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近名流感悟人生:中国高端访问-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夜蹿红的“女版易中天”让经典走出象牙塔
  2006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3天后的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里,于丹在《百家讲坛》连讲7天,以其对孔子《论语》的精彩解读广受好评,而且其讲座的网络音频、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被粉丝们疯狂下载,网友更是称于丹为“女易中天”。学术明星的更迭速度之快,让人吃惊,颇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月”的感觉。
  一天中午,易中天看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关于《论语》的讲解,不禁“拍案叫绝”,“破例”开博,写道:“……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友情提醒:该节目系醇酒一坛,‘度数’略高,不胜酒力者慎之!”
  说到社会上称她是“女易中天”,于丹笑了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做最好的自己。别人只能作为参照系,真做别人就是邯郸学步了。”
  于丹现任北师大影视系主任,她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以传媒前沿的著名学者、给各大电视台当“传媒军师”的身份。凭她的“电视专家”身份,在众多节目中与清花大学传媒学院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吕新雨教授等一批男性电视研究者开阖纵论。而在《百家讲坛》中,一身素雅职业套装的于丹更像是一位企业高管。而这种扮相在“老头扎堆”的《百家讲坛》格外抢眼,给男性学者“统治”《百家讲坛》的局面带来一抹亮色。
  于丹也是央视10套的策划顾问,《百家讲坛》早已经定了《论语》的题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讲人。后来,他们觉得于丹有这个潜能,于是动员她主讲这个题目。于丹坦言:“起初我还不同意呢,说过‘有那么多老教授,怎么能轮到我讲《论语》’。他们反复做工作,我还是很忐忑的,就去试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在国庆黄金周内,于丹分别讲述了《论语》中有关“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6个方面。在于丹看来,《论语》的内容“70个方面都不止。但国庆7天长假,《百家讲坛》只要求我讲7天。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观众最需要的,撷取我认为对大众现实生活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从7个方面来讲。”她说,自己当了10多年的大学教师,教了那么多学生,也从事了10多年的媒体研究,每年担任那么多电视栏目的策划,且还担任很多电视奖的评审,已经可以了解人们的困惑和所需,因此相信自己有关7个方面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需求。
  41岁的于丹VS2556岁的孔子?在《百家讲坛》,于丹“讲述自己的心得,里面串进去很多故事。做《论语》的考据,我没有资格和水平。我做的不是学术的解读,而是大众传播。制片人告诉我,我讲的要让15岁以上的人都听得懂,都喜欢听。我想这也是《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让经典的东西走出象牙塔,让观众期待它,而不是媒体的自说自话”。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2)
有同行问到,易中天评价你的讲座是“于丹好酒,度数略高”,批评你讲得还是太深了。于丹笑了笑:“是的,他建议我讲的内容可以再稀释一些。他批评我说得太满,就像把酵母都给了读者,他建议我发出馒头再端出去。其实我讲的时候是有忐忑之心,怕一些老先生说,就这水平就去讲《论语》啊!我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妥协度。”
  形容“学术超女”于丹,用“一夜蹿红”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走红过程,仅仅用了7天时间。一位《百家讲坛》的“粉丝”级观众觉得,于丹与易中天不同的是,“或许听了易中天,我们就不想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了,可能只会买一本《品三国》。可是听了于丹,估计大家都会想买一本《论语》在家里珍藏,想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典籍的强大魅力。”
  于丹的《论语》心得讲授方式,与易中天的“说故事”、“说书”式不同,引经据典,但又深入浅出,让观众在轻松中感受到人生真义。这一点易中天也十分佩服,他在博客中写道:“于丹真棒!”
  低调的“学术超女”在百姓与圣贤之间搭桥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2500年前,千古孔子不知是受了什么老鼻子气,恨恨地发出这样的喟叹;2500年后,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拈话筒微笑:他呀,其实说的是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的,有时候可能让男人捉摸不定。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对孔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读中,把“小人”理解成“小孩子”,此言一出,世间哗然,她推翻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小人”的定义,有人推崇更有不少学者站出来公开批判。对此于丹做了解释:首先我说,历史上对这句话有几种可以列出的解释,把小人理解成与君子相对的不道德小人,这是一种讲法。说女子与小人都难养,为什么呢?在以前的教育体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没有眼界没有知识没有更多元的参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你说女人是不是会狭隘会抱怨会难养啊,所以她和小人共同归入难对付之列,是因为她不独立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这个解释是没有错的。第二种解释,把小人解释为襁褓中的婴儿,说女子与小人难养,是指从满月到周岁的小孩子是最难养的,我所说的,把小人单纯地理解成小孩子,说女人与小孩子有共同的心性,就是近则不逊远而怨,你对他太好了他对你不恭敬,你离他远了他抱怨,这也是一种理解。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这一解,因为这一解更有性情,更贴近我们当下的人心所指,它像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说学术上有多种解释,我只认同我的这一种,但我不否认其他的存在。
  于丹,不但不计“孔子蔑视妇女”的前嫌,还继续寻找着孔子言论的闪光点,言称要用《论语》给人心灵以阳光。在她心目中,孔子是朴素温暖的儒雅长者。“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讲的不是儒术,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学,而是作用于每个人心中的简单真理。《论语》是圣人的书,它淡淡的一句话就点破了你的心结”。
  于丹以感性的解读,明朗昂扬的态度,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她说,《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个‘问病泉’,一下子泡进去,就知道自己这疼那痒,问病寻药。孔子就是中国人的‘问病泉’,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于丹一再谦虚地说,以她的学养和阅历,真要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是“万万没有资格的”,“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3)
在品读《论语》中,于丹的讲解非常有特色,惯以女性感性的一面去解读《论语》中那些晦涩的语言,诸如“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等意味丰富的句子不时脱口而出。
  对于网络上的追捧,于丹自己比较低调,她表示,自己谈《论语》只是些个人心得。“诗无达诂。我喜欢的解读方式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我只是在讲一己之心得,我不认为自己是在解读《论语》,我是在讲《于丹〈论语〉心得》,而不是《于丹解读〈论语〉》,主词是心得,而不是《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我讲的孔子肯定不是最权威的,但我认为是最真诚朴素的。我把我的体验和感悟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标准答案。我相信,道不远人,它贴近人性,在现实中产生作用,朴素的真理永远是简单的,这就是道。”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学养可能做不到去解读《论语》内涵,只能去做它外延的延伸,也就是心得。
  有人质疑于丹讲《论语》只截取了孔子催人奋进的言论,而忽略孔子言论中那些灰暗的东西,没有对《论语》全面解读。对此,于丹直言不讳:“我是做传播的,就要讲究传播的积极效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会觉得捕捉阳光总比捕捉灰暗要好。让人心灵得到积极的感悟总比感受人生无望更好。我是在电视上做节目,不是在大学里做研究做学问,要做全面权威的学问就不会选择大众媒体,电视是要收视率的。”
  “心灵的鸡汤”让大家一同分享阅读《论语》的感悟
  随后,中华书局将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的《论语》心得讲稿结集成书。该书局总经理李岩表示,《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印就是60万册,打破了易中天《品三国》的单本起印数。出版第一批《百家讲坛》畅销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两年后,中华书局此次把“赌注”押在了于丹身上。李岩表示,出版社看中的是于丹的个人魅力与《百家讲坛》的品牌效应,而且还有《正说清朝十二帝》热销在前。出版社表示,计划再印刷20万册。
  对经典名著的解构性再造,似乎也分“民间派”和“学术派”。到图书市场上随便逛一圈,看到水煮的、戏说的,那是肯定民间的;而带“品”、“解读”字样的,多半是学者写就的。于丹是另一路的,以女性的角度诠释《论语》心得,这在《百家讲坛》还不多见。
  言及学术的大众化,于丹认为,有些学术可以大众化,而有些学术是万万不能的。“我觉得学术有很多层面,有些层面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大众化的,比如说高能物理,人文科学中的经典哲学,但也有一些学术,它有纯学术的一面,也有大众化的可能。比如《论语》,可以解读为儒教的儒学的,也可以解读为个人生命方式的。有解读的可能,我们为什么不让大众分享?”
  于丹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之大,将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认为半部《论语》修自身就足够了。《论语》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角度。于丹把《论语》当成体验式和感悟式解读,用全身心浸润其中,所感受到的美丽,这种东西是直指人心的。
  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有温度的,所以书采取的是双色印刷,封面设计也有种温暖的古意,内页还配上了8幅插图。据了解,这次中华书局能签到这张“大单”,内中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于丹的父亲曾是中华书局的老领导。
  在一个周日下午,于丹携新书《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从下午1点40分到晚上10点30分共签售新书13000册,创中国作者日签售新纪录。当天,拥挤的人群令人震惊。长长的队伍已经将图书大厦绕了一圈,大厦北边的小广场上,排队的读者更是折成了4队,而随后来的于丹粉丝“鱼丸”也络绎不绝地加入队伍。现场一位不明就里的行人不知给谁打电话:“我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人特多,好像出事了!”在等待签售队伍的前列有位60岁左右的女士,她说自己家住通州,中午之前就到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她一共买了8本书,其中4本是为天津的亲戚买的,“他们说一定要拿到签名书”。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4)
中华书局副总编顾青兴奋而动情地对记者说:“于丹连续签名8个多小时,中间只去了一趟洗手间。一直到晚上22点过,排在队尾的最后一个读者,也等到了于丹的微笑。这实在太感人了。如果是影视明星,大多也就呆一两个小时,签个差不多,造造气势也就走了。可于丹是学者,是老师,就是不一样。有许多六七十岁的老同志,手里只拿着一本书,等待于丹,也非常令人感动。”因为排队的“鱼丸”太多,已经影响了附近商家的正常经营,他们给中关村图书大厦总经理孟凡洪打电话提出抗议。
  签售情况,让于丹也有些出乎意料,“我对出版行业不了解,在我的概念里,发行60万是个很大的天文数字。我觉得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大家对我怎么样,这是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信任,是《论语》中自然的、生活化的观念对大家的一种唤醒,让每个人有一种温暖的感悟”。
  有评论家认为,儒家文化在当今的复兴,经典的普及传播需要依靠现代传媒力量,也需要依靠现代人能够一同分享阅读《论语》的感悟,于丹的新书契合了这潮流。
  被粉丝追捧的美女学者原来是“玩委会主任”
  一位老师带学生出去玩,玩得兴起,很多人都爬到了大树上。景区管理人员责问:怎么玩得这么疯?你们老师跑哪里去了?老师很尴尬,她也在树杈上。
  她就是于丹。于丹特能玩,她上大学的时候玩出了名,被封了个“玩委会主任”的头衔。
  其实,小时候的于丹“不爱说话,是很孤独的孩子,那时候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学习很好,但不善跟人玩,很受歧视。中学我上了北京四中,那是铸造我人格的地方。它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创造性。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北师大‘玩委会主任’,大家都知道我能玩,很多喜欢玩的人都来找我”。她的学生也说:“她特别爱玩儿,特别会玩儿,然后玩儿的时候我们都累得不行了,她就鼓动我们设计POSE拍照。”据悉:于丹发手机短信速度极快,好几个手机都被发死机了,跟不上。
  生于书香之家的于丹,小时候除了练字就是背诗。她怀疑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的。于丹从4岁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论语》,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我爸爸是搞文史研究的。我忘记了我读过了多少遍《论语》,它是常读常新的,我不敢说现在已经读懂了。”于丹大学学的是中文,硕士阶段学的是先秦文学。“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还不到21岁,那个时候接触的就是先秦诸子,他们对我来讲,神游物外,都是我的朋友。他们身上的潇洒、人格、风格,潜移默化地渗透给我,他们不再是我讲课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人,应该说他们无所不在,真的像你一个随时相伴的朋友一样,他们是我的人生坐标参照系。你不必要去背他们的文章,这些文章已经在心里铭心刻骨,所以只有当经典能够这样跟你高度融合的时候,它是一种流露,而不是表达。”
  被粉丝捧称为“美女学者”的于丹把自己的工作分为生命和生存两个层面。“在生命层面,我希望古典的思想,让我心中有个简单原则,让我知道执守是什么;在生存层面,我希望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于是才在博士阶段做起了影视传媒研究”。
  在学校,她除了给本科生研究生上电视新闻专业的课程,同时还给每一届的本科生教授古典文学。她告诉记者,给研究生们上课经常跑到酒吧,要点零食,饮料,一边玩着一边就把课讲了。问到谁买单,于丹呵呵一笑,当然是老师买单,她经常在一本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稿费不超过1000元的,都由一位学生负责,专门供大家在酒吧上课用。因此,学生们都跟她成了好朋友,“女学生逛街就爱叫上我,我给她们挑的衣服都说好看,男学生看足球也爱跟我一起,我20多年前就看世界杯了,比他们了解的长”。学生说:“于老师是一个正经八百的球迷,而且是个德国球迷。”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5)
于丹硕士学古典文学,博士学影视传播,这两种学科的结合让她知道,经典的东西是恒定的内敛的,但是在当下,它需要在传播的过程中被赋予解读的意义,这种解读是个人的多元的。个人的东西是有情节有现代情趣的,所以它是可以传播的。
  生活有很多面,于丹是这样排序的:“上课是第一位的,我要给本科生上课,还有28个研究生;其次是学校的管理工作;第三位的是研究工作,我本质还是研究传播的,《百家讲坛》的事得往后推。”她一直在教学一线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每天要处理系里的行政事务,每周跑一两个城市,给各大广电集团、电视台当军师。生活中的于丹没有一点学究气,是一个时刻充满幸福感,性格开朗,现代感很强的人。
  “讲座加出书”,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百家讲坛》及其代表学者的走红。于丹尽管有些意外,但她一再强调:“《论语》有很多面,我所解读的孔子不是一个我敬仰的圣贤,而是一个我爱的朴素圣贤,他能穿过千年尘埃,是最朴素道理的昭示者。同时,我也只能说我讲的孔子的言辞是真实的,但言辞之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着他自己的色彩,我不希望强加于人。”
  一台讲座、一本书、一名女性和一位古贤,还有一个传奇,依然在演绎……
  附专访———
  于丹:带着烙印去消费
  “品牌”的英文单词写作“brand”,这是从挪威文来的一个单词。这个词直译作中文是“烙印”的意思。最早指的是在马匹上烙上一个个不同的印记以示区别。“烙印”这个原始释义在今天还有影响。在房地产市场,购房人在选择项目品牌时也是在选择某一种身份、某种阶层的消费烙印,也就是说这种消费带有强烈的指向性。
  约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费了一些时间,倒不是她架子大、不愿接受采访,而是她的日程安排太紧。那天,她电话里通知记者赶紧上玉渊潭公园茶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