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陵下一条白色的河流映入唐军将士们的眼帘。

    河流的边上是一望无际的红绿白相间的营帐,一顶顶营帐顶部被一根根绳索绑着,绳索的另一端钉在地上,绳索上全部都是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小彩旗,小彩旗在风中不停的飘舞。

    赵子良打了一个手势,唐军将士们慢慢散开,在整个山丘上排成长长的几排,河边营地里静悄悄的,这时突然同时从营地内传来几声犬吠,这犬吠声极有声势,很快几条黑影从营地内向山丘冲来。

    “嗖嗖嗖······”几支利箭射过去,刚才还在狂奔的黑影瞬间倒在地上滚出好远,还出几声惨叫。

    “不等了,刚才的狗叫声已经惊动了营地内的吐蕃人,传令,全军准备冲锋!”赵子良一边说着一边再从箭袋内抽出三支利箭。

    传令旗被传令兵摇动着,命令很快传达下去,赵子良把三支箭矢搭在弓弦上,大吼:“将士们随我冲锋,杀光营地内的人就全军休整,吃肉喝酒应有尽有,杀!”

    “杀——”将士们轰然应诺。

    隆隆的马蹄上响起,又缓慢渐渐变得急促,营地内的吐蕃人终于现了,霎时间,整个营地沸腾起来,眨眼之间就乱成一团,在混乱中,唐军的箭矢毫不停歇的从空中落下。

    惨叫声接连响起,一拨拨无情的箭雨接力赛一般的落下,从帐篷内冲出来的吐蕃人像被割麦子一样倒下。

    连续几波箭矢射出去之后,唐军将士们纷纷收起弓箭,取出兵器,此时刚好杀入吐蕃人营地中。

    营地周围和内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唐军骑兵们没有收到任何阻拦的杀入了吐蕃人营地,经过一个个帐篷时就有一颗颗头颅飞起,一具具无头尸体倒在血泊中,慌乱、火势、恐惧很快蔓延至整个营地。

    赵子良左手打了一个手势,身后的骑兵分散成数支队伍穿插在吐蕃人的整片营地之中,数千帐的吐蕃人营地拥有人口约莫一万六千多人,被唐军冲入营地后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即使有人在短时间之内组织起一小支队伍,但也很开被唐军骑兵杀散。

    次日清晨,当晨光升起,雾气渐渐消散,黑河边上的吐蕃人营地上到处躺着尸体,人尸、马尸和牛羊,已经烧成灰烬的帐篷的残留物还在地上升起缭缭轻烟,唐军骑兵们正在各处打扫战场、清点伤亡,天空之中大量的秃鹫不断地盘旋,它们在等待唐军离去后准备包餐一顿。(。)8

第372章 千里奔袭(6)() 
逻娑川,大拂庐。

    吐蕃国主尺带珠丹(又作犀德祖赞)坐在王座上脸色铁青地看着下面左右两侧的文臣武将们,而这些文武大臣们一个个都流露出惊恐之色,只因自从吐蕃国建立以来,还未有任何一支外敌军队可以打到吐蕃高原腹地,而现在却有一支唐军兵马不仅攻下了昆仑山口,还接连攻下了唐古拉山口、下部。

    要知道黑河距离逻些只不过咫尺之遥,如果让这支唐军兵临逻些,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想想都觉得让人心中寒,坐在左右两侧的这些大小奴隶主们一个个脸色白,还有不少人吓得浑身抖。

    只听得尺带珠丹冷哼一声道:“都是一些没用的东西,看看你们这些蠢货,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却胆小如鼠!想必是安乐日子享受惯了,受不得惊吓吧?不仅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没用,守卫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的兵将们全都是酒囊饭袋!这支唐军都打下到了下部,只怕黑河重镇现在也遭到了毒手,今年我们吐蕃的军粮和战马全都没有了着落,恐怕过不了两天,这支唐军就要杀到我的大拂庐了”。

    大论坌达延连忙站起来劝解道:“赞普息怒,天下承平日久,大臣们害怕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如今害怕却不管用,唐军不会因为我等害怕而退去!不过这支唐军胆子也太大了,几千人就赶杀入我吐蕃腹地,真当我吐蕃国无人?赞普,老臣以为,逻些周围兵力还有数万人马,就算那支唐军杀过来,对逻些也是没有多大威胁的,如今之际,是要从东部、西北部和南部抽调一些兵马对这支唐军进行围杀,将之歼灭在我吐蕃境内,如若让他们逃回唐地,我吐蕃岂不被周边邻里笑掉大牙?”

    尺带珠丹听了坌达延的话,深以为然,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他点点头道:“大论所言不错,既然如此,就传令下去,从中如和右如各调两万兵马参与围剿这支唐军,绝不能让他们逃回唐地区!”

    “谨遵赞普旨意!”

    ······

    黑河。

    赵子良清点完物资,将缴获的物资全部收纳进扳指空间内,从帐篷里出来的时候手上提着一壶烧热的马奶,见马璘、勃勒罕等几人围坐在一起闲话聊天,便也走过去问道:“不是让你们都睡觉吗?怎么在这儿说话?”

    几人连忙站起来跟赵子良打招呼,马璘苦笑道:“将军,刚刚才杀了这么多人,一时半会还真睡不着,所以大家伙只能凑在一起说说闲话”。

    赵子良对此表示理解,压了压手:“既然都睡不着,那咱们就坐这儿说说话,来,都坐!”

    坐下后,赵子良拿出装满热马奶的铜壶,一个扈从立即接过去给大家每人都倒了一碗,大家端着马奶一边喝着一边闲聊。

    马璘问道:“将军,从这里到逻些还有多远?”

    赵子良算了算,说道:“大约有六百多里吧?”

    勃勒罕说:“只有六百里了?如我等强行军,只需两日就可以抵达啊!”

    赵子良闻言不由失笑:“难道你想突袭逻些?这是不可能的,逻些所在的逻娑川周围有数万兵马守卫,都是吐蕃精锐,将逻些守得密不透风,如今我等只有一千七百余人,只怕还没有杀到逻些就全部被歼灭了。自从我们进入吐蕃高原,时日也不短了,吐蕃人就算消息传递再慢,此时只怕也是知道了我们的所在,稍后肯定会有多支吐蕃兵向这里杀过来围剿我们,所以我们待在这里的时间不多了,等将士们好好睡一觉之后就立即拔营启程!”

    众人听了都不由点点头。

    有人又问道:“将军,吐蕃的国主也是住在宫殿里吗?他住的宫殿与我们皇帝住的宫殿相比如何?”

    赵子良笑道:“吐蕃赞普是不住宫殿的,吐蕃人有城郭房舍而不居住,住在城外营帐之中,吐蕃赞普的住所叫大拂庐,是一个巨大的营帐,高五丈,可以容纳数百人,守备森严。吐蕃族人们则居住在小拂庐之中!”

    众人闻言不由有些失笑,马璘忍不住笑着问道:“将军,这吐蕃人有城池和房子不住,却在野外搭帐篷住,这不是脑子有病吗?难怪探哨说黑河城里一个人都没有,敢情他们的城池和房子都是做摆设用的”。

    其他人听了纷纷大笑:“哈哈哈······”。

    赵子良摆手笑道:“其实这也没什么,当年文成公主殿下远嫁吐蕃之时,吐蕃人还没有城池和房屋,是公主嫁过来之后,带来了我朝的营造、工技、农耕、桑蚕、医术、烹饪、酿酒、纸墨等技术,吐蕃人羡慕我朝文化,因此开始学习建造城池和房屋,不过他们虽然学习了营造之术,但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在野外搭帐篷而居住,短时间想要改变这种习俗也不容易,因此这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大部分吐蕃人都居住在野外的帐篷之中,就连吐蕃国主也不例外”。

    一阵笑闹过后,马璘又把话题转回到下一步的行动上,问道:“将军,我们下一步去哪儿?”

    赵子良指着东北方向道:“唐古拉山口是不能回去了,吐蕃军肯定会在半道上拦截我们,但他们想要再夺回唐古拉山口却是不容易,明日清晨,全军拔营启程往东北方向的悦耳谷一路向东北方向进军,沿着当年文成公主来的路返回,经过查吾拉山口、东女国故地(玉树地区),越过牦牛河(今通天河)、再攻占紫山山口(巴颜喀拉山口)、过黄河沿、烈谟海(今喀拉海)、暖泉和那录驿(今兴海大河坝)!”

    马璘道:“将军,如果后续人马今夜赶不过来怎么办?那可是有九百人,难道要抛弃他们吗?”

    离开昆仑山口和唐古拉山口时,赵子良分别留下了三百和六百骑兵等待后续步兵赶来驻防,他们只能等待后续步兵赶到之后才能追赶前面的主力,而后续步兵的度要慢得多,要知道当年文成公主的陪嫁队伍从长安出到逻些可是走了整整一年呐,步兵的行军度虽然不是公主陪嫁队伍的行进度可比的,但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骑兵队伍,只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子良笑道:“放心吧,本将军早就考虑到他们可能不能如期赶来的可能,因此离开时分别嘱咐了他们,如果步兵不能在三天内赶到,他们就继续留守,等步兵赶到接手了驻防之后他们就从原路返回白兰”。

    三月二十八日清晨,唐军一千七百余骑在赵子良的率领下通过黑河的阁川驿向东北方向前进,沿着当年文成公主陪嫁队伍来时的道路反向前进,沿途经过了多个吐蕃部族居住地,赵子良对这些吐蕃人居住地一个也没有放过,全部进行了地毯式清扫,走时只留下一片废墟和浓烟。

    吐蕃人的动作慢了一步,尺带珠丹和坌达延还以为赵子良的胆子大到会直接带兵攻击逻些,但是他们预判错误,正当他们正在调兵遣将加强逻些的防御力量的时候,赵子良却带着唐军直奔查吾拉山口而去。

    沿途消灭了几个吐蕃人的营地,赵子良所部于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在查吾拉山口山下遭遇了一支两千人的吐蕃军,这支吐蕃军全部是步兵,而且个个神情疲惫,士气低落,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如果他们手上不是拿着的兵器,赵子良还以为他们遇到了一大群难民。

    双方就这样在查吾拉山口下遭遇了,相距一里路对峙着,赵子良很快想到了这两千吐蕃军是从大非川南部撤下来的吐蕃残兵败将,应该是被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打成这样的!”

    识破这支残兵败将的身份后,赵子良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挥兵动了攻击,尽管高强度行军一昼夜,但天亮时还是休息了两个时辰,将士们体力和精神都恢复了一些,此时面对这些残兵败将有什么可担心的?

    进攻完全是碾压式的,吐蕃将领根本控制不住手下这些已经被打得丧失了斗志和失去了胆气的溃兵们,赵子良率部一个冲锋就如荣撞破一块豆腐一样,瞬间把这支两千人的吐蕃溃兵再次冲散。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追杀,追杀了一个时辰,有几百人逃入了唐古拉山中,其他大部分被斩杀,少部分投降,但赵子良可没打算带着俘虏逃命,下令把几百俘虏全杀了,兵一鼓作气杀到了查吾拉山口上。

    攻占了查吾拉山口,赵子良感觉心里轻松多了,他绝对不相信玉树地区的吐蕃人会知道在他们的身后有一支唐军,只要他率领这支军队从玉树地区的吐蕃人的背后一路杀过去,前面的吐蕃人必定会一败涂地,因为他们正面还有陇右道的唐军大规模进攻,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任何一支军队都会撑不住而溃败。(。)8

第373章 功亏一篑() 
后面的事情果然如赵子良所预料的一样,玉树地区的吐蕃军根本就没有料到有一支唐军会从他们的背后杀过来,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在遭到攻击后,玉树地区各地的吐蕃军都被杀得大败,四散逃逸。网

    此后几天,赵子良带着这支军马一路从查吾拉山口沿着原来的唐蕃古道杀回大非川,沿途经过了通天河、以最快的度攻占巴颜喀拉山口,这个山口被占领之后,前线正与陇右军正面作战的吐蕃军顿时别切断了后路,而西侧又有唐军驻扎的西吐谷浑和西海郡唐军主力,想要从西部突围而去,却又担心昆仑山口被截断,毕竟唐军能出现在身后,只能走昆仑山口一带才能穿插到后面。

    赵子良带着这支一千多人的唐军骑兵在巴颜喀拉山口牢牢驻守,得知后路被切断的吐蕃军为了活命,不管伤亡地猛攻巴颜喀拉山口,但损失惨重,而正面又有唐军西海郡大军和陇右大军联合攻击。

    很快,被堵在巴颜喀拉山以北和积石山(阿尼玛卿山)一带的吐蕃军在伤亡惨重和突围无望的之下,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唐军迅收编俘虏,占据巴颜喀拉上以北地区,并向南大举进攻,早就被从背后击溃的玉树地区的吐蕃军已经溃不成军,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如今唐军再度从北部杀回来,各地吐蕃军又再次逃逸。

    短短几天时间,唐军先锋就推进到查吾拉山口,并与从吐蕃腹地调来的一万吐蕃军在查吾拉山口一带展开了惨烈无比的争夺战,此后几日,双方在这山口附近各投入了数万大军,山口控制权一度数次反复易主。

    四月初十,查吾拉山口控制权再度落入吐蕃军手中,吐蕃军毕竟是本土作战,兵马调动容易得多,而唐军激战一月有余,又长途跋涉深入吐蕃腹地,而且高原反应让陇右唐军战力下降太过厉害,最终没能夺取查吾拉山口。

    战事稍缓,皇甫惟明和赵子良分别派八百里加急给朝廷送去战报,并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和建议,如果吐蕃人要求何谈也可以,就按照现在的实际占领区划分边界,否则一直打到一方投降或妥协为止,关于疆界的划分,赵子良和皇甫惟明也提出了建议,查吾拉山口可以不要,毕竟它还是掌握在吐蕃军手中,但是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和巴颜喀拉山口绝对不能让出来!”

    其实战争打到现在,唐军也时分疲惫了,战略物资消耗极为严重不说,唐军战斗力也削弱得厉害,主要是还没有适应高原反应,赵子良的西海军倒好一些,特别是皇甫惟明的陇右军以前没有经受过抗高原反应的训练,也没有配置相关的药物,如今就算再想打下去只怕也很难了。

    赵子良这边的西海军倒是可以挺住,但弱点是兵力太少,加上大斗军总共才一万七八千人,这点兵力相比吐蕃军太少,吐蕃可以把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这一带,而大唐却不行。

    到了五月初,也不知吐蕃使团是如何运作的,和朝廷终于就和谈事宜达成了一致,八百里加急快马正从京城日夜兼程向唐蕃交战区域赶来。

    ······

    拉楚河(今澜沧江)上游两岸,南岸是经幡飞舞、彩旗飘飘、遍地吐蕃牛皮大帐,北岸则是大纛居中、旌旗招展、唐军将旗林立。仗打到现在,双方以拉楚河上游隔河对峙,互不退让,河水冰面已经开始融化,唐军再也不能踩着冰面向对面吐蕃军进攻了。

    赵子良和马璘、勃勒罕等人骑马在河边慢行巡视各处布防,尽管现在局面是唐军处于优势和进攻势态,但相应的布防也不能不做。

    巡视了一段,前面河边竖立着一尊年代久远的高大雕像,这是文成公主的雕像,一百多年前文成公主就是在这里度过拉楚河翻越查吾拉山口进入吐蕃的。

    来到雕像下,赵子良等人下马面对雕像抱拳低头行礼。良久,众人礼毕抬头,赵子良看着已经有些风化的雕像上长满了青苔,心下颇为感叹,对身后众将叹道:“想当年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殿下为了我朝和吐蕃之间的和平尽心尽力、居中调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可这么多年来,吐蕃和我朝之间的战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马璘道:“将军,如今局势于我有利,我等应一鼓作气打过唐古拉山,杀入吐蕃腹地,灭了吐蕃国,一劳永逸!”

    赵子良闻言不由苦笑:“但愿吧!”

    如今马璘毕竟军职低微、见识浅薄了一些,但赵子良如今已经是唐朝高级将领,官拜西海都督、太守、从四品宣威将军,对唐朝上层的了解认知和吐蕃国的实力有着清楚的认识。

    在唐朝上下心里,吐蕃国始终都是蛮夷之过,但吐蕃也与唐朝有着亲属关系,这让唐朝皇帝和大臣们在吐蕃面前都一直以长辈自居,如今吐蕃国以外甥身份拜见唐朝这个舅舅并乞和,这让皇帝李隆基和朝中大臣们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再加上吐蕃国使臣拿出大量的金银财宝贿赂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一大票朝中大臣们,唐朝上下也认为这场战事打到这里就行了,多少给吐蕃国这个外甥一点点面子,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这些年来皇帝李隆基日渐沉于享乐,皇室花费巨大,这就占用了军费方面的开支,这场仗打到现在,朝廷用于吐蕃方面的军费已经差不多用完,再打下去也没有军费打下去了,还不如见好就收,赵子良在长安有眼线,对长安生的事情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但对这些事情也是很清楚的,他只是希望和谈晚一些结束,至少也要等唐军把吐蕃军赶到唐古拉山以南、攻占了查吾拉山口之后再结束战事不迟。

    离开河边,在回军营的路上,赵子良问马璘:“步弓、伏远弩、床弩和箭矢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马璘抱拳道:“将军,经过这些日子的筹措和百姓们的日夜赶工,我们已经筹集了八十万支箭矢和弩箭,另外我们已经调来了两万副步弓、两千副伏远弩调来了和四百副床弩,只等将军令下就可以派上用场,末将相信,在如此之多的弓箭、伏远弩和床弩的打击下,对面的吐蕃军还能撑得住?”

    赵子良点点头,策马加快度向回营地。

    回到营地,赵子良来到了皇甫惟明的大帐,他虽然不直接皇甫惟明的统辖,但皇甫惟明的官职却要比他大得多,按惯例来说,就算河西节度使王倕也要受皇甫惟明节制,因此这次大战,主帅还是皇甫惟明,指挥方面也以皇甫惟明为主,而如今河西节度使王倕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蠢蠢欲动的北方突厥人。

    走进皇甫惟明的大帐时,皇甫惟明正在和一些手下大将们商议战斗部署,他见赵子良巡视回来,便问道:“赵将军回来了?巡视结果如何?”

    赵子良抱拳道:“大帅,我军防御工事方面都没什么问题,将士们都很警惕,而对面吐蕃人也没有放松,河边到处都是巡逻队,我等想要偷袭几乎不可能”。

    皇甫惟明示意赵子良就座,又问:“如今战事陷入了僵局啊,刚才本帅正在和将军们商议如何打破这个僵局,不知赵将军是否有良策?”

    赵子良沉吟片刻拱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