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雾越邸杀人事件-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们来探讨,尸体为什么在凶手那么做之前就已经湿了?由‘身体会弄湿的状况’,以及‘弄湿身体的水’来思考,首先想到的就是入浴——泡澡或是淋浴的热水。其他还有湖水——雾越湖的湖水,以及户外的雪……
  “但是,榊的死因毫无疑问是勒毙,现场也毫无疑问是在温室里面。现场地板上还有明显的尿失禁痕迹,怎么看都不像是伪装出来的。完全没有在其他地方被杀——例如屋外,或是溺死等可能性。对吧,忍冬医生、的场小姐?”
  枪中依序看看两位医生的脸。
  “我没有异议。”
  忍冬医生回答说。的场小姐也默默地点点头。
  “也就是说,尸体不可能是在被杀死时弄湿的。那么,不是被杀之前弄湿的,就是被杀之后弄湿的。
  “以非常普通的常识来判断,我支持后者。因为,如果是在被杀之前弄湿的——例如,榊刚洗澡淋浴过后;或是在湖水游泳过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就算真是这样,凶手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吧。
  “所以,我认为榊的身体是在死后——被杀之后,才被弄湿的。
  “尸体是在死后被弄湿的,究竟是怎么弄湿的,我们先配合刚才所举的例子——浴缸或淋浴的水、湖水及外面的雪来探讨。
  “首先来探讨浴缸,我们所使用的浴室在二楼尽头,而杀人现场在温室入口附近。如果尸体是在浴室弄湿的,那么,凶手就是在温室杀死榊,再扛着尸体回到主屋,爬上二楼,走到浴室。然后把尸体弄湿后,再把湿答答的尸体扛回温室。就现实来看,凶手根本不可能这么做。这样的解释,既荒谬也没什么意义。
  “那么,弄湿尸体的水,不是湖水就是外面的雪。不管是哪一种,都只要稍微移动尸体,把尸体从温室拖到走道上,再拖到旁边的平台上就行了。以榊纤细的身材来看,移动那样的距离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
  通往温室的玻璃墙走道上,有一个门可以通到外面平台。
  这个门可以轻易从里面打开或关上,所以,那样的移动并不困难。
  “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尸体为什么呈现出那么奇怪的姿态。”
  枪中继续说:  
  “一般人都知道,在死后没多久移动尸体,改变尸体的姿态,尸斑就会随之移动。尸斑是血液的‘就下现象’,所以,当血液还具有流动性时,尸斑就会往下面的部分移动。例如,刚开始仰躺的尸体,在一定时间后让他趴躺的话,身体两侧也可能出现尸斑。据说,法医就是根据尸斑的移动状态,来推测尸体被移动的过程。
  “凶手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法医学知识,为了不让我们发现他曾经移动过尸体,特地将尸体最容易移动的双手缠绕在身体上固定住,让尸斑的移动减到最低。
  “凶手费尽千辛万苦,把尸体通过走道的门拖出户外,让外面不停下着的雪弄湿尸体。姑且不论他是不是还把尸体丢进了湖里泡湿,请问凶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枪中缓缓巡视每一个人,确认我们的反应。就这样沉默了好长——有点太长的一段时间。
  白须贺先生微微张开眼睛,嘴角泛着惯有的微笑。在白须贺先生旁边看着枪中的的场,眼神非常严肃;站在主人斜后方,动也不动一下的管家还是面无表情;坐在墙边的井关跟末永,虽然看得出几分紧张,基本上还是与鸣濑一样,面无表情。坐在我旁边的名望奈志,撅着嘴,抓着头;左边面对枪中的忍冬医生跟彩夏坐在一起,从我这里看不到他们的表情。
  “原来是这样啊。”
  过了好一会儿,忍冬医生突然喃喃说着。枪中好像就在等这一刻似的,立刻接着说:
  “您懂了吗?医生。”
  “首先来谈深月跟彩夏,彩夏说她睡不着所以去了深月房间,两个人聊天聊了一阵子。这时候该怀疑的,当然是去深月房间的彩夏。而且,深月在第三幕时被杀了。
  “凶手就是她——彩夏,是不是呢?”
  “咦?”彩夏发出惊惧的叫声。
  枪中看她一眼,马上轻轻摇摇头说:
  “彩夏跟深月在一起的时间是凌晨12点到凌晨2点,虽然也算是有不在场证明,却不够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成立。
  “把尸体放在户外一段时间,究竟可以让死体现象减缓多少?可以让死亡推断时间延缓多久?即使凶手查过图书室的法医学书籍,也无法正确计算出来。所以,凶手要伪造不在场证明,必须尽量放宽时间范围。可是,凌晨12点到2点这么狭窄的时间范围,很容易就会超出凶手所计算的时间。而实际上,彩夏跟深月的不在场证明也不完整。如果她是凶手,应该会更慎重决定制造不在场证明时的时间和范围。所以,我可以断定彩夏不是凶手。”
  枪中先看一眼松了一口气的彩夏,再把视线转向我。
  “接下来是铃藤跟我,我们两个人在晚上9点半大家解散没多久后,就一起待在图书室里,从晚上9:40左右一直待到凌晨4点半左右。比实际推定死亡时间范围还早,所以,我们两个当然都不可能有机会行凶。既然我跟铃藤都不是凶手,那么,”枪中做个深呼吸,接着说:“就只剩下甲斐幸比古—个人了。”
  4
  “甲斐来到有我跟铃藤在的图书室时,是16日晚上10点半左右,离9点半的解散时间已经一个小时了。在这一个小时内,他非常有可能把榊找到温室再杀了他。”
  枪中没给他人插嘴的机会,紧接着说:
  “在此,让我们假设他就是凶手,重新架构他的犯罪经过。
  “他用事先从图书室拿出来的书,趁榊不注意的时候把榊打昏。因为他不是拿棒子或装饰物等当凶器,而是拿一本书,所以对方一定不会起疑。把榊打昏后,再用榊身上的皮带把榊勒毙。
  “然后,甲斐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来到图书室。我跟铃藤在图书室讨论下一场戏的事,大家都知道。万一我们不在图书室,他也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到某个人的房间去。就这样,一直到17日凌晨3点多,他都跟我们在一起。那么,他把尸体搬出户外,究竟是在来图书室之前还之后呢?据我猜测,应该是之后。
  “刚才我也稍微提过,简单来想,如果把尸体搬到冰点以下的户外冷冻,放在户外多久,死体现象的进行大概就会停止多久。我不知道实际情形为何,不过,凶手应该是这样计算的。假设甲斐是凶手,他在去图书室之前就把尸体搬到外面去,那么,一直到他离开图书室的3点多为止,尸体已经被放在雪中四个半小时以上了。这么一来,他所制造的不在场证明就没有意义了。假设他是在晚上10点杀死榊,然后把榊放在户外四个半小时,让死体现象延迟四个半小时,那么,死亡推断时间就会变成凌晨2点半。当然,这个推断还会预留相当大的缓冲时间,这么一来,他的不在场证明就未必会成立了。
  “所以,甲斐应该是在制造完不在场证明——亦即凌晨3点以后,才再度下楼,把尸体搬到户外。在那段时间内,我想尸体是被放置在走道上。因为,如果一直放在温室里,等他要把尸体放到外面延缓死体现象时,他想要延缓几小时就得放置几小时。例如,如果要让10点死亡的尸体,看起来像是凌晨1点死的,至少得把尸体放在外面冷冻三个小时。可是,从凌晨3点开始放置三个小时,就得放到早上6点钟。而甲斐观察过前天早上的情形,知道这个家大概7点就开始活动了,所以,他不能拖到那个时间。
  “因此,他先把尸体移到走道上。因为走道上没有暖气,虽没有外面温度那么低,也算是相当低的低温状态,可以让死体现象的进行比在温室延缓一些时间。先这么做,不需要把尸体放在外面三个小时,就可以缩短很多时间。也就是说,他两度模糊了死亡时间。”
  来到雾越邸的第二天下午,大家都睡得很饱,消除了疲劳,只有甲斐一个人显得睡眠不足,眼睛还严重充血。第三天早上——榊被发现陈尸温室的早上,他看起来更疲惫了。如果真如枪中所说,他进行了那样的杀人计划,那么,就可理解他为什么显得那么疲倦了。
  “这样看来,甲斐就是凶手这个假设,应该没有什么理论上的问题吧。另外还有几件事可以证实,例如——
  “为了让他的伎俩得逞,最好有技术熟练又值得我们信赖的验尸医生在。关于这一点,曾经帮警察工作过的忍冬医生是最好的人选。甲斐事先就知道医生有这样的经历吗?——是的,他知道。第二天下午,铃藤跟医生在沙龙谈话时,因为餐厅跟沙龙之间的门开着,所以,坐在餐厅里的我、深月跟他,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而且,在的场小姐被正式介绍给我们认识之前,忍冬医生就跟我们提过,这个家有一个专属医生。经过两个医生讨论确认,更可以提高死亡推断时间的可靠度。可靠度越一高,就越可以确保他的不在场证明。
  “那么,他有关于死体现象的知识吗?有的。他说过,他本来想读医科,所以,他的法医学知识也许会比一般人强;而且,在我们这一群人之中,他是推理小说看得最多的人。所以,当他要杀人时,当然会很自然地想起‘模仿杀人’或制造不在场证明等等。至于把尸体放在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以搅乱推定死亡时间的伎俩原理,在推理小说中也有几个很有名的应用例子,他很可能是从中得到了灵感。
  “他知道这栋房子有那样的温室跟走道吗?——他当然知道。第二天下午,当我跟铃藤发现温室时,没多久他也来了。所以,他事前已经知道:温室的温度维持在25℃、走道上没有暖气、走道上有一个门通往外面平台。”
  接着,枪中说出他的推理结论:
  “既然所有条件都齐全了,我们可以断言,凶手就是甲斐幸比古。”
  “可是,枪中,甲斐他……”  
  名望奈志想发表意见,枪中微微举起手来,阻止了他,自己继续说下去。
  “他在第一幕所采取的行动,应该就如我刚才所推测的。他把榊的尸体搬到外面雪地上,经过一两个小时,他认为时间差不多了,再把尸体搬到温室内。为了掩饰尸体被雪沾湿的事实,他才模仿白秋的《雨》,布置成‘模仿杀人’。把从大厅拿来的木屐放在尸体脚下、让洒水壶滴下水来……
  “至于他为什么会选择《雨》呢?因为第一天晚上,我们在沙龙听到了音乐盒里的音乐,当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拟定杀人计划时,想到利用音乐盒的音乐,也是很自然的事。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他为什么不把尸体放在杀害地点,而要搬到温室中央?
  “理由是,他不希望被杀害的痕迹——失禁的痕迹,被洒水壶的水冲掉。因为对他而言,最大的威胁是有人怀疑尸体曾被搬出温室外;或是从温室外搬进来。他曾经三度搬动尸体——把尸体从温室搬到走道、从走道搬到平台、从平台搬回温室。如果被发现尸体搬动过,就会破坏他伪造不在场证明的计划。在搬运尸体时,他除了固定好尸体的手之外,一定也很注意尸体的整体姿势。尸体放在走道上时所留下的痕迹,他一定也仔细擦干净了。让大家相信尸体一直在温室里,凭这一点来推定死亡时间,是这个计划成功的第一要件,所以,他一定要留下‘在温室内杀害的痕迹’。因此,洒水壶的‘雨’,必须在不同的地方下。”
  甲斐就是凶手。
  听完枪中非常理论性的推理,我想起了甲斐纤细的五官与神经质的性格,还有他那壮硕的体格。没错,如果是他的话,一定可以注意到所有细节,如枪中刚才所说那样,轻而易举地多次搬动尸体。
  “可是——”
  听到我冲口而出的“可是”,枪中立即反应说:
  “你是说今天早上的事吗?”
  “嗯,”我疑惑地说,“那么甲斐昨晚怎么会……难道,他真的是自杀吗?”
  “没错,”枪中很肯定地回答,“他是受到良心的苛责而产生恐惧,当然,这种事要问他本人才知道。不过,我可以确定甲斐的死的确是自杀。昨晚他那么慌慌张张地冲出去,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不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害人,而是因为自己是凶手才企图逃走的。逃亡不成,他就选择了自杀。”
  “可是,那些人形怎么说呢?”
  “那是因为地震的关系。”
  “没有地震啊。”
  “我说地震只是一种比喻。”枪中看着我,缩起肩膀说,“我,的意思是,芥子雏不是有人特意扳倒的,而是因为那个楼梯平台的震动倒下来的。”
  “怎么说?”
  “甲斐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栏杆上,另一端做成环结套在脖子上,从那个楼梯平台跳下来。栏杆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当他垂下来大幅度摇晃时,也可能撞到下面的柱子,这样的冲击让楼梯平台产生了地震般的震动。这样的震动当然也会影响到放在那边的雏坛,震倒那些小雏娃娃。”
  “原来如此,所以你才……”
  我想起刚才枪中去察看人形时,在楼梯平台上发出的声音——咚!非常沉重的震动声。他八成是在楼梯平台上跳跃,实验地板摇动的程度。
  甲斐真的自杀了?昨晚我们一起目击那个戴能面具的人物后,他知道再也隐藏不了自己的罪行;或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所以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可是,动机是什么呢?”这回换名望奈志发问了,“总不会真的为了不想还那几十万,就把榊杀了吧?可是,那也没有理由把兰跟深月都杀了啊。”
  “当然不是因为这样的动机。”枪中回答后,面向默默听着他说话的雾越邸主人,“以上我所说的,都是以这个事件中用肉眼可以看得到的部分为根基,极力排除暧昧不清的因素,努力做出来的推论,完全没有触及‘动机’这个人类心中的问题。不过,老实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凭刚才的推理,来断定甲斐就是凶手。说真的,我是先考虑动机问题,才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凶手。”
  5
  “现在,我们又得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亦即,凶手为什么非在这个雾越邸行凶不可?”
  枪中又开始说明。
  “一开始我们就检讨过‘暴风雪山庄’的利弊,在这种特殊状态下,我认为显然是弊多于利。在这种状态下连续杀人,不管如何消除障碍,或使用任何伎俩,都是非常危险的赌注。即使恨不得杀了对方,也会等到其他地方、其他时机再下手。
  “可是,凶手却选择在这样的地方下手,可见他一定有这样的觉悟、决心与必要性。杀人的动机无数,而这个凶手的动机,逼得他非在限定人数的密室状态下立即动手不可。
  “现在,我们就当做没有刚才的结论,来探讨动机的问题。
  “在思考犯案动机时,很抱歉,刚开始我怀疑的是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白须贺先生,您刚才说这个家不可能正好有个对榊怀有杀意的人,不会有这种偶然。其实,您心知肚明,现实上还是有这样的偶然。”
  白须贺先生没有说话,只是耸了耸肩膀回应他。枪中看看站在主人斜后面,穿着黑衣服的管家,说:
  “例如,8月在东京李家享助的住宅被杀的警卫,名叫鸣濑稔。15日的新闻报导说,是榊杀了这名警卫。而我们到达这个家时,就是由同姓的鸣濑管家来接待我们。虽然鸣濑管家否认跟那个警卫有任何关系,但是,还是脱不了嫌疑。
  “还有,四年前曾经发生一场火灾,我听的场说,这场烧光横滨白须贺宅第的火灾,是电视显像管起火所引发的。当然,我也想到那个问题电视就是李家产业的产品。
  “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偶然,而萌生了杀意,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地方行凶’的疑问就真相大白了。这个家里的人发现,因躲避暴风雪而来的不速之客当中,正好有一个仇人。等暴风雪停了,他们就会回去东京,放过这次机会,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报仇了。
  “可是,因为这个理由杀死榊也就罢了,竟然连他的女朋友兰都杀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接着,又发生了深月被杀的事实。她更没有理由被杀,因为她长得跟已故的美月夫人非常相似。所以,考虑到这几点,我渐渐发觉这是不可能的假设。”
  说了这么多话,枪中大概也有点累了。他停下来,摘下眼镜,用手指用力压着眼睑。白须贺先生平静地看着枪中这样的动作。
  “那么——”枪中放开手指,缓缓戴上眼镜,又继续说,“难道凶手不是这个家里的人,而在我们这一群人之中吗?我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一个不可以放过、可能存在的动机。
  “其实,这个动机很明显,我应该可以早点想到的,却花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注意力都放在其他地方,完全没想到那一点,其实答案就是那么简单。”
  到底是什么呢——即使已经知道甲斐是凶手,我还是想不出答案。
  想不出甲斐杀榊的动机,想不出甲斐杀希美崎兰的动机,想不出甲斐杀深月的动机,也想不出他非在这个雾越邸杀人不可的动机。
  “刚才我稍微提起过8月在东京发生的案件。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内容,不过,我还是再描述一遍。”
  枪中继续说:
  “他会想——回到东京,榊就会被逮捕,接受审问,到时候他当然会供出其他两个共犯的名字。这么一来,自己就完蛋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杀死警卫的人不是榊,而是这个‘另一个人’。这样的话,他就更不能把榊交给警察。而榊的女朋友也会成为注意目标,所以,可能的话,她也……
  “因此,这个人被迫在暴风雪停止、大家离开这里之前,封住榊跟兰的嘴巴,他不能让这两个人回到东京。他也可以把警察的行动告诉榊,劝榊赶快逃走,可是,这样并不能保证榊一定不会被警察抓到。最后,他整理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目前只有榊遭到怀疑,还没有人知道他与案件有关,所以,只要封住他们两人的嘴巴,就绝对不会有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但是,我们是在前天榊死了之后,才知道那个消息的。如果我刚才所说的动机正确,那么,那个‘另一个人’,亦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