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百通生命论坛2006-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误,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无知所为。教育则能让人知道是非,辨别真伪,防患于未然。契约是介于法律与教育中间的一种职能,如果把教育看作骨骼,法律看作皮肤,那么契约就是经脉血肉。如果骨骼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挺拔、更苍劲,皮肤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生动、更俊秀,那么经脉血肉则让人或一个民族更丰满、更顺畅、更生机盎然。虽然法律、契约、教育都有强化秩序的职能,但贯彻其中的,则是知识与正义。知识兴、正义兴,秩序则井然;知识衰、正义衰,则秩序混乱。
  公司和它的职员,是有契约关系的。职员要为公司做工作,而公司则要向职员支付薪酬。同样帝王和他的大臣也是存在契约关系的。帝王给大臣高官厚禄,大臣则需尽职尽忠。父母和他的子女,是有契约关系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这些不一定都要写在书面的合同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是一条纽带,把双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但合同或协议却是一道鸿沟,把双方泾渭分明地隔离开。像门锁是防坏人的一样,契约是为防备不道德之人而设立的。
  契约是为正义服务的,正义是为秩序服务的。像大臣不能为国家尽职尽忠,那么大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样,契约没有为正义或秩序服务时,契约就没必要被执行。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正义和道理才是更重要的。
  履约不是一件坏事,有时甚至是一石三鸟的好事。
  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只有履约与善才是吻合与协调的,人的心情才是愉悦的。
  第二,履约的人是大受欢迎的。为什么关羽几千年来一直受人尊敬,这与他的信用与仗义是分不开的。不但好人尊敬他的品德,就是坏人也崇拜他的义气。
  第三,履约可以降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履行契约看似狡猾,实际是再愚蠢不过了。一些宗教教导人们忏悔,正是为这些看似狡猾的愚蠢而忏悔。即使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机会忏悔,他们临死之前也一定要忏悔。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活着的时候是违心的人,而死的时候又成为违心的鬼。
  其实违约并不都可耻,可耻的是为私利而毁约,可耻的是缺乏正义的毁约,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带来的标准扭曲,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导致的秩序失常,可悲的是因毁约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契约像一把锁,它永远是防君子而无法防小人。履行契约是社会的公正标准,而一些人发现不履行契约,也居然大有好处,这就使标准框架扭曲变形。私利正是不断啮食公义的蛀虫,一旦公义的大树损毁,蛀虫便也失去了栖息的场所。毁约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堵塞,自己要交罚款,别人也跟着消耗时间;像往汤里放了一条臭鱼,别人不能喝汤,自己亦无法喝汤;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蛇不但绝了自己的后路,而且绝了蛇类的后路,即使任何蛇被冻僵,再也不会有农夫愿意把它放在怀里救活它的生命了。
  私利是毁约的根源,知识的贫乏和判断的荒谬,则是私利的根源。知识的贫乏与判断的荒谬,只有靠学习才能补充与匡正。
  

论智慧(1)
钻木取火翁
  今睡何山中
  世间聚财富
  为你立头功
  佛祖菩树下
  祈法度众生
  庖丁解牛者
  他乡战诸雄
  人人都想拥有智慧,但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正像人人都想拥有财富,可结果也是并非都能如愿一样。而且有些反常现象,还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一个人要喝尿,别人一定会认为他脑子有了毛病。可是如果一群人,都争着要喝尿,人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脑子出了毛病。前段时间有一家报纸报道说,一群人排着队在公园门口争购老虎尿喝,有的甚至还得走后门,这到底是不是怪事?这喝尿和古代“三人成虎”的故事颇为相似,说的或做的人多了,假的便成了真的。
  智慧是什么呢?工具书解释聪明就是智慧。聪明即耳聪目明,耳聪即耳力聪慧、听力敏感。目明,即眼睛明亮、目光敏锐,观察事情清晰透彻。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强调了耳朵和眼睛的信息收集作用。实际情况又怎样呢?东周时期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人曹刿帮助鲁庄公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可是鲁庄公一直也没看明白,就问曹刿:“为什么齐军擂第三通鼓,你才下令反攻啊?为什么追击敌人,你还先看看齐军车辙和队形才同意追击啊?”曹刿说:“我听齐军第一通战鼓,士气最足;第二通战鼓,气就松了一些;第三通战鼓,气已经泄了,所以敌人第三通鼓,是我们反击进攻的最好时机。至于观察敌人情况,是担心齐军有埋伏,我一看车轴乱七八糟,再看旗帜东倒西歪,我就放心了。”通过曹刿打败齐国的事例发现,耳朵的收听与眼睛的观察,确实是聪明的一个前提条件。
  人的智力状况大约有四种,愚蠢、狡猾、聪明、智慧。愚蠢的人,即不知道事物来源,又不知所终的人。狡猾的人,即南辕北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人。聪明的人,即观察仔细、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决策果断的人。智慧的人,即思想与行为一致,判断与结果一致,并经过久久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智慧的人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其实,人的聪明与智慧是应该有区别的,它们就像猿人的手与脚一样,既有区别,又有重叠。
  对于这四种智力状态的人,人们最讨厌和蔑视愚蠢的人,最惧怕和痛恨狡猾的人,最接受和尊敬聪明的人,最崇拜和热爱智慧的人。
  这四种智力状态的属性和表现,分别是什么呢?就像地球只有黑夜与白昼一样,人类智力的属性也只有善恶两种,与人于利(益)的谓之善,与人于害(损)的谓之恶。其中狡猾属于恶,而愚蠢、聪明和智慧基本同属于善。为什么说愚蠢不属于恶呢?因为愚蠢主要是由教育与遗传形成的,并不一定是本质问题,因此应该暂时把它划归为善的阵营。而聪明属于善的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善大于恶,也就是说聪明是善恶兼有,善大于恶。而智慧是一种绝对的善,这种善缘于本质,并非行为。应该说愚蠢的表现是,做事是既对自己没好处,有时对别人也没好处。也可以说是以不利己为主,损人时而有之。比如说典型的“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聪明的表现是善大于恶,但聪明与狡猾很容易混淆,其原因就是它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是相近的。区别是在于它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人们常常把私心偏重,做事损人利己的行为定义为狡猾。把私心轻,做事利大于弊的行为定义为聪明。聪明与狡猾之间由于环境、教育以及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智慧的表现为利人利己,或舍己为人。
  智力的四种状态,完全是由认识与判断所决定的。愚蠢人因为不能认识世界,所以常常说或做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聪明人因被世俗的利益所诱惑,因而不能大彻大悟。它们二者由于在性质上与智慧相同,区别只是像产品的质量有等级区别一样,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差别而已,因此他们被智慧所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狡猾是以私利为轴心,而智慧是以公义为轴心的。狡猾者认为唯利是图是正确的。他们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们宁可让十人、百人有损失,但不可让自己损失一根毫毛。而智慧则唯义是从,唯道理而行,重视的是真理的得失,而非物质利益的得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论智慧(2)
人的智力状态,尤其是历史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必须经生活的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被人类、被社会、被历史、被群众、被未来所评价和总结。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南宋一代名将岳飞用毒药害死在风波亭,留下千古骂名。秦桧不聪明,就无法爬到宰相这个位置,不狡猾就无法全身而退。你说你骂他,说等他死后掘他祖坟,说来世让他下地狱,他根本不在乎。从哲学的角度讲,秦桧是现实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所追求的是本身利益和本身安全,根本就不会在意社会的舆论。也从不相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更不会相信什么转世轮回。他符合“小人喻于利”的特点。俗话说“恶有恶报”。如果没有地狱、没有转世轮回,就无法看到“恶有恶报”在秦桧身上有所体现。唯一的希望,就是对他心灵的惩罚。但秦桧的成本似乎又太低了,这就好像掠夺大量财富,只交纳少量罚款,不仅对恶人起不到警戒作用,反而是一种诱惑。与秦桧相比,商朝纣王的狡猾和残暴,则带有十足的愚蠢,他处死了忠心耿耿的三朝###鄂侯,逼走了庶兄微子,囚禁了叔父萁子,另一叔父比干被剖腹取心。应该说纣王是自亡其唇,而唇亡齿寒。不知他在登鹿台自焚,是由衷的忏悔,还是对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惩罚。相信上帝并不会宽恕他这迟到的醒悟。假如说纣王还有一丝忏悔,那么秦桧则把他的恶带至坟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感觉狡猾与愚蠢相比,似乎愚蠢是小蠢,而狡猾就是大蠢。智慧是全善,而狡猾就是全恶。难怪英国谚语说:“狐狸虽然狡猾,狐皮却常在店里悬挂。”
  与狡猾相比,智慧却幸运的多。孔子是中国一座智慧的高峰,他在两千多年前,竟活了70多岁,这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堪称奇迹,这和他的智慧、他的善、他的胸怀坦荡是分不开的。孔子不仅受到黎民百姓的尊敬与热爱,也受到历代君王的普遍崇拜与敬仰,康熙皇帝曾赞誉他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爱屋及乌”,由于对孔子的热爱,必将也会惠及他的子孙后代。倘若有天堂地狱,他也必居天堂的神位,而所有中国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佛主释迦牟尼寿命也至80岁高龄。他一心想要获得解除人生苦难的终极办法。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了解脱生死的涅槃之道,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那年他35岁。在佛主那里,我们看到他的智慧就是善,在他心里只有普度众生。现在佛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佛教徒遍及世界各地。
  古波那齐说:“世界上的恶,是为了宇宙的善而存在的。”看来世间的狡猾,也是为世间的智慧而存在的。就像没有黑夜,就不知道白昼有多么明亮;没有丑,就不知道美有多么绚丽!
  

论真理(1)
人生雾茫茫
  真理在何方
  我问垂钓者
  期盼是希望
  我问播种者
  收获是理想
  我问施舍者
  心善命自强
  我问回家者
  近路是方向
  我问取财者
  交换需有方
  我问求索者
  正义是脊梁
  我问智慧者
  仁爱是天堂
  什么是真理呢?或者说真理是在哪里诞生的呢?可以肯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人类的探索、追求与发现之中。真理既是人类的引导者、领导者,更是人类的附属品和利用品。在人类出现之前真理是不存在的,也是毫无价值的。培根说“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既是说人是真理的中心,也是说人是宇宙的轴心。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现另外一颗星球也有生命的存在,即使发现了,人类依旧会以自己为轴心研究另外一种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是真理的发现者、创造者,人类是真理至高无上的主人。真理是人类通向幸福康庄大道的最佳工具而已。人与真理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人类就会被他所创造的东西所奴役。人类的神奇是宇宙的神奇,人类的光辉也是宇宙的光辉。如果说是太阳点亮了人类的光辉,那么人类则点亮了宇宙的光辉。不是人类为宇宙而骄傲,而是宇宙为人类而自豪。
  真理不管它有多么神圣,一旦失去恩赐或施舍的本性,人们也就再也没兴致和它纠缠下去。人们之所以追求它,正因为它是人类取之不竭的宝藏。
  对于老百姓来说,什么是真理呢?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按此分析粮食食品就是百姓的真理。什么是一个要回家的人的真理呢?当然一条回家最近的路,就是他的真理。什么又是父母的真理呢?当然让子女健康、学习进步、幸福快乐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真理。什么是经营者的真理呢?少投入、多赚钱的方法,就是他的真理。什么是国王或总统的真理呢?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他的真理。这样说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需求的被满足就是真理。这样理解也不能被人完全接受,只能说这仅仅是真理的一种属性。真理不能被完全的认识,也不能被全面的描述。老子《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说真理能被准确的描述,准确的概括,真理就不是真理了。那么真理有多少属性呢?只能说真理的属性像天空的星星一样多,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以及不同的国家,它都有不同的属性。而且它像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会变来变去。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地球中心说,在古代很多个世纪里一直被人信奉为真理。而且这种信奉,是至真至纯的,这种信奉也将如影随形地伴随那个时代的人一生。他们升入天堂,这种真理就伴随他们升入天堂;他们下至地狱,这种真理就伴随他们下至地狱。总之这种真理是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能回避,永远无法放弃的永生永世的唯一真理。说它是错的,显然有些肤浅。说它是对的,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讲显然又很荒谬。唯一能给它下的结论就是,真理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属性。鉴于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就怀疑亚里士多德的智慧,那也不尽合理,他毕竟给那个年代一种方向、一种信仰、一种标准,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所产生的价值,甚至于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虽然如此也不妨碍人们更加尊重哥白尼的日心说。毕竟还是日心说,才真正闪耀真理的光芒。地心说充其量也只是到达这种光芒的一块跳板。虽然功不可没,但总归不是人类最终需要的客观真理。
  说过时间的真理属性,再谈谈其他的真理属性,例如说男女之别的真理属性。什么是男性的真理呢?如果说阳刚之美,是男性的真理属性的话,那么阴柔之美,则是女性的真理属性。再比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那么圣诞节最快乐,就是西方人的真理。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那么春节最快乐,就是中国人的真理。从这些真理的属性看,它总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永恒的真理呢?应该说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宇宙也会永恒存在,这些都是永恒的真理。通过上面的谈论似乎发现一些问题,那些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化的真理,有一些相对性,因而它们更近似于相对真理。那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则更接近于绝对真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相对真理减少时,绝对真理可能会增加。为了证明这个有趣的现象存在,可以先假设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会发现在现代社会的相对真理阵营少了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而绝对真理阵营就会多了一个哥白尼的日心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它的趋势又是什么呢?可以这样理解,一些相对真理有些靠不住,有些需要被修正,它的趋势是相对真理阵营成员越来越少,而绝对真理阵营成员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势必导致人类在时间这座熔炉的冶炼下,含金量会不断提高。因此,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会随着真理的更新而攀升。但这并不应该影响对一些相对真理的尊重,其中之一是必须尊重相对真理的变化过程,让一粒种子在没有过程的情况下变成果实,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其二就是一些相对真理具有绝对性,也就是它们的相对性,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男性的阳刚之美,女性的阴柔之美,他们什么时候的改变都有可能留下遗憾。老子说:“长短相较,高下相倾”,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的关系呢?至少人类有兴趣这样怀疑。
  

论真理(2)
探讨过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再来探讨探讨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真理属性。人的思想语言就是一种真理,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思想语言至今依然被人们所喜爱、所沿用,有理由相信,再过两千年,甚至两万年,他的思想语言仍然可以烁烁生辉。所以他的思想语言就是真理,甚至是永恒的真理。
  来给真理一个大致的结论吧:“真理是一种符合道德标准、法律标准,追求和实现人或人类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这个结论也许有些铜臭的味道,但是高尚的理论不能和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人追求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么谁给人带来的利益是最好的,最大的呢?有人看电视最快乐,有人欣赏音乐最陶醉,有人下棋特愉悦,有人踢球最提神,有人赚钱感觉爽。总之,人的爱好林林总总,世界观也是千差万别。虽然应该尊重相对真理的差异性,但人也应该知道,它们之间也存在高低、胖瘦、强弱,甚至真伪、善恶、美丑等区别。好在西方的本体论的哲学家们早已告诉人们,常识、经验、感觉这三样东西并不可靠,因此,引导理性超越常识世界、经验世界、感觉世界,才有机会到达彼岸的客观真理世界。甚至有必要像建立医院那样,建立真理院,以帮助大众解决日常的真理问题。应该说相对真理过多,是一件坏事,统一的标准才会减少矛盾的产生。标准真理正像标准配件、标准认证、标准语言一样,它减少了(人类)程序,增加了社会利益。
  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探讨真理的旅程吧:
  第一句是佛祖释迦牟尼说的:“心可以为地狱,亦可以为天堂。”能否快乐取决于你自己,并非他人施舍。罗斯福也有一句话,可对此作为佐证,即“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让你感觉卑微。”也就是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够阻止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