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荒城在耀眼的绿色中离别的滋味,芳草也就结缡得满是别离的的象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旅宿
五言律诗
杜牧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注解】:
1。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2。断雁:失群之雁。
3。“远梦”句: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益增客愁。
4。沧江:江的泛称。沧,青绿色,因江水呈青绿色,故称。
【赏析】: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旅客中独宿,对着寒灯一盏,听着孤雁哀鸣,无限乡愁袭上心头。漂泊异乡的孤苦使他不禁羡慕起江上的渔家的自在生活。“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全诗意境幽静清朗,似娓娓道来,别有幽愁暗恨其中。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中进士后曾任弘文馆校书郎,后又当过刺史、中书舍人等。他忧心国事,好谈兵,曾注《孙子》。他的诗清丽峻爽,明媚流转,常借咏史以讽当世,在晚唐诗坛上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他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五言律诗
许浑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
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注解】:
1。赴阙:入朝。阙是古代宫殿的楼观。
2。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3。太华:华山。
4。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5。迥:远。
6。帝乡:指都城。
【赏析】: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诗中虽无“宿”字,然而字句中却明显表露夜宿驿楼,秋晚雨过,四望风物而触景生情。颔联写潼关山川气势,恢宏苍茫。颈联写所见所闻,由近及远,无际无垠。这两联对仗工整自然,气色生动,语词铿锵遒劲,意境壮阔雄浑,谓之有“盛唐气象”。末联点出赴京并非所愿之意,含蓄委婉。
许浑
(生卒年不详),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832)中进士,当过睦州、郢州刺史。他的诗都是近体律绝,性爱林泉,其诗多登高怀古之作。有《丁卯集》。
早秋
五言律诗
许浑
遥夜泛清瑟,
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
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
自觉洞庭波。
【注解】:
1。泛:弹,犹流荡。
2。还密:尚未凋零。
3。“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赏析】: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写得清丽疏朗,情韵优美。“残萤”、“早雁”、“高树远山”、“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无不充满秋意。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
蝉
五言律诗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田园荒芜长草。
6。君:指蝉。
【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借咏蝉以抒写自己的不平;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以闻蝉自励作结。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李商隐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荥阳)人。开成二年(837)中进士。曾当秘书省校书郎,大半生是在四处奔走。他是晚唐最好的诗人,他的诗有六朝骈文的用典精巧绵密细丽,有杜甫近体诗的音节浏亮顿挫抑扬,有李贺乐府诗的炼字着色瑰丽新颖。他的七律七绝简直是“唐人无出其右者”,“为唐人之冠”(清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二)。
�
风雨
五言律诗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消愁又几千。
【注解】:
1。“黄叶”句:此句以雨中黄叶喻自己沦落飘零。
2。宝剑篇:唐将郭震(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剑篇》。
3。“羁泊”句:意谓终年漂泊。
4。“心断”句: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要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这里意思是说,不可能会象马周那样得到知遇了。心断,犹绝望。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赏析】: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诗起句写理想与际遇的矛盾,即引郭震《宝剑篇》以喻自己沦落不遇,感叹自己四处漂泊犹如雨中黄叶,而富贵人却高楼歌舞、管弦不绝。想借酒浇愁,但却不能象唐初的马周,落拓时在新丰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后来他却得到皇帝的赏识,拔居高位。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
落花
五言律诗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
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cen1)(ci1):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曲陌:曲折的不径。
3。迢递:远貌。
4。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5。沾衣:指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以无情衬多情,多情反因无情而逝,真是凄绝。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落花、曲陌、斜晖,都是惨淡之物,界生死之间,诗人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对落花的痛惜之情似乎也寄托了诗人的某种心事。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凉思
五言律诗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注解】:
1。波平槛:潮水漫平了栏杆。
2。永怀:长思。
3。“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4。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5。南陵:今安徽东南。
6。占梦:卜问梦境。
7。数(shuo4):多次。
【赏析】:
这首诗当是作者寓使南陵时的思家之作。在客去蝉休的寂寥秋夜,作者思家怀人,倚立久久。想到远方的妻子已焦急得屡屡占梦,心生疑团了吧。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诗曲意婉转,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
北青萝
五言律诗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
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
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北青萝:可能是作者访僧之处的地名或山名。
2。崦(yan1):指日没的地方。
3。磬(qing4):佛寺中的一种铜乐器。
4。宁:为什么。
【赏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作者在夕阳西下之时去寻访一位孤僧,山路上只见落叶纷飞、寒云缭绕而杳无人迹,及至听到夜色中传来磬声,这才找到倚着藤杖的老僧。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实则是作者的愤语。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送人东游
五言律诗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
【注解】:
1。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2。“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3。郢门山:即荆门山。
4。樽酒:犹杯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此诗说:“起调最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两句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写得颇为开阔。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想见重逢之喜,对酒当歌,一慰离颜。这首诗写送别而不悲离愁,收放自如,在温庭筠艳丽的诗风中别具一格。
温庭筠
(801…866),原名岐,字飞卿,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生于'雩阝'(今陕西户县)。曾考进士未中,由于他放浪不羁,傲慢尖刻,一直仕途不顺。清薛雪《一瓢诗话》把他看作“晚唐之李青莲”。他的诗辞藻华丽,一些咏史之作则苍凉雄浑,后人辑有《温庭筠集》。�
灞上秋居
五言律诗
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注解】:
1。定:停止。
2。郊扉:犹郊居。
3。致此身:意即为国君尽力而不顾自身。
【赏析】: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压抑不住的心底呼喊。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马戴
(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字虞臣。会昌四年(844)中进士,曾当过太原等地节度使的幕僚,后来归朝为太学博士。在晚唐诗人中,马戴是一个很罕见的被后世诗论家一致称赞的人。严羽《沧浪诗话》认为他的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他擅长五律,好用凝炼的语言刻琢景物,诗句清丽精巧。
�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
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
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
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
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楚丘:楚地的山丘。
2。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3。广泽:辽阔的湖泊,指洞庭湖。
4。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赏析】:
此诗为《楚江怀古》五津三章的第一首。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杨慎《升庵诗话》曰:“至如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虽柳吴兴无以过也。晚唐有此,亦希声乎!”
�
书边事
五言律诗
张乔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解】:
1。调(diao4)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3。穷边:荒远的边疆。
【赏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写满心欢喜之情。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张乔
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人。唐懿宗咸通年进士,但一生仕途坎坷。他与许裳、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虫宾'、郑谷、李栖远,号称“十哲”,是当时有名的东南才子。黄巢起义,他隐居九华山中。其诗风清雅纤巧。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五言律诗
崔涂
迢递三巴路,
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
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
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
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羁旅异乡的真实感受,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崔涂
生卒年不详,字礼山。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唐才子传》说他“家寄江南”。壮年时客居巴蜀,其诗多羁旅之作,抒写情怀,衷怨婉转,动人心魄。
�
孤雁
五言律诗
崔涂
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渡,
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矢曾'缴,
孤飞自可疑。
【注解】:
1。尔:指孤雁。
2。之:往。
3。失:失群。
4。渚:水中的小洲。
5。'矢曾'(zhuo2)缴:猎鸟的射具。'矢曾'是一种短箭,缴是系在箭上的丝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实际上也是飘零游子的写照。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清人纪昀谓:“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句为外传神。”
�
春宫怨
五言律诗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
相忆采芙蓉。
【注解】: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赏析】: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寄遇怀才不遇的感叹。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有补足上联的意味。颈联写景,荡开一笔,写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杜荀鹤
(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大顺二年进士。他的诗文多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反映了黄巢起义失败后的社会情景。诗多近体,尤长七律,但不为声律所束缚。诗风平易委婉,世称“杜荀鹤体”。有《唐风集》传世。�
章台夜思
五言律诗
韦庄
清瑟怨遥夜,
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
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
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
秋雁又南回。
【注解】:
1。章台:即章华台,是古代楚国的离宫。
2。楚角:楚地的角声,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
3。殊:绝。
4。乡书:指家书。
【赏析】: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真是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