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菲特以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健力士吉尼斯黑啤酒为例,他说这是伯克希尔公司第一次大规模投资海外公司,考虑的主要是它的赚钱方式与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等美国公司非常接近,而不是考虑整个股市的大环境。也就是说,健力士吉尼斯黑啤酒在巴菲特眼里是一家与可口可乐公司具有相当共性的股票,这才是他真正的投资理由。
  巴菲特认为,不管股市如何剧烈波动,投资者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寻找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股票。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关于这一点他从职业棒球赛传奇明星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身上学到了不少。
  特德·威廉斯在他的《打击的科学》一书中,把所有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每个框框相当于一个棒球那样大。他的经验是,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他才会挥棒打击。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40%的超高进球率;反过来,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是勉强去挥杆,进球率最多只会达到23%。
  巴菲特在这里真正想说的是,投资者只有耐心等待自己非常满意(包括质地和价格都非常满意)的股票,这时候伺机出击,才会取得最佳投资效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和查理·芒格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并不是原来就有的,事实上他们非常喜欢投资股票,但要求投资价格必须合理。他回顾自己61年的投资生涯,其中大概有50个年头都会出现这样的机会,并且相信以后还有很多这种机会。
  巴菲特的选股要求是,年投资收益率税前能达到10%的机率要相当高,这样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净投资收益率就能达到~7%。如果达不到这一最低目标,那么他宁可把现金放在账面上只拿1%的年利息,也不会去进行投资。巴菲特解释说,这是因为“成功的投资本来就必须要有耐性”。
  巴菲特根据这种方法挑选出来的股票,每一笔成功率都非常高。他在2002年回顾说,只要你把资金集中投在少数几家财务稳健、具备竞争优势和德才兼备的经理人所经营的上市公司身上,并且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种企业,那么根本不用过多考虑眼下股市的涨跌,这时候的投资出现损失的机会相当小。
  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在截至2002年的38年中,如果扣除通用再保险公司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不算,投资亏损的笔数只占总投资笔数的1%。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投资,失败率只有1%。
  从巴菲特的投资风格看,他确实是不关心股市一时涨跌的。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而且从公开资料看,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期限动辄十几年、几十年,这样的耐性大多数投资者根本做不到。这也恰好从反面证明,成功的股票投资需要比拼耐力,否则巴菲特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功。【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要有耐心,暂时的下跌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他说:“我们把股票市场当作财富重新分配的中心,而钱通常由积极分子手里流到有耐心的投资者手里。”
  

股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我父母这样评论我:“伯克希尔股票大约上升了4个百分点——很不错!”或者“怎么回事?上个星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和对我们这种多数股权的评价是不相关的。在1967年末,我们对于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估价在25美元,而市场价为20美元;1968年末我们的估价是31美元,而市场价为37美元。不论市场价是15美元还是50美元,我们的经营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尽量不要去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因为股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付出的是价格,而得到的是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价格只是一种基本参考。
  巴菲特在1969年1月22日的一封信中举例说,股票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着眼点要放在企业经营上。例如就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根据巴菲特的估价,1967年它的内在价值相当于每股25美元,而1968年则增长到了每股31美元,这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股价无论如何变动,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无忧甚至可以暗中偷笑。
  他说,投资者如果一定要看股票价格,那么当伯克希尔公司1967年每股价值为25美元时,它的股价只有20美元,这时候拥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根本就不必惊慌,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大量买入才是;相反,当1968年该股票价格涨到每股37美元时,希望买入该股票的投资者倒大可不必追涨杀入,这时候更应该考虑到投资风险,如果感到有必要,应该卖出该股票才是。
  香港经济学家*认为,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策略,所以不能用短期得失来评价巴菲特的投资成败,否则就无法得到正确结论。就好像你不能用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来衡量长跑运动员一样。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策略是和长久稳定的股市发展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只有股市长期稳定,这种长期投资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如果股市十分动荡,长期投资策略就可能会造成损失。
  对于巴菲特来说,*认为,衡量他的投资业绩不能看他买入股票后几个月内能赚多少钱,而要看他50年来一共赚了多少钱。
  *在2008年12月2日的个人博客中评论说:“只要这次金融海啸顺利解决,股票市场恢复正常,他(巴菲特)一定大赚一笔,这是一定的。而这也是他会在这个时刻大量买进的原因。如果真像他所预期的会反弹的话,那他又大赚一笔,说不定他又是赚钱最多的人。”
  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巴菲特确实是成功者;那么反过来从短期投资角度看,巴菲特是不是就一败涂地呢?也不是。
  例如,美国《福布斯》杂志为了在2008年10月末推出新的一年富豪排行榜,重新计算了金融海啸对美国富豪身价所造成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巴菲特在2008年8月29日至10月1日的33天内一共进账80亿美元,从而使得其身价上涨到580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首富。与此同时,比尔·盖茨的身价缩水了15亿美元,跌至550亿美元。
  这表明,如果真的从短期收益角度看,巴菲特也是佼佼者,只不过他从来就不把这种短期收益放在眼里罢了,因为他认为短期的股市涨跌不重要,不必看得太重。
  以这次金融海啸为例,一向低调的巴菲特2008年10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说,虽然美国经济处于“糟糕”状态,但是他已经开始在购买美国股票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9月,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巴菲特就宣布购买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50亿美元永久性优先股,10月1日又宣布向陷入困境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注资30亿美元,承诺以每股美元的价格买入后者的普通股。
  可是由于金融海啸来得太猛烈了,美国股市并没有给足巴菲特面子,而是继续下跌。不到一个月,巴菲特投资的高盛集团股价就下跌了一半,通用电气公司的股价也一路狂跌。当然,与此同时巴菲特所持有的其他重仓股也都在下跌。
  可以说,2008年是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年,但巴菲特这时候抄底的股票基本上也都被套牢了,但从巴菲特的表情上似乎看不到有过多的凝重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应该从专业角度来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巴菲特投资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并非普通股,而是具有10%年股息率的永续优先股。也就是说,只要这两家公司不倒闭,巴菲特就“永远没有”亏损之虞。
  二是巴菲特着眼于长期投资,根本不在乎股价一时涨跌。例如他投资的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公司等都是长期持股,从来不考虑股价的短期波动。最典型的是他以前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从每股13美元时开始买,股价一路下跌他一路买进,最终成为大股东,而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这只股票上有多么大的获利。【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说:“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所以投资者不必过于关心股市涨跌。他说,过多关心股价涨跌,就好比每天为自己家里正在使用的家具进行估值一样,充其量只是博个好玩而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合适的价格胜过合适的时间
我很难告诉你这个时点(出手)是否刚刚好。我不会用时点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交易,我只会用价格去衡量一个交易是否合适。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尽量不要去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不过当价格进入你认为合适的区间后,就可以采取行动了。在他看来,合适的买入价格要胜过合适的买入时间。
  巴菲特在2008年9月完成对高盛集团的投资决定后,有记者问他这是不是他认为的合适的出手时间。他回答说:我很难告诉人们说这个时点出手投资股票是不是刚刚好,因为我不会用时点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交易,我只会用价格去衡量一个交易是否合适。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巴菲特一贯的投资哲学,那就是永远不要去判断股价短期走势,而是只关心股票价格是否已经低于其内在价值。当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时,这种投资就会产生一种“安全边际”效应。也就是说,这时候就表明投资良机到了。
  巴菲特接着说,如果从5年或10年后再来看现在,它一定是一个超级的买入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一个星期或下一个月的买入时机不比现在更好。他并不知道下一个月或者未来的6个月股市会如何发展,但他相信美国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会发展得更好,而那些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也会好起来的。
  从中容易看出,巴菲特在选择买入股票时,采取的方式是Pricing(定价),即衡量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的比值;而不是Timing,即衡量买入时点的早晚。
  能够较好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是,在买入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公司股票之前,贝尔斯登公司、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甚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等,都曾经希望巴菲特投资它们,但遭到了巴菲特的拒绝。这表明,在同一个时点上,巴菲特并不是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股票,而是要经过性价比的认真比较。
  这时候的巴菲特头脑很清醒,他更看重的是经济护城河,希望能够从具有经济护城河的公司中挑选到“伟大的公司(Great pany)”。
  这一次巴菲特最终选择投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实际上就表明这两家企业更符合上述标准,用巴菲特事后的话来说就是,“这两家公司是美国产业的脊梁(Backbone)。”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底”在哪里,这也符合他注重选择Pricing而不是Timing的风格。
  对比其他投资者,有太多的人终其一生沉迷于股市何时见顶、何时探底的“猜顶和探底”游戏中,永远不能跨越财务自由的门槛。究其原因在于,“猜顶和探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巴菲特也不例外。但巴菲特比别人聪明的是,他从来不去“猜顶和探底”,而是把精力放到考察公司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的对比上。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知道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这两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已经落到他投资区域的呢?除了他常用的方法以外,这两家公司和巴菲特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也是一项有利条件。
  研究表明,巴菲特早在10岁时就和父亲一起拜访过高盛集团,并且一直对高盛集团公司抱有浓厚兴趣。巴菲特25岁时,就和高盛集团当时的董事长西德尼·温伯格建立了热线电话。高盛集团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2003年替代升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出任公司总裁时,巴菲特是他最先拜访的人之一。巴菲特在2006年谈到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时说“他绝顶聪明”。事实上,布兰克费恩在美国华尔街也确实有“最聪明的CEO”之称。
  说完了高盛集团,再看通用电气公司。巴菲特和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有着长达几十年的交情。在过去,高盛集团也曾经建议巴菲特投资通用电气公司,但巴菲特感觉价格不是太合适,所以拒绝了。在这次金融海啸影响下,巴菲特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巴菲特即使要买“伟大的公司”,也会非常看重价格,只有当具备足够的价格折扣或安全边际时才会毅然加入。而为了这一天到来,他有足够的耐心等上几十年。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一定要以合理的价格投资,并且确保我们的被投资公司绩效表现与我们当初所评估的一致,这样的投资方法(寻找产业的超级明星),是我们唯一能够成功的机会。”【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应把重点放在时机的选择上,而要放在价格的选择上。确实,从历史上看,凡是终其一生沉溺于股市“猜顶和探底”游戏的投资者,永远不可能跨越财务自由的门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千万不要企图预测股价
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不应该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因为投资者根本不可能准确预测股价;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枉费心机了。无论股价涨跌,都有它的内在规律,预测解决不了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他不会做任何预测,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股价预测对了解股市发展没有帮助。
  巴菲特在这里要说的是,股价预测只能让你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去关心股价涨跌了,因为这种“关心”是徒劳的。他说:“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在大家普遍看好时,你只能花高价从市场买入股票。所以,不确定性反而是长期价值者的朋友。”
  关于这一点,在巴菲特身上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实。
  戴维·德瑞曼通过研究1973~1996年24年间的美国股市走势,其中包括5个牛市和4个熊市,结果发现,那些基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准确预测股市。具体数据是:他们在牛市中对股市预测的失误率为,在熊市中的失误率为,平均数为。其中1984~1991年的8年间,平均失误率高达50%,其中有两年的失误率竟然高达57%、65%!
  这很好地说明了两点:一是这些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水平并不比掷硬币的概率高(掷硬币的失误率为50%左右)。如果你不否认这些证券分析师“有水平”,那就只能表明股市走势根本无法预测。二是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股市涨跌对预测失误率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其原因在于,牛市中预测者普遍对股市行情的发展抱着一种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态度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估值过高,从而以较高的价格买入股票,降低投资收益率甚至造成亏损。
  该研究表明,1982~1997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实际年增长率为,而股市预测专家预测的年增长率为,两者相差巨大。容易看出,这些股市预测专家们过于乐观了。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对股市发展的乐观预测,让投资者更多地买入股票、减少抛售,从而提高股票交易量。这样,他们就能从证券经纪公司那里领到更多的工资和奖金。
  由此可见,任何预测者对股市发展所作的预测,都带有个人利害关系在里面,因而根本不足为信。
  那么,股市预测者如果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个人利益的纠缠,完全“秉公办事”,是否就能准确预测股市呢?也不能。
  美国规模第二的先锋基金公司创始人、从业经历长达30年的约翰·博格尔介绍说,统计资料表明,证券分析师大约只有10%的机率能够“猜中”市场是处于谷峰还是谷底。而投资者如果想赚钱,就必须既要猜中什么时候是谷峰,以便能及时卖出;又要能猜中什么时候是谷底,以便能及时买进。连续猜中两次(成功1次)的机会只有1%,连续成功两次的机会更是只有万分之一。据他所知,30年间他从来就没听说过谁能连续两次预测成功。
  这一观点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看法完全一致。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临死前几个月告诫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
  那么,既然股价无法预测,巴菲特以及那些投资机构又是如何来争取获利的呢?
  巴菲特的经验是仿效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做法,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他的原则是,如果买入股票的价格只是低于其内在价值一点点,就不要去投资该股票。只有当买入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他才会对该股票感兴趣。他认为,有了这种足够大的安全边际,投资该股票就几乎没什么风险了。
  美国华尔街上的那些证券公司虽然有专门的证券分析师,但它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通过预测公司收益来预测股价未来走势上,每家公司都要投入巨资聘请专家来预测公司收益变化。事实上,预测公司收益变化的分析师才可能成为股票分析师中的大明星。
  当然,即使这样的大明星,预测股价的水平之差也是骇人听闻的。例如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每年要从几百家基金公司中评出最优秀的股市预测分析专家,然后把他们集中在一起预测每个行业的收益变化。
  结果怎么样呢?这些预测分析明星同样是抓瞎:研究表明,股市平均上涨了,这些明星推荐的股票总体上却只上涨,低于市场平均水平35%。尤其是在他们推荐的134只股票中,达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涨幅的只有42种,还不到1/3!如果说这样的业绩也能当预测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