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波炉战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俞尧昌所言的“我们自己没做好”,指的是2006年微波炉团队骨干尽失、渠道摇摆,以及海尔淡出微波炉行业,从而给了美的扩充市场份额的良机。2006年以来,美的微波炉秉承“不再盲目跟随格兰仕、不打价格战、不打赠品战、不打口水战、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以沉稳果敢的姿态扩大着势力与“版图”。事实上,美的一直在行动,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必定在格兰仕那里激起涟漪与波澜。就在“3·28”格兰仕微波炉中国市场年会召开之际,美的微波炉高调策划的“2008‘蒸’夺营养冠军”系列活动启动,并由此展开全国36个城市接力路演,“‘蒸’情祝福中国水军奥运再现辉煌”。其“冠军·中国”系列新品将作为“2008‘蒸’夺营养冠军”的主力产品,通过巡回路演进一步传递“微波炉能蒸、蒸最营养,美的蒸冠军”的消费者认知。   

  “形成冠军思想、培养赢的习惯”。2008年3月8日,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召开2008年1~2月经营分析会,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总裁朱凤涛说:“美的微波电器只要志存高远,具有冠军思想,生产适应全球市场的精品,事业部的经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喊了好多年了,关键是要有实际行动,不是把微波炉、空调颜色改一改就算价值创造。”美的内部人士不无戏谑地说。到现在为止,美的微波炉的诉求直白而坚定:冠军、中国。   

  低调、内敛的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牌”企业家,在顺德,他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激活了职业经理人的创造力与战斗力,使美的集团2007年的总收入攀升至750亿元。2008年,他的野心是要把美的集团的总收入做到900亿元,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领域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预示着一个“白电新王国”的诞生。张瑞敏曾经由衷感言:“白色家电领域,我最在意的竞争对手就是美的。”一直以来,在中国家电圈有一个普遍流行的说法,“谁忽视了美的,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市场”。   

  尽管,在美的集团年销售收入目标为900亿元的庞大业务体系图谱里,微波炉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因为在2007年美的微波炉市场占有率历史性地冲到了42。7%,这让何享健兴奋且激动。在他的潜意识里,美的旗下产业不能进入行业冠军之列都是可耻的。   

  当海尔成为2008奥运会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时,何享健的郁闷与惆怅可想而知。打奥运牌,何享健从来没有放弃。2007年5月27日,美的集团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入巨资支持中国跳水队、游泳队参加奥运会等赛事,以借助“中国水军”扩大品牌影响力。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此后两年内美的集团将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主赞助商,全面支持中国跳水队和中国游泳队参战2008北京奥运会及其他重要国际赛事;而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辖下的运动队或队员,也将按照协议内容为美的的品牌推广、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跳水是中国奥运军团的梦之队,美的微波炉团队也要成为行业的梦之队。”美的选择国家游泳管理中心作为企业的奥运会合作伙伴,主要是因为以优雅、速度给人美的享受的跳水、游泳项目,恰与美的品牌“追求美的品质、营造美的生活”的理念相一致,这是两者精神上的契合点。   

  2008年美的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约占全年7亿~8亿元品牌投入的50%。美的与国家游泳队、跳水队签约合作的期限到2008年为止,但如果合作得好,不排除继续合作的可能。   

  美的微波炉2007年的市场表现让何享健相当满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何老板”热情地表扬了以朱凤涛为首的微波炉团队,并当即表态:“广告资源方面,向微波电器事业部倾斜,2008年冲击行业冠军。”   

  于是,美的以集团之力整合起来的“奥运概念”开始向微波电器事业部积聚。2007年末,郭晶晶、吴敏霞、秦凯、齐晖等30多位领军运动队员接受了美的赠送的“冠军微波炉”。美的微波炉新闻发言人杨幸兵称,此次赠送的产品是目前美的推出的顶级微波炉,在美的产品中是“冠军”级的,运用了目前微波炉领先的“蒸食”技术,其烹饪的菜肴能够最大程度保持食物的营养。由于该产品是美的代表作,赠送对象又是冠军队员,因而被称为“冠军微波炉”。   

  美的微波炉2008年4月24日高调宣布,以“冠军·中国”命名的10余款新品即日起在全国各大家电卖场集体登场。此前,美的微波炉中高端产品数量占整个产品线的30%左右,包括2 000元以上的“全能蒸”系列、1 600元的“粉领新贵”系列、1 200元左右的“尚蒸”系列。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此前的市场调查显示,90%的受访用户认为美的“冠军·中国”新品比自己正在使用的微波炉要好。其中,美的将独创的智能湿度感应技术成功引入产品制造,诞生了业内首款“会思考”的微波炉。   

  “冠军·中国”系列新品适时推出是美的微波炉2008年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的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产品研发、上市行动。美的为此投入巨资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创新,以响应中高端市场智能化、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新品的推出对美的高端产品线结构、整体品牌溢价意义重大。   

  “所有新闻通稿里必须要有一句话‘美的微波炉、行业新领袖’,目的就是要通过媒体的传播平台,宣扬美的的追求与目标。就是要让格兰仕紧张,让它感受到压力和冲击”。经过多年征伐,美的方面逐渐摸准了格兰仕的脉博,“多变善变、举止毛躁、行为失度、频出昏招”。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美的微波炉急于“称王”。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老兵不死,搏命2008(1)         

  老兵不死,搏命2008   

  一篇寥寥数百字的小文,在格兰仕集团内部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反响。   

  老兵不死——写给欣然回归的老兵们   

  “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退。”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是1962年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授勋仪式上留下的。   

  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兵陆续归队,我就想起老兵不死。   

  战士要有永远燃烧的激情,他渴望胜利,并为追求胜利而奋斗不息、战斗不止,这些归队的老兵都有。   

  战士要有铿锵男儿的血性,对待敌人横刀所向,对待困境笑然面对,对待目标永不放弃,对待战争永远求胜,这些归队的老兵都有。   

  战士要有承担重任的勇气,在名利方面不计较,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大兵压境面前不退缩,犹如一面永远烈烈飘扬的战旗,旗在人在,人在旗在,这些归队的老兵都有。   

  看了《亮剑》,看了《士兵突击》,看了《集结号》,看了《父辈的旗帜》,给予我更多的是沉思和反思:血性、单纯和执著,可以支撑我们搏杀到最后一刻,可以成就我们追逐心中不灭的梦想。   

  幸运不可能永远眷顾同一个人,也没有谁可以一生辉煌。但战斗的精神,可以永远眷顾同一个人,可以成就其辉煌的一生。   

  血性、单纯和执著远比智慧、才华和外表更重要。李云龙是血性的,战场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许三多是单纯的,只为生活更有自己“理想中的意义”,而从一个孬种成为一个强者;谷子地是执著的,自己不计任何功利,却多年死守战友安魂的矿山,只为兄弟们得到应有的待遇和荣誉——一声迟迟不鸣的集结号声。   

  老兵不死,不死的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老兵精神;老兵不死,不死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昂扬斗志;老兵不死,不死的是“只有华山一条路”的单纯和执著。   

  血性、单纯和执著成就梦想,而梦想的道路在此刻已经向前延伸……“激情成就梦想,信念成就未来”,只要所有格兰仕空调人戮力同心、战斗不止,2008年,格兰仕空调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老兵不死!   

  2008年4月17日,这篇文章一经在《格兰仕人》报刊登,旋即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一位格兰仕员工这样书写自己的读后感:营销,是强者的娱乐,是英雄的舞台,是无数战士拼搏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无论对手是多么的强大,渠道是多么的复杂,终端是多么的狭窄,老兵们从来都没有退缩过,有旗帜飘扬的地方就有老兵顽强的身影,老兵的血脉里永远涌动着不屈的斗志。   

  《老兵不死——写给欣然回归的老兵们》一文的作者是崔军广,曾任格兰仕空调销售公司市场部部长。2005年,作为格兰仕空调终端管理科科长的崔军广写过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因为年轻,我们才更应该努力——献给所有为格兰仕空调成为第二个世界第一的梦想者》,也曾感动过很多人。离开格兰仕前,崔军广先后为微波炉、空调做过企划工作,岁数不大,34而已,格兰仕内部人称他“老崔”,对此人的评价是“忠厚老实、玩命苦干”。老崔属于典型的拼命三郎,血气方刚、年少轻狂的他早年间在天津打市场,曾经挥舞着菜刀和LG微波炉的促销员干仗,这个“段子”在格兰仕内部传为佳话。“2001年时,竞争最激烈、难度最大的市场有三个:天津、石家庄和沈阳。那时候,格兰仕微波炉的头号敌人是LG,天津是LG生产制造的大本营,沈阳也有其制造基地,石家庄则在LG的辐射半径之内,终端有任何异动,LG北京总部两小时之内即可作出反应。当年的市场竞争那是相当的残酷。”崔军广对笔者说。         

BOOK。←虹←桥书←吧←  

第15节:老兵不死,搏命2008(2)         

  笔者询问其写下《老兵不死——写给欣然回归的老兵们》一文的真实心情与感受。老崔自言:“写下那个标题,我很激动也很伤感,因为胸中涌动着太多的酸甜苦辣,也有着太多荡气回肠的激情和壮士断腕的执著。格兰仕的亲情文化让人受不了,身在其中、欲罢不能,写那篇小文时,我的内心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既有对企业的感恩,也有壮志未酬的怅惘。我庆幸,在格兰仕8年了,依然没有失去那种狼性。”   

  在格兰仕,紧张、痛苦、压抑、充实。这是格兰仕员工的心声与共识。格兰仕员工说,空调持续亏损,微波炉又被美的追得这么急,公司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士气,不管是微波炉业务、小家电还是空调,士气没有了一切就都没有了。崔军广们的回归,以及他的激扬文字,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士气、凝聚了人气。格兰仕活的就是精神,精神劲气弱化了,企业的战斗力自然会衰微。   

  崔军广是跟着龚志安(曾任格兰仕空调总经理、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当龚志安去职,崔军广自然也别无选择。“收入日渐微薄,人员构成、组织结构频繁变动,更关键的是理想不再了,心灰意冷、只好离去。”   

  美的微波炉国内营销公司市场部部长孙命阳和崔军广是河南老乡,私人感情尚可,“2008年春节回河南,我和老崔坐的是一趟航班,我们都看到了对方,但彼此都有点尴尬,便没有过多搭讪。我们是各为其主、各自打拼,老崔这人非常重感情,我能感觉到他来美的时内心非常挣扎,甚至是煎熬,毕竟这两个企业打了这么多年,势如水火、难以相容,企业人员之间互相跳槽即被认为是背叛。2007年3月老崔到了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担任华南市场区域经理,上任之初便参加了我们内部的营销会议,我们也没把他当外人。”   

  当时,孙命阳引导着崔军广办完入职手续,又帮他把随身行李带到住地,“老崔啊,明天我带你去华南市场转转,和终端卖场经理们见见面吧。”   

  崔军广犹豫了一下,语调低沉:“没关系,华南市场情况我比较熟悉,还是我自己去终端跑跑吧。”   

  4天之后,崔军广从广州返回顺德,主动约请孙命阳,崔收敛心神、语气定定:“哥们儿,我现在挺难受。我在广州碰到了格兰仕的经销商,聊起很多过去的往事,很痛苦。我犹豫了很久,也很难向你开口,但是我想还是要离开美的,因为我内心很痛苦,相信你能理解和谅解。”   

  在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崔军广只停留了短短一周,闪电般离开的那一刻,他的心中竟然泛起莫名的快乐。崔军广没有马上回归格兰仕,他先去了康宝,后远赴北京求学。   

  在格兰仕内部有一个没有公开的共识,“去美的即意味着背叛”。崔军广宁可选择远离广东就业也不愿背负“叛将”的舆论指责。百度贴吧里,至今仍有格兰仕员工写就的文字“褒奖”“老崔”。   

  格兰仕人信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销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格兰仕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要旨。2006年是格兰仕的多事之秋,那一年,格兰仕骤起“裁员”风潮,裁员、离职、招新人、再裁新人、“老人”离职(关于裁员事件将在本书后面章节详述)。尽管格兰仕对裁员事件严格封锁消息,但还是惊动了媒体,南方多家媒体率先披露了格兰仕人事动荡的消息。其时,裁员消息在内部一公开,格兰仕内部网上便炸开了锅,谩骂与嘲讽势如洪水般汹涌喷发。格兰仕人不理解也不明白,“德叔”、“贤哥”历来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励大家拼命干,把企业当家,可一到裁员竟然如此无情无义。   

  格兰仕员工在百度贴吧里尽情宣泄:   

  公司以前总是分来分去,合来合去,分了搬家,合了搬家,总之一年到头总是分来合去搬上搬下。企划部已经裁掉部分人员了,据说有些人还混得不错,去了美的。听说留下的人涨了工资。听说还会裁员,因为超编了。可是什么时候裁呢,谁也不知道,知道的也不说。         

▲虹桥▲书吧▲BOOK。▲  

第16节:敢想、敢做、敢进攻!(1)         

  格兰仕集团企划部部长陈娟时常上百度贴吧转一转,“尽管有很多言论诋毁我们,但是我们的原则是不设吧主,自由发言。”   

  敢想、敢做、敢进攻!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是格兰仕员工、骨干、中高层流失最多的一个年份。   

  2006年3月,格兰仕生活电器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此人原任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离职;4月,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以身体原因低调宣告淡出,悠然赋闲、不问商业;6月,格兰仕空调负责市场销售的副总经理钱争鸣,负责营运的副总经理朱开云以及业务部副总监兼中区总监陈强离职;7月,龚志安、崔军广离职;9月,格兰仕空调市场部吕海军离职;10月,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梁红生、王俊华、陈强离职(微波炉四大部长全部离职);11月,格兰仕集团总裁助理赵为民离职。   

  俞尧昌的江湖称号是“俞老师”,在格兰仕实乃“师爷级”人物,素有“中国家电业第一铁嘴”之美誉。早年,他创造性地提出“摧毁产业投资价值论”,影响业界。此人擅打价格战、精于新闻策划,他的思想和行为在格兰仕内部根深蒂固,拥有数量可观的“门徒”以及追随者。赵为民、吕海军、陈娟、何华斌、申银凤等等,都可算得上是俞尧昌的“门徒”。俞尧昌离开后,诸多“门徒”纷纷主动卸甲、伤情别离。   

  流光易逝、韶华难留。那时节,梁红生也选择了离职。   

  离职之后,梁红生、赵为民、吕海军三位志同道合的格兰仕旧部搭建了蓝博团队,三人聚合、携手创业,三大业务板块,三人各司其职、各担使命。只可叹好梦苦短、时光匆促,梁红生后被亚都“发现”,出任亚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然而,就在离开格兰仕300天后,梁红生、吕海军陆续回归。赵为民则一人继续在蓝博创业。   

  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格兰仕内部发生了一起耐人寻味的“大事件”,先前离职的诸多中高层陆续回归,比如俞尧昌、庄卫荣(是格兰仕空调的创业元老,曾任格兰仕空调总经理)、吕海军、梁红生、崔军广等人。人是格兰仕最宝贵的第一财产,老兵不死、慨然归复。人对了,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俞尧昌离开格兰仕时,美的方面还“会心地微笑”了一下,“因为一个企业最难的是否定自我”。但是一年之后俞尧昌回归,美的方面怎么也没想到会如此戏剧性,“我们当时有一种感觉,格兰仕是不是又要回到老路上去?”   

  这不只是美的的疑虑,也是媒体的疑问。   

  2008年5月9日,做客人民网时俞尧昌说:“格兰仕多年的策略其实不是价格战,而是价值战,即基于最高性价比的价值战。”俞尧昌宣扬的“格兰仕是价值战而非价格战”,是否只是一种托辞?随着大量元老的强势回归,他们将带领格兰仕突出重围,还是重新进入路径依赖?   

  让我们重温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路上》——   

  路上的心酸已溶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2007年10月,梁红生手执麦克风、深情唱着《在路上》这首歌时,他已经重新站位格兰仕,成为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梁红生将《在路上》这首歌看做是格兰仕微波炉在中国市场重新创业,再一次全面发力的战前序曲,更是未来的凯旋之歌。   

  湖北人梁红生生于70年代,为人耿直豪爽、敢作敢为,感性而激情,坚忍而顽强。梁红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后即进入格兰仕营销系统,从基层业务员一步一个脚印打拼起家,先后担任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生活电器公司区域主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