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马嵬驿。

    玄宗召集随行百官们议事。自从来到这马嵬驿,虽然杨国忠等几个大臣被杀,但随行的大臣们却是没有几个遭到兵变之害,朝政在这里还能勉强运转,而大唐各地官府送到京城的公文基本上都送到了这里,尽管办公条件简陋,但玄宗还是组织大臣们把朝廷的架子重新搭了起来。

    “最后一事,要派人催促还在途中的第二批河西和陇右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来!朕想尽快返回长安,让这些兵马随行护送,等朕回到长安之后,他们再随赵子良进行东征平叛!”玄宗说完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疲倦。

    “遵旨!”宰相房琯答应,又道:“还有一事要启奏陛下,就是我军夺回长安之后,京兆府韦大人派人来禀报说,当晚北庭军从皇宫之中搜出了崔光远和边令诚,目前二人正关押在京兆府大牢内,而且京兆府还联合军队把叛军入城期间投降的官吏和勋贵们进行了清查,一共查出了大小官吏和勋贵七十二人,关于这些人要如何处置,特别是崔光远和边令诚二人,还请陛下圣裁!”

    “啪!”玄宗闻言大怒,拍着案桌怒道:“这两个恶贼实在罪该万死,告诉韦谔,派人把他们严加看管,等朕回到长安再好好收拾他们!”

    房琯答应:“遵旨!”

    这时从外面快步走进来一个太监双手托着两本奏章行礼道:“启禀陛下,东征军主帅赵子良和京兆府韦谔分别派人送来奏章!”

    有些精力不济的玄宗此时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抬手道:“呈上来!”

    旁边高力士走过去把奏章呈送到玄宗面前,玄宗首先打开赵子良的奏章看了一遍,又打开韦谔的奏章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有些不太高兴,他把两本奏章递给高力士吩咐道:“给众卿家分别说说赵子良和韦谔的奏章的内容!”

    “遵旨!”高力士答应一声,接过两本奏章,很快看了一遍,才抬头对众大臣道:“诸位大人,赵大帅在奏章中说数日前受到消息,叛军首领安禄山已经派了麾下大将孙孝哲统兵十万从洛阳出发向长安杀来,赵大帅鉴于北庭军将士已经休整完毕,于是派出麾下大将李晟统兵五千先行攻伐潼关以西地区,只数日工夫,李晟将军就夺下渭南、华阴、冯翎,并渡河偷袭蒲津关得手,赵大帅已经派出三千步兵连夜赶往蒲津关驻防,昨日赵大帅已经率北庭军主力东进,决定迎战叛军孙孝哲十万大军,在大军开拔之前,用崔光远和边令诚的人头祭旗,激励士气,也就是说如今大军已经开拔一趟了,而崔光远和边令诚也成了刀下亡魂!”

    “京兆府韦谔的奏章上说,不管崔光远和边令诚等人的罪行如何,他们的生死理应由陛下裁决、朝廷有司执行,而不能由赵子良一介武夫决定,赵子良麾下大将楚歌不经过他同意就强行从京兆府大牢提走了二人,他到军营出言劝阻,反遭赵子良威胁,韦谔说这是武夫干政之先兆,此风绝不可涨,否则后患无穷!他在奏章中弹劾赵子良及其麾下兵将飞扬跋扈、私自斩杀朝廷要犯,视士大夫如猪狗、无视朝廷法度,请陛下予以制裁!”

    高力士说完之后,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

    “咳咳!赵子良的奏章中上奏了近日战事和敌我军情,提到了在大军主力开拔之前用崔光远和边令诚的人头祭旗之事,而韦谔在奏章中弹劾赵子良及其麾下兵将飞扬跋扈、私自斩杀朝廷要犯,还有视士大夫如猪狗、无视朝廷法度!”玄宗咳嗽两声,看向韦见素,问道:“韦相,你怎么看待此事?”

    众大臣都看向韦见素,韦见素站出来拱手鞠躬行礼道:“陛下,韦谔是老臣之子,为了避嫌,老臣还是不做评论为好!”

    玄宗看了韦见素一眼,再看向其他大臣:“诸位卿家怎么看?”

    房琯站出来拱手行礼道:“陛下,微臣以为韦谔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如今叛军大军压境,赵大帅大军开拔需要杀几个该杀之人激励士气也是理所当然,圣上刚才也说了,崔光远和边令诚二人罪该万死,虽然赵大帅有先斩后奏的嫌疑,但此非常时刻,不能事事都按规矩来,该让赵大帅便宜行事的时候还得让他便宜行事!再说了,人都已经杀了,他们又本就该死,难道陛下要因为此事去追究赵大帅的罪责?如今大敌当前,这么做岂不是要寒了前方将士们的心?微臣说句不好听的,赵大帅和将士们在前方御敌,他韦谔却在后面捅刀子,难道陛下和诸位大人不认为此情此景与当初边令诚在背后中伤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情形如出一辙吗?”

    这话说得大臣们一愣,韦见素的反应则是心惊肉跳,而玄宗听了更是脸色大变,他一拍桌子大怒道:“韦谔他想干什么?朕这么信任他,他正事不干,却学会了在背后离间朕与前方大将!”

    韦见素吓得慌忙跪在地上替儿子求情:“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臣对犬子很了解,他绝对没有离间陛下和赵大帅之意,陛下看了奏章,犬儿只是在维护朝廷法度和纲纪,建言陛下不可对赵子良太过纵容,绝无陷害忠良之意啊!”

    “是啊,陛下!韦谔临危受命,深知如今国事之艰难,他也是出于维护朝廷和陛下之本心才写来这份奏折”有几个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替韦谔求情。

    房琯却冷哼道:“哼,你们不说的这话,我还没想起来,他韦谔只是京兆府尹,什么时候他有御史的权利了?朝廷那么多御史都没有说话,他却是越俎代庖了,真是好得很,还说维护朝廷法度和纲纪,我看他自己先违反了法度和纲纪了!”

    韦见素还要再为儿子辩解,玄宗却不想听他说话,直接拍桌子:“好了,崔光远和边令诚死了也就死了,死不足惜!拟旨斥责韦谔,让他收拢心思做好自己的本分、配合大军征收粮秣军饷,别有事没事给人找茬!迁李晟为怀化中郎将、加御史大夫!”

    “遵旨!”

    小朝会散了之后,玄宗回到驿站客房,杨玉环见他精神不济,连忙起身将他搀扶到太师椅边坐下,又叫宫女端来茶水伺候,问道:“陛下,很劳累吗?怎么看上去有些不高兴?”

    玄宗一副头疼的样子道:“哎,这朝中没一天消停的,这都什么时候了,朝中大臣们依然互相掐架,这不,韦谔上奏折弹劾赵子良,说他飞扬跋扈、无视朝廷法度和纲纪,胡乱杀人!”(。)

第676章 迎战孙孝哲() 
杨玉环秀眉挤在了一起:“赵子良杀谁了?”

    “杀了崔光远和边令诚!赵子良也派人送来的奏章,说是为大军开拔祭旗、激励士气,叛军已经有动静了,十万大军正从洛阳而来,赵子良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杨玉环很不高兴道:“这两个人,杀了就杀了呗,这韦谔不搞点事出来就过不了日子么,真是的!”

    玄宗摇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韦谔这么做从表面上来看是好的,毕竟赵子良却是有违反法度和纲纪之嫌,但是韦谔这么做的本意到底是不是如此,或是还有没有其他深意就得问他自己了!此事,我已经下旨斥责韦谔了,当此关键时期,绝不能动摇前线大军的军心!”

    杨玉环点头道:“不错,陛下此举英明!”

    玄宗喝了一口茶,对杨玉环道:“玉环,咱们总待在这马嵬驿不是办法,这里要什么没什么,吃住太过简陋,朕倒是没什么,打小也是吃过苦的,可你不同,朕不能委屈了你!另外,大臣们商议国政也很不便,朕决定等这次赵子良与叛军大战的结果,如果我军胜了,朕就摆驾回长安,如果赵子良败了,朕就和玉环摆驾去西川成都府,你看如何?”

    杨玉环有些诧异道:“陛下对赵子良没有信心?他可是从来没有败过,这次也应该不会吧?”

    玄宗苦笑着摇头道:“打仗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只有打过之后才知道结果,朕不是不相信赵子良打不赢叛军,实在是叛军军威太盛,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等人没一个叛军大将的崔乾佑的对手!”

    杨玉环却有不同的看法,“陛下之见,臣妾倒是不敢苟同!”

    玄宗颇为意外,问道:“那你有何高见?”

    杨玉环笑道:“高见不敢,只是随便说说吧,在赵子良、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崔乾佑和安禄山这些人当中,无论战功还是在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赵子良都是其他人不能比的,而且论资历和辈分,赵子良和安禄山无疑是与皇甫惟明和王忠嗣他们一辈的,只是赵子良年纪稍轻,而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和崔乾佑他们要低一辈,如果陛下和朝廷对赵子良一直压制,以赵子良的战功和资历,只怕早就出将入相了,哪里还用窝在北庭边陲之地?据说高仙芝还是赵子良举荐给夫蒙灵詧的,封常清也是赵子良举荐给高仙芝的,而哥舒翰、崔乾佑、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当年赵子良主持武举会试时的学生呢,这些难道陛下不知吗?叛军人马虽多,但赵子良麾下皆是精锐擅战之士,完全没有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当初的麾下兵马战力不足的弱点!”

    玄宗听了杨玉环的话,笑道:“玉环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管怎么说,朕还是等赵子良与叛军孙孝哲分出胜负再决定行止吧!”

    杨玉环也只能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七月十五,赵子良东征大军抵达华阴,华阴县令车令则带领县衙大小官吏出城迎接,李晟攻取冯翎之后回军华阴,在这里驻守,此时他也带着一干将校在城外迎接赵子良和大军主力。

    大军在东城门外扎营,赵子良和帅帐移驻县城内,城内一个富户把自己的豪宅让出来作为东征大军的中军行辕。

    一行人走进这豪华的宅院,赵子良不停地大量,点点头对身后侧一个又胖又矮的土豪说道:“这里不错,柳员外,你有心了!”

    柳员外点头哈腰道:“小人能为大帅做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大帅只管住下,如果需要添加下人和侍女,大帅尽管吩咐,小人会马上安排!”

    “不用!”赵子良的护卫长努尔上前对柳员外道:“现在这里由我们全面接管,你和你的家人、下人全部离开!”

    柳员外被努尔这个巨人一般的努尔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是是是,小人马上叫家人全部另寻他处!”

    这段小插曲之后,众人来到客厅赵子良坐在主位上对华阴县令车令则道:“这里没什么事了,车县令,你们可先回去,如有事本帅会派人去找你们!”

    “那······下官等久告辞了!”

    赵子良接了亲兵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对赵霆吩咐道:“通知各部将校,一个时辰之后来这里议事!”

    “诺!”

    行军司马来瑱在城外安排各部扎营,赵子良的亲兵们、衙将和别将把中军行辕指挥部全部布置完毕后,刚好过了一个时辰,各部将领陆续来到这里。

    赵子良处理外几分公文后看着部将们差不多都到齐了,于是说道:“人都来了吧,咱们现在议事,王灿,叛军孙孝哲部现在到了何处?”

    王灿道:“已经到了灵宝附近,只三五日就能抵达潼关,按照他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末将认为他们应该会在潼关休整几天才会出关西进!”

    赵子良点了点头,又道:“叛军在其他地方有什么动静吗?”

    “北线战场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还是僵持状态,中路的李光弼部因兵力不足,再加上被史思明和蔡希德南北夹攻,战事失利,目前已经退守井径关,不过兵士损失不大!”

    赵子良想了想对王灿道:“给李光弼下令,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宜主动出击,如果叛军猛攻井径关,或是从其他通道进入河东,实在守不住了可退守北都(太原),利用北都坚城御敌!另外派出斥候日夜盯着孙孝哲叛军部,一旦发现他们出潼关而来,迅速来报!”

    太原城是大唐北都,是李唐起家之地,这里城墙高大加固,粮草储存充足、守城军械物资不计其数,只要守军意志坚定、守将有足够的才能,进攻的敌军就算比守军多二十被,在短时间之内也攻不下太原。

    王灿答应道:“诺!”

    赵子良看了看地图,问道:“现在永丰仓有我多少守军?守将是何人?”

    李晟站出来答道:“一千八百人,原守将叫石大牛,我军去时他打开堡门投降配合我们消灭了属于安禄山的叛军,我见此人还算忠勇,就依旧让他当任永丰仓守将,另外派了部将吴义成协助!”

    赵子良摸着下巴盯着地图,距离关中地区距离潼关最近的城池是华阴和冯翎,而在华阴和冯翎之间的渭水南岸靠近黄河则有永丰仓,它虽然不算是一座城池,但它的防御力却是不弱,也可以屯兵。

    接下来赵子良部署防务、侦查、岗哨、巡逻等任务,众将接令后一一离去。

    七月十八,叛军孙孝哲部抵达潼关,赵子良得到消息之后当即下令全军准备出兵迎敌,侦骑一日数次报告叛军动向。

    七月十九,叛军孙孝哲部出潼关向华阴方向气势汹汹杀来。

    “大帅,孙孝哲部十万大军于今日清早出关,向西而来,直奔华阴,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最迟后天中午便可抵达华阴城下!”王灿急冲冲走进帅帐向赵子良报告。

    赵子良转过身来道:“大战的时候到了!来人,去通知李晟来见我!”

    李晟接到通知后迅速赶了过来,“大帅!”

    赵子良点点头:“叛军出关了,攻击方向就是我们这里!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后天中午就可以抵达华阴城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迎敌,我想让你带五千精骑走永丰仓沿着渭水南岸到黄河边绕道叛军后方,为避人耳目,今日深夜启程,大约明日午时过后,我军主力会与叛军在华阴以东五十里处交战,等我军主力与叛军交战时,你带人冲敌后杀出,配合主力一举击溃孙孝哲部!”

    赵子良已经详考虑权衡过了,叛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想要派出偏师从侧翼或绕道后方攻击自己的北庭军都不容易,南边是秦岭,北边是渭水和永丰仓,如果叛军派出偏师只能走北边,这样会被永丰仓的哨骑发现,叛军只能正面强攻,但北庭军不同,华阴范围如今都是北庭军的势力范围,完全可以悄悄派出一支偏师沿着渭水向东到黄河边隐藏,然后从叛军后方杀出来。

    李晟抱拳答应道:“末将领命!”

    赵子良拍了拍李晟的肩膀道:“我这边会控制好大军的行军速度,让我军明日午后与敌军交战于华阴以东五十里,你一定要掐准发动攻击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

    “末将明白!”

    随后赵子良召集将校们商议出兵迎敌事宜,给各将令分派任务,这次赵子良决定只留下少量人马留守华阴,除去镇守关中各郡县和李晟带走的数千人马,他手上还有三万人,这次全部带走,以三万对叛军十万。

    大战来临,整个华阴城空前紧张,这一仗可谓是决定大唐王朝命运的一仗,一旦北庭军战败,朝廷就不得不远遁西川或灵武,平叛大业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第677章 弓骑兵出击() 
七月二十,天刚刚麻麻亮,北庭军就在华阴城外拔营启程向东进发,全体将士吃饱喝足了跨上了战马,就连剩下的七千步兵也全部骑马跟在大队重骑兵的后面。

    不到巳时,按照正常行军速度的北庭军已经到达了预定战场了,赵子良开始下令全军按照事先预定的战阵部署站位,随后是休息和吃干粮补充体力,而在这时,双方的斥候已经小规模交锋了七八次,互有胜负,各自也得到了对方的一些情报,这个时候想搞小动作也不太可能,双方的斥候都不是吃素的。

    此时叛军孙孝哲部也正在以正常行军速度向西而来,孙孝哲披着一件黝黑厚实的战甲,头戴铜盔,踌躇满志地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大军的最前面。

    这时一骑探马从前面飞奔而来,这已经是第三拨返回的探马。

    “启禀将军,唐军已经前方三十里处停下摆开了军阵,看样子是要等待我军决战!”

    孙孝哲举起手,大军停止前进,喊道:“拿图来!”

    一卷小堪舆图被一个兵士拿了过来,孙孝哲打开堪舆图放在马背上,手指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随手又向左移动,最后停下,在一处位置点了点,皱眉道:“这赵子良果然不愧是名将,看来是早有打算啊!”

    说完抬头问哨骑:“周围有发现其他唐军吗?”

    “没有,周围五十里范围没有发现其他唐军!”

    副将尹子奇策马走过来看见孙孝哲手指放的位置,脱口而出:“黄岩原?这里确实地势平坦开阔,适合骑兵纵横冲阵,北庭军大多都是骑兵,也难怪他会选择这里与我们决战,不过在这里决战对于我军而来也有好处!”

    孙孝哲扭头问道:“尹副将,这地方对于我军有何好处?”

    “这地方地势平坦开阔,我军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全部摆开阵势,赵子良只有三万人,而我军则有十万,比他三倍还多,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因为地势平坦,赵子良就算想搞鬼也无法隐藏行迹,我军一眼就能发现,这次决战完全是实力对拼,无法取巧,我就不信我军十万人马还斗不过他三万!”

    孙孝哲点点头,摸着胡须思索片刻说道:“既然赵子良已经选定了决战战场并且想要以逸待劳等我军决战,我等怎能让他如愿?传令全军继续行军,在唐军前方十五里处停下休息就食,等咱们休息好了再跟他打!”

    孙孝哲可不是草包,他的名气虽然不如崔乾佑和田承嗣,但也是最受安禄山宠信的大将之一,赵子良的用意他岂能看不出来?

    “得令!”尹子奇抱拳后向部下传令官传达了军令。

    大军继续前进,尹子奇策马走在孙孝哲的旁边,问道:“孙大帅,决战时间是在午后?”

    孙孝哲点头道:“不错,午后将士们都昏昏欲睡,肯定不能发挥全部战力,虽然时机不太好,但这个时机对于唐军也同样不利,唐军大多都是骑兵,就连步兵也都有马,我军不宜在平坦之地与他对峙过夜,谁知道赵子良这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