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赵子良答应一声,带着马璘走了过去。

    重新入座之后,王倕又发表了一番感慨,说会对战死的兵将们进行抚恤,还要上报朝廷对有功官员和将校进行论功行赏,随后就是一边吃肉喝酒,一边欣赏歌舞。

    王倕一边欣赏着歌舞,一边与赵子良说着话,“子良啊,上次你去大斗军赴任,笨瓜这里实在拿不出什么物资给你,只给你了几百件老旧的兵器,如今击溃了吐蕃军,缴获不少,不过本官也知道你那边同样也缴获不少,想必有些东西是不缺的,而凉州这边也是百废待兴,急需各种物资,吐蕃军的粮草今晨被你们放火烧光了,所以本官没有粮草给你,你只能自己想办法,本官先给你十万贯军饷、三千头牛羊、三千套衣甲,另外你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出来,本官只要办得到的,一定会满足你!”

    赵子良放下酒杯道:“多谢大人,末将这些物质方面到不是很缺了,除了大人允诺的这些,末将还想请大人调拨一些工匠,如今我大斗军需要重新打造兵器、甲胄。制造弓弩和箭矢,以及打造攻城器械、农具都需要工匠,其他就暂时没有什么需要的了”。

    只多要一些工匠,这完全在王倕的承受范围之内,王倕当场大营道:“行,本官明日就给你调拨一百名工匠,你们在这次休息两日再启程返回番禾”。

    赵子良道:“多谢大人,只不过番禾城那边也是刚过大战,同样是百废待兴,这次如果不是入城利用城墙之坚固和全程百姓同仇敌忾,只怕大斗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即便打退了吐蕃人,取得了胜利,可大斗军也是彻底被打残,末将还得尽快赶回去招兵买马重建大斗军,还要重新布防!”

    王倕点头道:“如此也好!”

    赵子良又道:“大人,据末将所知,南边祁连山下的水渠弯已经被吐蕃军占据,他们以此为前进据点,随时可以攻伐我河西腹地,如果不早日铲除这个钉子,它始终是我等心腹大患啊!”

    “哦?”王倕吃了一惊,觉得赵子良说得很有道理,想了想便说道:”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等我军修养两三个月,再点起兵马拔掉这颗钉子,这期间不停派小股兵马骚扰,不让吐蕃人在水渠弯扎下根,此事本官会处理,你就不用管了,全力把大斗军重建起来,早日恢复战力,并保证大斗拔谷通道的安全,绝不能让吐蕃人通过那里大举进犯”。

    赵子良连忙道:“大人放心,有末将在,断不至让吐蕃人通过大斗拔谷进犯河西之地!”。

第340章 重建大斗军 1() 
大斗拔谷,大斗军驻地。

    赵子良和马璘率军从凉州返回驻地已经三日,这几天一直忙着阵亡将士的抚恤和受伤将士治伤和安置事宜,有些兵士和军官受伤之后不适合再待在军中,只能安排其回乡或是在县城安排一个小吏的职位。

    在忙这些事情的同事,赵子良又安排征兵事宜,经过这次大战,大斗军伤亡惨重,原本训练的五千新兵在大战结束后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老兵也损失了三分之一,到现在只剩下两千人,而剩下的新兵经过这次大战也成了老兵,原本八千人的大斗军,现在只剩下一半,所以再次征兵迫在眉睫。

    赵子良把征兵的事宜交给马璘负责,哥舒翰依然负责侦骑和夜不收探查吐蕃人的动静,王难得这个大斗军副使主要负责兵马训练事宜,高秀岩、张守瑜、董延光等人辅助。

    此次大败吐蕃军,唐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让赵子良在河西名声大噪,且在大战过后,赵子良又拿出缴获的大量物资补贴给百姓,百姓们一听说大斗军要再次招兵买马,很多青壮都来到大斗军驻地报名参军。

    马璘按照赵子良的要求,留下年轻力壮之士,把老弱打发回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得壮丁三千人。

    这日赵子良召集麾下诸将校商议新兵训练和军官任命事宜。

    赵子良看了看左右两侧将校们,问道:“马璘来了吗?”

    马璘资历较浅,只能排在末座,他起身走到中间拱手道:“属下在!”

    赵子良问道:“让你主持征兵事宜,这都一个月了,征兵事宜进行得如何?招了多少人马?”

    马璘拱手道:“启禀将军,剔除老弱,一共有三千精壮,如今已经全部带回营中”。

    赵子良点头道:“好,不过三千人还是少了一些,就算把这三千人训练成精锐,我们大斗军总共也才七千人,七千人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七千兵力只能被动防守,想要主动进攻吐蕃,最少也有一万以上的兵力。在我赵子良看来,被动防御太过消极,主动权始终不在我手,吐蕃人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我等却无可奈何,岂不太过憋屈?什么时候也要让我们的将士们可以打到吐蕃人的腹地?”

    王难得站起来拱手道:“将军,我等何尝不想打到吐蕃人的腹地去?我河西总兵力加起来也有数万人,再机上陇右、安西,有十几万,在太宗、高宗朝时,我朝也多次对吐蕃用兵,但是奇怪的是,我军每次侵入吐蕃国腹地,绝大部分将士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发生这样的事情,将士们的战力基本全无,根本不用吐蕃人来打,我军就军心溃散了!吐蕃国传说,我军进攻吐蕃国是受到了他们的神灵诅咒,将士们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赵子良一听,心说这不是高原反应吗?进入藏地发生头疼、头晕和呕吐等现象,基本上都是高原反应,原来不是唐军打不赢吐蕃人,而是这种高原反应让唐军根本无法适应在高原作战。

    其实赵子良还知道,除了高原反应削弱了唐军的战斗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吐蕃人占有地利上的优势,吐蕃国地处高原,而唐朝处于平原,从平原向高原进攻,在地利上就先天处于劣势,而吐蕃军想要进攻唐朝,有着居高临下的先天优势。

    赵子良摸了摸下巴,心里对吐蕃作战很快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他让王难得坐下后说道:“关于王将军说的这些,本将军事先听说过,也想过这个问题,在安西之时,本将军曾镇守托云堡,那里属于天山山脉、葱岭,高于海平面七八里,比吐蕃人大多数生活的地区的地势都不低,本将军刚去托运堡哪会儿,也出现过头晕、头疼和呕吐等现象,其他袍泽大多都出现过,大部分出现这种现象的袍泽休息几天之后就完全康复,少部分处理不当会死,传说是吐蕃国的神灵降下惩罚,纯属无稽之谈,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只要及时处理,就不会有事,不过有一点,一旦进入吐蕃国境内,将士们出现这种现象,吐蕃军肯定是不会给我们时间回复的,等我军进入吐蕃国,他们很快就会出兵攻打我们,不给我军将士们适应高原气候和恢复的时间,对此,本将军已经想到了办法解决此事,诸位不必担心!”

    众将校闻言,纷纷欣喜,张守瑜站起来道:“将军果真有办法解决头疼、头晕和呕吐的现象,我军必然可以深入吐蕃腹地,打得他们血流成河!”

    董延光也站起来,一副神往的样子说道:“是啊,只要克服这些现象,日后功名利禄岂不是唾手可得?”

    赵子良听了董延光这话,心里颇有些不喜,看得出来,此人功利心太重,只怕是一个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无所顾忌之人,看来日后要慎用才行。

    赵子良心里打定主意,摆手道:“好了,此此事日后再说!回到正题,现在说第一件事情,三千兵马太少,还要继续征兵,朝廷给大斗军的满编兵员数额是一万两千人,那我等就招满一万两千人。

    第二,这已经招来的三千人要马上开始进行操练!如何操练?本将军之意是想把骑兵先组建起来,上次我军击败了铁刃悉诺罗、斩杀了郎支都,缴获了三千六百匹战马,另外去解了凉州之围,节度使王大人又拨了三千匹战马,加上我军本身有五百精锐骑兵,吾意以上次两千骑兵为根基和骨架,组建三千精锐轻骑,为了提高这支轻骑的机动速度和战力,每个骑士配备双马,用原来的两千骑兵做基础,再从各营和新兵之中筛选会骑术的兵士加入,如果有多余之骑兵,就留做骑兵预备队,待骑兵营有伤亡,再从预备队中挑人补充,三千轻骑和骑兵预备队单独组成骑兵营,由本将军亲自负责,其他新兵全部训练成步兵,弓兵、刀盾兵、枪兵都要有,具体如何分配,有弓兵潜力或技能的优先成为弓箭兵!

    第三,对于新兵的军官任命,本将军已经有了想法,从老兵当中抽调一部分进入新兵担任伙长、队正,这是军官来源之一,另外新兵训练结束之后,进行大比武,优胜者担任伙长和队正!在军营当中,一向是以强者为尊,如今按照比武进行挑选伙长和队正,想必没又谁不服吧?”

    众将士当中除了郑三之外,其他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军官还可以用大比武来争夺,用这种方法让下面的兵士进行争夺,确实是非常公平的,不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而且队正以上的旅帅、校尉、都尉都是有上面任命,这就既保证了主将对军队的掌控,又让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提升了战斗力。

    对于赵子良的决定,在座将校们大多表示赞同,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凝聚基基层作战单位的战斗力有很大的好处,有个别将校不以为然,但也没有公然反对。

    赵子良见没有人反对,就说:“好,既然诸位都同意,此事就这么定了,王将军,新兵训练从明日开始进行,你们只要负责新兵中的步兵就行,骑兵训练由本将军亲自负责!”

    王难得答应:“诺!”

    “好,今日议事就到这,诸位都回去吧,哥舒翰和马璘留下!”

    众将校起身纷纷告辞离去,哥舒翰和马璘坐在座位上没动。

    赵子良喝了一口茶问道:“哥舒翰,今日侦查吐蕃军的情形如何?吐蕃人有何异动?”

    哥舒翰道:“将军,吐蕃军被我军击败之后,铁刃悉诺罗身受重伤先带着残兵败将四百多人逃回了水渠弯,随后吐蕃军元帅莽布支的大军在凉州城下又被将军击败,莽布支带着数千残余兵力逃回水渠湾,经此一战之后,吐蕃兵力损失惨重,且吐蕃二王子被将军斩杀,据闻吐蕃赞普犀德祖极为愤怒,已经夺去了莽布支兵权,命人将他押解回了逻些拉萨),如今吐蕃军残余兵力已经撤回祁连山以南,留下三千人据守水渠湾,守将是吐谷浑大王子悉弄参,现在悉弄参正在组织兵士在水渠湾增加城墙高度和加固城墙,颇有死守到底的架势”。

    赵子良听了冷哼一声:“哼,吐谷浑这芝麻小国被我大唐打得降了又叛,叛了又降,似这等反复无常之国,就应当尽灭之!”

    说到这里,赵子良摆手道:“算了,不说吐谷浑了!说说骑兵营的事,刚才尔等也听到了,本将决定亲自训练、统领和指挥骑兵营,哥舒翰,你现在负责侦骑的事情,也不必每次都亲自去最前面侦查,你还是第一营副都尉,第一营有高秀岩统领,本将是放心的,第二营由张守瑜统领,本将军也放心,本将军担心的是第三营,董延光此人本事稀疏、喜欢钻营、对部下将士约束不严,军纪比第一营和第二营差了很多,本将军想让你去第三营做副尉,一方面好好辅佐他,另一方面加强第三营的军纪,你看如何?”

    哥舒翰又不傻,当然知道赵子良的意思,当即答应道:“遵命!”

    “好!”赵子良点了点头,对马璘道:“你的第一营副尉也别干了,来骑兵营给本将军做副尉,本将军不在之时,骑兵营由你统领,你初来乍到,资历浅、虽然跟着本将军打了一个胜仗,但军中还有不少人不认同你,所以你不可得意忘形,要更加努力才是,要多看多听多学习”。

    马璘答应:“属下明白!”。

第341章 重建大斗军 2() 
唐朝对步兵的操练已经有了完整、成熟的训练方法,王难得、高秀岩、张守瑜等人都对步兵训练颇为精通,这些完全不需要操心,如果胡乱更改操练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而且王难得等人也不熟悉新的训练方法,训练效果会大大折扣。

    对于步兵的操练,赵子良只是每日抽时间去步兵训练营地查看训练进度,找到不足、纠正错误,大部分时间都放在骑兵训练上。

    军队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训练,其次是思想,再次是武器装备和后勤。

    训练事宜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在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装备和设施方面的改善,步兵训练方面,赵子良给训练场地上更换了大部分训练设施,增加了一些训练力量、灵敏、耐方面的设施。

    骑兵方面,赵子良从全军中调拨六千匹战马配备给骑兵营,这已经是大斗军所欲战马的九成,除了战马之外,骑兵装备中的马镫、高桥马鞍、骑兵骑枪、腰刀、弓箭全部配备齐全。

    骑兵的训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好在招入的新兵基本上都是河西人,本身都懂得骑术,对于骑术不错的这些新兵,想要把他们训练成精锐骑兵就不算太难,骑兵形成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就是骑术,而这个问题对于大斗军新招的这批新兵都不是问题没有这个问题的阻碍,其他的一些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骑兵的训练,赵子良亲自制定训练方案,包括基础训练和战术训练两个方面,并且亲历亲为带兵训练,每日都有大半天的时间在骑兵营训练所在地。

    骑兵营原本有六百老兵,但经过两场战斗,损失了一百多多人,剩下不足五百老兵,还有一千两百多经历过两站战斗的半老兵,为了让新兵尽快进入状态,赵子良让一个老兵带两个半老兵和两个新兵,把新兵和老兵掺杂在一起,虽然战斗力短时间内严重下滑,但短时间之内也没有战事,只要度过前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进入战术训练阶段,战斗力很快就会得到提升。

    尽管骑兵营的兵士们都有不错的骑术,但是赵子良依然每天都最少安排两个小时进行骑术训练,其他时间分别训练骑乘中的劈、砍、刺这三个战斗动作和骑射,战斗动作只训练劈、砍、刺这三个动作。

    赵子良认为,对于普通的骑兵,只要把这三个战斗动作训练到位,经过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一个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至于其他的战斗动作,太繁琐、太复杂,单个骑兵不需要训练太多的战斗动作,这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就好比练武,只要精通一门武功就已经是高手。

    至于骑射,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不停地练习射箭,骑射这个训练项目,需要大量的箭矢供应给骑兵们进行射箭联系,因此箭矢和弓弩的制造跟得上,不过用作训练的弓弩和箭矢不需要太好,因此制作的时间不需要花费太多,大斗军有专门的工匠们进行兵器、弓弩和箭矢的制作,赵子良只要把制作任务布置下去就行了,工匠们会按时完成。

    不过对于赵子良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十万支箭的制造任务,这让工匠头子曹大人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不行不行,将军,不是下官和手下工匠们不出力,实在是您要求的时间太短了,一个月之内完成十万支箭矢的制作根本不可能,除非您再调拨给一倍的工匠数目,否则一个月之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的!”

    赵子良问道:“本将军问你,除了给本将军特质的精钢雕翎箭之外,你们制作箭矢箭头是用磨具灌注铁水还是一个一个打造的?”

    曹严道:“当然是用磨具关注铁水,如果一个个打造,耗费的时间更多!”

    赵子良皱眉道:“既然是用磨具灌注,箭头的制作应该很容易啊,为何一个月还制造不出十万支箭矢?”

    曹严苦着脸道:“将军,一支箭矢的制作分多个工序,包括灌注箭头、制造箭杆、修剪羽毛、装插羽毛、箭头和箭杆的装配等等这些工序,这其中装插羽毛和制造箭杆最耗费时间,我们工匠人手有限,实在忙不过来啊!”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那你们把制造箭杆、修剪羽毛和装插羽毛的工序外包给附近百姓们去左做,你们只负责用磨具灌注箭头和装配成完整的箭矢就行了,让附近百姓把羽毛和制作箭杆的材料拿回家,让他们打磨箭杆并负责把修剪好的羽毛安装在箭尾,你们派人告诉百姓们怎么做,羽毛要修剪多长,如何安装在箭尾,所有箭杆要打磨得笔直、粗细相同,直径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粗细不同、不能弯曲!你们每日派人去百姓家中收取,登记数量,按数量付给百姓们辛劳费,如果担心百姓太浪费材料,可以考虑让百姓们自行购买材料,等制作完成我们再按照每一支箭矢多少钱进行收购”。

    曹严一拍脑袋,大喜道:“此法甚好,箭杆的打磨和羽毛的修剪、安插并不复杂,只要略加指点,百姓们都会制作,如果附近的每户百姓家都参与制作,很快就可以做好!”

    郑三看着曹严欢天喜地而去,对赵子良笑道:“将军此举可谓一举数得啊!”

    赵子良有些诧异郑三竟然可以看出他的用意,笑问:“哦?那你说说看!”

    “其一,减轻了工匠们的负担和压力;其二,将士们可以及时得到箭矢的补充用于训练和作战;其三,把这事交给附近的百姓们去做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只要百姓们手艺娴熟之后,他们每日可以制作更多,日后我军就有源源不断的箭矢,只要有钱就行”。

    赵子良笑了笑没说话,转身上马向驻地外而去,郑三则打马跟了上去。

    驻地外有数万亩良田是大斗军的产业,大斗军的粮草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军械物资也有相当一部分自己负责打造,节度使府和朝廷只拨付军饷和一部分军械、战马。

    赵子良来到驻地外的野外田间就是要看看禾苗的长势、水渠的灌溉情况,现在已经是五月,田间禾苗已经长出了一大截,冬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上次吐蕃人打过来抢走了相当一部分。

    粮食严重不足,让河西地区的老百姓们不得不放弃改种小麦,而种植其他生长周期较短的粮食作物,否则还不等收割小麦就要断粮,种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