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领导力沉思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骤五:授权行动。科特是在一个广泛的意义上使用“授权”这个词,包括在四个方面扫清实现愿景的主要障碍:改变破坏愿景的组织结构;提供所需的培训;改变与愿景不符的管理制度;直面阻碍变革的经理人。
  步骤六:创造短期成果。大的变革需要很长时间,要创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短期成果:大家都能看见;成果确定无疑;与变革密切相关。短期成果能够强化努力,提供小小的放松和庆祝机会,实际检验愿景是否正确,可以击破对变革的反对,争取到对变革更大更多的支持。很有意思的是,科特指出了缺乏对短期胜利的规划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缺乏足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领导力,而对不远的未来的规划则需要管理。”
  步骤七:巩固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变革。在创造短期成果之后,不要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给人已经大功告成的感觉。领导团队要趁热打铁,要利用取得的可信度来推进更多更大的变革计划。
  步骤八:将新方法融入企业文化。科特反对这样的变革理论:变革最大的阻碍就是文化,因此变革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企业文化。科特观察到: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很难改变,只有先改变行为,而且行为创造了效益之后,文化才可能改变。让证据清楚地显示新方法比旧方法更有效,才有可能让新方法沉淀于企业文化之中。
  三、“目睹—感受—改变”
  科特与丹?科恩合著的《变革之心》在2002年出版,相当于是《领导变革》一书的续集。《变革之心》的副标题“人们如何变革组织的真实故事”,已经预告了科特后来对讲故事的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仍然在讲变革的八个步骤,只不过更进一步,它讲的是有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应用到每一个步骤之中。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话是:“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在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中,目睹所带来的感受上的变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分析多导致的思维上的改变。”对,这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目睹。
  科特和丹恩一共讲了三十四个“目睹”带来变革的故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五年以前,这五年当中我一直没有忘记其中的“手套”的故事,尽管这五年中的绝大多数时候,我肯定背不出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都是什么。这是又一个例子,证明了科特后来重视讲故事的正确性。

第五章 领导就是变革(5)
“手套”的故事
  “手套”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公司的采购流程出了问题。一个经理人希望让高级管理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让一个暑期实习生对两项内容做一个小调查:第一,所有的工厂对手套的采购价格。第二,所采购的手套品种一共有多少。调查表明:采购的手套品种多达424种。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供应商,采购价格各不相同,同样的手套,一家工厂的采购价是5美元,另一家工厂可能高达17美元。
  这位实习生收集了所有424种手套的样本,并贴上一个小标签,写着这副手套的价格以及使用它的工厂。所有手套都被放到了会议室巨大而昂贵的桌子上,所有的部门总裁被邀请来参观。大家都哑口无言。后来,这些手套被送到所有的部门和工厂进行巡回展示。“手套”的故事在该公司被长期议论。
  这也是科特非常喜欢的故事。他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中比CEO的层次要低得多的人,在变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低估CEO在变革中的作用。比如,就在这个故事中,如果CEO是个*、专制、不容许任何挑战的管理者,如果CEO根本不想变革采购流程,恐怕没有人敢于办这个手套展览,即使有人大胆办了,也绝不会再有后来巡展的事情发生。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它形象地说明了“目睹”在变革中的作用——科特所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具体说来,是在变革的第一步“增强紧迫感”中的作用。
  目睹—感受—改变
  在变革中,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科特指出,要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最有效的模式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目睹—感受—改变”的三部曲。
  ? 目睹:通过一些戏剧性的、引人注意的情境,尽量使用直观的方法,让人们可以摸到、感到或看到,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 感受:看到问题之后,人们的情感受到冲击。他们开始从内心深处做出反应,阻碍变革的情感因素削弱,支持变革的因素加强。
  ? 改变:人们的行为开始改变,那些改变之后的行为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分析—思考—改变”的模式并非不重要,但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局限。首先,很多时候,问题比较明显,不需要太多的数据。其次,分析工具本身有其局限性,发挥作用需要严格的前提。最后,分析结果很难打动人们,它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很少能有效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其实,许多领导者本能地知道“目睹—感受—改变”是强有力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为了让员工真正重视质量问题,张瑞敏当初选择的是当众砸冰箱,而不是当众发表关于质量问题的演讲,或者简单下发一份关于质量问题的文件。
  科特说:“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目睹—感受—改变’这一模式,对它也有很多观察和体验。但我们对这一模式的认识还未到有意识的阶段,所以,很少谈论它,也很少在正式的场合传授它。”《变革之心》是科特想要正式地传授它的一次试验,不过还远远说不上成熟。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1)
——与科特对话
  一、换种方式讲变革
  刘澜:你几年前退休的时候,我读过一篇对你的采访。那个时候你说你对讲故事非常感兴趣。
  科特:对。
  刘澜:显然随后你在这上面下了工夫,所以《冰山在融化》是讲故事。就在你说对讲故事感兴趣的同时,一本书在中国非常流行,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个作者为你这本书写了序言。
  就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讲故事的商业书,都是以一个动物或者一群动物为主角。与它们相比,你的书有什么不同?
  科特:内容。
  刘澜:内容?你是说寓意?
  科特:首先,它包含了我们对变革已有的了解。我出版过《领导变革》,至少在北美,那是关于组织变革的头号畅销书。接着我出版了《变革之心》,更加深入,而且开始从实际的个人的视角讲故事。
  我越来越多听到人们说:组织里的人需要了解这些内容。但是除了刚刚毕业的MBA学生,大多数人不读商业书籍。那么你能做什么?同时,我在学习神经学,研究大脑,了解人们如何学习才能改变他们的行动,而不只是把信息留在大脑之中。
  当德国人霍尔格?拉斯格博有一天给我发来电子邮件的时候,这些都串起来了。长话短说,就是创造一个故事,因为大脑喜欢故事。大脑不是为PPT幻灯片而造,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我们情感的事物。用同样的材料来创作,在某些方向上加以扩展,同时让它变得相对简单、容易、有趣,采用寓言的形式,就产生了这本关于企鹅的书。
  就内容而言,它除了从《领导变革》和《变革之心》中提取素材,还加入了一些具体的角色。但是采用了非常不同的形式,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影响大脑,而且接触到更广泛的读者。这就是背后的逻辑。
  在德国,这是最畅销的商业书,上榜50个星期;在荷兰,40个星期;在美国,上榜16个月。显然在某些情形下,它起到了预期的作用。许多人读了它,谈论它,不能忘记它创造的语言体系。
  故事长驻大脑,因此带来变化,或者说有机会影响行为。因此这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人们理解我以前写过的内容。
  刘澜:换句话说,这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你关于变革的思想。
  科特:对,这种方式使得大脑可以抓住它,而且留住它,进而有机会影响行动。我为什么对此有兴趣?实际上,我想帮助人们取得更好的结果。因此我的专业领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可以说是绩效。绩效——个人绩效,或者组织绩效。我不仅仅是写,而且帮助实现。
  刘澜:我觉得这本书实际上开始于《变革之心》,在那本书里,你提出人们应该“目睹—感受—变革”。
  科特:你说得对,正是如此。
  二、故事是变革的重要工具
  刘澜:《变革之心》介绍了许多强有力的工具:一句口号,一张照片,一盘录像带,等等。我想问,故事只是这些工具之一,还是其中最强有力的?
  科特:这是个好问题。这取决于你对故事的定义。
  如果你用狭义的定义,比如“我告诉你在半个小时我做了什么的故事”,就是说“我正在给你讲,我也可以写下来写个两到三页,是关于某件事”。这样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重要工具。
  如果你用更广义的定义,比如说,你现在就在经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你正和科特会面。你正在经历故事。行为榜样就是让你观看一个故事。记住,电影就是故事的录像形式,非常有效。我在演讲中使用录像已经很多年了。 。。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2)
如果你广义地定义故事,即使它不是最强大的工具,也肯定差之不远。如果你狭义地定义故事,它是又一个工具,但是重要的一个。
  刘澜:我没有研究过神经学,不过我的理解是当我们教别人、或者告诉别人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想要他们尽可能地投入。因此PPT也有用,图片也有用,故事也有用,因为我们想要吸引受众的大脑、身体、注意力的每一部分。因此我想,故事很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工具,不能被过分强调。
  科特:对,我同意这一点。
  三、经理人怎样用故事
  刘澜:我读了你2004年发表的文章《故事的力量》。我注意到你没有说CEO应该讲故事。
  科特:对。
  刘澜:现在一些人主张CEO应该讲故事。你能谈谈这一点吗?
  科特:我认识一些CEO,他们做很多事情,也擅长讲故事来说明道理,这样更生动,更吸引人,更易懂,显然比讲“A引起B,而且引出C”清楚得多。但是这不是我们要强调的。
  我们要强调的是:故事可以是工具。可以由我这样的人来用,以书面的形式给到一个组织;也可以由任何人来用,可以是录像,任何人都可以在DVD机上播放。这些都与“CEO讲故事”无关。我认为伟大的CEO应该讲故事吗?是的,但是他们也做很多其他事。
  刘澜:你的文章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郭士纳,另一个是山姆?沃尔顿。这两个CEO都没有讲故事,而是把自己变成故事。
  科特:说得非常好。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我说的行为榜样。这就是我说的你正在经历你和科特会面的故事。在英语中有句俗话,是“与其告诉,不如展示”。伟大的小说家经常这样做。他们不是告诉你“乔治有六种性格特点,句号”,而是通过写作来展示。
  郭士纳是一个例子,我喜欢他关掉投影仪这个例子 。我想这是个完美的说明。他创造了这个小故事,比任何备忘录都流传得更快、更有力、更清晰。是的,我认为有些CEO非常擅长创造故事。
  刘澜:现在有些教经理人和CEO怎样讲故事的培训。你觉得这会有帮助吗?
  科特:哈佛商学院有一个一星期的高级经理人员课程,其中有一天时间教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讲故事。这多有价值?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但我想经理人学习一下也没有坏处。每个人都讲故事。如果一个经理人讲得很少、很糟糕,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如果成本不是很高昂,也许不是一个坏主意。
  四、怎样的故事才动人
  刘澜:关于如何讲一个好故事,你有什么建议吗?
  科特:首先是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你讲一个故事,一定要有中心思想。你要清楚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其一。很明显,故事要动人,需要有趣、好玩、戏剧性,这是其一。人们需要跟其中的角色产生认同,这是其一。我想,大多数故事需要有开头、主体和结尾,我是说有一个结构……我想故事专家应该知道很多,我不是。不,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我还没有分析过故事的本质。
  刘澜:在我看来,戏剧性是好故事的一个要素。我可以跟人讲我跟科特见了面,但是如果我跟人讲,科特在谈话中间为了说明某个道理,突然起身在钢琴上弹了一段,那更加令人难忘。
  科特:对。
  刘澜:那是戏剧性。
  科特:对。
  刘澜:郭士纳那个例子,也是戏剧性。
  科特:对。这也许是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想的一种区别。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体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故事——称作案例——的基础上。我想是因为那个时候,有人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好的教学工具。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3)
刘澜:我想是因为那时的院长来自法学院 。
  科特:对,但他不是第一任院长——你知道得很多。如果你看那些写于早期的那些案例,跟今天大不相同。当我在1972年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员时,还在使用五十年代留下来的一个著名案例,只有两页长,没有数字,是“在某种情形下,弗雷德做了这个、那个,他该怎么做”这种意义上的故事。这些现在没有了。今天的典型案例很厚,充满数字,很乏味。
  刘澜: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
  科特:是的,并不总是如此,如果写的是一个戏剧性的公司,或者写的是一个戏剧性的问题或者解决方案。
  刘澜:不过开头总是一个吸引人的场景。
  科特:那是从早期的案例学来的,成为了案例写作法的一部分。不要随随便便开头,而是用一个读者能够跟人物认同的场景开头,然后再进入细节。这个没有消失,倒是个有趣的事儿。
  案例仍然是故事。但是让我们这么说吧——谁是讲故事的好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即使他想教梦工厂的员工一些管理知识,他不会觉得我们的案例是好故事。我们仍然在案例中使用故事,但是已经很不像故事了,或者说,跟以前相比更不像故事了。这跟课程设置有关,跟侧重分析的知识结构有关,跟经济学家占领了商学院有关。
  五、《冰山在融化》的新意
  刘澜:我们再说说《冰山在融化》。你是说这只是新瓶装旧酒吗?
  科特:也是,也不是。很大程度上,它是《领导变革》和《变革之心》。它加入了跟人物个性相关的一些新东西,用了不同的组合和载体,包括视觉要素——里面的图片不是随便加进去的。
  刘澜:关于人物个性,你指什么?
  科特:《领导变革》和《变革之心》两本书,都没有谈到具体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个人。最接近的是在谈到“建立领导团队”时,提到需要多样性的角色来赋予你做事的权力,但是相当抽象。
  这本书走得更远,并不只是举例说明,而是探索了不同个性的人物在变革过程中的贡献,如何在一定的时刻、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各自的领导力。
  在达拉斯有一家公司,经过我的同意后,把这本书变成了一天的培训项目。其中一项内容,是要求思考你最像书中哪个角色,团队中的其他人最像书中哪个角色,而且在自己身上贴上相应的图片。这超越了单纯的智力练习,而是推动你思考你自己的个性和团队的个性。
  这似乎是相当有用的练习。这样的素材在《变革之心》或者《领导变革》中都没有。这就是我提到的加入的一些新东西。我怀疑还有一些新东西,我自己都还不知道,或者不是有意识地知道。
  六、创业者依赖“我们是谁”的故事
  刘澜:关于讲故事,我写过一篇文章《向郭思达和奈特学习讲故事》 。实际上,在耐克有一个讲故事的项目,讲述其创始人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早期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引用了诺尔?蒂奇,他说——他说他从霍华德?加德纳那里得来的这个想法——领导者需要讲三种故事 。第一种是“我是谁”的故事,定义你自己的价值观等等。第二种是“我们是谁”的故事,定义公司的集体价值观。第三种是“我们向何处去”的故事,是关于愿景。
  科特:说得好,我喜欢这种说法。我不确定这是仅有的三种,但是出于本能,我喜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4)
成功的创业者依赖第二种故事。你进来的时候我正在接的那个电话跟这个有关。一个著名的快速增长的公司——我就不说名字了——使得创业者大获成功的文化开始凋零,因为雇佣了大量的新员工等等。当人们遇到这种问题时,他们的办法之一是创造出一个好故事,有时候来自于创业初期,定义“我们是谁”。然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新员工反复讲这个故事。
  七、“我提供两种领导力”
  刘澜:你认为自己是领导者吗?
  科特:我尽力提供两种领导力。一种是思想领导力,通过我写的东西。第二种,尤其当我面对一群人的时候,我尽力提供团体领导力和个人领导力。我不仅是在对一群人演讲,而且通过我施加给他们的经历,在比喻的意义上,引导他们起立,向一个新的方向迈进。由此来说,我更是一个大众领导者,而不仅仅是思想领导者。
  刘澜:你对领导力的定义是什么?
  科特:说一千道一万,领导力是“动员群众成大事”。七个字,短小精悍。
  领导力不是关于小事。我能让你把你的笔记本挪开四英寸,但是如果我那么做了,没有人会说我领导了你。领导力是关于更大的问题,更大的事件,关于成就大事。
  领导力是关于动员。大众是静态的,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成就大事通常需要集体努力,需要每个人朝着一个特定方向行进。动员是一个好词,至少在英语里是这样。
  八、领导与管理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