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决堤,那将是大面积的灾难,会造成千万百姓流离失所······”。

    赵子良听了李栖筠的话之后问道:“李大人,修缮和加固这些危险河段的河堤需要多少钱款?”

    李栖筠回答道:“据工部官吏们的初步预算估计,整个工程大约分四个月内完成,需要三百万贯左右!”

    大臣们听了之后倒抽一口凉气,三百万贯?一个大臣站出来高声道:“李大人,你开什么玩笑,现在国库空虚,哪有这么多钱给你修河堤?朝廷还要平叛、还要给军队发军饷,给官吏们发薪俸,你就是把国库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出这么多钱出来!”

    “是啊,是啊,现在哪里是修河堤的时候,还是等天下太平了,等平定叛乱了再进行吧!”大臣们纷纷议论。

    赵子良举手阻止大臣们议论下去,问道:“李大人,工部有具体的施工方案步骤计划和钱款使用明细预算吗?”

    李栖筠闻言大喜,立即从大袖中掏出一本奏章双手呈上去说道:“这是微臣总结了工部同僚们的想法之后写出来的条陈,请大王过目!”

    赵子良从太监手里接过奏章看了起来,良久才抬头,沉思片刻后对众臣道:“水利河堤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若是黄河和长江决堤,给大唐造成的破坏甚至比叛乱更加严重,朝廷不能不引起重视!任何事情都可以拖一拖,修筑和加固河堤之事决不能拖,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关系一个人生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生死!洪涝灾害过后会让大量的百姓无家可归,而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又会给他们所过之处的地方官府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如果当地官府赈灾不力或处置不当,则很有可能发生叛乱。大人们啊,咱们可以每天坐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可那些百姓们呢?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天灾**虽然不是由人力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朝廷能够事先预防,把防汛事务提前做到位,把河堤加固和修缮,就可以避免决堤等这等灾祸发生!刚才有人说现在国库没钱,既要发兵平定各地叛乱,又要给军队将士们和官吏们发军饷和薪俸,哪来的钱去修什么河堤?要本王说,这是短视!只看到眼前的困难却没有看到长远的危机,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则会处处受制!国库是没钱,但修缮和加固河堤用的三百万贯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就在前些天,办案官员从户部那些蛀虫的家中查抄出一千多万贯,看看,几个户部小官就贪了这么多,触目惊心呐!”

    “朝廷就算再困难,国库就算再空虚,就算本王不吃不喝,也要把修缮和加固河堤所需的三百万贯拿出来,咱们决不能让多年前黄河决堤所造成的大面积洪涝灾害的历史重演!户部侍郎李峄何在”。

    李峄是吏部尚书李岘的哥哥,兄弟俩都是信安王李袆的儿子,他们还有一个大哥李崱顛‘已经过世了。李峄听到赵子良叫他的名字,立即站出来拱手答应:“微臣在!”

    赵子良说道:“从即日起,由你总领户部大小事务,准备三百五十万贯作为专款用来修缮和加固危险地段的河堤,不得挪作他用!”

    从玄宗后期开始,六部尚书经常有空缺的时候,若尚书之位没有人,各部则由左右侍郎管事,就连三省的长官也是经常空缺,即便是有人,也只是荣誉职衔,并不管事,具体管事是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人。

    李岘拱手应声道:“微臣遵命!”

    赵子良又对李栖筠说道:“李大人,除了修缮和加固河堤之用的三百万贯之外,本王再多给你五十万贯,用于修缮和疏通长江、黄河沿岸地区的水利沟渠,方便明年开春之后的春耕灌溉和夏季泄洪。你们工部也要行文给长江和黄河沿岸各地官府,让他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若专款调拨下去之后,各地官府官吏因为失职而依然造成河堤决口,那么他们就等着上断头台!本王杀起人来,绝对不会手软,特别是那些因渎职、不作为、贪赃枉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官员!你们工部要派专员前往沿岸各地对当地官府组织民壮修缮和加固河堤之事进行指导,每一段河堤修缮和加固完成之后,你们要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一定要让当地官府重新返工,还要监督款项的使用情况,任何人要是敢打这批专款的主意,不管他是谁,本王绝对不会放过他,天下百姓也不会放过他!”

    这话让所有朝廷大臣心中凛然,都知道赵子良对于贪官污吏的痛恨程度了。李栖筠拱手大声应答:“请大王放心,微臣亲自盯着这件事情,若有任何问题,微臣随时向大王禀报!”

    “嗯!”赵子良点点头,对御史中丞吴损说道:“吴损,御史台也要派出监察御史盯着这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有什么猫腻,只要有一定的证据在手,本王授权你们御史台可以立即进行立案调查,先停他的职,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让他无法动用官方资源阻扰你们办案!但是有一点本王要跟你们御史台讲清楚,绝对禁止随意捏造和伪造证据进行栽赃陷害,不是没有人监督和盯着你们御史台,若是发生这种事情,你们就是执法犯法,罪加一等!”

    赵子良这番话给了御史台极大的权利,这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以前御史台只能暗中进行收集消息和证据,根本不能正大光明的调查,而现在有了赵子良的支持,不但可以正大光明的调查,在掌握一定的证据之后还可以直接停止目标的职务,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这个权利太大了。不过赵子良给御史台放权的同时也给他们加了一道紧箍咒,这让吴损心里虽然高兴,但也暗中警告自己不能得意忘形,万一被某人抓住了御史台滥用职权的事情,他这个主管御史台大小失误的御史中丞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第1029章 整顿吏治(7)() 
朝会结束后,各衙门的主要官员都各自回去召集本衙门的大小官吏训话,传达朝议要求各衙门制定考勤制度和进行反腐倡廉的决定,各衙门在传达这些决定的同时也开始在内部设立相关的自查自检部门。

    刚开始几天内,各衙门内平日里懒散惯了的官吏都没有在乎,那些捞钱捞惯了的官吏也没有引起重视,但是摄政王府最新成立的检查团在对兵部和刑部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两个衙门虽然都制定了考勤制度,但是却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执行力度,检查团当即对兵部尚书颜真卿和刑部尚书路嗣恭进行了严重警告,并勒令他们进行整改,再发现问题,就撤他们的职。

    被严重警告的颜真卿和路嗣恭这下发炸了,每天都在衙门蹲点,监督下属各官署衙门的主要官员在考勤制度上的执行,只要发现有哪个衙门执行不力,当即暂停对方的职务,并在整个系统内进行通报训斥,同时让其副手继续执行,若再执行不力,就停副手的职务,直到有人能够执行为止。

    经过这一轮的抽查,兵部和刑部先后有一个郎中、三个员外郎、六个主事、四个令史、三个亭长、五个掌固被暂停职务并在全系统内通报训斥、扣罚薪俸三个月、记入档案。

    与此同时,御史台台院的侍御史们也没有闲着,短短的五天内,三省六部九卿衙门中就有一个侍郎、两个郎中、两个员外郎、八个主事因贪赃枉法被御史台带走调查。

    一时间,整个京城朝廷各个衙门内都开始风声鹤唳,朝廷各衙门的大小官员再也不敢等闲视之,要知道一个官员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爬到侍郎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官场剩下、要经历无数阴谋陷害和权谋斗争才能走到这一步,能做到某部侍郎的官员都是很容易的,可谓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能过去的就那么几个人,对这个官位是特别的重视和珍惜,如果被剥夺了官职,就等于是断掉了他的政治生涯,这比让他去死还难受。

    这次整顿官场的力度如此之大、面积是如此之广、惩罚是如此之严重,可谓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官吏们再也不敢等闲视之,朝廷各衙门官吏迟到、早退、不签到的情况再也很少发生了,谁也不想丢饭碗,谁也不想被赶出官场。

    对于赵子良这次对吏治的整顿,大多数官吏们们都是保持支持态度的,毕竟现在的朝廷还没有腐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很多官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问题都不大,他们内心之中还留有为民请命的抱负,以前朝廷官场一潭浑水,很多官员虽然有抱负想要有一番作为,但上到皇帝昏聩,下到大臣不作为甚至贪赃枉法,他们下面这些官员只能随波逐流,但是如今赵子良主政之后开始大力整顿吏治,革新之新气象已初显端倪,大唐中兴有望,这些官员的雄心壮志又回来了,他们坚决支持赵子良的施政方略。

    朝廷各衙门的办公氛围完全不同了,有了制度的监督,官吏们一改以前懒散不作为的作风,开始变得勤奋干练,尽管有被迫的成分,但这在刚开始是难免的。

    相比官场的反应,京城长安的周围的百姓们放爆竹、载歌载舞的庆祝,长安城内各坊间和城外乡村的百姓们在茶余饭后都议论纷纷,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朝廷各衙门的吏治整顿有了初步成效之后,赵子良开始让中书省行为,通过门下省审核,由尚书台执行,把进行吏治整顿这股旋风席卷各地官府衙门,兵责成尚书省从六部九卿衙门中抽调官员组成若干督导组分别派往全国各地监督执行。同时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也抽调官员组成若干巡视团对于各地官府贪赃枉法的官员进行调查。

    整顿吏治这件大事为了取得百姓们和官吏们的支持,为了取得更大的成果,赵子良下令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在各州府、县两级行政机构分别成立分部,对同一级官府的官吏进行监督,同时下令让各地方州府、县把司法、审判、监督权力交出来,地方官府衙门只负责行政事务,官员不再主管,只有监督责任,具体执行分别由三法司各分部进行。

    同时,赵子良还下令在三法司衙门制定举报制度,在衙门外设立举报箱,允许任何人对不法官员进行举报,但举报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证据才能有效,可以分别采取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如果是实名举报,三法司衙门必须要立即立案调查。

    赵子良对朝廷和地方官府各衙门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无疑触动了相当一部分的利益,朝廷各衙门很快有人联合起来抵制他的改革,在政治上,赵子良如今是大权独揽,皇帝又退居深宫,反对他的官员在政治上没有办法对抗他,只能暗中联系长安各卫军队,想要以武力推翻赵子良的统治,但是这些人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自从凤翔军叛乱被全部处决之后,朝廷之中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轻举妄动,所有领兵将校兵士都开始互相监督监视,唯恐有人暗中发动叛乱牵连其他所有人,而举报发动叛乱的人则有重奖,如此一来,谁又敢轻举妄动?一些统兵大将连上茅厕、与夫人亲热都被人盯着。

    摄政王府。

    杜甫快步走进正厅大堂向赵子良禀报:“大王,王家、武家、裴家暗中联络军中将领预备发动兵变的人全部被擒获,目前已经被关入天牢等候处置!”

    李慕辰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如今风声这么紧张,这几家竟然还有胆量敢联络军中大将发动叛乱,看来我们的震慑还不足,手段还不够残忍,微臣建议,立即对这几家满门抄斩,不杀一大批世家贵族和官员,不足以让某些人死心,必须要把那些人蠢蠢欲动的心给湮灭在萌芽之中!”

    李泌站出来拱手说出了顾虑:“大王,如此一来的话,臣当心有人会把问题扩大化,如果造成整个朝野的恐慌,只怕局势难以控制!”

    赵子良思索片刻后说道:“人只要不死,心就不会死!那些本来不欢迎我们、反对我们的人,无论我们做什么,他们都是不喜欢、不高兴的。就算我们把手段用得更残忍,他们也不可能死心,他们只会隐忍、再隐忍,等到我们懈怠的时候、露出破绽的时候,他们就会绝地反击,有一句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咱们总不能总是防着那些人,而且我们还不知道他们是谁,想要把危险都消灭,只能让他们自己跳出来!传本王令谕,日后这种类似的案子全部交给三法司会审,一切以大唐律例为准绳,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既不扩大范围,也不姑息养奸!不是我赵子良要对他们下手,也不是我赵子良容不下他们,是大唐律例不放过他们,他们要恨、要报仇,就去找大唐律例!另外,把举报他们的军中将校的名单报上来对这些人进行考察,有才能、忠诚度可靠的,酌情进行提拔,对才能平庸者进行厚赏,咱们总得捧出一些榜样来,让其他人也看看,举报坏人确实有危险,但是却也有巨大的好处,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李泌拱手高声称赞:“大王英明!”

    自古以来,权臣、皇帝施展政治主张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甚至想要推翻现行的权利结构,因为他们的利益被侵犯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理所当然的要反对,而权臣们或皇帝想要顺利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会采用强权去铲除这些阻碍,把那些反对他们的人赶走或者消灭,让施政之路变得畅通无阻,只要一道命令或一道诏令就够了。

    但是像赵子良这样不用强权,只用律法对付政敌的手段从未有人使用过,使用律法对付政敌是利用这些人触犯了律法,让他们锒铛入狱,再让相关的衙门进行审理审判,这让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话说,就算那些被抓被杀的人也会甘心受死,因为律法让他们认识他们本身是有错的。如果使用强权,在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的情况下就把人抓了或杀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而这些被抓被杀的人和他们的亲族朋友都会不服。

    赵子良这么做,让李泌意识到这才是最高明的打击政敌的方法,也是最高明的政治斗争的手段。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如果对手没有触犯律法,那么这个办法就没有用处,而且在很多时候对权利高层的少数人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些人已经用不着自己去触犯律法而达到目的,有的是人替他们代劳。

    这时掌书记文浩然抱来一堆奏章对赵子良禀报:“大王,这些都是朝廷大臣们对京兆尹人选的推荐奏章,一共三十四本!”

    赵子良笑着对众人说:“看看,京兆尹这位位置这么吃香,多少人都盯着它!本王倒要看看他们都推荐了哪些人!”

第1030章 出乎意料的任命() 
赵子良认真看完所有的推荐函,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对杜甫吩咐道:“通知李勉来一趟,安排一个时间,本王见见他!”

    杜甫拱手答应:“诺!”

    高尚问道:“大王是想任命李勉为京兆尹?李勉可是宗室中人,他有可能站在太子一边,如此一来,京兆府就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了!”

    这个问题赵子良已经考虑过了,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目前只有李勉最合适这个位置,他说道:“高大人的顾虑本王考虑过,但是本王和摄政王府需要结党营私才能让政令通行吗?答案是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在朝廷各衙门当中并未担任什么职务,你们只是本王的幕僚,本王不是要把所有朝臣都拉到本王的阵营才能控制朝局,本王是主政者,朝廷中已经有了三党势力,本王和摄政王府要做的就是平衡这些势力,让政令畅通的执行下去,谁要是阻扰政令的执行,本王和摄政王府就进行打压。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朝代拉帮结派的现象都是存在的,想要消灭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这是官员大臣们自我保护的一种下意识行为,我们不需要消灭朝中的派系,只要掌控平衡,本王要让这些朝廷大臣们明白,本王并非是要针对或者铲除他们的势力,只是告诉所有人,本王不管谁是谁的人,只要他有才能、忠于朝廷、拥护本王的施政方略、勤劳王事,本王就会予以重任,反之则进行打压!”

    李慕辰若有所思,说道:“大王英明,如此一来,大臣官员们很快就会发现大王并非是有意针对他们哪一方,无论朝中哪一方势力都不会再把大王和摄政王府当做敌人了。他们会把大王当做皇帝一样,争相在大王面前争宠!然后,他们之间继续互相敌视、防备,但是他们对朝政也会越来越用心!”

    赵子良对李慕辰的分析不置可否,旁边其他官员则如拨云见日一般豁然开朗,原来真正英明的上位者是如此玩弄权术的!

    众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这件事情上的时候,李泌已经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微臣认为大王整顿吏治举措虽然已经初显成效,但是我们现在依然不可大意,因为朝廷军队并未完全掌握在大王手中,只要军队没有被大王完全掌握,大王颁布的任何政令和举措都有可能被推翻。朝廷三派势力和那些世家大族们在军中多有代言人,而且职位都不低,不少还是统兵大将,这帮人可没有什么大唐和朝廷利益至上的观念。什么叫家国天下?在他们眼里,家当然比国重要,因此他们私心到底有多重,大王最好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揣度他们的下限!当务之急,大王应当立即开始整顿军队,就算不能立即掌控,也要限制和分散统兵大将们的兵权!”

    赵子良深以为然,起身对李泌抱拳行了一礼:“先生真乃汉之萧何也!”

    李泌连忙闪到一边,“大王客气了,微臣愧不敢当!”

    赵子良当即对杜甫道:“传本王令谕,京城各军昭武校尉及以上军阶的所有将校于明日上午辰时赶到皇城议事,不得有误!若过时不到,则军法从事!”

    “是!”

    下午,得到通知的李勉来打了摄政王府,赵子良在王府内的紫金阁接见了他。李勉是宗室,一向以严厉干练而闻名,以前担任监察御史时,不畏强权,正直敢言,经常弹劾朝议失礼和不法官员,颇得肃宗看重,代宗继位之后也对他委以重任。赵子良这次决定委任李勉为京兆尹,就是想用的正直干练却又知变通来整治京城的治安、改善长安的经济状况。

    赵子良问他:“岭南那边的情况如何?”

    李勉道:“岭南多贼人,如今朝廷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