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影38万-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苦笑,却也无法反驳,总不能说国内的这些媒体,比欧美各大通讯社还要牛吧。国内是有一些精英级的记者(内心深处升出一只小手摇一摇,比如俺),也会出一些不错的报道,但行业的整体水平,却不是靠个别的优秀人物就能提升上去的。这是长时间的积淀,急也急不得。
  “但据我所知,那些媒体现在虽然没有集中报道,可是却都很关注。因为黑旗集团请的那些专家,都相当有威望,如果这新能源是弄虚作假,在这么长的航行时间里,不可能瞒住他们所有人的眼睛。黑旗集团这么做的意图,是先让事实说话,这和之前的能源骗局,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旦这次环球航行获得成功,黑旗集团成为巨富不在话下,连全球的局势都会为之改观。”
  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各国对中东地区的战争纷纷插手,说到底还是那里的石油。对一个国家来说,石油就是生命线,如果冒出来一个可利用的新能源,其会产生的剧烈影响,是让所有国际形势分析专家都会热血沸腾的大课题。
  如果一个国家掌握了这种能源,那么世界上国家力量的格局就会改变;如果是一个公司掌握了这种能源,那么他的力量连一个国家都会感到畏惧。
  “难道这就是黑旗集团隐藏的秘密?维布里和杨宏民的死,会不会和这种新能源有关?还有那家能源公司,是什么背景?”我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郭栋直接回答了我最后一个问题,因为前两个问题也是他所怀疑的,但和我一样他现在没有答案。
  “原本那是一家注册在英国的小能源研究所,资金和研究员都很缺乏,一直没有什么成果,也从不被人注意。两年多前这家研究所被黑旗集团以很小的代价收购,改组成公司。”
  “没了?”我惊奇地问他。
  郭栋双手一摊:“没了,就这些。这个新能源项目显然不是收购之前带过来的,看起来更像是黑旗集团为了把某项不知从何而来的技术合理化,才借来的壳。实际上这样一条采用双能源系统的船,从设计到造好,就算只用三年时间也是神速了。”
  “真是见鬼了,难道是外星人给他们的新技术不成。”我嘟囔着。
  “以你的经历,说出这么一句话,可也不能全当玩笑听哟。”郭栋开了个玩笑。
  我晒然一笑。外星人给地球人新能源的技术,这是太老的科幻小说套路,如果这就是真相,也太俗套了吧。
  “上午专家上船,下午起航,在起航前,有几位参观过新希望号能源动力系统的专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他们说,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份非常袖珍,有少许设计让他们联想到核动力系统。然而黑旗集团对新能源的形容是安全和清洁,现今的核能利用情况是既不安全又不清洁。”
  “是啊。”我叹了口气:“今年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那场灾难的创伤到今天仍未愈合。现在各国几乎都不再建造核电站,就是因为这玩意儿的问题太多太危险。”
  “更重要的是,核裂变反应堆结构复杂,并且需要重重的安全保护装置,新希望号的关键部份既袖珍又简单,如果那也是核能,至少比现今各国的核技术领先两代以上。而且黑旗集团说了,是新能源,而不是老能源的新利用方式。”
  “说了半天,其实还是搞不清楚其中的玄机啰。”
  “就这样看一看,哪有这么简单就搞清楚。”
  不知不觉间,和郭栋聊到很晚,这可和平时的打屁闲聊不同,说话的时候脑子一刻不停,到后来又累又困,呼呼睡去也。
  一夜过去,天刚蒙蒙还没全亮,“叮咚叮咚”的门铃就把我们吵醒。我眯缝着眼爬起来开门,刚开一条缝,一脸鲜活的寇云就把门扒啦开跳了进来。
  原来这丫头昨天玩得太累,回到房里很快就睡着了。我昨还奇怪呢,她怎么这么老实没跑过来串门烦我们两个,原来在今天早上等着我呢。睡得早当然醒得也早,这丫头从来闷不住,也不顾别人的死活,冲过来也。
  她既然已经过来了,我当然就睡不安生,心中痛骂嘴里报怨,挣扎着爬起来。我既然已经爬起来,郭栋当然也别想好好睡,很不甘地被我吵起来。
  寇云早上起来精力足话也特别多。两个目光呆滞的男人以拉长音的“嗯”和“哦”来回答她,还不时夹进一个惨痛的呵欠。
  洗漱完毕,准备去吃早饭的时候,房间里的电话响起来。
  是王翦打来的,说是半小时后来接我们,再次去指挥中心。是关于那块矿石的事情。
  昨天他说让我们等一段时间,我还以为会要好几天,没想到这么快。搞科研的说话果然很谨慎。
  同时也比较欣慰,因为我们就算不被寇云吵起来,也会被这个电话吵起来,多睡不了多久。
  早饭后来到宾馆大堂,王翦已经等着了。
  第二次来到指挥中心,这回却没有去地下基地,而是在地上二楼的一个会客室里。我们略等了一会儿,张鸿渐快步走了进来。
  打过招呼,他很快进入正题。
  “昨天的图像传输,从我们接通开始总共持续了一小时三十二分钟,你们走后矿石又被翻了两次,除此之外月球车没有其它的动作。画面上的矿石我们请了几位专家一起讨论过。以往环月球飞行的探测器也曾拍到过一些月球上的露天矿脉,像这种近距离的图像却没有。我们比对了一下,同时根据月球的自然条件推测,最接近的有两种矿石。一种是铁,另一种是钛。月球上这两种金属的含量极高,一般情况下他们分布散落于月球玄武岩或者月壤中,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聚集成能更方便利用的天然矿石。”
  “铁……和钛?”我有些失望地问。听起来这是两种没什么搞头的金属,还期望能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宝藏,这样才能稍稍解释一下黑旗集团干嘛要派辆月球车盯着嘛。不过转念一想,就算是那么大颗的彩钻,光派月球车盯着又有什么用,能看不能吃只能意淫一下,黑旗集团没这么无聊吧。
  “是的,那块矿石中,应该富含铁或钛。可是,如果就这样把它称作铁矿石或钛矿石,并不是合适的叫法。”
  “那该叫什么?”这次抢着提问的是寇云。
  张鸿渐略一沉吟,好像在思索有些话该不该说,又或者该怎么说。
  “关于人类登月的历史,你们都熟悉吗?”他问了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应该多少都知道一些吧。”说完我忽然想到寇云,估计就她不清楚。
  “唉,我知道得少一点。”寇云怯生生地举手。
  什么少一点,肯定是根本就一点不知道。
  张鸿渐也不禁向寇云微微笑了一下,说:“那我简单介绍一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他们用了八年的时间,阿波罗1号至10号飞船进行了多次不载人、载人的近地轨道飞行试验或登月预演,终于到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从那时起到1972年底,美国共发射了七艘飞船登月,其中包括中途返回的‘阿波罗13号’。前后共有十二名宇航员踏上月球。那时不知有多少人惊呼,人类就此走向宇宙。”
  说到这里,张鸿渐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听见这个消息,激动得不得了,就立志要搞航天,让中国人也能上月球。可是,自1972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全面收缩,登月计划中断,直到今天,美国人再也没有上过月球。然而从去年开始,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启动登月计划,从各国公布的登月时间表来看,几乎是争先恐后地要再次登上月球。这突然停止和突然复苏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估计你们就不清楚了。”
  听他说到这里,我心里突突直跳。看来张鸿渐准备把一宗牵动各国登月计划的隐密抖出来了。
  “其实也算不得绝密。”张鸿渐看看我们的表情,笑着说:“注意留心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也能猜出一二,还算是在台面上的,只是大家心照不宣,没有公开正式的宣布罢了。1972年以后美国人不再搞登月,原因很简单——入不敷出。以人类当时的航天水平,登一次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回报却几乎没有,那么多年撑下来,终于抗不住,得歇一歇了。这一次各国几乎同一时间要再次登月,其实是同一个原因,那就是登月能产生利益,而且是巨大的利益!”
  “利益?”我皱起眉问:“难道现在的航天科技已经发展到投入有产出的程度了吗?怎么在我印象里这还是个砸钱的活呢,在月球上建立移民区或开发月球矿藏,这还远得很吧。”
  “你说对了一半。在月球建立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这还是一项相当长远的目标,但那么多国家的登月计划,却的的确确是冲着月球上的资源去的。当然,把月球上的铁啊钛啊运回来,成本太高,就算是金矿也抵不上来回的运费。但是月球上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黄金。”
  “什么?”我和寇云同时问道。
  “氦…3,听说过吗?”
  我肯定自己看到过这个名词,可也就是看见过而已。
  “好像有点印象,不过您还是详细说一说吧。”
  “氦…3是热核反应堆最合适的燃料,热核反应堆和你们一般概念里的核电站里的反应堆是两回事,热核反应堆要做的是核聚变,而之前我们利用的是核裂变。核聚变又干净又安全,没有放射性,而且地球上的核聚变原料是核裂变的一千万倍。就在去年,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合作,在法国卡达拉舍开始建造国际热核反应堆,乐观的估计是8到10年建成,也有可能会长达30年。”
  “造什么东西要这么长时间?”寇云感叹。
  “这项工程的确非常困难,因为目前能用的燃料是氚和氘,让它们达到核聚变需要上亿度的高温,热核反应堆需要能持续长时间承受这样的高温,所以难度极大,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比比皆是。但如果用氦…3和氘进行聚变,则聚变的点火温度大大降低,以我们现今的技术水平,可以说利用起来是没有难度的。可是地球上氦…3储量极少,有的说是500公斤,有的说是几十吨,这些氦…3散布在各处,所以不管是500公斤还是几十吨,都和没有一样,提炼的代价大到不可能承受。”
  “原来是这样,那月球上一定有大量的氦…3了。”我说着,却忽然想到了黑旗集团的新能源。
  “是的,其实不管是地球还是月球,氦…3都来自于太阳。氦…3最初是在太阳上由于热核反应形成,然后借太阳风撒向四面八方,只是很少量能到达地球和别的行星。因为有大气层和磁场所阻,它们很难落在岩层表层上。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太阳风所携带的微粒便能顺顺当当地落在月球表面。因为月球的土壤经常被小行星撞击,一撞以后,土壤就翻来覆去,大约每四亿年月球的土壤就要翻一次,所以月球的土层当中吸收了很多氦…3,且含量比较平均。月球有46亿年的年龄了,氦…3储存量非常丰富,因为没有详细探测过,只能说,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约在几百万吨,到几亿吨之间。”
  说到这里,张鸿渐看看我们,说:“你们可能还不清楚这几百万吨的意义,以石油的价格换算,每吨氦…3价值高达40亿美元,而大约10吨氦…3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能源消耗,全世界一年用100吨左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年的照明用电,几百克的氦…3就能解决。”
  “这么厉害!”张鸿渐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种叫氦…3的燃料居然牛到这种程度。
  “是的。俄罗斯人做过估算,在月球上提纯氦…3,再能过宇宙飞船运回,每吨的成本是15亿美元,远低于石油。而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所以有登月可能的国家,现在都拼了命的发展航天科技。虽然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资源,但谁能早一步在月球上站住脚,就抢占了先手,谁能最先把氦…3运回来,谁就掌握了未来!”
  最后一句话张鸿渐说得掷地有声。老头子年纪大了,在1969年燃起的那把心火却还没有熄。
  “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吧。理论上所有的月壤里,氦…3的含量都高到可以直接拿这些月壤提炼,但是在有些地方,氦…3还会更密集。而钛和铁,都能吸收大量的氦…3,所以那块矿石,不管里面蕴含的是钛还是铁,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氦…3矿。这样一大块矿石,如果进行提炼的话,很可能会提纯出几十克甚至更多的氦…3。”
  我和郭栋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惊骇。
  黑旗集团的月球车紧盯着氦…3矿,他们的新能源安全、高效而清洁,并且动力装置看起来像核反应堆。
  这两者之间,是巧合吗? 
九、最强的神偷
  我压低了头上的棒球帽,让帽沿几乎和太阳眼镜连在一起。拉了一把旁边的寇云,让她跟着我,慢慢移到另一边的船舷,躲到了楼梯的背面。
  “哥,你在躲他们吗?”寇云看着刚从露天的弧型楼梯上走下来的一行人说。
  “嗯,现在被他们看到,的确不太方便。”我苦笑着回答。
  “哦……”寇云说着,鬼鬼祟祟伸出脑袋去偷看。
  我一把把她拉回来。
  “喂,我说,你要么就正大光明走出去,要么就安心和我躲在一起,你这样露半个脑门会把他们引过来的!”我气急败坏地说。
  “那就算啦。”其实这丫头就喜欢鬼鬼祟祟给我捣乱,真叫她跑过去专程看那些人,又没有帅哥,她才没兴趣。
  那行人并未在甲板上过多逗留,很快下船去了,让我松了口气。
  都是上海各大媒体的熟人啊,碰上以后大眼对小眼,你说让人家报警好还是不报警好,还是不要难为别人了吧。我很好心地想。
  我脚下的这艘游艇,就是近日里在亚洲各国大出风头的新希望号新动力游艇。
  两个多星期前我们从酒泉返回上海,结果正遭遇台风过境,飞机一头扎进雷暴雨云团里,外面乌黑的云团里一道道骇人的闪电炸开,机身剧烈震动,像被巨人的手捏住不停地甩。
  我一颗心通通直跳,寇云更是面如土色。机长拼命把飞机开出云团,盘旋许久,然后转飞杭州。在萧山机场等候了大半夜,气温降到二十度,等第二天早晨五点在浦东机场降落时,寇云已经发起了烧,回到家里一量体温,飙到了三十九度二。
  于是吊针吃药卧床睡觉,直到一个星期前,寇云才完全恢复。
  这次回到上海,照顾寇云之余空闲的时间我没回父母家,既然郭栋专门开了证明让他们安心,在事情没水落石出之前我就不回去了,否则都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他们铺天盖地的问题。倒是趁寇云后来慢慢恢复了,我跑到马戏城再次拜访了幻彩团。既然把寇风作为重要突破口,张团长和其它的团员好歹也和他共处了相当长的时间,或许能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为了有个合适的理由,我精心编织了一套说辞,说从来没在中国听说过像寇风这么有传奇性的魔术师,没有人可以识破他的魔术,这样的人才湮灭太可惜,一定要写一篇人物专题报导,希望通过这篇报导能把寇风找出来,让他重回魔术舞台。
  子虚乌有的报导计划被我说得头头是道,张团长满面红光,已经在想象着寇风重回幻彩团,重振往昔荣光的景象。对我所问的一切关于寇风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但如此,还发动全体团员来给我提供素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被重新翻出来,好让我的报导更血肉丰满。
  拿着记者证扯瞎话我也不是第一次,所以一点都不会有心理负担,回头告诉他们稿子被领导毙了,没准还有好心人来安慰我。
  连着采访了两天,还真得到了一条线索,顺着摸下去,竟然断了。再往下查以我的身份,再怎么编瞎话都不太方便,只好给郭栋打了个电话,郭栋转手交给了上海公安局特事处的下属,帮助调查。
  寇云在床上躺了这么久,用她的话来说“闷得痒痒虫爬进脑壳里,快要疯了”。没啥说的,那就陪她玩吧。
  上东方明珠下黄浦江,逛新天地泡衡山路,热带风暴嘉年华外带室内滑雪。我的皮夹子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如是反复三次。这当然不是变魔术,三顾自动提款机罢了。可怜我现在并没有收入,坐吃山空啊。
  之后的一天,郭栋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新希望号就要抵达上海。
  这是个极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由上海到欧洲走海路的速度,我大概是知道一些的。走苏伊士运河,一般海运快速货轮来回的周期是56天。当然其中有停靠沿途各国口岸的时间,但海上航行时间单程总也要二十天以上。
  可是新希望号离开轮敦这才几天,这艘船也不是直航上海,当中也是要在一些大城市靠岸的。
  “因为新希望号的最高时速接近六十节。”郭栋告诉我。
  “六十节?那不是要将近每小时一百公里?”我惊叹。
  “是每小时一百一十一公里。”郭栋纠正我。
  “这艘船的动力可真够劲的。”
  “是的,而且新希望号在亚洲停靠的口岸比较少,远低于接下来要去的美洲和最终返回的欧洲。所以两天后它就会抵达上船,停留一天,有限度地开放参观。”
  郭栋上次和我说过,新希望号环球航行的最终目的是证明新能源的真实可靠,然后大量融资。或许开发能源的过程中已经让黑旗集团财力耗尽,只能寻求国际上的风险资金注入。只要这次航行成功完成,不用他们吆喝,想要投资的资金流一定会汹涌而至的。从这个目的上说,选择美国和欧洲重点展示自己,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郭栋问我有没有兴趣上新希望号看一看,我当然说想。
  新希望号穿过杨浦大桥,停靠在新建成的十六铺客运码头。黑旗集团方面给出的参观名额,是上午下午各一百名市民,加上媒体记者,晚上还要遍邀名流,在甲板上开一个最IN的PARTY。
  在郭栋的安排下,我和寇云就成了被“幸运”选中参观的两位市民。
  安顺序上船的时候,我们没有像其它的参观者一样,先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