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营销女皇董明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总想着在短时间内赚取暴利,时间久了,产品的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
  从短期效益来看,工业精神确实是一种“吃亏精神”,因为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资潜心进行技术开发,这一切,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研究一下那些“从优秀到卓越”基业之树长青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长期领导行业发展的领袖企业,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在“商业精神”的指导下,实际上它们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实是一股“傻劲”和“吃亏的精神”。一个真正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关注企业的产品质量,还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声誉。可以说,在未来的时间,一家没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企业,其产品将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格力在“工业精神”的指引下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格力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赞誉。
  2007年1月20日晚揭晓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中,首次出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董明珠这位“工业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捧走了经济年度人物桂冠。
  这一桂冠意义深远,从评选的结果来看,本次榜单充溢着资本、环保、国际化等现代化语境,而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掌门人的董明珠能够跻身榜单与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
  在颁奖晚会现场,董明珠表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格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事实上,十多年来,董明珠坚守“一个有责任的人,要敢立潮头勇担重任;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要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信念,已经将格力打造成为2006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拥有国内外四大生产基地的全球知名企业,使格力电器12年稳坐国内空调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冠军的宝座,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登世界空调销售冠军,为国家创造了65亿元的利税,缔造了家电行业的奇迹。
  而责任、创新、影响力和推动力四方面的出色表现更让董明珠为家电制造行业赢得了荣誉。纵览格力2006年的新闻,很少有对概念的炒作,满眼望去的尽是获奖与头衔。在商业精神泛滥的今天,她依旧坚守并高扬起甘于吃亏的“工业精神”的大旗,不打价格战、概念战,老老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董明珠的当选代表着中国制造在经历了初步的装配制造阶段之后开始向高端制造挺进的进化路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工业精神(4)
正如颁奖辞所说的那样,“10年磨一剑,她永不妥协,专注如一,用‘中国制造’创造世界纪录。她让全球为东方明珠喝彩:好产品,中国造。”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经济是明天的效益。21世纪的竞争注定是文化的竞争,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会消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看到,已到“知天命”年龄的董明珠,依然扛着“工业精神”这面大旗,毅然而坚定地朝前走着。也许,她还会继续感到孤单,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到她的周围,到那时,她会否把这面大旗传到别人的手里,休息一下自己已经疲惫的心灵?
  

做企业就是在做社会事业(1)
“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一结束,董明珠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热点人物。这不仅仅因为她那早就被人们传来传去的传奇经历,还因为她在这一评选中成功成为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之一。她成为了十位当选的企业家中仅有的两位女企业家之一,也是中国空调行业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被誉为“照亮中国经济的杰出女性”。
  这么多年来,伴随着她的传奇经历,董明珠获得的荣誉可谓不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企业家”等耀眼的荣誉。2006年度率领格力电器独揽“世界名牌”、“中国空调行业标志性品牌”、“进出口免检产品”、“全国质量奖”等四项顶级荣誉,2005年11月再度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当选“2006最具领导力的50位CEO”,“正在影响中国管理的10位女性”之一,“中国十大女杰”广东唯一候选人。
  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殊荣,显然不是仅仅把一个企业做到世界名牌那么简单,这个,我们只要看看“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就能明白: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和以往的评选相比,这一次把“责任”放到了首要位置,再看其他三条标准“创新、影响力、推动力”,我们也就明白,董明珠当选,当仁不让,情理之中。
  强调责任感,董明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她却是由始至终始终坚持的一个。
  面对价格战,董明珠誓不降价,是因为她要对消费者负责。降价固然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分额,但因此而导致的偷工减料,是对社会、对消费者的严重不负责,所以她不降价。
  刚当上经营部长,她就开除了一个据说有着深厚的背景,没领导敢动的员工,是因为她不但要对经营部负责,还要对公司负责。
  面对多元化经营的诱惑,她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是因为她不仅仅想赚钱,她还要造最好的空调给消费者,她要让中国的空调走向世界,她要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
  这一切,她做得如此自然,没有一丝的虚伪做作。正如她的人一样,个性毕露,却又直爽可爱。
  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了发展规划之中,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恶意的推测,这么多的企业在强调社会责任,又有多少家是真心的?又有多少家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又有多少家是在做秀?又有多少家能够像格力那样,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当成很普通的一件事去做?
  当然,这也不能怪我们的企业,毕竟,企业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也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才慢慢出现的。即使在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这一提法也还没有多少年。对于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新的话题,还需要大家慢慢地接受。
  西方的企业最初也没有什么社会责任的概念。它们的存在仅仅为了赚钱。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家冒着巨大的风险投资并且辛苦经营绝不是为了争做现代社会的活雷锋,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就对企业责任进行了颇具代表性的描述: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虽然弗氏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已经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但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很多企业家仍然将其奉为企业经营的行动指南,甚至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咒语,他们把企业营利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逐利的心态使二者之间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一个让企业产生抗拒心理原因是“新贸易壁垒说”。一些舆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认证标准是发达国家继反倾销、绿色壁垒之后,针对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新型贸易壁垒。一些专家也警告说,SA8000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进行的一种制约,但极易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企业就是在做社会事业(2)
不管我们乐不乐意,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我们必须要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2006年春节刚过,我国不少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全线告急。据报道,在南京市某劳务市场,一家饭馆老板表示,现在找服务员真的很难,他已经连续3天在这里等了,“如今是招工的比找工的还急”。
  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当许多人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竟然出现“民工荒”。“民工荒”问题的实质是民工的工资太低,待遇太差,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以至于一些民工宁愿呆在农村受穷,也不愿到工厂辛苦受累。
  是不是企业没有能力公平、公正地对待民工呢?
  问题显然不是这样。一位记者曾在一家生产牙刷的全国知名企业调查,企业老板谈起致富经眉飞色舞,但一说起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无言以对。据记者暗访,这家在全国创造了许多项第一、效益甚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未解决。
  由此看来,民工待遇能不能提高,关键不在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在于把民工放在什么位置上、能不能切实践诺以人为本的问题。
  和很多老板不同的是,董明珠从没想过靠廉价劳动力给公司赚取高额利润,她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让格力最基层的员工,也要达到年薪3万。这一目标,应该与董明珠的经营思维有关。我们知道,董明珠刚上任经营部长,就拿业务员开刀,不但削减了他们的权力,还在业务员的销售提成上进行了限制。董明珠一直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某几个人的功劳。如果把成绩都算到几个人的头上,那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
  格力的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在股市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格力一直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规范的行为去运作。既不违背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也不像一些上市公司所谓的大股东那样把上市公司作为摇钱机进行圈钱。当初格力筹募资金不过7个亿,到现在格力给股民的分红已经超过了16个亿,而在这一过程中,格力的净资产从1000万左右上升到了近30个亿。无论是股民还是格力,这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除了给股民回报,格力电器还考虑到企业的持续发展。格力电器整个经营从1997年起就不需要银行贷款,它在重庆建设的生产基地当年就给国家和地方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税收。同时,格力在西部建厂以后,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变化,带动了当地的配套产业,解决了3000人再就业的问题。
  格力电器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社会的称赞与尊重。在经济观察报问卷调查的“2006年度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入围名单中,格力榜上有名,在一百家榜上有名的企业中位居第38位。而在经济观察报接着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的企业名单中,又从这100家企业中选出25家,格力电器再次入选,成为这25家企业之一。
  消费者对格力的信任与支持,可见一斑。这一切,都离不开董明珠的努力。就如她所说,没有格力就没有她,没有她也不会有格力的今天。
  董明珠,更是时时刻刻关注着社会上的底层人群。在2007年全国人代会上,董明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两个议案,其中有一条就是关注“留守儿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企业家,在大家都在围绕着自身企业的利益提案的时候,董明珠这一提案,再一次尽显她对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案中,董明珠提出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3个建议:
  第一,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少了,“留守儿童”也就自然少了。
  第二,必须改变现有的户籍和教育制度,因为这些制度的存在让“留守儿童”无法在城市里享受教育等公共资源。只有从制度上逐步消除这些障碍,农村孩子才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同时,还应尽最大可能为有条件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提供方便,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城的农村孩子,以免给他们的幼小心灵带来不应有的压力。
  

做企业就是在做社会事业(3)
第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是靠某几个组织、某几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董明珠提议应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并在全社会系统地推广。首先,各有关部门包括妇联、共青团、学校、村委会等要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其次,社会各界也要关心留守儿童,企业更是责无旁贷。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工兄弟,促进其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农民工子女就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总之,只有让留守儿童生活在爱的环境中,即使他们远离父母之爱,也要用社会的爱来温暖他们。
  通过这三条建议,我们能够再次看到董明珠耿直的性格。无论是户籍制度还是教育制度,一直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是民众很不满意的两个焦点,政府对此也非常头痛,董明珠能够如此提出,尽显一名合格人大代表的风范。
  而就在不久前的2006年8月份,董明珠百忙之余赶到了贵州省黔南洲都匀市平浪镇小学,在这儿,她把自己的30万稿费捐了出来,希望能够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捐赠仪式上,董明珠表示:“格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空调企业,在做好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大家做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献出爱心。这次来到这里,我被同学们不畏危房的危险、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以后我们还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募集资金来支持贵州的教育事业。”
  类似的社会捐助,还有很多。
  2005年5月,南华工商学院国贸系大二学生庞梦晨患上了白血病,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后,得到了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社会各界共捐资40多万元为她治病。其中,董明珠代表格力电器不仅捐助了10万元,而且格力空调广州公司表示其在五一节期间每卖出一台空调,就捐出5元为庞梦晨治病。这一承诺,很快得到了实现。五一节期间,格力空调卖出的10000台空调不久就为庞梦晨又带来了5万元的捐款。
  2005年4月董明珠指示广州公司援助白血病女大学生庞梦晨10万元;2005年8月广州格力捐助1万元疗养费给1岁半的白血病儿童郑智鸿,同时拿出5万元,作为佛冈32名贫困儿童的三年学费。2006年6月广州格力拿出8万元捐助因白血病而无缘高考的林延妮,同月,广州格力为广州一普通职工苏彩霞的11岁女儿———白血病患者陈秋歧捐款5万元作为手术费。
  这一次次的爱心行动,都表现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格力在支持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各界对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上所作出的努力。
  一个被人尊敬的企业家,肯定是一个对社会充满关爱的企业家。福特如此,比尔?盖茨如此,李嘉诚也是如此。他们受人尊敬,并不是他们比别人有钱,而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做了不少的好事。
  再看这些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们没有哪个人纯粹是为了钱活着。做企业、赚钱,只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一旦他们有了足够的实力,他们就开始回馈社会,报答社会。
  董明珠是一个自言追求“立功”的人,能够在退休后得到一个好的口碑,就是她的追求。所以,做企业就是做社会事业,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格力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她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系。有人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他在人生旅途上所能达到的高度,这句话是否绝对正确,暂且不论。但从董明珠来说,这句话是得到了印证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霸道的背后是柔情(1)
不知是谁说过,女人是水做的。言外之意,女人天性之中就是具备一种柔情的。可要是把这句话放到董明珠身上,那些和董明珠打过交道的人肯定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就她?走过的路都不长草!柔情没看出来,霸道倒是时时感觉到了。”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媒体还是个人,描述董明珠的个性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倔强”、“强硬”、“霸道”。这些词,没有一个看起来让人感到舒服。奇怪的是,这些词一旦放到董明珠身上,就立即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活力与张扬,以及一份自觉不自觉地对董明珠的敬意。
  就连董明珠也承认自己是个霸道的人。这不光体现在她的说话上,还体现在她的做事风格上。比如,董明珠由始至终,绝对不允许经销商跟她叫板。她规定经销商卖什么价,经销商就必须卖什么价。而且,如果经销商的服务不好,她会毫不犹豫地将之清除出场。对此,董明珠曾非常霸道地说:“不是你想卖格力就可以卖,我愿不愿意给你卖,还是个问题呢。”
  显然,我们可以找到众多的案例佐证董明珠的这句话。从一上台就清除了格力最大的经销商,到与国美的决裂,董明珠都毫不犹豫。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老外头痛,中国商家也无不摇头:拖欠货款100年都解决不了。董明珠说:“我就不信邪。”结果一年就全部解决问题。
  董明珠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这下捅了马蜂窝——中国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针锋相对:“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
  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1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刚开始的时候,员工对董明珠的这种霸道一点都不适应。这些养成了国营企业懒散毛病的员工,面对董明珠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的工作作风,均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董明珠走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