一味地等待,资金回笼不了,没法重新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那才是最大的损失!这个市场每天都有机会,有现金就能把握机会。”

    胡君声和邱助理见大家畅所欲言,暗中得意,他们至少已经从大家的发言中嗅出谁偷偷地坐了公司的轿子。但这还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都找出比一路杀跌出货更好的办,也许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他们不甘心,所以他们要试试。

    胡君声说:“很好,大家还有什么高招?不妨说出来,啊。”

    然而事与愿违,胡君声这样一鼓励之后,会场反倒一片寂静,没人说话了。

    这样寂静一段时间之后,来自北京分公司的小丁说话了。小丁说:“我同意现在就出货的提议,但是不赞成杀跌出货的办法。杀跌出货是下策,不仅我们自己损失,而且会留下‘恶庄’的骂名,何苦呢?其实华夏在线这只股票本身是很适合坐庄的,否则我们当初也不会选择它,现在我们好不容易收集到足够的筹码,就这么轻易出去了?选择一只好的目标公司并收集到足够的筹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我们已经在华夏在线上投入那么多精力,就不应该轻易放弃,总要有所收获才是,能有大的收获就不要寻求小的收获。我觉得眼下我们要逆向思维,将计就计。比如坐庄的人都非常痛恨‘老鼠庄’,但我们有没有想到利用‘老鼠庄’呢?我现在想了一个不成熟的方案,不知可不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小丁说到这里故意停下来不说了,表面上是谦虚,其实是故弄玄虚。

    邱助理对小丁这一套很反感,他不理解聪明的人为什么往往总是让人不舒服,他想大概这是上帝的高明,上帝不能让优点全部被一个人占去,你身上优点多了,我就来一点缺点给你。然而反感归反感,但邱助理还是意识到小丁的讲话有料,于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胡君声也催着“快说,快说。”

 解套 4

    22

    小丁得到老板和邱助理的鼓励,感觉更加不错,所以继续说。

    “各位不知注意到没有,”小丁说,“由于竞争激烈,很多证券公司现在都采用返还佣金的方式吸引客户。于是一些股评人士在一些证券营业部开设工作室,拉一些大户,想以此赚取佣金。有些名气比较大的股评家工作室规模还相当大,而且还不止一个工作室,差不多就是私募基金了。如果我们将计就计,直接请一个这样的股评家来操盘,故意把‘猛料’暴露给他,那么——”

    小丁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地方又突然停下来,仿佛他是一个调皮的机器人,关键时刻必须冲充电,否则就没法继续工作。不过这一次他失算了。这一次邱助理没有继续给他充电,邱助理已经听出地雷的秘密来了。

    邱助理在胡君声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子,嘀咕得胡君声直点头。

    胡君声显然有些兴奋,将心里意会的东西一下子说了出来。他说:“好!我们马上聘请股评家来操盘。”

    邱助理见老板已经说出来,只好做具体布置:“请股评家的事由我向老板推荐,陈向阳负责组织资金。其他人要集中起来,委屈一下大家,现在给你们十分钟时间跟家里打电话,必须在这里通话,打完电话后把手机关掉。然后谁也不准对外联系。”

    胡君声给邱助理打气,补充说:“这件事情由邱助理负责,他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邱助理提出:“要不要让小丁担任副总指挥?”

    胡君声说可以。

    邱助理发现高傲的小丁投来异常感激的目光。

    邱助理为小丁惋惜。他想:如果这个小丁多看点四书五经,多懂得一点做人的道理,那该多好呀!但是如果那样,他不就成了“丁助理”了?他成了丁助理,那么还有“邱助理”吗?

    胡君声和邱助理及小丁三人密谋。他们决定请大名鼎鼎的K先生“操盘”。K先生不仅是股评人士,而且已经成了明星。胡君声他们要找的就是明星。是明星才有能力接这个大盘。

    说股评人士K先生是明星并不是哗众取宠。如今股评也已经职业化,并且是一种新人辈出的新职业。这几年股市不怎么样,但股评新秀却涌现不少。特别是电视股评推广后,使有些股评人士一下子成了电视明星。这也不奇怪,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多了自然就成了明星,既然前几年做广告的都做成了明星,“燕舞小子”不就成了明星吗?那么这几年做股评的当然也可以并且应该能够成为明星。这叫做各领风骚三五年。事实上,如今电视也商业化了,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千方百计地迎合观众的口味,既然中国有那么多人参与炒股,电视台为什么不多开几个频道?因此,电视台在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股评明星的同时,也制造了自己的空前的收视率。虽然现在有人批评股评家大多数与算命先生差不多,更有人一针见血地问股评家:既然你们那么有把握,还当股评干什么?干脆自己看好哪只股票好就买哪只算了。但即使是算命先生,也分三六九等,K先生至少算是“算命先生”中的极品。

    K先生是作家出身,但他与一般的作家不一样,一般的作家抱着“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头衔不放,K先生则觉得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一切“家”都应当职业化,都应当服从商品经济规律。商品经济的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就是商品买卖规律。既然教师可以出卖知识,大学可以出卖文凭,哲学家可以出卖智慧,做官的可以出卖权力,部队都可以出卖军车牌照,那么,“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不可以出卖灵魂?于是K先生直接将文学当作商品,把有限的文学天才用于无限的经济活动中。刚开始是充当吹鼓手,谁给钱就替谁歌功颂德,当然能给得起钱的自然不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买不起“金喇叭”,而K先生不是一般的吹鼓手,K先生是个只吹金喇叭的吹鼓手。只吹金喇叭的K先生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枪手,干脆直接替别人作文写书。当然,这些“别人”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钱人,其中主要是“胆商”。

 解套 5

    23

    中国有一大批“胆商”。这些人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收益者,他们在别人还为争取“非农业户口”和“干部身份”而忙碌的时候,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于是发财了。事实上,这些“胆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下海”问题,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