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公司能够为巴菲特提供大量现金。由于伯克希尔公司的主体业务是保险,所以完全具备这个条件。而进一步上推的前提条件是,这些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优秀,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公司那样尽心尽职,才能实现巴菲特的“如意算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2005年是一个大灾之年,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整个保险行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损失,仅伯克希尔公司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5亿美元。除卡特里娜飓风之外,她的两个“妹妹”丽塔飓风、威尔玛飓风,又让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损失了9亿美元。
  可是,即使遇到这样的不利因素,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业绩表现依然相当不错。当年该公司一共进行5起并购,其中两起当年就完成了,并且整个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经营都很不错。
  巴菲特高兴地说,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保险业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应当归功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东尼·奈斯利。数据表明,2004、2005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了32%,保单数量增长了26%,而且在收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员工减少了4%。
  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显著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也获得了令人羡慕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了品牌影响力,保证巴菲特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购并其他上市公司,实现“鸡生蛋、蛋生鸡”的效应。
  设想一下,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职业经理人不是这样尽心尽力,或者不具备一流的经营管理能力,一心只想着怎样加大资金投入甚至中饱私囊,而不是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巨大现金流,或者根本不愿意上交经营利润,巴菲特又到哪里去筹集资金用于投资回报率奇高的购并项目呢?【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伯克希尔公司那些优秀职业经理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巨额现金,最终成就了“巴菲特”。专家认为,巴菲特依靠自有资金在最低价时购入优质资产可以承受5年不盈利的预期,最后的赢家当然是他了。因此,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拥有优秀管理层的企业无疑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成本压缩中挤出利润
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道“护城河”来保护投资获得很好的回报。但资本主义的“动力学”使得任何能赚取高额回报的生意“城堡”,都会受到竞争者重复不断的攻击。因此,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比如成为低成本提供者,像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或好事多超市……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的根本。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当金融危机来临、股市低迷时,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可是只有真正懂得压缩成本、节省开支的企业,才能通过挤出利润的方式拥有现金。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该公司特别强调成本意识。他举例说:有一位寡妇准备在报纸上刊登丈夫的死讯,报社告诉她每刊登1个字的费用是美元,于是她提出刊登“Fred死了”这几个字就行了。但是报社说,每则启事至少要7个字才行,于是这位寡妇说,那就改成“Fred死了,售高球证”吧。
  巴菲特幽默地说,这位寡妇就是他们强调成本意识的“模范”。当得知刊登死讯的讣文是按照每个字计算时,她只愿意刊登3个字;当得知最少也要7个字时,她又增加了4个字,不过这时候她表达了要出售丈夫生前使用的高尔夫球证的意愿,这样既没有增加费用,而且还可能会带来高尔夫球证的变价收入,真是精明极了。
  毫无疑问,巴菲特在这里只是编了一个小故事,可是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是很常见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道“护城河”来保护投资获得很好的回报。不过,任何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生意“城堡”,都会受到竞争者的复制和攻击,只有像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好事多超市,或者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这样不断降低成本,企业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巴菲特认为在增收节支方面,“增收”不容易,“节支”更具有竞争力。最常见的是,同样的商品如果你的价格比别人高出一点点都可能丧失竞争力,可是如果你的产品成本能够降低那么一点点,那获得的可全都是“利润”和“现金”。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要寻找的投资对象,是那些在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长速度迅速,当然更好;如果没有成长,那样的生意也非常值得。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只要简单地把这些购并活动中所获得的可观收益(现金)去购并其他类似企业就行了。
  巴菲特特别强调:没有谁规定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就必须花在那里,实际上这样的想法非常错误。在他看来,真正伟大的生意不但能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回报,而且在以后任何持续期内,都可以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进行再投资,就能维持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他举例说:如果在你们当地有一家合伙性质的医院,该医院的脑外科医生是当地最好的,那么尽管该医院的经营状况非常好,而且成长非常迅速,但这家医院的将来会十分危险。为什么呢?巴菲特说,因为只要这名外科医生一跳槽,这家合伙医院的“壁垒”就一起消失了。
  他说,这种情况就曾经出现在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梅奥诊所(Mayo Clinic),或许你叫不出这家诊所首席执行官的名字,但你也许会知道这样的“壁垒”究竟能持续多久。相反,如果该医院的运营成本比其他同行低,那么它的破产倒闭就会比同行更晚。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运营过程看,巴菲特把上述原理运用得炉火纯青。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多年来伯克希尔公司总部的费用比率只相当于同行的1%。
  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抠呢?因为在他看来,任何企业的销售收入创造的不都是利润,而费用成本所侵占的一定是利润,而且是纯利润,所以他在投资股票时总是会认真考察投资对象的费用水平是否足够低。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公司总部的费用总额占公司纳税后净资产的比率不到2个基点(1个基点是万分之一)。他在1998年公司股东大会上说,公司的税后运营成本相当于资本金的个基点,而许多同行的标准是125个基点。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的运营成本只相当于同行的1/250。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不无自豪地说,公司总部虽然只有10多个人,可是当年却创造了许多奇迹:
  处理了与8家企业收购有关的全部细节,并实施了广泛监督;
  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厚度高达4896页;
  顺利举办了当年的股东年会,参与人数多达万人;
  完成了400亿美元销售收入、30多万名股东这样一家大企业所需要做的一切日常工作,把资料准确送达股东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
  把管理费用压缩到最低程度,是巴菲特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巴菲特非常清楚,公司成本费用越低、投资获利就越多,他个人从中获利就越多。正如他在1963年写给父母的信中所说的那样,金钱的增长带给了他很多快乐。【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从费用成本压缩中挤出利润的做法,与其他败家子企业家截然相反。压缩费用扩大了盈利空间,这种盈利又以现金方式被巴菲特投资到其他项目中去,继续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盈利。巴菲特这一投资获利秘诀,也可以作为散户投资者选择上市企业的标准之一。
  

业务越容易理解越有现金
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营运规模,就算这些公司账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低迷时期,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他的一条经验是,业务越是容易理解的企业就越容易产生现金;相反,业务越是神秘的企业,就越是现金投入的无底洞。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购并对象,他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不是“消化现金”的公司;并且一般来说,业务清晰易懂、容易理解的公司更容易“产生现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从来不去购买那些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一路飙升的高科技股票,即使是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所拥有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他也从来不去碰。他承认,高科技股一是看不懂,二是不能产生现金,这与他急需拥有现金随时准备买入价格合理的上市公司之理念不符,这样的股票对他来说并非理想投资对象。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说,提到公司管理模式,他的偶像是一位名叫埃迪·贝内特的球童。
  1919年,当时还只有19岁的埃迪·贝内特开始了在美国芝加哥白袜队的职业生涯。没想到,当年的白袜队立刻就进入了世界大赛。第二年埃迪·贝内特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布鲁克林道奇队就赢得了世界大赛。过后不久,埃迪·贝内特好像发现苗头不对,又跳槽到纽约洋基队,从而使得在洋基队1921年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并且在接下来的7年中5次赢得美联赛冠军。
  这个故事和企业管理模式有什么关系呢?巴菲特认为,这两者之间的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赢家,首先要与其他赢家一起共事。在这里,赢家也可以理解为“现金”——如果某个上市公司业务非常复杂,怎么也看不到现金,结果是非常不妙的。
  仍然以这个球童埃迪·贝内特为例。由于1927年洋基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贝内特也因此分到700美元奖金。不要看这700美元现在不是个什么大数字,可是在当时却相当于其他球童一年的收入,而他只用了4天时间就到手了。
  巴菲特幽默地说,他从埃迪·贝内特身上学到了许多。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都是一些美国乃至全球一流的优秀企业,巴菲特形容说这是“我经常为美国商业大联盟的超级强打者拎球棒”。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公司业务或商业模式是否容易理解,是一个相对概念。投资者购买业务容易理解的股票理所当然,但是却不能反过来说,业务越是容易理解的股票就越值得买。究其原因在于,业务越是容易的行业进入门槛越低,竞争很可能会越激烈,从而不容易出现业绩高增长的公司,以及中国投资者追求的那种大牛股。
  也就是说,业务容易理解并不等于“简单”。因为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每一位投资者对业务容易理解的侧重点也不同。
  对于巴菲特来说,消费品领域、保险业务、传媒出版行业是他容易理解的业务,而这些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来理解巴菲特所说的这句话。
  更何况,巴菲特的追求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不一样。他信奉现金为王,因为他需要现金去购并企业,追求更大的长期投资回报率。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纯粹是为投资而投资,股票投资的目的仍然是股票投资,而不是投资于实业从中分红。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不同的。
  从巴菲特的投资轨迹可以看出,伯克希尔公司并不单纯追求收益率高低,而是坚持对现金资产大比例配置,以确保保险业务的赔付需求,这在其他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也是做不到的。
  研究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年报可以看出,该公司包括现金等价物、债券、股票等在内的保险投资组合的孳息收益率很低。虽然其中包括股息收益率很低的股票、现金等价物、债券收益,可是如果剔除这一部分来计算,剩余部分的收益率也不到5%。
  这就是说,如果单纯从股票投资角度看,不到5%的年收益率实在低得惊人,但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把伯克希尔公司单纯理解为股票投资公司。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业务保险业务中,配置了相当于赔付准备金2/3的资金,投资在现金类资产、AAA级债券上,只要有需要,这些流动性高的资产马上就可以变成现金用于保险业务赔付。
  除此之外,伯克希尔公司用于高风险资产投资(如股票)的资金,全都属于留存收益和资本金等类型的自由资金。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由资金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挪用保险业务收入去购并企业;恰恰相反,它完全没有挪用任何其他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自由资金给巴菲特造成的最大便利是,即使投资后5年内被套牢,不产生任何收益,也不会对伯克希尔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带来风险。从中容易看出,巴菲特投资股票与那些用贷款、借款、生活费用投资股票的投资者相比要轻松多了,也更适合长期投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说的业务越容易理解越有现金,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的,每个投资者的理解角度和程度都可以有所不同。不过,偏爱投资那些会“产生现金”而不是“消化现金”的股票,这一技巧绝对没有错。
   。。

钟情保险业的秘密所在
这类投资近年来因为我们旗下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因为股票市场出现许多不错的投资机会而大幅增加。股票投资的大量增加,再加上这些公司本身获利能力的增长,使得我们实际获得的成果相当可观。以去年来说,光是保留在这些公司而未分配给伯克希尔的盈余,便比伯克希尔整年度的账面盈余还高。虽然这样的情况在一般企业并不多见,但我们预期这种情况在伯克希尔将会持续出现。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偏爱收购保险公司、投资保险业务,原因之一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现金,让巴菲特用于购并企业,促进投资良性循环。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80年伯克希尔公司保留在几家保险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就超过公司全年账面盈利。虽然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企业不多见,可是他预期在伯克希尔公司还会继续下去。因为在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占大头,而且今后这种业务格局还将继续下去,所以总体情况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持有现金角度看,巴菲特如此钟情保险业务,主要是因为保险业务能产生大量浮存金,可以随时供他捕捉机会,继续去投资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票价格的优秀企业。
  正如《永久价值:沃伦·巴菲特》一书作者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所说:巴菲特用保险浮存金投资股票,“他不是每天或者每周都买,而是一直在等待购买的合适时机。巴菲特一生投资纪律严明,握有现金,因此他等得起。”
  而很显然,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很难大幅度偏离内在价值,只有在极端情况出现时才有这种可能。而这种极端情况之一就是金融海啸——例如这次金融海啸导致全球出现群体性恐慌,出现了一大批“打折出售的伟大公司”,这就给巴菲特“贪婪地”投资股票创造了良机。
  而为了等待这“十年一遇”的投资机会,巴菲特平时苦心经营着保险业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手握充裕现金等待最好机会。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随着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加入,以及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业务的突飞猛进,伯克希尔公司股东越来越有必要了解如何评估保险业的方法了。
  他说,评估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是:第一,保险行业所能产生的浮存金数量;第二,产生这些浮存金数量所需要的成本;第三,这些因素未来的长期展望。
  巴菲特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的浮存金是由公司持有但不属于公司的资金。在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在真正支付损失理赔之前一般总会提前向客户收取保险费用的,而这时候保险公司就可以把这笔资金运用在其他投资上。当然,这样做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有时候收到的保险费还不够用来支付将来出险后理赔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
  不过,从长期来看,浮存金的收入大于成本就会产生结余,这时候的浮存金就有了存在价值。把它用于其他获利率高的投资,就会产生“没有成本”的投资获利,而这正是巴菲特擅长的投资领域。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自从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收购克莱顿家园(Clayton Homes)以来,管理技巧炉火纯青的凯文·克莱顿(Kevin Clayton)在预制房屋业务很不景气的背景下,在其他许多行业纷纷亏损的背景下,依然使得克莱顿家园的业务盈利丰厚,成为伯克希尔公司的金融业务明星。
  那么,凯文·克莱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巴菲特介绍说,他主要是从几家大型银行买入大量的预制房屋贷款,这种贷款在那些银行看来既无利可图,又难提供服务,完全是中国人概念中的“鸡肋”。但是凯文·克莱顿的专业能力,再加上伯克希尔公司的强大财务实力,两者结合使得这种业务成为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项目,达到了在同行中鹤立鸡群的程度。
  伯克希尔公司在买入这项贷款时只提供了54亿美元资金,仅仅一两年后,贷款服务量就达到17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持有96亿美元的贷款服务资产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几乎都是伯克希尔公司购入克莱顿家园后新增加的。
  克莱顿家园从伯克希尔公司借款来建立这些资产组合,由于使用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信用,伯克希尔公司向它多收了1%的利息,以弥补其借款成本。克莱顿家园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