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投资股票,要学会用内心记分卡来衡量自己,而不要受悲观情绪的干扰。
  巴菲特在他的传记《滚雪球》中说,每个人如何表现,主要取决于他拥有的是内心记分卡还是外界记分卡。如果能用内心记分卡来衡量自己,那才是最有价值的。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昏招。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就曾多次与巴菲特联系,希望巴菲特出手相救,接受自己的资产。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也这样做过。
  尽管此时的巴菲特财大气粗,可是他头脑非常冷静,依然固守他那一套投资理念,不会因为有大批上市公司股价暴跌而盲目出手。
  巴菲特通过电子邮件婉言拒绝了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请求。他说,如果他把钱投给它,看不到有好回报,因为雷曼公司的账面上正在流血,而股市就像一把落下的刀。
  相比之下,巴菲特对美国国际集团似乎更感兴趣。这倒不是因为美国国际集团有什么伟大之处,而是因为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中有大约一半的利润来自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巴菲特对保险行业更了解,也更感兴趣。他在2007年一再表示,愿意在“能够了解”的任何行业大举投资,这其中就包括保险行业。
  巴菲特的头脑清醒与他从来不相信所谓内幕消息有关。按理说,有内幕消息的帮助可以兼听则明,可是巴菲特认为这只会混淆视听,只有一心一意根据内在价值来判断股票投资价值才是正确的。下面这个真实故事,也许能佐证这一点。
  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岛屿叫婆罗洲(也称加里曼丹岛),坐庄婆罗洲岛锡业的一家投资机构,为了把股票卖给美国一位著名投资者利文斯顿,专门设局安排了以下一系列动作。
  该投资机构安排人装成一副大老板的样子,故意在利文斯顿的老婆吃饭时,在邻桌大谈特谈该锡矿今后的增长潜力,其他人也纷纷对该股票价格能够上涨到什么位置发表宏论。很明显,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利文斯顿的老婆把这个“内幕消息”传递给利文斯顿。
  然而这些人不知道,利文斯顿的老婆从来就不服利文斯顿,总是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大赚一笔给丈夫瞧瞧。她对自己“不经意间”听到这个消息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就悄悄地把个人的所有资金都买入了这只股票,回去后对利文斯顿矢口不提。
  这家投资机构想,至此他们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可是想让利文斯顿大量买入该股票的最终目的还没有达到,因为归根到底利文斯顿才拥有巨额资金。
  于是接下来该机构开始拉升婆罗洲锡业的股价,希望能制造一种假像,让利文斯顿看到该股票已经起动了,最好能追涨杀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利文斯顿看到该股票价格上涨,不但没有追涨杀入,而且还把原来手中持有的该股票全部抛出,让该机构叫苦不迭。
  由此容易看出,投资者如果轻信所谓的“消息”来炒股,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谁都搞不清这些“内幕消息”是怎样产生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能达到什么目的。
  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投资有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是最低的,即依赖消息炒股票;第二层境界比前面高了点,主要是依赖于基础和基本面分析来决策;第三层境界是依靠风险控制来进行决策。谁能在股市中赚到钱,从中一看便知。
  在中国股市中,近年来经常举行模拟炒股大赛,业绩突出的选手甚至能取得好几倍的年投资利润,可是从来就没有证券公司聘用他们做股市操盘手,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模拟炒股和实际投资是两码事。就好比一位神枪手的枪法很准,能够击中20米之外树上的知了;可是如果这只知了捏在他老婆手里,就注定他肯定会失手。
  也就是说,模拟炒股因为不需要真的掏钱,所以心态较好,股市上涨、下跌都不在乎,会一门心思投入下去;而一旦把假钱换成真币,则会因为股市上涨而兴奋、股市下跌而愤怒,很少有人还会依然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79年夏天的时候美国股市非常低迷,为此他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在股票市场中,想让大家有乐观的共识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意思是说,当时的美国股市中弥漫着怀疑和悲观情绪,便宜股票唾手可得,投资者应该乐观才是。而现在(1997年)看来,虽然似乎已经要达成乐观共识的地步了,但股指高昂却不是购买的好时机。巴菲特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股市暴涨暴跌时投资者要格外保持一份冷静。【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能依据消息来做投资决策,这样有助于克服悲观情绪干扰。如果你在当初投资某只股票时依据的是内在价值,现在股市下跌反而会映衬出内在价值更高了,应该乐观才是。
  

造成损失要以平常心对待
错误通常在做决策时就已经造成,不过我们只能将“新鲜错误奖”颁给那些很明显的愚蠢决策。照这种标准,1994年可算是竞争相当激烈的一年。在这里我必须特别指出,以下大部分错误都是查理·芒格造成的,不过每当我这样说时,我的鼻子就会跟着开始变长。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股票投资如果要造成损失,错误往往在做决策时就已经形成了,不足为奇。如果要颁发“新鲜错误奖”,只能颁发给那些很明显是愚蠢的决策。
  例如,早在1990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亿美元购买美国航空公司特别股时,就注定是一项失败的投资。那时候巴菲特就隐隐约约感到,这项交易属于一种非受迫性失误,意思是说没有人强迫他投资,也没有人误导他,完全是巴菲特自己做出的一项决策。巴菲特自我分析说,主要原因在于他个人的草率分析、骄傲自大。
  1994年9月,美国航空公司宣布停止发行特别股股息,表明这项投资错误迹象开始真正爆发。巴菲特形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美国航空公司上的投资失误称得上是“冠军”,而“亚军”则要算1993年年末,巴菲特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卖出了1000万股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股票,可是仅仅一年过去后的1994年年末,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涨到每股美元,仅此一项就少赚了亿美元。
  与此类似的一幕发生在1978年到1980年间,巴菲特当时曾以每股美元的价格卖掉该公司股票,然后在1986年又以每股美元的价格买了回来。他开玩笑说,他如此这般折腾,真的应该找一个监护人来好好“管管他”了。
  不过令人佩服的是,虽然这样的投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数额动辄上亿美元,可是巴菲特的心态似乎很不错,至少并不总是放在嘴上,以至于破坏了后来的心情。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据他分析,一般投资者容易造成投资损失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频繁交易,从而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所赚的一点点差价都支付了交易费;二是买卖股票的决策依据主要是小道消息,而不是理性、量化的企业评价;三是浅尝辄止的投资方法、错误的介入时间,使得投资成本过高,从而注定这种投资将来要失败。
  有鉴于此,巴菲特提醒投资者说,过度兴奋和过高的交易成本是股票投资的大敌。如果一定要投资股票,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感到害怕,在别人害怕的时候要感到贪婪。
  2008年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后,他投资的股票无一不被套牢,而且套得很牢。按照2009年初的美国股市情况看,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在股市暴跌面前同样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不过,读者至少看到了股神在面对股市暴跌时的所作所为和良好心态。
  虽然说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所选择的时机未必最佳,但读者容易从一个较好的视角看到巴菲特是如何运作“聪明钱”的。尤其是他那种心态非常值得投资者学习。要知道,巴菲特套牢的资金可不是几万元、十几万元,那可是上百亿美元!
  结果怎么样呢?从现有的各种报道看,巴菲特不慌不忙,照样吃得香、睡得着,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晚上还要在电脑上打桥牌,权当没有被套牢这回事。他相信,无论金融海啸如何猖獗,最终一定会过去的,从长远来看,彩虹总在暴风雨过后。
  从历史上看,金融海啸是经常发生的。在美国,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海啸,那时候的美国股市也都经历了几年的暴跌阶段,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且很快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对于个人来说,金融海啸可遇而不可避免,关键是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中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更不用说,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金融海啸,有的只是每一个人对待金融海啸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的举措表明,面对当前的股市低迷状态,或许正是捕捉投资机遇的大好时机呢。
  这种原理不但在股市投资中适用,甚至可以说在一切领域都是如此。这就是中国古语中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例如,在19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美国亚拉巴马州棉田。当地棉农在一阵恐慌之后纷纷振作起来,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止了象鼻虫,又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这就叫“西方不亮东方亮”,或者叫“穷则思变”。穷者,尽头也,比喻已经陷入困境、走投无路。意思是说,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就会努力去改变现状,这在抄底金融海啸中也是非常恰当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从历史上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例实在太多。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已经造成的损失不必过于在意,更不必耿耿于怀,这样反而会坏了心态。重要的是学习巴菲特,吸取教训,抓住眼前可以利用的机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与花旗银行抢购美联银行
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是一笔非常好的交易。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要控制不受悲观情绪的干扰,并且应该利用这一时机买进优质股票。巴菲特持有大量股份的美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富国银行,从第一大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手中抢购第六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就被他认为“是一笔非常好的交易”。
  巴菲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他的个人账户中只有两种股票,除了伯克希尔公司以外,另一家就是富国银行,并且他还在2008年初大量增持了富国银行股票。他在接受采访时神秘兮兮地表示,在过去还从来没有记者能够向他打听到这么隐秘的消息。
  2008年8月,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像捉迷藏似地表示,伯克希尔公司增持了美国运通公司和富国银行这两只股票中的一只。而现在他终于自己揭开了谜底:他实际上更看好富国银行。
  2008年9月29日,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宣布,该银行已经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协助下,计划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根据协议,花旗银行将支付给美联银行价值亿美元的股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花旗银行这项收购提供担保。
  与此同时,协议规定在10月6日之前,花旗银行是美联银行的唯一谈判对象。这项收购计划已经得到美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但还需要美联银行股东大会表决。
  这本来是一件波澜不兴的事,可是10月3日美联银行就和富国银行高调宣布,富国银行将投资151亿美元收购美联银行。从半路杀出的富国银行的介入,完全打乱了花旗银行原来的收购计划。
  富国银行创建于1852年,是美国唯一一家获得AAA评级的银行,业务范围包括社区银行、投资和保险、抵押贷款、专门贷款、公司贷款、个人贷款、房地产贷款,堪称一家全能服务银行,它的抵押贷款发放在美国排名第一,并且拥有美国最好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
  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和美联银行联合宣布的收购方案非常出人意料。因为根据双方达成的该协议,美联银行的股东将以每1股股票换取股富国银行的普通股股票。富国银行通过这种换股方式,收购美联银行的全部资产,包括美联银行的优先股和所有银行储蓄,并且不需要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担保。
  当然,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的协议,同样需要通过双方股东大会和证券监管部门批准。
  富国银行董事长理查德·克瓦克维奇在声明中表示,与过去花旗银行部分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协议相比,富国银行的收购方案为美联银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那么,美联银行明明已经名花有主,这时候的巴菲特为什么还要在这中间横插一杠呢?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在当天刚刚通过的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隐藏了一条模棱两可的条款,即任何机构都可以参与竞购陷入困境的银行。这就是说,花旗银行和美银行签订的排他性协议是“无效”的,所以巴菲特认为自己的出手并没有什么错。
  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对富国银行大加赞赏。他表示,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关键时刻,其他银行不可能像富国银行这样更好地保护股东和储户利益。意思是说,富国银行才是收购美联银行的最佳对象。
  受此消息刺激,美联银行的股票价格当天开盘就暴涨79%。而花旗银行将来能否扩大金融版图令人怀疑,当天的股价则下跌了21%。
  在这种情况下,10月3日花旗银行起诉美联银行和富国银行,并且还惊动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5日出面调停。因为这不仅仅是夺人所爱,还关系到脸面问题,以及今后各自在华尔街新的金融版图中的地位问题。10月3日晚上纽约州法院起草紧急指令,授予花旗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的独家谈判权。这表明,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的计划在法理上有可能搁浅。
  2008年10月7日,花旗银行、美联银行、富国银行宣布相互之间因为观点大相径庭而谈判破裂。花旗银行表示,自己将会继续寻求法律途径,控告美联银行和富国银行违反合同和干预合同实施,但不会阻止富国银行购并美联银行。
  应该说,富国银行所出的高价对美联银行有着巨大吸引力,尤其关键的是,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并不需要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担保,而且又能保持银行业务的完整性。所以,美联银行明确表示富国银行的收购协议是正当的、有效的,是符合公司股东、员工、美国纳税人最大利益的。而花旗银行的最大软肋是出价低,让美联银行不爽。
  10月9日,花旗银行宣布出于原则性考虑退出收购。花旗银行的退出,使得富国银行的收购价格继续压低到了127亿美元。
  2009年1月1日,富国银行宣布,已经以127亿美元的代价把美联银行完全纳入麾下,同时将裁员万人。
  这起收购案,与当天美国第三大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宣布的对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完成的全股本收购方案,一起构成了美国华尔街公认的金融海啸中的最强波。【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富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竞夺美联银行的行动,是这次金融海啸中最引人注目的濒临破产、仍有利可图的剩余金融机构争夺战。这一举措在美国华尔街被公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可见,金融海啸对于某些行业或企业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有准备的投资者(如巴菲特)却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我们有很多选择,但只接受了其中少数人的吻,然后把资金抛向他们。要知道,如果你没钱,人家就不会常吻你。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投资股票,要控制不受悲观情绪干扰,这时候如果手中握有大量现金是最踏实的。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后,许多上市公司打电话给巴菲特,希望能得到伯克希尔公司的资金帮助。它们比喻说,市场其实是把它们当作癞蛤蟆来看待的,而伯克希尔公司才是公主。如果能得到公主的一个亲吻,它们就会变成英俊的王子;而如果遭到伯克希尔公司拒绝,那么它们仍然还是癞蛤蟆。
  一向幽默的巴菲特回电说,伯克希尔公司这时候手中拥有大量现金,所以会有许多选择,但只能接受其中少数人的吻,然后把资金投向这些上市公司。要知道,如果你没钱,别人就不会经常来吻你。
  与巴菲特同样的公主其实在整整100年前就出现过。1907年10月23日,正当美国金融信托机构陷入信用危机、引发全国金融混乱的时候,古稀之年的摩根发出了著名的“到停止这场灾难的时候了”的宣言。
  当时的美国还没有中央银行,是摩根自告奋勇出面承担了中央银行角色。在此后的两个星期中,摩根带头并召集美国金融界联合解决了当时的流动性和信心危机,帮助美国政府走出了困境。
  当时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摩根在短短20分钟内就说服美国财政部拿出25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亿美元)现金给他用于救市。与此同时,一向强硬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由于金融海啸导致自己的政权岌岌可危,也不得不低下头“献上了祝福”,借助于摩根的力量来平稳经济。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摩根在曼哈顿大厦召集各金融大腕共同制定了金融救援计划。在经过几个星期的市场跌宕后,金融海啸才算真正过去。
  商业史学家罗恩·彻诺评论说:“在1907年,摩根不但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同时他还调集了整个金融圈中的资金来共同救市。”
  当时的摩根可谓财大气粗,远远胜过今天的巴菲特。就个人财富而言,今天的巴菲特还不到美国财富的1/200,而当年的摩根却占美国财富的1/10。正因如此,才使得他有能力挺身而出,说出“到停止这场灾难的时候了”,并且真的能“停止这场灾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