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铮惺档厝弥泄迷龀ぁH欢飧龇椒ㄈ次蟮木置媛裣铝艘肌V扉F基这位微观管理者的实际经验最初是在中央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未能洞察到中国经济的大变化实际上是由他所主张的企业所有权转变而造成的。现在已经市场化了的私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股东回报,越来越多地关注成本控制以及可以被削减或被机器代替的剩余劳动力。
这就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加快发展,通过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减少贫困。由此而产生的中国经济的十分危险的发展速度是最终导致中国国内外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这也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消耗、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环境恶化和污染。尽管中国在“文革”之后的经济增长任务非常紧急,朱镕基还是未能重视越来越严重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将在几年后困扰这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发展历程的国家。
就他们个人而言,格林斯潘和朱镕基非常欣赏彼此。正如大多数世界上的领导人和高级别政策决策者一样,他们二人时常在不同的国际会晤和论坛上相遇。格林斯潘写道:“我十分赞叹朱镕基对中国经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的补足措施的深刻认识。”而朱镕基多次说起格林斯潘是个“老朋友”,同时也补充道:“每当危机发生,他都会宣布降低利率。”他们总会称赞对方促进增长的方案,而实际上同时也在利用对方的方案来规划自己国家的经济政策。这种个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很好地与更为深远的中美之间的合作相对应。
但这并没有维持太久。朱镕基的方针导致中国经济开始失衡并依赖于出口,而格林斯潘的策略则导致美国深陷泡沫与债务当中。这种“盲目”的发展进行得越快,越难实现真正的飞跃。朱镕基和格林斯潘都拿不出能够让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退出策略。他们认为生产者没了消费者便无法发展,而同样,消费者没有了生产者也无法发展,所以,增长对二者而言都至关重要,应不计后果地致力于增长。最终,这两位政策决策者纷纷落入相同的虚假繁荣的陷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