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此时心如墙壁,达摩祖师讲这样并不是道,只是 “可以入道”,才有资格入道,也就是道家所讲的还丹,才开 始返还,这才是真的堤防。道家用古代方法比喻,炉子里火 力够了,水变成蒸汽,这是我们内部的东西,这个蒸汽就是 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个阶段。他说这个就叫 做水。
“盖还丹妙用,彻始彻终,只此金水二物”,朱云阳真人 说我们修到返老还童、长生不死、脱胎换骨,从始到终只是 金水两样东西。有些道书只写一个“些”字,拆开了就是 “此二”。
建炉采药火候
4
“建之即为炉鼎,采之即为药物,烹之即为火候”,三个 阶段都有它的变化,但名称不同。当“金水二炁”开始回转 还丹的时候,我们这个生命本来回转的现象,叫做建立炉 鼎,炉火起了上面有个鼎。我们打坐做工夫,达到架起炉鼎 还不算数,一定要达到还丹这个现象。等于我们在锅里熬药 
「I 一样,这个药起了作用,把它把握住,就变成丹药,吃下去 长生不死。吃下去还不行,等于我们饭菜吃下去了,在肚子 I 里还有化学作用。所以由采、炼到伏食,慢慢的一切一切都 要像熬药一样煮,烹是小火煮,这完全靠火候。像煮饭做菜 一样有大火、小火的工夫区别。
所以我们再三讲,道家可以传你口诀,没有办法传你火、 候。一切都依赖老师是靠不住的,那你永远做不成。火候只 有自己去领悟,所谓意会心传,也许你超过老师,工夫火候 调整得比他还好。这完全靠个人,不是老师们不教,是没有 办法教的。在佛学禅宗的修持,叫做“知时知量”。等于吃 饭,要吃几口才饱,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清楚。
现在讲了 “金水二炁”还丹,炉鼎、药物、火候三步, 最要紧的工夫都在这个上面,每一步骤现象不同,层次不 同,名称不同,作用不同,靠你的聪明智慧才能了解。修道 不是呆板的,说我光要做工夫不想求理论,你不会成功;光 靠你学问好理论懂了,工夫不到也不会成功,所以很难。
除了架炉鼎、采药物、懂火候以外,“乃至抽添运用, 脱胎神化,无不在此”,其间何时“抽”减火力,何时“添” 加,重点都在此。譬如我们学佛的人,打坐的时候要心念清 净,真到心念清净^空的时候,又不能太过了,太过于空 与清净,会出毛病的。所以止观,有止有观,这就是定,到 了某一个境界,你要有慧力的观察,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抽添运用之妙,就像岳飞讲用兵,“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就在于个人,神仙也没有办法帮你,他只能传你方 法。譬如我们修道也要为健康而运动,动静之间如何抽添运
用,不能说光盘腿打坐就好,或光练拳就好,其中的抽添运 用非常之妙。再进一步“脱胎神化”,是讲脱胎换骨。我们 I;& 这个肉体是假的,道家有一句话,“借假修真”,借这个肉体 1 变化修道。后来宋明理学家也学了这个东西,学了静坐方 法,是偷用佛家、道家的,又把所有东西改变名称,脱胎换 骨叫做变化气质。理学也不是空口说白话,气质是具体的, 不只是抽象的形容词,一个人的气质真能够变化,就有一点 脱胎换骨的味道了。这是很难的,譬如爱说话的人变成少说 话,爱用脑筋的人变成宁静,这些都是气质的变化,脱胎就 是气质变化。
变化了以后还不算到达神化之境,这个神化就是“跳出 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只能向诸位讲,我站在学理的立 场,研究数十年之经验,世界上确有此事。千万亿人学这个 道,但真学成功很难,不是没有,不是这个东西骗人,这是 个科学,所以我叫它是生命的科学。但是它不像物质科学, 不像研究金银铜铁物质的东西;这个是回转来研究自己,自 己本身就是化学的药品,就是物理的工具,所以做起来就更 难。我常说人可以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征服了自己 '的人就是圣人,就是得道的人。除了仙佛以外,人是不能征 服自己的。
提防须先建

()免费TXT小说下载
“然学道之士,当知所先后,未有堤防不立,而得金水 之用者也。”因此修道家的人,包括学佛修道都一样,生命 的真谛,借用西方哲学的话,真理只有一个,有两个就不叫 
真理。所以佛家也叫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个。每一个教 主,地区、时代、对象不同,所表达的名称不同,讲的话不 同而已。所以学道的,笼统一句叫学道,当“知所先后”。 《大学》中有一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也是讲这个道 理。修到哪一步也同火候有关,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都有 关系。
现在教我们怎么建立这个堤防,达到内外隔绝。譬如大 家打坐,念佛也好修道也好,尽管修持很多年,堤防建立不 起来。有时坐在那里,外面人一跟你讲话,或外境界一动, 你就跟着动,没有堤防隔住。所以“心如墙壁,可以人道”, 做不到,就是堤防没有建立。堤防没有建立,就像锅炉漏 水,你永远煮不成东西,所以佛家称做“有漏之因”。那个 达摩祖师,梁武帝问他佛法,认为学佛修道建庙子,以帝王 之尊来做出家人的事情很了不起。但是达摩祖师给他一个钉 子碰,说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真用之修道没有用,只 是做功德有用,死后会升天,来生的福报会更大,是有漏之 因;修道是修无漏之果,他说你这个因同果两个不对。
有许多人,包括我们在内,一辈子喜欢修道,也一辈子 离不开世法。有些人最好皇帝也能做,又做官又发财,家庭 好儿女好,样样好。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跷起腿,最 好是这样。来修道的都是有这种想法,然后又要吹牛救世救 人,又想自己修道,他永远不会成功,就是因为自己心的堤 防没有打好。所以魏伯阳真人这个原文“以金为堤防”,非 常重要。下面解释什么是金。
唤醒況睡的灵蛇
“坎中之金,本伏处而在内”,这完全是用阴阳五行八卦 来解说的。学过《易经》就晓得,“离中虚,坎中满”,坎卦 上爻、下爻都是阴,中间一爻是阳⑶,所以叫“坎中 满”。所谓“坎中之金”又怎么讲呢?按照五行的道理,金 生水,所以坎中之金是水中金。你们学过算命的晓得除了纳 甲,还有纳音,甲子、乙丑是海中金,所以六十纳甲以及纳 音,并不是偶然的,大家如果把它参透了,那是最好的一部 生命科学,包括了物理、化学。把这些所谓阴阳变化弄清楚 了,你算八字差不多有点把握了。
我们世界上有水里金、沙中金、矿中金,还有别的各种 金。坎水里有金,这是什么道理呢?在我们身体上坎中之 金,为水中的金,就是说腰部以下,因为下部生命属坎卦。 不管男女,这个里头有金,这个金是坚固、颠扑不破的,不 死之药就在里头。因为我们欲界的生命,譬如人,是从人体 下部出生,下部属于海、属于水。密宗、瑜珈也那么讲,这 、个生命在海底。普通人没有经过修炼,这个海中金永远没有 发起过,只是跟着爱欲两性关系向下流走了。就是所谓进入 阴门去了,进人地界去了,不能上升到阳门,不能升天,不 能升华。至于这个里头的金,人死了就没有了。
说金“本伏处而在内”,这个“伏”字注意呀,埋伏在 那里,始终没有抬起头来过。所以印度的瑜珈画一条蛇叫做 灵蛇。中国道家则画一只乌龟一条蛇。这条灵蛇永远埋伏在 那里,昏沉在那里,如果抬起头来,这个生命就变了。
所以坎中之金,“本伏处而在内”,“然内者不可不出”, 我们修道就是把本身里头本有之药引发出来,就叫还丹。可 惜我们普通人,佛家叫凡夫,平凡地活着,平凡地死去,一 生未能把本身的药引发出来。还丹就是要把坎中之金引出 来,自己必须要把海底这个东西钓出来,就是“然内者不可 不出”。钓出的方法很多,道家、密宗就是用尽办法,要把 生命这个东西钓出来。平常它伏在海底,有时做坏事,其实 做坏事它也在睡觉,它始终没有清醒过,它一清醒你就成仙 成佛,长生不死了。
防止外册的提
“金丹作用,必须先立堤防,牢镇六门,元气方不外 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动,六根与外界断绝,就是达摩祖 师的话,这个时候,“心如墙壁”。堤防建立了,“牢镇六 门”,不受外界任何一点诱惑。真正修道的人,到这个时艟 很无情的,死了人都不管,也听不见,天塌下来都不管,才 能“元气方不外泄”,就看你能不能做到“牢镇六门”。有同 学刚才报告,做不到无念。你光在无念上下工夫没有用,想 做到无念的这个意念就在里头没有“镇牢”嘛!你老想空, 老想无念,老想有一个境界,你把六门中的“意”门开得那 么大,欲念那么大,又想成仙,又想悟道,又想入定,又想 证到菩提,然后搞一大堆金丹,你的心都在外漏,都是有漏 之因。所以我们讲,你上座就上座,把六根关闭了,“牢镇 六门,元气方不外泄”。
“离中之水,易泛滥而在外”,前面讲坎中之金,就是水 中之金,先讲什么叫水中之金,水的意思是流动性大,就像 我们六根门头都向外流走了。你把六根门头封锁不动,不向 外流,中间寂然不动,就是建立了水中之金。他先讲这一 段,再解释“离中之水”,就是火里的水。离卦代表太阳, 代表火,在我们身体上代表眼睛。离中虚,中间是空的,在 肉体的内部代表心脏。火里头的水,容易泛滥,就是容易涨 起来向外流。“然外者不可不入”,火中的水就是我们的念, 欲念容易向外流。离是火,火代表生命的火花,男女青春期 生命火花越大,欲念越容易泛滥;精力越旺,离中之水越泛 滥,越以发泄为痛快。修道并不是压制的,是升华的,能够 升华的话,那比凡夫追求的欲还更快乐。所以这个泛滥是向 外的,但“外者不可不入”,不然怎么能升华回来证人内在!
“况堤防既立,不许泛滥”,所以堤防打好以后,使它不 能向外泛滥,不向外流了。这个不是普通的精虫卵脏,是指 “真精”。到那个时候有境界的,内在可看到它的光明威赫。 “真精无复走漏”,开眼闭眼晓得身体内部发亮光,不是太 阳、月亮、电灯的光,是自己晓得亮,那个“真精”威光赫 赫,自然不走漏了。“自然优游入炉”,是很自然的,不是说 练气功,什么外丹功、内丹功,什么蛤蟆功,现在外面还有 什么马的功啊,牛的功啊!都有书送来,我都看到了,花样 多了,讲了半天还有别的法门。我一提你们都知道都笑啦! 那都不是,那些都有可能造成猝死。要想自求不死之道,是 “优游人炉”,很自然地证到那个境界,优哉游哉,舒服得 很,还要牛功马功、吊上吊下,这么痛苦干什么呀! 
水火土互涵 金水神气须调和 调和神气的真惠 把精与神修回来 工夫境界的变化 回复纯阳之体后如何
水火土互涵
前面讲到朱云阳真人解释坎中之金同离中之水的道理, 这些都是形容词。“故曰,以金为堤防”,金者代表性,这个 性就是本性;“水人乃优游”,这两句原文他都解释了,还没 有完。他说“金水两物之中,本藏戊己二土”,这完全是阴 阳五行了,金跟水这两样东西里头还有土,你们如果学过阴 阳五行算命的就知道,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的“子”,单癸水,只有癸水。 地支一个字之中有时包括一样,有时二样三样。所以学算命 只晓得背,没有研究为什么子之中只有水。譬如到丑,其中 就有水、金、土三样,就是癸辛巳。这是什么理由?光靠会 背去算命,算命不要乱说,会害死人的,有时是造口业啊! 依我观察几十年,玩这套的人结果都不大好,就是口业造得 太多了。
“土之生数得五,成数得十”,这要懂得《河洛理数》 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等等。土数属于五,五数是中间 数,得其中。戊己两个土合起来,都有一半,都有五,两个 五合起来叫做合十。两个土就合成十,阴阳家的专门名称叫 做纳甲,学《易经》阴阳要懂得纳甲的道理。“坎中之金纳 戊”,坎是水,水里的金,金里包含了戊土的作用。这是中 
国原始的文化,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物理学、一种化学,发 明很久了。英国人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发展史》,就对中 国的古老科学非常推崇,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东西。现在大家 不晓得向科学方面研究,光向算命上钻,算那些不可知的, 骗不了人,只好骗鬼。实际上都是科学的道理,也就是佛学 《华严经》所说的,重重无尽法界的道理。拿《易经》来说, 万物各有一阴阳,每一阴阳中间又自然形成了一个太极。万 物各有一太极,各有一天地,重重无尽的天地。所以“坎中 之金纳戊”,你看这就是三重关系了,“是得其十数之五也”, 这也叫做得到十数的一半。“离中之水纳己”,就是火中之水 有己,戊己都属于土,“是亦得其十数之五也”,也得到五。 “二土合而成圭”,这戊己二土合拢来成圭字。圭是古代 最名贵的一种器皿,汉唐叫朝笏,朝笏是由圭变来的。我们 普通文学上用的叫“圭臬”,至高无上,代表神圣的标准。
金水神气须调和 
“两弦之炁,恰好圆足”,两弦我们知道,上半月下半月 恰好圆满,这还是说理论说原理。“故曰,金数十有五,水 数亦如之,堤防既立,方及临炉之用”,这两个一半都建立 了,建立身心两方面,工夫做到了心念绝对清净,呼吸绝对 地回转,就凝止了。呼吸属于生理方面,我们这个四大之身 的生命是什么?是气,就是风大,一口气不来,人就没有用 了,所以这个肉体的生命在于气。气不是呼吸,这个呼吸的 气,是气的第三重的外形,修道必须要把这个生命的气回转 来,所以叫做“元”。如此一来思想清净,没有妄念了,归 到那个清净境界叫做“元神”。神与气是两个半个还在讲恋 爱,还没有结合,不过两个已经把堤防建立了。“方及临炉 之用”,就要到锅炉里头化了。
“临炉配合,仍旧是金水二物”,修道到后来,神与气两 个结合了,就是心息相依,但是其中过程极为细微。“但铢 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要注意啊!这个时候做工夫,要 非常谨慎。像天台宗六妙门人手数息观,一呼一吸加数字, 中间还有很多方法,他们打起坐来,呼吸数了一千次,变成 在练气功了。呼吸是生灭法,进来一定出去,出去一定进 来,你数一万息同你什么相干呢?还是那一口气的来回。
究竟为什么要数息呢?那是调整,临时用的。一般学者 不了解,你看宋朝陆放翁这个名诗人,“一坐数千息”,那有 什么用?陆放翁活到七八十岁,总算是长命。但是我相信他 不数息也可以活那么长。他这里是说有些人光练气,不晓得 管心念,偏了;有些人光念佛或者观心,不练气,身体调整 不好,也是偏了,修了一辈子也没有用。借用道家的话,单 修性不修命没有用;光练身体修气,不修性也没有用。现在 这里不叫性、命,把它改个名称叫神、气二者,这两个也是 代名词。 
“真水真金,二者须要适均”,金和水要调和得好,就是 火候了。有许多年轻人要学禅宗,以为禅宗不讲工夫,我说 禅宗语录你都懂了吗?连中文都读不通、写不好,你还读懂 语录?譬如说禅宗临济祖师讲四料简,曹洞宗叫五位君臣, 同道家讲这个“铢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是一样的。所以 临济祖师说,有时让主做宾,有时让主做主,宾主二者也就 是这两样东西,都是做工夫境界,不是那么简单。修道也 好,禅宗也好,处处讲究工夫,但是一般人不懂。
调和神气的真惠
“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故水止于五分,当防其有余 而泛滥,不可太过也。”水太多了也不行,漫出来就是太过。 有些中老年人去学什么内丹功、蛤蟆功,现在牛功马功都有 了,我说你会出毛病的,因为他练得太过啦!练太极拳也 好,少林拳也好,太过了非出毛病不可。练得不及或不够, 也没有用。修道也一样,要防真气的走漏,漏丹泛滥会出毛 病。金也是这样,念头要它清净,完全不动了,变成白痴也 不对。
“金亦须五分,当重如原初之铢两”,要刚到合十,“不 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要得到真的境界,“自有 真土,调和其间”。我讲过的,真土就是真意,真意不是妄 想也不是执著也不是念头,是自然知道。你们千万不要拿西 方哲学家的话,说那是直觉!那不是直觉,因为直觉还是意 识境界。真土是自然而知的,就是《中庸》所讲的“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不要用心就到了,应该怎么样,自己就晓 得把握,“调和其间”是这个道理。 
“盖离中纳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有意无意之间 就把握住了。“坎中纳戊”,这是纳甲,“其五分之金,即戊 土也。举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这还是讲理论。“及 至戊己二土,会入中央,亦适得五分本数”,在有念与无念 之间,拿佛家来讲,空嘛不是空,有嘛不是有,无念怎么是 有呢?这是“戊己二土,会人中央”,在中间结合不动了。 拿佛家的方式讲,禅宗百丈禅师曾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 尘”,就有这个味道。这就是“戊己二土,会人中央”,如如 不动。这个时候不管下座不下座,你要离开那个境界也离不 开啦,这就是道家讲的工夫来找你。
这个叫做“三家相会,恰圆三五之数”,三家就是神、 气、意,后来也叫做精、气、神。因为这个神和气平常合不 拢来的,我们这个思想和呼吸两个配不起来的,对不对?人 在呼吸,思想也在想,两个各自行动。到要结合时,中间有 个媒人黄婆,就是真意,所以要三家结合在一起,结果搞采 补的人就把它变成真实事情啦。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容,要男 女双方见面,中间要有个拉线的罢了。所以《参同契》的原 文说,“其土遂不离”,真意不动,这个真意是非空非有,即 空即有。“二者与之俱”,神与气跟着这个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