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眼球为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产业发展之路,将使中国电视业的经营模式由单一变为多元,经营空间由〃有限〃变为〃无限〃;
  走产业发展之路,将使中国电视业的产业规模产生裂变,实现巨量的扩大;
  走产业发展之路,会使中国的电视产品和服务极大地完善和丰富;
  走产业发展之路,会带来电视媒体之间,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和行业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相互的融合;
  走产业发展之路,也会令电视业内部现有的体制,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用工制度,评价体系,分配方式等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变革。
  进入市场,走产业发展之路,是中国电视业一次巨大的转型,其对各方面的冲击和振荡,将会是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变革的成本是巨大的,但是不与时俱进的成本会更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管理创新(1)
在中国电视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业原有的以行业管理为中心,以宣传管理为中心的组织框架、管理方式、评价体系将会被打破或调整;以适应新媒介生态环境。笔者在这里要再一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在我国特有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既要主旋律,也要收视率,我们不能简单地一说改革,就是全面的市场化,完全按公司化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电视媒体。坚持走国有为主,走中国特色的媒体产业发展之路,应是现实的选择。
    重塑组织结构
  系统理论的最核心思想就是结构决定功能。构建适应新的电视发展方向的组织结构,对中国电视的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大型电视台可能出现的组织框架:设立管理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强化整合
  功能,重视战略研发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大型电视机构的组织结构,可能主要会由四大部分组成。
  行政管理委员会为全台提供人力、财务和后勤保障服务,并构建财务监控体系。行管办作为行管会的具体执行机构。
  宣传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台频道的整体规划、节目生产、重大活动的统一协调、节目测评等工作。总编室是编委会的具体执行机构。
  技术管理委员会统一调控全台演播室、转播车等技术资源,技管办是其具体执行机构。
  经营管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统筹规划、管理全台的广告经营与产业发展。经管办是其执行机构。
  新的组织结构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有三点,一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设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整体规划和管理全台的媒体产业经营。二是强化了宏观调控和资源整合,即强化了行政管理办公室、总编室、技术管理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作为四个委员会的具体执行机构的角色定位和管理职能。三是增设了战略研发和品牌管理部门,通过专门的战略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前瞻性预测,通过有效的品牌管理来提升媒介价值。
  在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统分适度〃的关系。以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既要让各部门有适度的自主权,又加强了全台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
  构建电视产业经营体系
  过去,由于电视媒介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形式简单,主要就是经营广告,这一般都是由各台事业性质的广告部来完成。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介日益向产业化经营发展,市场对电视媒介的经营规模、形式以及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成立由电视台最高管理层挂帅的经营管理机构,对于整合全台经营资源,制定媒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媒介经营的效益最大化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变得非常急迫和必要了。
  应该说,在前些年的经营中,各台都相继成立了一些公司,但往往规模小,各自为政,形不成媒介发展所需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线。在经营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大型电视机构整合经营资源,成立一、两家集团公司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运营模型值得同业参考。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前身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销售部门,成立于1984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有60多家分公司,业务遍及海内外,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赢利能力最强的影视产业集团公司。2004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23个亿。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已形成了以传统媒体业务为基础、以新兴媒体业务为增长点、以金融资本运作为实现超常规发展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业务涵盖节目制作、节目发行、音像出版、广告、网络电视、市场调查、技术开发、实业投资、旅游服务、资本运营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视媒体的产业链。该公司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广告公司、电视剧制作公司、节目销售公司、收视调查公司等龙头企业。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事业部制为基本管理模式,对各事业部实施战略协调和战略管控,构建了以总公司为龙头,以三部三室为职能管理部门,下辖八大事业部和若干直属单位的框架结构。各事业部是总公司的利润中心。
  电视媒体成立大型产业公司的好处有:
  在机制上是公司化的法人实体,与市场接轨,可以充分发挥媒介的市场功能;
  有专业的经营机构从事规模化的产业开发,形成完整的多元赢利价值链;
  陪养出一支有市场经验的产业经营管理团队;
  在管理上,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电视台是〃产权所有者〃,拥有收益权和重大决策审批权。
  除了赢利功能以外,公司还能为台里的改革等各项工作服务。如大批的临时聘用人员,合同制人员就可以放在公司招聘,并与其签定合法的用工合同。又如,为配合台里的制播分离改革,可以把台内栏目和人员平移到公司,这比直接一步到位地把栏目和人员放入社会公司中要平稳、安全得多。如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和部分原来归中央电视台管理的电视剧制作机构,目前都已平移到国际电视总公司做制播改革的试验。
  总之,随着事业发展的需求,中国电视媒体成立大型的产业经营公司势在必行。
  

管理创新(2)
成立品牌管理机构
  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竞争的背后是质量之争、资本实力之争、产品和营销技巧之争,最终是市场份额之争。
  所谓品牌是指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其附加价值的产品。它是一种变相的资本,是能够在市场上以上千种方式进行销售的某种理念和特质。
  在现代媒介产业经营管理中,品牌价值已成为媒介总体战略依以运作的核心。众所周知,媒介产品是一种极易被复制的产品,大众传播的特性又使其生产过程毫无秘密可言,这就意味着一个节目的初创者可能会迅速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甩掉跟进者的关键手段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品牌忠诚营销。该理论认为一个产业组织真正的资产是品牌忠诚,即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重复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或心理过程。支持该种观点的理论还有著名的巴雷多〃80/20定律〃,即80%的经济活动是由20%的参与者造成的,也就是〃少数顾客完成多数人的交易〃。〃80/20定律〃适用于每一种品牌。
  所有这些关于品牌的理论无不给媒介经营者以启迪:媒介的市场份额要靠忠诚受众来维护,媒介经营要靠品牌来推动。品牌意味着品质,著名的品牌是一个全优的概念,它要求电视频道、栏目或节目在质量、形式、服务、信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回报率等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同时著名品牌又标志着一种超越了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它从使用价值上升到了一种文化品位的拥有价值,它使受众在全方位的体验之后,获得一种具体的心理价值。品牌还意味着个性,在汪洋恣肆般的节目海洋中抓住观众游离的目光,个性充当了良好的识别码的作用。此外品牌还意味着维系,意味着调动一切资源进行经年累月的培养和保持。品牌的建立既非一朝一夕,也非一劳永逸。
  总之,中国电视已从节目竞争、频道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中国电视媒体自身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从各台加强频道建设,加强营销宣传,加强包装,加强受众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在品牌塑造方面,中央电视台200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行专业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中国电视媒体建立专业化的品牌管理、营销、维护机构势在必行。
  组建发展战略研究机构
  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技术进步,市场格局变化如此迅速的今天,媒介加强对发展战略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战略的本意是御敌于××之外,战术是指怎样去干。应该说,在媒介发展战略研究方面,我国电视业的情况非常不理想。
  比如,我国相当多的电视台的决策信息系统是缺失的,造成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纷乱地流向决策层,使众多电视管理者们抓不住重点,看不到全局。究其原因,组织系统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大型电视媒介要想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在下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保持可持续发展,建立专门的战略研发机构是当务之急。依笔者之见,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加强。
  一是节目、频道的发展战略研究。比如竞争对手分析;频道编排、包装策略,节目形态发展趋势研究;新兴媒体,如收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对节目内容和形态的需求等等。
  二是新技术应用的研究。改革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急迫。在本章的前面部分,我们看到,NHK、BBC、Time Wanner这些世界传媒巨头,无一不是通过加强新技术研究,紧紧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当前,在我国,电视媒体对新技术应用研究的工作很多,如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直播###、高清晰电视等。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课题,即在新行业界限日益模糊的大趋势下,电视业如何与电信业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经营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在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电视台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产业线,各种经营资源如何整合,如何进行有效的媒体资产管理,如何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如何进行投融资管理,媒介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等等众多的课题都需要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规划。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在媒介的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要设立由知识结构合理的各类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临时性的、非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是无法胜任决定媒介发展方向、战略、战术选择设计规划重任的。当然,是不是一定要设立以上三个机构,是否更多地借用外脑,要由各电视台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研究应该是没有商量的问题。
    重塑管理体系
  频道管理体系再造
  作为受众内容识别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频道节目质量的好坏,频道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关媒介生存。频道管理大致可分为频道群管理和单频道管理。
  ·频道群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资源最优化配置
  在多频道时代,为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各级电视台对频道群的综合管理功能必须大大加强,形成科学合理的〃有统有分〃的管理结构。我们今天所说的频道群不仅指现有的频道群管理,还包括新兴的收费电视频道,网络电视,移动、手机电视频道等等。今后,一个省级电视台有二三十个各种类型的频道可能是很正常的情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理创新(3)
在各台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总编室会凸显对各类频道的宏观调控功能,力求使全台信息资源使用最大化。从频道的编排、定位,信息的合理分配,频道群间的相互配合与避让,收视调查、频道宣传,包装识别体系的建立等许多工作都需要总编室来统一协调完成。
  总之,资源整合、宏观调控、优化配置、传播效果最大化会成为各台总编室的中心工作。频道各自为战的游击做法,必然让位于系统科学的频道群管理体系。
  ·单频道管理:频道制替代中心制
  目前,我国各台的频道运营管理,大多都是以中心制的形式来进行。中心制是事业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其行政式的管理架构叠床架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此外中心制以节目的生产和管理为核心,极大地束缚了频道的经营空间。
  频道制是以频道为核心的现代电视媒体管理模式,它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频道的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频道制使频道成为节目的运营中心和经营中心。
  在管理上,由于频道制在组织框架上是扁平化的,取消中心、部门,频道长直接面对制片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经营上,频道制强化了频道的经营功能,频道成为了利润中心,全面负责频道营销、广告经营和产业链开发。
  在组织结构上,频道制增加了频道经营机构,强化了经营功能。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频道总监抓总,一个副总监管节目生产和采购;一个副总抓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也可以由台里经营部门派驻);一个副总抓行政、人事;财务总监则由台里派驻。
  频道制的管理模型更像总经理负责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型。
  ·统放结合、循序渐进
  频道制代表频道管理发展方向,但如何处理好频道的相对独立性与全台频道和经营管理一盘棋的关系,是每个电视台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电视台对频道的管理可能会变成战略管控式。台长、分管台长的身份可能会更像企业的董事长,重点抓频道的布局、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抓频道高管人员的管理,协调频道群之间的关系。而频道总监则更像企业的总经理。
  电视台实行频道制管理,频道成为了宣传中心和利润中心。在频道体制上,可以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如目前的上海东方卫视,也可以不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频道都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机制保障。如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经营权以及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比如台里派驻财务总监,频道应进行传播效果、经营业绩的考核等等。
  实行频道制管理,增强了频道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电视台与频道的新型关系。频道制的推行,打破了原有的组织框架和管理模式,必然会产生人事的变动和权利的再分配,带来方方面面的振动。先从一个试点开始,积累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会更为稳妥一些。
  总之,频道制代表现代电视频道管理的发展方向,频道制的全面推行,对促进我国电视业的大踏步发展,其影响力绝不会亚于12年前,从《东方时空》开始的制片人制代替科组长制的改革。
  制片人管理体系再造
  栏目制片人制作为一种电视栏目管理模式,自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始试行,迄今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12年来,栏目制片人制得到了普遍推行,为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在目前制片人管理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主要包括电视台对制片人的管理和制片人对栏目的管理两个方面。
  电视台在对制片人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片人定义:栏目制片人的定义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制片人选拔:一是选拔途径过窄,许多电视台只从本部门、只从正式职工中选拔,阻碍了许多优秀人才的进入;二是选拔程序和标准不统一,领导意志因素起了较大作用;三是制片人没有明确的任期,能上不能下,缺乏淘汰机制。
  制片人的岗位设置:各栏目制片人的设置数量不一,较为混乱;一些部门主任同时兼任制片人,造成职权行使上的交叉和混淆。
  制片人的责权利:制片人的责权利不明确,缺乏清晰的授权、有效的监督和充分的激励。
  制片人的考核评价:目前的年终考核方式较为粗放,标准不够量化,难以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制片人的工作水平。
  制片人在栏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栏目管理方面:有的制片人对栏目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对栏目的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在节目生产方面,生产流程缺乏监控,缺乏节目质量评估标准。
  人员使用方面:不少栏目没有合理的用人计划和选择标准,招聘人员也不经过台里人事部门,进人随意,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此外,在人员辞退方面,有的栏目没有标准,制片人往往凭个人好恶决定员工的去留。许多栏目对人员工作业绩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员工收入没有与业绩挂钩,薪酬发放标准不明确,发放情况不公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理创新(4)
经费使用方面:不少栏目没有明晰的财务管理规章和节目经费使用上的必要程序和标准,使用情况不透明,缺乏监督,容易产生违规与腐败。
  ·制片人管理改革
  制片人制是一种授权式的栏目管理模式。作为节目生产第一线的主管,电视台既要赋予他们在节目生产、经费、人员等方面的管理权力,同时也要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制片人权力过大〃的说法,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权力过大〃只是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权力缺乏规范、约束和监督。所以,制片人管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一套适合各台实际的有效管理制度,实现对制片人的科学规范管理。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为了加强对制片人的管理,制定了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管理暂行条例》和被称为〃阳光政策〃的栏目管理公开制度。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