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从无必要担心他会阳奉阴违。此外,斯坦顿的献身精神还表现在他辛勤
工作却从不肯为自己要求额外报酬,甚至为了CBS 放弃了到华盛顿担任内阁
部长。于是,佩利退休后,斯坦顿是继任董事长的众望所归。

然而,事实却太出人意料了,在1966 年3 月份的董事会议上的最后几分
种,佩利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表示自己“绝不退休”。为此,CBS 内外许多
人为斯坦顿愤愤不平,他们相信佩利不退休将权力正常移交斯坦顿,对公司
的发展无异是一场悲剧。

不久,斯坦顿在沉默中退休,总经理由泰勒继任。泰勒有头脑、有思想、
有个性、有经验,很快就赢得下属们的尊敬,并在三年内的时间就使CBS 赢
利4 亿美元,这样的成绩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泰勒却不是那种俯首贴耳的
人,对佩利高高在上对他的盲目指手划脚从不买帐,常常会坚持已见、直言
不讳。正因为这些,佩利还是将他解雇了,这同样使许多人愤愤不平,局内
人则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就是佩利的真面目”。

舆论界为泰勒打抱不平,《商业周刊》评论说:“CBS 兴旺发达,佩利


却举起大斧,除掉了功臣。”任何批评都动摇不了佩利的决心,他又为自己
选择了合适的接班人——贝奇。

上任之初,贝奇工作并不顺利,CBS 节目的收视率已落后于NBC,合作电
台的数量甚至少于NBC。贝奇以开放乐观的态度迎接这场挑战,经过他的惨
谈经营,到1979 年,CBS 重新成为美国最大广播公司。然而,佩利却对贝奇
在工作紧张时候仍有闲情去学飞行及渴望早日代替自己的“野心”很厌恶,
于是再次解雇了贝奇。贝奇的被解雇使舆论界再次为之大哗,华尔街的服票
市场也引起振荡,甚至使CBS 董事会的所有成员都对佩利不满,但都无济于
事。不久,佩利又选择了新的接班人威曼。

威曼鉴于几位前任的结局,婉转地向佩利提出,后者应在适当的时刻退
休。这也得到董事会多数成员的共鸣,他们也觉得再让这位昏庸老人为所欲
为,势必影响CBS 的前途,佩利勉强答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退休,由威曼
接班。

1981 年春,佩利正式退休。但这并不代表他完全不管CBS,多年来公司
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还要密切注视公司的发展。但年老的他以已跟不
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少花时间去进行市场调查和金融分析,一味提出各种
脱离实际的建议。起初,威曼及其同僚对佩利的指手划脚尚能容忍。但忍耐
是有限度的,用来应付佩利种种要求的时间太多了。威曼不得不委婉地向董
事长提出,董事会一般性会议他不必参加,只对最后的决议表示意见即可。

佩利对此异常愤怒,却暂时无可奈何。威曼已在CBS 站稳脚跟,并以出
色的表现赢得人心。在他就任董事长后第一年,CBS 总收入46 亿美元,纯利
润达2。12 亿美元,这是佩利在任时远未能达到的成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佩利经过几年的准备,1986 年成功地赶走威曼,
重任CBS 董事长。85 岁的佩利在生命垂危之际又重新执掌了大权。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相似的一幕,希望后人好自为知,只有激流勇退才
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贺雄飞)


“不,他们要现在复工”
——神秘的报业大王马克斯韦尔

1991 年11 月5 日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西大西洋平静的海面显得深
邃而神秘,下午5 时,一具硕大、赤裸的尸体突然漂上海面。这一事件立即
轰动了世界,次日,全球几乎所有大的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对死
者的死因作了种种推测。他是谁?为什么他的死竟能如此地轰动整个世界?

他就是英国报业大王——马克斯韦尔。他属于那些少数垄断全球新闻媒
介的巨头之一,他的财产数以亿计。在许多人看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
彩,而他的突然死去更使人感到神秘,在他死去不久,他的公司负债累累,
家人不得不将他那珍贵的收藏品拍卖用以抵债,据说在众多的珍宝中还有一
件中国明代的大花瓶。

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到处讨饭的穷小子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为什么
他那显赫一时的帝国顷刻之间便倒塌了呢?这就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一、“天生的左撇子是魔鬼的后代”

马克斯韦尔是个天生的左撇子,有个老师用权且把他的左手绑到背后的
办法,强迫他在3 年内用右手写字,其结果是,无论是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写
出的字都是一团糟,以至于到了他自己往往也认不出来的地步。许多年后,
一位朋友收到他的一封信,一张“有点折皱的纸”,看上去“仿佛有一个醉
醺醺的蜘蛛爬过”。有一个冷酷的中世纪迷信,相信“天生的左撇子是魔鬼
的后代。”

在公立学校、他尝受了大部分男孩子都经历过的痛苦——第一次单相
思。几年前他回忆起这桩往事:

“在学校里我爱上了一个比我高三年级的女孩。我当时11 岁。我记得被
搞得很不愉快。。她对我一点也没有注意,并且把我看成一个小孩子”。

学校的生活极为严格。对上课迟到所给的处罚是——让孩子在卵石上跪
10 分钟。但是,索洛特维诺年轻人的生活并不总是严厉的,也不是一天到晚
都是学习。他们玩的游戏同全世界男孩们玩得没什么两样,马克斯韦尔与小
伙伴们毫无目标地向河中掷石块,捉迷藏,较危险的是在河中游泳或跨上一
根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圆木,摇摇晃晃找平衡。他们自制木质雪撬滑雪作为冬
天的运动项目。夏天里,他们到离村不远的丛林中采集蘑菇和水果。犹太小
孩是不准在安息日用手指摘水果、为了不违背这个规定,他们互相踩着肩膀
爬到树上把浆果直接吃到嘴里去。

不过,一次冒险却险些丢了命。一群男孩子从桥上向下面奔流的河里跳,
只有5 岁的马克斯韦尔不甘示弱,也跳了下去。可他是个地道的旱鸭子、他
意识到自己就要死了。后来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岸上。

就在他参加进学礼前不久,由一名犹太法学博士推荐他进了一所犹太人
学院。专门致力于犹太法学博士文献的研究。他一直清晰地记得他穿着打补
钉的衣服感到尴尬的情景。他身上没钱,按犹太人的传统,他每天要到一个
不同的人家吃饭。

1939 年3 月斯洛伐克成为希特勒的“保护国”之后,他被迫离开学校。
其实,早在前一个夏天他就因厌烦学校那一套繁文缛节而中途辍学。显然,
犹太法师的地位跟他无缘。在以后的生活里,他说过他生是犹太人,死是犹
太鬼。然而,他正是以一个充满自由思想,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倾向的犹太人


开始在这个世界上摸索自己的道路的。在这期间,他成为一个推销廉价珠宝
的推销员。

当他于这年春天回家探亲时,大衣兜里装满了不大值钱的小玩意和宝石
珠串,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姐妹们。母亲对他失去一头卷发和脱掉长袍
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她原谅了他。

二、大难不死和桃花运

1939 年夏、刚满16 岁的马克斯韦尔,步行275 英里来到布达佩斯寻找
工作,一路上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在匈牙利首都,他得到一个青年体育组织
的帮助,这样就开始了一系列异乎寻常的事件,而最终导致他于一年后到达
英国。

马克斯韦尔被一个新相识带到法国驻布达佩斯领事馆的地害参加一个会
义。实际上他加入了一个地下运动,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帮助争取参加自由捷
克军的志愿者逃到西方。他干得很卖劲。然而这年的12 月,不可避免的灾难
临头了。充当向导的人将他们出卖了,马克斯韦尔以及其他人在边界被捕。
他们被带到布达佩斯,关进一个没有窗户的密室里达4 个月。手脚带着镣铐,
日夜遭到审讯和毒打。

几周后,有人告斥他,他已经受到紧急状态军事法庭的审讯并已被宣判
死刑,尽管他没有出庭受审,没有被带到军事法庭上。

1940 年1 月开庭审判,马克斯韦尔按时出庭。在大蓬车里押解他去受审
的警卫是第一次大战中失去一支胳膊的一个老兵。马克所韦尔戴着手铐,但
没有上脚镣。他用这副手铐猛地朝这个老兵的头部击去,随即逃掉。他隐蔽
在一个桥下,有个吉普赛妇人弄开他手腕上的镣铐。直到今天,他说他仍然
不知道她是如何弄开的,然后,他跳上一列火车,这是一趟他被捕前经常掳
乘的火车,他越境到达贝尔格莱德,到那里的法国领事馆,加入另外一批想
到西方去的捷克青年当中。后来他路经保加利亚、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
最后到达法国马赛。

马克斯韦尔谎报年龄参加了法国的外籍军团。在德国进攻法国时,他所
属的部队被送往前线,在战斗最激烈的几小时内,他曾被德军俘虏,但在战
场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他很容易就逃脱了。德军长驱直入,马克斯韦尔乘上
英国的军舰撤到英国本土。

马克斯韦尔后来到了辅助工兵团。其任务是挖崛和采石,他对此毫无兴
趣,整天闷闷不乐。

对马克斯韦尔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英语。他学得很快。1982 年他曾
对人说,他在6 周之内学会说英语。教他的是当地的一个烟草商店的老板娘,
她待他极好,除了学习、他们还经常散步。有人认为这是他的情妇,马克斯
韦尔否认了。

不过,没过多久他就交上桃花运。马克斯韦尔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寡妇,
并同她打得火热。通过这个女人他认识了约斯图恩旅长,这时他以后的经历
起了很大作用。

旅长很快喜欢上这个生气勃勃的捷克青年。在他的帮助下,马克斯韦尔
结束了他在工兵团的苦难生涯,被调到作战部队。1944 年初,他被晋升为中
士。

诺曼底登陆后,马克斯韦尔的部队投入了战斗。一次,他和几名士兵与
一辆德军坦克遭遇,猛虎式坦克喷着弹雨向他们扑来,马克斯韦尔吓坏了,


他接过同伴递来的杜松子酒,喝下一大口,稳定了一下神经,端起他的步兵
用轻型坦克炮朝坦克瞄准、两次击中目标,使它报废了。过了一会儿,当一
些英国士兵在德军的进攻下被打散并开始越过桥向后逃窜时,人们看到马克
斯韦尔用机枪向他们瞄准并威胁说,他们要不回到桥的另一边去就开火,他
们照办了、桥也保住了。

后来他获得7 天休假前往巴黎。在那里,他两次走运。他发现他的老相
识约斯图恩正担任驻法国首都的英军指挥官。他交的第一个好运是在等待晋
升的决定期间被分配到巴黎搞情报工作,他得到允许可以随便穿便服或军
服。第二个好运是,在他年轻的生命中,他第二次一见钟情,在8 个月内,
他成了一个丈夫。

不久,他又被派往以沙漠之鼠而著称的第七装甲师,军衔升到上尉。1945
年1 月29 日,马克斯韦尔所在连队在争夺一个荷兰村庄时,由于他的勇敢战
斗,他获得了军功十字勋章。马克斯韦尔的连队经过一番激战攻克了帕尔罗
的村子,但是,很快德军便组织猛烈的反击、并把一个排困在房子里,连长
命令一个排去营救,但在德军强大火力的压迫下被迫撤下来了。于是连长下
令全连撤出阵地。马克斯韦尔拒绝服从上司的命令,因为他认为被困在房子
里的人还活着,他自告奋勇要率他的排去击垦德军并夺回那幢房子,连长临
走时威胁说,这是一次愚蠢而冒险的活动,如果他能活着回来,也会受到军
事法庭审判。马克斯韦尔没有被他的恐吓镇住,他率领两个分队,冒着枪林
弹雨,成功地与被围的那一排取得了联系,并清除了围攻几座建筑物的敌军,
迫使德军后退。

次日,蒙哥马利元帅为该师在这次行动的有功人员颁布勋章,马克斯韦
尔少尉获得了军功十字勋章。

三、失而复得

1947 年3 月马克斯韦尔正式离开管制委员会,于是他便一身投入到商战
中。到1951 年,马克斯韦尔买下了施普林格出版社的控制权。这不能不说是
一个冒险而有远见的行动,因为在当时看来,这笔钱缺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马克斯韦尔胸有成竹,他相信自己的事业会成功,因为他认为未来教育迫
切需要在全世界出版各种各样的科技书籍。于是,他通过向亲戚举音和从银
行贷款凑够这笔钱。马克斯韦尔为新公司起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培格
曼,这个公司以后在世界科技书籍的出版方面名列第二。

他的业务迅速扩大。1954 年他参加了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访问了10 天。
其目的就是要在苏英之间建立起一种科技书籍的双向交流。他对赫鲁晓夫
说,苏联人到了应该开始为他们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毫无愧色地——而且实际
上是自由地非法翻印英国书籍而付版税的时候了。赫鲁晓夫反问到,我们为
什么要为我们本可以分文不花就可得到的东西付钱呢?马克斯韦尔回答说,
如果那样的话,他就要翻印苏联的出版物而不付版税了。他带回了大约50
种苏联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书籍。

他还参加了一个代表团来到新中国。不过,旅途上发生的一件事却使他
感到不快。那时来中国是先乘小飞机到香港,然后再乘缓慢且不舒服的火车
到北京,他对火车上持续不断的高音政治宣传广播很不耐烦,想关又关不掉,
于是他把包厢里的广播线给扯断了。可是这样做并没有使情况有所改善。他
得到的报应是要将他从火车上赶下去,直到故障排除,火车才继续前行,他
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他与中国教育部长的会谈经常由于中方人


员离开房间去做广播体操而打断。在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成果的会谈结束时,
马克斯韦尔表示他不能再次忍受坐中国火车的“折磨”,要求允许他乘飞机
经苏联回国,最后,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他弄到签证,而其他人原路返回。

从北京刚回来,他就飞往日内瓦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和平使用原子能国际
会议,他成为这次大会的官方出版人。为了吸收新的作者和编辑为培格曼工
作,无论是否得到邀请,他都出席大会期间所举行的每一次记者招待会。

1962 年,他要找一名新的私人助理,一位吃尽苦头的秘书起草了一个戏
弄人的招聘广告,这份广告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现有一出版家私人助理的极为诱人的职位,拟聘服从下列条件者:他、
她或它,未婚,没有除工作以外的兴趣,褐色头发,稍聋,眼睛长在后脑勺
上。皮肤必须像犀牛的皮肤,脸皮之厚无法使其受到侮辱,胃口适应任何食
物,能在汽车行驶途中坐在车里的地上速记。体格是重要的,应具备一个硕
大结实的屁股。在用三双手中的一只端进一个装满东西的文件时,顶住打开
的重门。

申请人应能有穿墙的视力、对工作耐心,患有无法治愈的失眠症和无需
任何食物的小胃口。有耐力、能够不念原信迅速打印信件,电传机启动时能
以每4 分钟跑1 英里的速度奔过去,能看懂晦涩难懂的潦草笔迹,能再生已
毁掉的文件,能在没有监督和任何积极性的情况下长时间地工作。

必须有强烈的反资本主义倾向,但能够驾驶高级豪华轿车,喜欢大堆的
孩子和脏乎乎的长毛垂耳狗。此人的体格应对孔雀交尾时的叫声和小马踢踏
无动手衷或无所谓,必须能够找到盖在几层被单下的电话,自信能够以天生
对别人不信任的态度不听从任何指示,能够总是准备好一壶滚开的水,并具
有适合拆开私人密信的身份。

任何与上述条件相符的人,请打电话与牛津。。联系。”

这一嘲弄性的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斯韦尔对雇员严格的要
求。不过,这份广告的起草者还是和他的老板一起又工作了25 年。

正是由于马克斯韦尔的出色经营和严格管理,使培格曼的事业蒸蒸日
上。到1966 年为止培格曼的估计价值700 万英镑,雇员2500 名,每年出版
600 种新书和120 种杂志,它收购了十几个新公司。

60 年代,马克斯韦尔热衷于政治,从而影响了他在培格曼的工作。1969
年美国利斯科资料处理公司的董事长斯坦伯格准备兼并培格曼公司。提出的
条件是让马克斯韦尔担任利斯科公司欧洲业务的总经理。为此,马克斯韦尔
和斯坦伯格进行了反复的讨价还价,但最终因为双方在出价问题上相差太大
而没有结果,期间斯坦伯格正悄悄地在市场上收购培格曼的股票、直到获取
了培格曼的38%的股份时,他提出了对培格曼董事会的改组,并要求马克斯
韦尔脱离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投票的结果出马克斯韦尔的意料,股东们抛
弃了他,白手起家20 年创立的公司抛弃了他!马克斯韦尔陷入了巨大的痛苦
中。

他带着妻子在东非旅游去了。期间培格曼公司的经营越来越糟,连年负
损股东们都盼望马克斯韦尔再次回到公司的领导岗位上来。这样,马克斯韦
尔又准备再次接管公司。经过一场争论,他终于以每股11 便士的价格收购培
格曼在市场上的股票,出价收购这家公司共要支付150 万英镑,而斯坦伯格
在1969 年是准备以250 万英镑来支付的。就是150 英镑对马克斯韦尔来说,
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由于陷于法律诉讼,使他花费了近200 万英镑的巨资。


他几乎要破产了,在夫人的帮助下,他终于筹集到这笔款,培格曼又回到他
手中了,一般人无法理解这种失而复得的巨大的掺杂着痛苦回忆的喜悦。

在马克斯韦尔复职的头一年里,培格曼出版社就赢利200 万英镑。在他
收获中一桩难能可贵的事是,持有将近13 万培格曼股票的股东从来没想把他
们的钱收回去。

四、“不,他们要现在复工”

马克斯韦尔商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是他对镜报集团的兼并。镜报集团
是英国名列前茅的报业出版公司。由于领导人的无能,到80 年代初,该集团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拥有该集团的股票的里德国际公司不得不将他买
掉。

但是该公司从普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