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虎子的弟弟?好好好”赵子良很是高兴,从大嫂手中接过婴儿,只是心里却是吐槽不已。这大哥给孩子取名真是叫人无语,如果多几个孩子,难不成还取名叫赵猪、赵狗不成?

    赵子善在旁边看见赵子良很喜欢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很高兴,想起现在快要晌午了,要准备饭食才行,于是吩咐自己媳妇:“马上要到晌午了,你快去准备饭食,多准备一些,这么多人怕不够吃”。

    赵子良连忙让一个扈从拿来一包银子递给赵林氏。说道:“大嫂,我们一行人这么多人在家里要住上二十多天,吃喝用度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外从明日开始。我想请全村的父老过来吃酒,另外找人请一个戏班子过来唱戏,什么杂耍、只要能逗乐的,都可以请过来,连续三天。这些银子,你先拿着花。如果不够再找我拿”。

    尽管银子在唐朝不是主要流通货币,但它却是可以换成铜钱的,只是在买东西时不是很方便,需要到专门的钱庄换成铜钱,这中间需要有着手续费。‘

    赵子善看见后立即伸手阻止自己媳妇拿钱,对赵子良道:“不行不行,你上次托人带回来的钱还有很多没花完了,哪能再让你花钱?拿回去,拿回去”。

    赵子良笑道:“大哥,别说这么说,都是一家人,那么都人吃喝,又要请人唱戏、杂耍什么的,连续三天的花费可不小,拿着吧!”

    赵子善见弟弟坚持,只好对自己媳妇道:“那行,既然二弟这么说,媳妇你就收着。二弟你离家这么多年,也多亏了村里父老乡亲多帮衬才能把日子过下来,爹爹过世之时,还是乡亲们忙里忙外的,你现在回来了,也理应请父老们吃一顿酒,这事不能马虎,还是我亲自来操办这件事情,下午去坟头祭拜完爹娘之后,我就去找人”。

    赵子良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大哥了!”

    “嗨,说这话做什么,这是应该的”。

    下午,赵子良在哥哥赵子善的带领下来到父母的坟头祭拜了一番,赵子善离去准备这几天款待村里父老的事情,而赵子良则留下来让白孝德等人在父母坟头旁边搭建了一个草庐,准备结庐而居为爹娘尽孝。

    虽然赵子良并不是很喜欢这样,但没办法,这是这个时代的风俗,平民老百姓可以不讲究这些礼节,但是他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了,一言一行都要有礼有节,否则容易被人诟病,甚至被人弹劾。

    吃过晚饭之后,赵子良和白孝德等几个扈从提着灯笼来到草庐,草庐内早已经铺好了床铺和蚊帐,赵子良将灯笼挂在草庐外,坐在桌子边,一手拿着芭蕉叶扇子扇风,一手拿着一卷书读着,而白孝德等人则回去休息。

    次日一大清早,赵子良便起来在爹娘坟前磕头上香,然后开始修习武艺,直到白孝德等人送来早膳才停下,洗漱一番后进膳。

    吃完早膳之后,赵子良问白孝德:“家里宴请村里父母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白孝德说道:“昨日傍晚时分,大老爷就从镇上请来了大厨,酒菜材料也都买回来了,还杀了家里一头大肥猪,今早那些唱戏的、杂耍的都来了,正在准备呢”。

    赵子良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横刀说道:“来,孝德陪我过几招”。

    白孝德一愣,随即大喜,连忙答应:“诺,请将军指点!”

    白孝德指点,这是赵子良在借机指点自己的武艺,他知道要想得到赵子良这种级别的武将的指点,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能得到赵子良的指点,自己将受益终身。

    两人各自抽出横刀,赵子良示意白孝德向自己进攻,白孝德也不客气,当即双手举着横刀向赵子良劈来,赵子良挥刀撩开······

    赵子良在步战武艺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套路,也没有学过任何的刀法,他的战斗技巧都是在实战中磨练出来,很多次都是险象环生、受伤颇重,如果不是他

    他有手上那枚白玉扳指可以帮助他快恢复伤势,他只怕早就挂了,所以他的战斗技巧都是用命磨练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宝贵战斗经验,在体会到死亡时的所得,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经历生和死的战斗技巧。

    两人切磋了一个时辰,白孝德累得气喘吁吁,脸色白,而赵子良则是一直轻松的样子,没有丝毫疲倦的样子。

    白孝德此时才二十岁,气力和武技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赵子良相比,还差得太远太远,赵子良一只手就可以轻松应付他的攻击,并时不时的反击让他手忙脚乱。

    日上三竿之后,赵子良和白孝德等人回到家,此时已经有不少村里父老乡亲到来坐在院子里,这些人看见赵子良回来后,都起来笑脸打招呼。

    赵子良笑着不停拱手,“各位大伯大叔大婶,各位能来,子良很高兴,待会一定要多吃点”。

    众父老乡亲都点头笑道:“一定,一定”。

    此时,在房子门前的打谷场一侧,戏班子已经搭建起来一个戏台子,唱戏的已经开始唱戏,已经到来的父老乡亲都拿着板凳走出来看唱戏,另外一侧搞杂耍的人也正在紧张的准备着,等这边唱戏唱完一场之后,他们就接着弄杂耍,就像接力赛一样。

    戏班子和杂耍的连续搞了两场之后,时间就到了晌午,快要开戏的时候,村长老头急匆匆走过来找来赵子良说:“父母邓大人来了!”

    赵子良闻言沉吟片刻,说道:“县令的品级虽然比我低点,不过怎么说也是本县父母,日后咱们还得父母官多多照拂,我还是出去迎一下”。

    来到门口,两人抬的轿子落地,门帘被掀开,一个带着正七品上官帽的中年人从轿子中走出来,旁边一个小厮在邓县令耳边低声嘀咕两句。

    邓县令抬头看向赵子良,愣了愣,连忙上前几步作揖下拜道:“下官邓玉成拜见赵将军!将军荣归故里,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赵子良上前将邓县令搀扶起来,笑道:“邓大人客气了,请起,请起!家中事务多亏父母大人照料一二,感激不尽,请里面奉茶”。

    “多谢将军!”

    县令及其以下官员们的到来,让现场气氛更加高涨,村长和族老们激动得不知所措,纷纷围上来。

    按照品级来划分官员们的身份高低,赵子良无疑要比邓县令高得多,赵子良是正五品的定远将军,而邓县令只是正七品的县令,整整高出两个大品级,而在唐朝,军人的地位并不比文官的地位低。因此,邓县令前来拜会赵子良也是正常的。(。)

第217章 佳话() 
连续三天大摆筵席,再加上唱戏、杂耍等唱堂会让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农人们甚至都暂时放下了春耕的农活。

    在此之前,村子里从来没有哪户人家摆过三天的流水席和连续三天的堂会,这让村子里的父老们感觉比过年的热闹得多,是从未有过的热闹。

    这日,赵子良、郑三和邓县令等人来到了村子里一间茅草房,茅草房门前一个老妇人正在纺纱。

    赵子良走近叫道:“马大娘,我是子良啊,您还记得我吗”

    郑三也叫道:“大娘,我是郑家老三啊”

    老妇人闻言停下,看向赵子良和郑三,又看向其他人,“你们是赵家老二和郑家老三我儿马东呢他为何没回来”

    赵子良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马大娘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仿佛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跌坐在地上低声抽泣嘀咕:“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赵子良含泪道:“大娘,都怪我,是我没有看好马东,让他死于敌手,我真是该死”

    马母看着赵子良,拉着他的手,反而安慰道:“不能怪你,沙场之上乱之又乱,谁有顾得了谁呢这都是命啊我儿为国征战沙场,死得其所,老妇人应该高兴,应该高兴啊”

    说着说着,马母不由哭起来,眼泪如决堤之洪水一般。

    “扑通”、“扑通”赵子良和郑三两人双双跪在了马母面前。

    这下倒是让马母止住了哭泣,“你们这是”

    赵子良道:“大娘,我们和马东亲如兄弟,当初我们和马东都说好了,如果与敌交战,谁不幸战死,活着的人就得视战死之人的爹娘为自己的爹娘,要像侍奉、赡养自己的爹娘一样孝顺兄弟的爹娘娘啊,请受我兄弟二人一拜”

    郑三也说道:“娘啊,从今往后。您就是我二人的爹娘,我们二人就是您的儿子,我们会像孝顺自己亲生爹娘一样孝顺您”。

    马母拉着两人的手仰天大哭:“儿子,为娘失去了你这个儿子。如今又得两个儿子,你在天有灵也瞑目了,呜呜呜”。

    母子三人抱在一起一阵大哭,在场官员、村民、扈从们无不落泪。

    哭了一阵,赵子良说道:“娘啊。皇帝让儿在京城长安任职,儿等不能留娘一人在此无人照料,儿和三儿商议之后想把您接去长安跟我们享福,不知您意下如何”

    马母擦了眼泪道:“儿啊,你们的心意,为娘知道,也心领了,只是为娘在这里过了一辈子,故土难离喽,你等身为武将。征战沙场便是家常便饭,为娘在尔等身边,定然会让尔等心有顾忌,尔等既然受皇帝赏识,便要忠君报国、勤劳王事,不以为娘为念才是,如他日尔等建功立业,为娘也能含笑九泉了”

    站在旁边的父母官邓县令站出来作揖到地,“老夫人深明大义,有古之徐母之风。实乃我辈楷模,然两位将军孝顺,老夫人也应当让他们尽尽孝心才是啊”

    马母摆手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妇人在这里耕田织布。有吃有喝,过得何等逍遥快活儿啊,尔等好生效忠皇帝、效忠朝廷,便是对为娘最大的孝顺了”

    赵子良和郑三两人闻言互相看了看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赵子善走过来跪下道:“娘,您既然是二弟的娘,那就是我的娘。子善在这里给您磕头了”

    马母:“这”

    赵子善恭恭敬敬给马母磕了一个头,扭头对赵子良和郑三道:“二弟和三儿,你们放心去做事,我把娘接家里去住,像对亲娘一样奉养,时刻尽孝,绝不让娘受半点委屈”

    赵子善的媳妇赵林氏也走出来说道:“是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娘去咱们家,奴家一定像孝敬亲婆婆一样孝敬您”

    父母官邓县令感叹道:“本官为官二十余年,从未见过如今日这等善事,此乃千古佳话也,本官一定要上奏朝廷”

    桑叶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村民们加紧时间进行春耕,而赵子良则在草庐边为爹娘守孝的同时修习武艺、熟读兵书,还抽空前去看望服侍马母,郑三也不时前去帮助干点农活。

    直到二十天之后,赵子良和郑三等人因为时间的关系,必须要启程回长安了,这才不得不准备动身事宜。

    这日,赵子善带着十一岁的儿子来到草庐旁找到赵子良,赵子良看见后打招呼:“大哥,你来了”

    赵子善点头道:“嗯,二弟,你明日就要启程返回长安了,今日我过来是想和你商量点事儿”。

    赵子良:“哦有什么事,大哥您说”

    “是这样的,你看虎子这小子年纪也不小了,他身体壮士,有一股子虎气,他跟着我这个泥腿子在家里种田也没什么出息,我想让他跟着你学些本事,如果将来能混出个一官半职,也算是他自己造化,如果不幸战死沙场,也是他的命,怨不得别人,你看”

    赵子良听了后,扭头看向赵虎,蹲下来摸了摸赵虎的脑袋,问道:“虎子,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愿意留在家里帮助你爹干活呢,还是愿意跟着二叔学了本事之后为国尽忠”

    赵虎叫道:“我愿意跟着二叔学杀敌的本事,请二叔带虎子一起走吧,虎子一定听二叔的话”。

    赵子良叹道:“你可知道,二叔是武将,是经常要上战场杀敌的,你跟着二叔,就必须要先学会杀敌的本领,学本事是很苦很累的,你可不能叫苦,另外你有可能会被敌人杀死在战场上,你不怕吗”

    赵虎摇头:“不怕,我想像二叔一样称为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统领千军万马”。

    赵子良点点头,又摸了摸赵虎的脑袋,起身对赵子善道:“好,大哥,既然虎子有这份决心和志气,我这个做二叔也要帮帮他,就让他跟着我去长安吧”

    赵子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那就拜托二弟了”

    赵子良对白孝德说道:“孝德,你教教我这个侄儿学学骑马”

    “诺”

    赵子良又对赵虎道:“虎子,二叔给你下达第一个任务,先学会骑马,明日我等就要离家向长安进发,在此之前你不想学会如何在战马上,在战马奔跑时不会跌下来,你看,这位叔叔会教你,你有没有信心学会”

    赵虎看了看白孝德,点点头道:“二叔,我一定好好学”。

    “好样的”

    第二日,赵子良带

    上侄儿赵虎、郑三和白孝德等一行扈从二十余人告辞马母、哥嫂和村中父老们离家返回京城长安,父母官邓大人得到消息后在县城城门外等待,并送出十里之外。

    由于时间紧迫,与皇帝许下的假期期限不远了,赵子良等人在路上不能耽搁,只能尽量以最快的速度赶路。

    这日,众人在一家客栈住下,吃饭的时候,赵子良对郑三说道:“三儿,我想过了,我现在只是一个城门守将,一个普通校尉都可以干的活,却让我这个定远将军去做,我现在给你安排不了什么好职位,你先回碎叶城继续当任后勤司判官一职,来瑱大人和其他官员将校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应该不会为难你,甚至还会帮衬你,就算其他人翻脸不认人,至少李嗣业、魏猛、霍堪、梁琦、雷武这些人是靠得住的,你可与他们多多来往,有什么事情及时给我送来消息。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外放,条件合适了,我会把你调过来,你看如何”

    郑三道:“良哥,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放心,我回到碎叶城之后会把将军昔日的部下都聚拢起来合成一股力量,有朝一日良哥如有需要,我们随时愿意效命”。

    赵子良点头道:“三儿,你很了解我的心思,就这么办吧另外,封常清这个人很有些才能,相信你也体会过了,他不仅在统筹方面很有一套,军事方面的才能也不差,你一定要好好笼络住他”。

    此时,盖嘉运在京城长安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长期的边疆苦寒生活让他一朝回到长安之后就有些再也不想离开了,因此前往河西节度使驻地凉州赴任的行程被他拖了再拖,就这样一直拖了一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内,盖嘉运经常流连于长安各大烟花之地、甚至还与不少道观的女道士们有着亲密的往来,由于他自恃屡立边功,沉溺酒色,不思防务,一再拖延赴任时间,他的种种行为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这不,盖嘉运被当朝右丞相李林甫的政敌左丞相裴耀卿给盯上了,裴耀卿向上书弹劾他,玄宗皇帝看过裴耀卿的奏疏之后立即派中官向他宣旨,让他立即进宫面圣。

    盖嘉运进宫见到皇帝后,皇帝催促他立即启程前往河西赴任,并询问他对安西之事的安排有何建议,盖嘉运立即建议皇帝任命阿史那昕为突骑施十姓可汗,任命莫贺达干为突骑施黄姓可汗。

    皇帝问其故,盖嘉运当即将当日与赵子良、夫蒙灵察等人合计之事合盘托出,这让玄宗皇帝又对赵子良刮目相看,皇帝没有当场采纳盖嘉运的提议,只说需要考虑,盖嘉运离宫之后立即打点行装前往河西赴任,刚好与快要返回长安的赵子良错过。。

第218章 上任城门官() 
四月十五日,赵子良等一行人回到了长安,次日赵子良就送走了准备返回碎叶城的郑三,而后来到左监门卫署衙报道。

    赵子良的职务是金光门中郎将,这个职务负责整个金光门的安全、巡查进出检查制度、城门启闭制度执行情况。

    唐朝施行门籍制度,对外郭城门、皇城门、宫门的开启和关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主要由左右监门卫负责,左右监门卫负责宫殿、诸门禁卫及门籍之法,中郎将负责宫殿城门的巡警事务及检校出入等工作,左监门将军负责检查进城、进宫者,右监门将军负责出城、出宫者。

    实际上,外郭城门根本就没有中郎将,只有左右监门卫分别派出的两个城门校尉负责安全巡查事务,一个管进,一个管出,城门的开启和关闭由专门的城门郎负责,城门郎掌管着开启和关闭宫门、城门的钥匙,而金光门中郎将是李隆基专门给赵子良设置的职务,统领左右监门卫派在金光门的城门校尉和城门郎。

    门籍制度下,唐朝不仅对进出宫门、皇城门和京城门以及各门开启和关闭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对夜间行人不准随意在街上行走有着严格的规定。

    每日凌晨点40分,承天门鼓声响起,京城各外郭城门开启,进出京城内外的百姓、官员们通过检查后可以进出京城内外,皇城门的开启大约是凌晨3点24分,宫门的开启还要稍晚一点点,一般来说,各门开启的时间是有先后的,外郭城门先开启,随后是皇城门,最后才是宫门,关闭时间顺序则相反,宫门先关闭,皇城门次之。外郭城门最后。

    每日黄昏时分的7点3分左右,承天门的鼓声再次响起,外郭城门开始关闭,可以说承天门的鼓声影响着长安城的居民生活。相当于一个整点报时的作用。

    与门籍制度相对应的是宵禁制度,顺天门击鼓四百次,城门关闭,后又击鼓六百次,坊门关闭。禁止行人夜行,宵禁制度的主要管理者是左右金吾卫,掌管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下设主要执行者,即左右街使、左右翎中郎将。左右街使负责六街的治安巡察,并暗中派出武官监督。

    当赵子良得知长安城的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的详细规定时,不由有些可怜长安城的百姓们为何凌晨一点多承天门就敲钟,东西南北十二个城门的城门郎听到钟声,京城各城门开始开启,这得多大的动静还睡得着觉吗到黄昏五点多就要关闭城门。城门关闭后又开始宵禁了,百姓官员都不准上街闲逛,这还有没有夜生活当然,夜生活是肯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