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谓“三句不离本行”。
  巴菲特认为,美国经济至少会在“未来几个月”处于衰退之中。他在2008年3月就曾经指出,美国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而他这次重新强调未来5个月内的美国经济状况或许会更糟,因为金融海啸的余波将会继续给美国金融业和经济界带来困难。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就因为面临融资困难而放缓了进程。
  可是巴菲特话锋一转说,他相信美国经济将在今后5年表现得更好。尤其是对于像他这样的投资家来说,美国经济的困境反而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至少美国股票比一年前“更具有吸引力”了。
  试金石价值机遇基金(Touchstone Value Opportunities Fund)的投资组合经理马特·考弗勒认为:“像巴菲特这种世界最成功的投资者的介入,并大规模购买通用电气和高盛这样的大公司,不仅表明他对这些公司的信心,也反映了他对金融体系本身的信心。”【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暴跌后的股市就像退潮后的海滩,这时候你可以看清楚究竟是谁在裸泳,而且一看一个准。这时候应该趁别人退缩之际大举进攻,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股市底部应是满仓之时
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我一直在购买美国股票。
  ——沃伦·巴菲特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说,这时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但就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他一直都在用私人账户购买美国股票,而他的私人账户以前买的只是债券。他还说,如果股市继续下跌,股价继续保持吸引力,那么他在伯克希尔公司之外的个人资产将全部用来购买美国股票。这表明,在巴菲特眼里,股市下跌到底部应当是满仓之时。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的这种行为习惯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如果你打算一辈子吃汉堡包,可是自己家里又没养牛,怎么办呢?这时候你是希望牛肉的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道理很简单,当然是价格下跌对你更有利。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每隔三五年就要换一辆汽车,那么你是希望汽车的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联系投资者的实际,巴菲特又说,如果你在未来5年内可以存一笔钱购买股票,那么你希望股票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呢?当然是希望价格下跌,因为这样你就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而真实情形是,投资者一边陆续买进股票,一边却希望股价上涨。股价上涨他们会高兴,股价下跌却沮丧。事实上,这种想法就像去买汉堡包时看到涨价却欣喜若狂一样,简直不可理喻。
  那么,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股市下跌时是怎么做的呢?巴菲特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会“自动”帮股东存钱,也就是将所赚得的盈余再投资其他事业和股票。这时,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成本(例如购买股票)越低,股东从中获得的报酬就越高。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实际经营来看,它对各个投资项目都在持续不断地回购股票。例如,该公司控股的可口可乐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富国银行等,它都在不断回购股票。在巴菲特看来,股市越是下跌就越值得投资:别人的股票价格越低,用同样的资金买入的股票就越多;同样道理,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越低,它们的回购成本也越低。既然回购股票,巴菲特当然希望股价越低越好,一点都不会为此沮丧。
  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呢?原来,它有几项前提条件:
  首先,伯克希尔公司是长期投资者,不希望在近期卖出股票,所以根本不希望近期股票价格上涨;相反却希望下跌,因为只有下跌后才能降低买入成本。
  其次,伯克希尔公司始终拥有大量资金,股市下跌后能够随时买入股票,不会出现“望洋兴叹”(股市下跌了却没钱投资)的局面。
  最后,伯克希尔公司买入股票后即使被套也不担心,因为它的股票质地优秀,每年的分红非常可观,这时候对股票价格的波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巴菲特提醒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说,以后在报纸上看到头版头条报道“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时,可以把它读成“股市暴跌,不投资者损失惨重而投资者赚翻了”。他嘲笑那些记者常常忘了一条朴素真理——只要有卖方就会有买方,股市中有人损失就会有人盈利。
  伯克希尔公司就是通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股市低迷时的一系列投资获得巨额回报的。现在正值金融海啸,正是它海底捞月的时候。【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只有在短期内准备卖出股票的人才会为股价上涨感到高兴;长期投资者应该期待股价下跌,以不断摊低投资成本。当股价下跌到底部区域时,应该投进所有资金。
   。 想看书来

好好把握伟大的投资机会
好的投资机会不多,所以珍贵,且很容易被盗用,所以我们通常不会详细说明投资细节,甚至包括已经出售的部分(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再买回来)与传言我们要买进的。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值得一辈子投资的好机会并不会太多,所以一定要抓住。
  在伯克希尔公司198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虽然很坦白,但也仅仅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讨论股票买卖情况。归根到底在于,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并不会太多,所以弥足珍贵,不能轻易泄漏商业秘密,这很容易被别人盗用。包括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出售的股票细节也是如此,因为还要考虑将来有可能再买回来。即使对于报纸上刊登的一些传言,公司也是非常小心作答,无论加以否认还是不予置评,有时候都会被人看作是一种默认。
  应该说,巴菲特这种心情很好理解。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风格是集中投资、长期投资,来不得半点失误,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巴菲特的全球代言人罗伯特·迈斯2004年11月访问中国时介绍说,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平均时间是17年,而且投资组合集中度非常高。例如伯克希尔公司30%的投资在可口可乐公司,20%在美国运通公司,10%在吉列公司,此外还持有华盛顿邮报公司、富国银行股票。这样重仓持有的5只股票占了伯克希尔公司75%的投资份额。
  正因为巴菲特非常相信集中投资,他才特别看重投资机会,既不能错过,也不能失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每当看中一家上市公司时,他会要求拥有相当比重的股权。从过去的经验看,他投资的股票中平均持股比例占被收购企业总股本的12%。
  在巴菲特看来,伟大的投资一辈子可能只有那么几次,所以每当出现伟大的投资机会时,一定要好好把握、重仓持有。投资股票只数越多,最终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就越接近股市平均回报率,而这不是巴菲特追求的。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之所以能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就是因为他擅长独立思考,在股市低迷时抓住机会集中投资。尽管这是很简单的概念,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
  2008年2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在金融海啸影响下,过去几年中因为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被高估以及来自私人股本的竞争激烈,被迫离场观望的所谓“价值”投资者,如巴菲特、威尔伯·罗斯、罗恩·佩雷曼等现金充裕的金融家们,都已经蓄势待发,准备扑向那些受到金融海啸影响、股价大跌的上市公司。这可能意味着一个“秃鹰投资”新时代的来临。
  显然,像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都把金融海啸的来临看作是低价收购企业的好机会。例如威尔伯·罗斯,他就和巴菲特一样,反复考虑是收购一家陷入困境的债券保险商还是成立一家新的这种机构。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金融海啸的来临简直带来了一个“富人的难题”。他说,现在有那么多的事情让人心烦意乱,很难找出哪些才是真正的机会。
  那么在巴菲特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呢?这又得回到他的内在价值投资观念上来。例如,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可口可乐股票的市值只有每股美元,他认为这个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所以非常具有投资价值,堪称是这辈子不多的机会。
  巴菲特对合作伙伴和股东说,如果你每年能获得10亿美元的收益,这实际上是你所持股票的价值,而在你投资该股票时,应该看到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尽管这些年可口可乐公司的业绩不是很好,而且每股收益在下降,可是投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依然可以赚到每股2美元的收益,平均收益率可以高达25%。
  从中不难看出,巴菲特衡量一只股票是不是好股票,衡量一次投资机会是不是好机会,参照的并不是股票价格高低,而是其内在价值。虽然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有联系,但主从关系是很明显的。
  巴菲特在总结牛顿第四运动定律后认为,股票买卖过于频繁会降低收益率,只有长线持股才能获得丰厚回报。
  为了做到这一点,巴菲特的选股标准非常严格,看不懂的高科技股不买,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股票不买,负债率高的传统型股票也不碰,没有稳定收益的股票又不买,受经济景气指数循环影响大的公司也不买……经过如此这般的筛选后,选择余地确实很小了。
  不过,巴菲特从来不想改变自己的投资风格。他认为,宁可放弃许多中短线强势股,也不能丢掉长期收益稳定的个股,这就是“舍小就大”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投资境界。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的代言人罗伯特·迈斯说:“在巴菲特看来,伟大的投资一辈子可能只有那么几次。所以,每当出现伟大的投资机会时,就要好好把握,要大量地进行投资。”散户投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看好长期回报不折腾
未来10年,证券的投资回报率肯定要高于现金,也许会高出很多。那些手持现金的投资者还在等待好消息,但他们忘了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到位再追。”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一般来说,股票投资的长期回报率不但不会是负数,而且一定会高于现金。
  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在面临股市暴跌的时候,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投资者或许会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要知道,现金是一项可怕的长期资产,不但没有任何回报,而且肯定会贬值。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推出专门针对金融海啸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后,更会推动货币加速贬值。从今后10年的考察期看,股票投资的回报率一定会高于现金,而且会高出很多。
  巴菲特的言外之意是,股票投资者这时候要擦亮眼睛了,看看哪些股票值得投资,就可以准备买入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伯克希尔公司和其他美国投资者来说,过去这些年要想在股市中大把赚钱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真正称得上长期的案例表明,从1899年12月3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的100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点上涨到点,上涨了174倍,相当于年平均增长。
  巴菲特说,如此巨大升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这100年中美国企业的经营非常出色,所以才使得投资者能够从中分一杯羹。而目前(2005年)美国企业的经营依然非常良好,只是因为投资者由于受到一系列伤害,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本该实现的收益。
  巴菲特所说的一系列伤害,当然也包括2007年、2008年从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给投资市场造成的恐惧和实际损失。虽然他在讲这番话的时候还不可能预见到这一幕。
  当然,除了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等突发事件外,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投资风格,所以会有一部分人赚钱,另一部分人赔钱,但总的收益还是那么多,总体与整个股市的上市公司的总体收益相符。只要投资者不是频繁地买进卖出,就可以通过减少这种摩擦成本(frictional costs)的方式,获取大大高于历史收益的未来收益。
  据巴菲特估计,美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年盈利额为7000亿美元左右,可是由于投资者频繁买进卖出而造成的摩擦成本大约占20%。也就是说,如果股市中所有投资者买入股票后持股1年不动,所有投资者的平均获利将比原来增加25%,即100%÷80%-1=25%。
  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中国股市。那么,巴菲特所说的股票长期回报率肯定会高于现金的断言,在中国股市中是否也适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本书的最后,就来联系一下中国股市实际,谈谈巴菲特对中国股市的总体看法,供中国股民参考。
  在2008年年末举行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女性大会(MPW summit)上,巴菲特在回答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股市。他认为,每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尤其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瞬息万变,就更难令人捉摸。
  在谈到他未来看好中国股市中的哪些行业时,巴菲特说,并不是所有行业他都感兴趣,即使目前看来非常有前途的行业。因为每只股票都有一系列相对复杂的选择标准,股票投资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而不能单凭行业来决断。
  巴菲特非常清楚2008年中国股市跌幅达到“世界之最”,但和中国投资者普遍沮丧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表示:“我看好中国市场,不要计较短时期的情况。未来10年中国股市必将是世界之最。”
  这虽然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因为他在这次中国股市暴跌中并没有被中国股市严重套牢的经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未来10年”的角度看,中国股市的上涨幅度即使不是世界之最,也一定会令人欣喜。巴菲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这种看法。
  例如,2008年9月29日,伯克希尔公司旗下子公司美中能源公司与中国内地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共同召开新闻会,宣布美中能源公司已经与比亚迪公司签署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美中能源公司将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亿股比亚迪公司股份,总投资18亿港元,约占比亚迪公司总股本的10%。消息传出后,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在9月30日至10月2日的3天内累计上涨99%。
  这不正是巴菲特看好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最有力证明吗!【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未来10年中国股市将是“世界之最”。中国投资者要从中分享到胜利成果,就必须看准股票,抓住机遇,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套用一句2009年最时髦的话说,就是“不折腾”!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