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之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兰说,“我想我发现了一些东西。”   

  “看着吧!到最后,这些恐怕又早被别人发现过二十次有余了。那是什么来着?”   

  “我找出他的维科来读,里头居然还塞了一堆手写的注记,多得数不清,就夹在书页之间。书在伦敦图书馆。”   

  “克拉波尔恐怕早就拿牙刷从头到尾刷得一干二净了。”   

  “我想应该没有。我想一定没有。那些注记的外缘还积着一层灰尘,而且接连到内缘。这本书很久没人碰过了。我想从来没有。我拿了一些来读。”   

  “有用吗?”   

  “噢!非常!绝对!”   

  布列克艾德不想泄露出内心的惊喜,便动手剪起报上的文章来。“我是该去瞧一瞧。”他说,“我最好亲自去瞧瞧。我会往那儿走一趟的。你没动到什么东西吧?”   

  “噢没有!噢没有!那个,就是书本打开的时候,有些纸片飞出来而已,不过我都已经把纸片放回去了,我想就是这样。”   

  “这可让人费解了。我还以为克拉波尔无所不在呢!你可一定要保住这个秘密,你知道的,要是哪天伦敦图书馆更换地毯、装设咖啡机,克拉波尔就会再传来一封漂亮的信函,眉开眼笑地说他深表遗憾,希望自己能帮上什么忙,史坦特收藏中心的资料或是任何其他需要他都可以用缩微胶片提供,接下来,这些文件就一个个长了翅膀飞过大西洋到对岸去了。你没跟什么人说过吧?”         

虹←桥书←吧←。←  

第17节:第三章 线索(5)         

  “就只有图书馆员。”   

  “我会往那儿走一趟的。这可不是为了争取研究经费,这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我们一定要这么做,绝对不可以让东西外流出去。”   

  “他们应该不会———”   

  “我谁也不相信,只要克拉波尔的支票一摆到面前,会发生什么我还能不知道?”   

  布列克艾德费了一番力气,好不容易将身体塞进大衣里去,真是破败寒酸的英国式温暖。罗兰已下定决心,除非很有必要,否则他不打算和布列克艾德讨论自己偷出来的这两封信。不过,他倒是开口问了他:“有个叫兰蒙特的作家,您可以告诉我他的事情吗?”   

  “伊瑟多尔·兰蒙特,著有《神话》,一八三二年。《布列塔尼及大布列塔尼之原住民神话》,也叫《法国神话》。是一本民俗与传说概论,很有学术价值。内容大多都是在探查各种神话的谜题,这种做法很多人喜欢;另外,书里也谈了些布列塔尼的定位和文化问题。艾许有可能读过这些东西,不过我到现在还没收集到什么作品,是他用这些资料创作出来的……”   

  “还有个兰蒙特小姐……”   

  “哦!他女儿啊!她是写宗教诗的,你是指她吧?她写过一本笔调灰暗的小册子,叫《最后二三事》。还有童话故事,《诉说在十一月的故事》。就是那些突然发生在夜里的事情。还有一首史诗,一般人都觉得那不好读。”   

  “我认为女性主义者对她会感兴趣。”波拉说。   

  “那是当然的了,”布列克艾德说,“她们拨不出一丁点的时间来读鲁道夫·艾许,她们成天想的就是去读爱伦写个没完没了的日记,咱们这儿的那位朋友,曾经还相当努力地想让这些个东西重见天日。她们认为鲁道夫·艾许压抑了爱伦的创作,而且还吸取了她的想象力。要证明这点,我想,她们可有苦头吃了,倘若她们真有兴趣想找证据。可是,她们是否真的在乎证据,这我就不敢确定了。她们在还没了解事情之前,就已经很清楚她们要了解的是什么了。反正她们就是一直强调,她大部分的时间都躺在沙发上耗掉了,可是在她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一般淑女大多不都是如此。所以她们真正的问题———以及比厄特丽斯的问题———就在于:爱伦·艾许根本就乏善可陈。没有了简·卡莱尔,这又更让人觉得可惜了。悲哀的比厄特丽斯一开始一直想证明爱伦·艾许是如何地自我牺牲,如何地支持艾许,结果乱七八糟地到处找资料,找遍了她买醋栗果酱的每一张收据,调查她到布洛得史戴尔①的每一趟旅行,整整二十五年,你相信吗?最后梦醒了,她这才发现原来早就再没人想知道什么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人家想要证明的是,爱伦狂怒的反动、她的痛苦,以及她不曾被挖掘出来的才华。可悲的比厄特丽斯。有本单薄的书是以她的名字出版的,叫《帮手》,没什么意外,这本小书丝毫不受时下女性主义者的青睐。一九五○年出的,简单地收录了那些伴随在文坛巨人身边的女性曾说过的柔美的警言妙语,像是D.华兹华斯②、J.卡莱尔③、E.丁尼生④、爱伦·艾许。不过,只要悲哀的比厄特丽斯占着这个编辑工作的位置一天,那些女性研究人士根本就不可能插手出版这些东西。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致命伤在哪儿。”   

  罗兰不想再听布列克艾德针对比厄特丽斯·耐斯特迟迟编不出爱伦·艾许所发表的长篇大论。一旦布列克艾德进入比厄特丽斯这个话题,他的声音里就会透露出一种语调,一种嘈杂、咆哮的语调,这每每让罗兰想起猎犬的狂吠(他从来没听过猎犬狂吠,只在电视上看过)。倘若想到了克拉波尔,教授的脸上则会浮现出一种鬼祟阴险的表情。   

  罗兰并没有向布列克艾德表示,要陪他一起到伦敦图书馆去。他走出这儿,想去弄杯咖啡。喝完咖啡,他就可以开始搜寻目录、追查兰蒙特小姐,就像追查其他已故人士那样,何况,关于她这个人现在多少已有些眉目。   

  在那些古埃及重量级的大公之中,罗兰的身影翩然出现。在两只巨大的石雕腿之间,他隐约看到了某个敏捷、白色、带金的东西,原来,这个人是弗格斯·伍尔夫,他走出来也是想弄杯咖啡。弗格斯非常高大,头顶上黄铜色的头发修得颇长,到了后脑门又修得极短,这是八十年代版的三十年代发型。他套了一件亮白色厚毛衣,配上松垮垮的黑色长裤,看起来活像个日本浪人。他对罗兰微微一笑,一种快活、贪婪的笑容,眼睛蓝蓝亮亮的,咧得老长的嘴里排满了坚实的白牙。他年纪比罗兰大,是个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孩子,曾一度离开学校,选择了自由以及巴黎的思潮革命⑤,并且拜倒在巴特与傅柯的门下。之后,当他回到艾伯特亲王学院,立刻在校园里掀起一阵旋风。大体而言,他这个人还算和气,只是大多数人见到他,都会莫名地产生一种念头,觉得他带着一种说不出所以然的威胁感。罗兰喜欢弗格斯,是因为弗格斯似乎也喜欢他。         

※虹※桥※书※吧※。  

第18节:第三章 线索(6)         

  弗格斯正在以解构的观点,针对巴尔扎克的作品写一篇论文。英文系居然会资助法国著作研究,对此,罗兰已经见怪不怪了。时下这个世界似乎已是无奇不有,而且再怎么说,罗兰也不希望别人觉得他很小家子气。他的法文底子,由于母亲当初强烈干涉,相当不错。弗格斯大模大样地坐卧在自助餐厅墙边的长椅上,说他眼前的挑战就是要去解构一个显然早已自我解构的东西,因为这本书是在谈一幅画,最后,画不是画,只是一堆乱无章法的信笔涂鸦。罗兰礼貌地听着,然后问道:“有个兰蒙特小姐,你知不知道她?她是写童话故事和宗教诗的,差不多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   

  这个问题让弗格斯笑了相当久,然后,他明快地接着说:“我当然知道。”   

  “她是什么人?”   

  “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神话传记家伊瑟多尔的女儿。作品有《最后二三事》、《诉说在十一月的故事》。她有一首史诗叫《仙怪梅卢西娜》。梅卢西娜是个仙子,为了得到灵性,嫁给一个凡人。两人约定,每逢星期六,他绝对不可以偷看她在做什么。多年来,他都照着做了,两个人生了六个儿子,每一个都有奇怪的缺陷———奇怪的耳朵、又大又长的牙齿、脸颊一边长出个猫头、三只眼,反正就是那一类的。他们其中一个儿子叫大门牙杰夫利,还有个叫霍勒勃①。她建了几座城堡,这可真有其事,到现在都还存在,就在普瓦图②。故事最后,当然啦,他从钥匙孔偷看她———如果照另一种版本的说法———是他自己拿剑在钢板门上钻了个洞———而当时,她正一个人在大理石水池里玩得不亦乐乎!她腰身以下,是鱼的模样,还是蛇的模样,拉伯雷③说的,‘安杜耶’④,就像一种庞大的腊肠,这个象征十分明显,她用她强有力的尾巴拍打池水。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后来,杰夫利,她的这个慓悍的儿子,看到弟弟弗洛蒙躲到寺院里去,怎么也不肯出来,很生气,就弄了一堆干柴,一把火把什么都烧了,所有东西无一幸免。事情传出来,雷蒙丁(他就是最初那个骑士,也就是丈夫)说:‘这全都是你造成的,我当初实在不应该娶一条蛇妖。’然后她责怪他,接着就变成一条龙,绕了城墙口一圈,制造出很大的声响,捣烂了墙石,飞走了。哦!在她离去之前,她还斩钉截铁地留下一个指示,说一定要杀了霍勒勃,要不然,他就会毁了他们每一个人,行动要快,绝对不可拖延。她回到了她在吕姬娘的领地,预言死亡———就成了白夫人或是白姑娘⑤那类的仙怪。什么象征的、神话的、心理分析的解读都有,这你可以想象得到。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把这个梅卢西娜的故事写成一首迂回复杂的长诗,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才出版。那作品真古怪———里头汹涌着悲剧、浪漫爱情、象征符号,好像是一个梦幻世界,充满了野兽和秘密,以及一种怪诞的性意识、性欲。女性主义者爱死它了。她们说它传达了女人无力的欲望。读的人原本不多,后来因为她们重新发掘它———弗吉尼亚·伍尔夫就知道这部作品,她认为它象征着创造力在本质上同时包含了男女两性———不过新一代的女性主义者则认为沐浴中的梅卢西娜象征了女人压根儿不需要臭男人,一样可以拥有完满的性。我喜欢这个作品,充满骚乱,而且焦点不断地在移转。从那只描述生动的鱼鳞尾巴到后来的天人大战。”   

  “这些很有用,我会找来看看的。”   

  “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些?”   

  “我碰巧发现了一个附注,和鲁道夫·艾许有关。反正总有一天,随便一个附注都可以和鲁道夫 ·艾许的事情扯上关系的。我说了什么让你觉得好笑?”   

  “我奇怪自己怎么不知不觉成了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的专家了!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人,只要号称是和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有关的事,她们全都知道。其中一位是莉奥诺拉·斯特恩教授,在塔拉哈西。另一位是林肯大学的莫德·贝利博士①。我是在一场巴黎举行的、讨论性意识和文本性的大会上认识她俩的,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我觉得她们对男人没好感。不过话说回来,我和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莫德倒有过一段感情,就在巴黎,还有这儿。”         

※虹※桥书※吧※BOOK。※  

第19节:第三章 线索(7)         

  他停下来,皱了皱眉头,想再说些什么,却又闭上了嘴巴。一会儿,他说:“她———莫德———在林肯主持了一个女性资源中心,她们在那儿收藏了不少克里斯塔贝尔没出版的文稿,如果你想找什么冷僻少见的东西,不妨去那儿看看。”   

  “我会的,谢谢!她这个人什么样子?会不会把我给吃了?”   

  “她的冷,会让男人的血液沸腾。”弗格斯说道,语调里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情思。   

  第三章 线索   

  ①为罗马帝国北非领地,即今日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   

  ①韩福瑞·戴维(Humphry Davy ; 1778…1829),英国化学家,为避免与矿坑内具爆炸性的沼气接触,以细金属网将灯的火焰包起来,发明了矿坑专用的安全灯,又称戴维灯。   

  ①Marmion,英国历史小说家瓦特·史考特(Sir Walter Scott ; 1771…1832)早期的诗作。   

  ②Childe Harold,英国浪漫诗人拜伦(Lord George Gordon Byron ; 1788…1824)的作品。   

  ③法兰克·雷蒙·利维斯(Frank Raymond Leavis ; 1895…1978),英国文学批评家,属新批评学派,强调文学作品有如一个有机体,应逐字逐句分析解读。   

  ①出自拜伦诗作,意在讽刺当时的出版文化。   

  ①布洛得史戴尔(Broadstairs),英国肯特郡东北角海岸一带,距伦敦仅两小时火车车程,为知名海景胜地。   

  ②多萝西·华兹华斯(Dorothy Wordsworth),英国浪漫时期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 1770…1850)的妹妹。   

  ③简·卡莱尔(Jane Carlyle),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学家及文评名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 1795…1881)的妻子。   

  ④艾米莉·丁尼生(Emily Tennyson),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桂冠诗人阿佛列德·丁尼生勋爵(Lord Alfred Tennyson ; 1809…1892)的妻子。   

  ⑤即著名的巴黎1968年五月风暴。   

  ①科芬特里·帕特穆尔(Coventry Patmore; 1823…1896),英国诗人,作品大多歌颂夫妇之爱与上帝之爱。   

  ①欧法(Offa; ?…796),公元七八世纪间位于不列颠岛中部的麦西亚国(Mercia)国王,在位期间筑下一百八十二里长的堤道,成为英格兰与威尔士之间的界线。   

  ①莫德,Maud,语出丁尼生《莫德》一诗。诗中的莫德是一地主的女儿,她的出现为一位恐惧爱情、人生灰暗的年轻人带来了幸福与希望。         

▲虹桥▲书吧▲。  

第20节:第四章 玻璃棺材(1)         

  第四章 玻璃棺材   

  繁密的丛林,繁密的刺   

  攀缘玻璃高塔,蜿蜒如蛇   

  此非柔美可人的鸽舍   

  亦非丰美仕女的深闺   

  狂风厉声呼啸   

  穿越陡峻大地   

  来到黝黑的窗边   

  他乍见她玉白的手   

  他听见那脏污的老东西   

  颤声向上呼喊   

  拉潘瑞儿、拉潘瑞儿   

  放下你的长发来   

  丝丝缕缕的灿烂   

  巍巍洒下   

  重重金色激流,放纵   

  自一只金色发冠   

  黝黑的利爪用力一攫   

  一手紧接一手   

  尖声的呼喊来自何等的痛苦   

  当发丝一束又一束地被深深穿透   

  静默中他牢牢注视   

  这拱背之人渐次上升   

  苦楚的泪水,流转   

  在他一双明眸之中   

  ———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   

  当罗兰抵达林肯郡时,他已闷了一肚子气,因为自己逼不得已搭了火车。如果时间充裕一点,他就可以搭长途汽车,那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偏偏贝利博士突然发了封信,只简单地说她方便在中午到火车站接他;校区离市镇有一段距离,这样的安排应该是最妥帖的。不过想想,坐火车倒可以让他先把手边有关克里斯塔贝尔·兰蒙特的资料给消化消化。他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其中一本非常薄,一副柔弱女人的模样,写于一九四七年,书名为《白色的亚麻》,取自克里斯塔贝尔某一首同名抒情诗。另一本则非常厚实,收录了女性主义的评论,作者大多是美国人,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自我的自我涉入———兰蒙特的逃遁策略》。   

  维洛尼卡·霍尼顿提供了些许生平资料。克里斯塔贝尔的祖父母,让—巴蒂斯特以及埃米丽·兰蒙特,在一七九三年法国处于恐怖时代之时避走英国,后来就在此定居。在波拿巴①垮台之后,他们没再返乡。一八○一年,伊瑟多尔出生,他曾在剑桥就读,一度尝试写诗,尔后成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以及神话传记家。   

  他深受研究德国民间传说的学者以及圣经故事传统的影响,但仍坚守家乡布列塔尼这一脉神秘风格的基督教信仰。他的母亲埃米丽,其胞弟正是主张共和主义、反对教权的历史学家,同时也十分热衷民间传说的哈吾尔·德·盖赫考兹。盖赫考兹一直维持着家族在克纳门特的领地。一八二八年,伊瑟多尔与阿拉贝尔·甘博特小姐结婚,她乃圣保罗大教堂卡侬·鲁珀特·甘博特修士的千金,其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始终深深影响着童年时期的克里斯塔贝尔。伊瑟多尔婚后喜获两位千金,生于一八三○年的苏菲,后来成为封爵于林肯郡思尔庄园的乔治·贝利爵士的妻子;生于一八二五年的克里斯塔贝尔,则一直与双亲同住,直到一八五三年,终生未婚的姨母,安唐妮·德·盖赫考兹遗赠给她一笔为数足堪温饱的生活费,她才在萨里郡的里奇蒙置产。从此,克里斯塔贝尔与一名相识于罗斯金②演讲会的年轻女性友人同住。   

  布兰奇·格洛弗小姐一如克里斯塔贝尔,深具艺术表现的抱负。她曾完成若干大幅油画,至今无一幸存。她也曾为克里斯塔贝尔轻快、略显忧郁的作品———《写给天真之人的故事》、《诉说在十一月的故事》,及其宗教诗《祈祷》雕刻插画,其木雕版画技巧纯熟,风格神秘诡异。一般认为,克里斯塔贝尔之所以着手创作《仙怪梅卢西娜》这部雄伟壮阔、奇情玄奥的史诗作品,其最初动力就是来自格洛弗小姐。《仙怪梅卢西娜》陈述的是一则古老的传说,其中的女主角是个半人半蛇的妖怪。这部作品的缺缝之处镶满了数量惊人的宝矿,前拉斐尔时期①的部分评论家,如史文伯恩,声言它是“藏匿在众多故事当中一尾安静却十足有力的蛇,其迸发而出的磅礴气势与邪气,乃历来女作家笔下前所未见,唯独在叙述上仍欠缺强健的张力。确切地说,它就像柯特律治笔下那尾象征想象力的蛇,将尾巴满满填塞在自己的口中”。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