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初十,北伐大军各部向邺城开进,十二日在邺城城南二十里完成集结!王难得、王思礼何在?”

    王难得和王思礼二人站出来抱拳道:“末将在!”

    “由你们二人分别暂时统领吴王李袛和贺兰进明的兵马,以东路军以来瑱为主将,你们二人为副向北挺近,一方面攻取周边叛军占据的城池,另一方面配合中路军和西路军攻取邺城,这次本帅希望你们三人同心同德、相互携手、互相配合,不可互生嫌隙让叛军抓住漏洞!”

    三人抱拳道:“大帅放心,我等必定同心协力配合中路军和西路军攻取邺城、覆灭安庆绪叛军!”

    赵&无&错&子良挥挥手,宣布了散会,只留下了几个主要官员幕僚。

    “诸位丈夫,如何处理李袛和贺兰进明的事情?”赵子良问道。

    高尚拱手道:“大帅,下官认为此事还是应当谨慎一些,贺兰进明也就罢了,这种罪名杀了也不为过,但吴王李袛好歹也是皇亲国戚,而且两人都是一番节度、封疆大吏,大帅虽然在名义上有权统御指挥他们,但遇到这种事情,大帅最好还是不要擅自做主处置他们,下官以为谨慎起见,大帅不妨把球踢给朝廷和皇帝!”

    其他官员幕僚们也纷纷赞同,贺兰进明在朝中没有什么后台,就算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人替他出头找麻烦,但是吴王李袛却不同,作为一个皇亲国戚,虽然不是亲王级别的王爷,但怎么说也是李氏族人,在朝中和皇族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处置吴王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种事情当然是要丢给皇帝去伤脑筋。

    赵子良听取了众幕僚官员们的意见,很快让杜甫执笔手书一封奏章,并派快马送往长安。

    三月初十,两路大军在邺城南二十里外汇合,总兵力三十五万人马,然而大军抵达这里扎营之后,一脸数天,赵子良都不下令对邺城进攻,只是分别派兵把邺城的东南西三个城门给围了,只留下北门没有围住。

    唐军只围城而不攻城,这反而让城内的安庆绪叛军惶恐不安,城内二十万叛军的粮草消耗每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又没有任何粮草进入邺城,叛军囤积的粮草很快消耗得七七八八,为了争夺粮草,叛军果然如赵子良预料的那样,开始内讧起来。

    三月二十二,当晚,邺城城内的叛军发生了大规模火拼,安庆绪带着数千人马从混乱之中出北门向北面的邯郸逃去。dudu1;

    次日一早,得到消息的赵子良立即下令大军进行攻城,此时城内叛军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城门和城墙上虽然有守军,但等唐军一开始攻城,叛军便做鸟兽散,纷纷向城内逃去,唐军当即攀爬上城墙后打开城门,大股唐军涌入城内,叛军四处逃散,但很快被追上,一阵厮杀之后,叛军开始缴械投降。

    收押俘虏、打扫战场、平息邺城城内混乱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有幕僚官员们的协助,赵子良要操心的事情不多,他派出一支兵马追到邯郸境内,除了安庆绪带着严庄少数心腹以及数千骑兵逃走之外,有七八万叛军被杀,其他都被俘虏,而安庆绪等数千人逃入史思明的势力范围之后立即被史思明派兵包围并缴械,安庆绪和手下心腹严庄、孙孝哲、能元皓等人全部被俘,兵马也被史思明吞并。

    邺城皇宫。

    龙椅已经被抬走,唐军打进来的时候,这皇宫已经被叛军掠夺一空,但大部分财物后来都被追回,此时皇宫内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作为皇宫是不行了,但作为元帅行营是绰绰有余的。

    大殿上,赵子良坐在丹陛之下一张普通的椅子上,官员将校们分坐两侧,大家的情绪都很高,这是平叛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基本上没有什么伤亡,却斩首七八万叛军,俘虏十几万,安庆绪的势力也得到了彻底的瓦解。

    赵子良看着刚从长安送来的公函,然后抬头看着众将校官员说道:“诸位!”

    众人纷纷停止议论谈笑,都看向赵子良,赵子良说道:“长安方面派人送来加急公函,朝廷对李袛和贺兰进明已经有了处置的结果,革除李袛一切官职,即日押送长安交由宗正府关押,贺兰进明不遵朝廷旨意和号令,私自蓄养兵马,拥兵自重,即日起革除一切官职,押送长安交由刑部关押,等候圣裁!”

    “早就应该处置这两人了!”

    官员将校们又开始议论起来,赵子良咳嗽一声,喊道:“军法军纪司司长龚仁,命你派人明日就要送这二人去长安交由有司关押!”

    龚仁站出来抱拳道:“遵命!”

    赵子良又道:“好,接下来来说一下今后两三个月的安排,这次大胜,我们剿灭了安庆绪叛军势力,斩杀七八万人,前后俘获共二十多万人,我寻思着这么多俘虏总不能全部留下,一方面我们无法承担如此多兵力的军费开支和粮草供应,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年连年战乱,民间青壮损失严重,生产严重受阻,各地方缺乏劳动力,因此我已经向朝廷上书,从俘虏之中抽调些精壮、战力强悍之士留下,再从原来的军中裁撤淘汰一些老弱、伤员,打发这些人回家,补充各地方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让各地方尽快恢复生产,这次裁军是大范围的,我的预计是留下北庭军十万主力、两万预备队,把裁撤过后的河南军和一部分精锐降兵整编为中原军,一共二十万人马,编为十五个军,每个军一万两千人,在原来河南军的基础上进行整编,淘汰、裁撤的人和其他降兵一律遣散回家,朝廷已经同意了我的上书建议!中原各地马上要进入雨季了,大规模战事只怕无法进行,正好我们要利用这段雨季期完成这次整编,待雨季期结束之后,我们再汇同河东军、朔方军、漠北军等各军一起围攻史思明部,再让他逍遥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展开全面进攻,完成最后的平叛,彻底解决史思明叛军!”dudu2;

    这次会议过后,唐军果然停止了进攻,开始进行裁军和释放俘虏回家的事宜。

    ······

    长安,大明宫。

    进入春季之后,玄宗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老化,尽管病情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正常理事,大部分国事还是交给宰相们处理,由太子李亨监国。

    李亨恢复储君的身份之后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做出格的举措,每次主持廷议都是少说多看。

    “太子殿下,今日一共有三十二份奏章,前面三十一份在刚才都议完了,只剩下最后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这是兵马元帅赵子良派人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

    李亨站在丹陛之下,垂着手,问道:“捷报的内容如何?”

    张镐说道:“赵元帅在捷报中说已经攻破邺城,斩首八万、俘虏十一万、缴获无数,擒获叛军大将和官员数十人,只有安庆绪、严庄、孙孝哲等少数叛贼带着数千兵马逃向邯郸,据可靠消息,安庆绪等人进入史思明的势力范围之后立即就被史思明派兵缴械并抓获,也吞掉了他仅剩的数千兵马,如今安庆绪等人已经被史思明全部斩杀!”

    所有朝臣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这下好了,安庆绪一死,史思明一人如何能够支撑?只怕很快就会被剿灭。

    李亨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说道:“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要把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去禀报父皇,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

    李亨正要吩咐众大臣各自散去做好本职工作,这时大殿外传来一声长长的:“报——”dudu3;

    “报——紧急军情”

    “报——陇右紧急军情”

    李亨和众宰相们听见这声音,又看见正跑从殿外跑进来的八百里加急鸿翎信使,脸色都变了。

    只见那鸿翎信使进入大殿之后立即从背后取出一个长筒包裹举起来下拜道:“陇右道紧急军情!”

    “快,呈上来!”李亨急切地吩咐。

    太监李辅国立即上前取走长筒包袱,打开之后从里面拿出一份奏报双手递给李亨,李亨接过很快看了一遍,越看脸色越苍白。

    韦见素等人见状,纷纷问道:“太子殿下,到底出了何事?”

    李亨抬头,看着众宰相艰难地说道:“吐蕃人发现了我朝边境空虚之实,趁着陇右各地小麦等粮食正要收获之际兴兵二十万大举进犯,再次突袭了石堡城,击溃了宛秀和神策二军,并一路势如破竹向东、向北推进,已经攻占了陇右道治所——鄯州,形势极为危急”。

    “啊!”众宰相大惊失色,朝堂为之一震。

    韦见素反应过来说道:“陇右和河西一直很空虚,这几年也没有恢复过来,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抽调兵马前往陇右抵挡吐蕃大军,否则一旦陇右陷落,关中就危险了,长安也会直接受到吐蕃军的威胁!”

    张镐立即道:“太子殿下,此事关乎我朝国运,兹事体大,必须要让陛下定夺才行!”

    “孤马上去面见父皇,诸位等孤的消息!”李亨拿起两份奏章立即转身向皇帝寝宫而去,李辅国紧紧跟在后面。。

    第773章吐蕃来袭:公告: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第774章 皇帝的决定() 
readx;    “殿下,殿下,您慢点儿!”太监李辅国在后面小跑步紧紧跟着李亨。Δ┡.ㄟM

    自从几年前李亨在马嵬驿兵变失败,父子俩都被玄宗圈禁,李辅国这个太监就一直悉心在身边照料,其忠心可见一斑,李亨感念其忠心,在恢复太子之位后,对他大力提拔。

    李亨此时没有理会李辅国,脚步走得更快了,很快便到了皇帝寝宫门口,门口的两个太监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李亨立即道:“快禀报父皇,孤有紧急军情要向父皇禀报!”

    “殿下稍等!”

    不一会儿功夫,小太监出来道:“殿下,陛下请您觐见!”

    李亨立即迈步进了寝宫,走到御榻前玉环也在,立即下拜道:“儿臣拜见父皇贵妃娘娘!”

    “咳咳咳咳??????起来吧,来人,给太子搬凳子来!”玄宗咳嗽几声对李亨抬了抬手。

    “谢父皇!”李亨站起来小心退到了一边,小太监搬来凳子,李亨小心坐下。

    玄宗在太监和杨玉环的帮助下从全躺到半躺着,精神也恢复了一些,问道:“太子来见朕所谓何事?”

    李亨欠了欠身,从大袖中拿出两份奏章说道:“父皇,有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父皇是要先听哪一个?”

    玄宗问道:“好消息是什么?”dudu1;

    “兵马大元帅赵子良派人送来捷报,七八日前已经攻克邺城,斩八万余,俘虏十一万,叛军大将和官吏数十人被俘,安庆绪及其从属严庄崔乾佑能元皓孙晓哲等人带着数千残兵败将退入河北史思明的势力范围,但很快被史思明包围缴械,安庆绪等叛贼领悉数被史思明处死,其兵马也被吞并!”

    玄宗听了这个大号的消息,难得高兴一会,心情大好,说道:“好,好啊,这么多年了,终于灭了安氏,如今已经只剩下一个史思明,已是孤掌难鸣,以赵卿家之能,要灭他只在反手之间!”

    杨玉环和殿中的太监宫女们也都纷纷下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剿灭叛军之日已不远矣!”

    “哈哈哈??????”玄宗大笑,很是高兴了一阵。

    高兴完了,玄宗也知道是要听坏消息了,问道:“坏消息是什么?”

    李亨道:“陇右方面传来八百里加急,七日前,吐蕃兴起大军二十万进攻我陇右各地,由于我陇右各地兵力不足,吐蕃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如今攻破了鄯州城,整个陇右道也大片沦陷!”

    玄宗没有想到坏消息竟然是吐蕃大举来犯,二十万吐蕃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陇右地去全部的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两万人,而且又没有足够威望和才能的大将统领,也难怪会被吐蕃推进得这么快。

    经历多了,玄宗此时虽然感到事态严重,但也不显露于形,沉吟片刻后说道:“赵卿献上的外交策略为我们争取了数年的时间,如今叛乱已经平定得差不多了,吐蕃军也来了。陇右道紧邻关中,如今吐蕃军大举来犯,对我朝威胁不小!须要抽调兵马赶赴陇右御敌!太子,你是怎么想的?”

    李亨有些犹豫,经历过马嵬驿事变之后,他的胆子和锐气已经在这几年被磨得差不多了,犹豫着不敢说,“这??????”

    玄宗皱眉,叹道:“朕让你说,你就说!朕已经老了,过了今天还不知道有没有明天,以后就己的了,你是怎么想的,说吧!”

    李亨额头上隐隐渗出汗珠,拱手道:“既然父皇让儿臣说,儿臣就斗胆说说自己的儿臣认为,内患已经不足为虑,吐蕃来犯才是如今朝廷最应该重视的大事,如今中原各地进入雨季,平叛大军几乎都在休整,赵元帅也在进行裁军事宜,儿臣建议下旨让赵元帅停止裁军事宜,同时也停止释放俘虏回乡,抽调二十万大军火西进,委任大将统带迎击吐蕃军!”dudu2;

    玄宗听了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问道:“如果要从中原平叛大军中抽调二十万西进陇右迎击吐蕃军,你认为以谁为将最为合适?”

    李亨道:“当然赵元帅是最合适的,只不过他还要主持平叛事宜,能统带大军迎击吐蕃军的大将不少,例如郭子仪李光弼王难得张守瑜高秀岩仆骨怀恩等人都是良将,儿臣认为,郭子仪老成持重,是上上之选,但他没有在陇右和河西呆过,李光弼的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他在河西的时间不短,了解吐蕃人的习性,可以担此重任!”

    “李光弼?”玄宗轻轻点头,说道:“他倒是一个好人选!但朕还是不放心啊,正如你所说,叛贼如今只剩下史思明已经孤掌难鸣,平定此贼已经不是难事,那么把你那亲家留在河北还有什么意义呢?平定一个史思明也需要他亲自去吗?岂不是大材小用?”

    玄宗对站在旁边的高力士抬了抬手,高力士立即上前躬身道:“陛下!”

    玄宗道:“派八百里加急给赵子良传旨,命他暂停裁军事宜,亲自统带北庭军本部以及新编中原军十万,一共二十万人马火挥师西进陇右迎战吐蕃军,至于中原平叛事宜,朕另有安排!”

    高力士答应道:“遵旨!陛下,天下兵马大元帅只是临时职衔,既然赵子良已经不再负责平叛事宜,这头衔是不是要收回?元帅府是不是要撤销?圣旨上要不要加上这两条?”

    玄宗说道:“不必,赵子良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怎么做!”

    “诺!”

    几天之后,赵子良在邺城接到了圣旨,旨后皱起了眉头,“来人,请各位先生过来议事!”

    亲兵答应:“诺!”

    幕僚官员们接到通知后很快就来见赵子良,赵子良示意大家都坐下,然后拿出圣旨说道:“诸位先生,真是好事多磨啊,长安来了圣旨,说吐蕃人撕毁盟约举兵二十万大举进犯陇右,如今连鄯州城都被吐蕃人攻占了,陇右各地沦陷大半,局势十分危急,皇帝命我放下这里的事务,统带北庭军和十万中原军火西进陇右平叛!而且还有暂停裁军事宜,俘虏也不能放了!”dudu3;

    众幕僚们听了吐蕃人大举进犯,还攻破了鄯州城的消息极为震惊,王维叹道:“内患未除,外患又起,我大唐如今真是多事之秋啊,这该如何是好?”

    赵子良问道:“诸位先生以为如何?我是奉诏立刻挥师西进呢?还是上书皇帝,建议皇帝另外派人带兵前军迎战吐蕃军?”

    岑参说道:“大帅,如果把安禄山父子跟史思明相比,他们父子俩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都远不及史思明,别叛贼只有史思明一人了,但这史思明比安禄山父子二人加起来都难对付,如果大帅此时离开,那么让谁来主持平叛事宜?这河北周边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大军,如果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人来统带,不但不能尽快击败史思明,只怕还会被史思明利用反败为胜啊!”

    元帅府行军司马陈青说道:“岑先生说得不错,外患虽然可怕,但是内患更可怕,如果不尽快除掉史思明,等他把河北经营得如铁桶一般,我们再要动他就要耗费更大,平叛不能半途而废啊!这次吐蕃人来袭也不知道是真要大举进犯还是只进陇右劫掠一番,皇帝把大帅调过去打吐蕃人不是大材小用么?”

    赵子良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尚正犹豫着要不要开口,于是问道:“高先生,此事你怎么

    高尚拱手道:“大帅,下官斗胆推测皇帝下这道旨意的用意:第一,皇帝可能认为安禄山父子既然已经授,叛军大部分都已经剿灭,只剩下史思明已经不足为虑,反而认为吐蕃这次大举进犯是心腹大患;第二,圣旨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如果大帅不再负责平叛事宜,那么大帅就不再是兵马大元帅,元帅府就要自动解散,大帅手上的元帅大印就要上交朝廷,这个头像也会被自动收回,皇帝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不用明说也能不动声色的削弱大帅的兵权,如若等到日后平叛结束,皇帝再明确下旨收回大帅的兵权,就伤了脸面!”

    赵子良叹道:“平叛结束之后,不用皇帝下旨收回兵权,我自己也会上书主动交出兵权!如今平叛大业还差最后一步,却出了这等事。我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却挡不住别人心里怎么想,奉诏都不行了,否则就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这时杜甫说道:“大帅,下官建议大帅争取一下,向皇帝上书建议另外派大将统兵西进迎战吐蕃军,待大帅完成平叛事宜之后再主动交出兵权!吐蕃扰边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们就算占据了全陇右道也站不住脚,只待大帅平定史思明,想怎么打吐蕃就怎么打,如果现在放弃史思明而去对付吐蕃,岂不是因小失大吗?”

    赵子良思索着杜甫的话,最后还是先上书一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出来,如果皇帝不采纳,那时自己再挥师西进也不晚,最多也只是耽误十来天的时间,这点时间吐蕃人也打不到长安。

    于是赵子良马上让杜甫代替自己写一封奏章派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大雁塔拍**写真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