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天河和傅紫萱刚起身弹了弹衣裳,想着去迎一迎,就见君子涯、清风和云霁风尘仆仆地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师父!”“君师父!”
“清风师父!”“云霁师父!”
“小姐!”众人忙着打招呼。
君子涯朝着傅天河点了点头,走到傅紫萱面前。像小时候那样揉她的头发:“丫头,为师可是守信啊?”
傅紫萱点了点头:“嗯,我就知道师父会赶着回来的。师父这一路可是累了?爹已让人准备了热水,师父和清风云霁;先喝碗姜汤;去去寒再去泡一泡热水,我马上就他们准备晚饭。”
君子涯点了点头:“也好。不过这会吃晚饭还早了些,为师还不饿。一会再一块吃吧。”
“好。”傅紫萱忙携了君子涯回了住处,带了王直帮着去安排了。
稍晚些时候,傅紫文几兄弟也从镇上回来了。晚饭时傅天河叫了傅天海和傅天湖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个热闹的晚饭。
连环小丫头;一直盯着这个传说中的神医;好奇地看个不停。如今她哥哥离开了,她是寸步不离紫兰,跟着紫兰同吃同睡,俨然一副没断奶的孩子样。被大伙打趣了许久。
小家伙倒是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许是从小奔波流浪;只有一个粗哥哥照顾的缘故。很是享受如今的生活,也很是粘乎紫兰和文氏。自来了后。文氏出去窜门也*把她带着,而她也总*小尾巴似的跟着,乐此不彼。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饭又坐在堂屋聊天打趣,听君子涯讲这些天在外的见闻,很是乐呵。直到夜渐深,明日又要早起祭祀,这才散了歇了。
次日,是元宵佳节,热闹程度;跟除夕及正月头几天;没什么两样,所以又叫小年。
这一天一家人照例是早早地起了。老傅头和老刘氏照例去了老大家主持。陈氏一早带了人在厨房忙着煮供饭,煮供食。忙得连早饭都没时间吃。
弄好后照例让几个孩子分别端了,她也不要丫头帮忙,自个挑了供食担子;就跟在自家丈夫孩子身后;出了门往祠堂去。
君子涯可能是一路上赶路得狠了,这一天没能早起,傅紫萱叮嘱了清风云霁在家看着。
一家人赶着去了祠堂,择了桌子摆了祭祀用的各种供品,鸡鸭鱼肉,各色糕饼酒水等。人齐后,又跟族里其他人一起拜了祖先,当然她们女人;照样是进不了祠堂里面,只能在大院里跟着磕头。
磕好头,每家各自分开,一家家地在自家供案前燃起了香烛,烧起了纸衣纸马纸元宝等物。
将烧尽时又一起燃了炮仗;提醒先人前来领取衣裳钱物,在烧尽的灰烬前,撒了酒水圈了起来,以免地下其他人冒领。家主老傅头又领着三个儿子;念叨了一通,这才起身。又略等了等,待祖先吃饱;各家方才收起自家东西回家。
族长留了当年轮值到的打扫祠堂卫生的两家人家留下来打扫,这才放了各家人离去。
每年祠堂的卫生都会轮着来,一年两户,平时来祠堂打扫卫生,看看烛火,还要保管好祠堂里的各种物什。
这傅氏一族从北方迁来,延袭了原来家族里的一些老的传统,到了敬县安家落户之后,又入乡随俗地;袭了敬县这边的一些风俗。
比如正月十五这天,天黑之后,当年家中生了男娃的人家,添了丁的人家,都要到祠堂去点灯。敬县这边土语的“丁”和“灯”是谐音,生了男娃添了丁,就要往祠堂去点灯,以告慰先人祖宗子嗣得以延绵。
不管是送灯笼还是送煤油灯,都要挂在祠堂内,里面的灯油还要备着足足的,以便能燃至次日天露白。
这样,表示香火不灭,子孙绵延之意。
傅紫萱家里;今年是没人添丁了,家里上一次点灯;还是两年前傅紫武生了方正,去祠堂点的灯。
这生了女儿虽然也是要上家谱的,可是却没有要去祠堂点灯这样的幸事。
元宵这天,当年家里添了丁的人家除了点灯,还要给族里每户人家送一对喜蛋、一对麻球、一对捏得圆圆的饭团子、以及两块煮熟的肉。
送多少没人管你,家境好的人家你可以多送,但都是要成双成对的,没人送单个的。这一脉单传谁个乐意?
如果已经搬离村子到城里过活的,若是十五不能回来的,也会派人送了钱回来让族里帮着采办分送。
这风俗并不是尊的敬县这边的风俗,而是袭的傅氏一族;自古传下来的传统。原也是想着族里添了男丁,借着送东西;告诉族人家里添人进口了。
在北地时听说是满月那天送添丁礼,后来到了敬县,有了十五送灯;这个习俗之后,就一直传下来,攒着到正月十五才送添丁礼了。
也有一个说法,是说要看看孩子能不能立住。有些满月那天;兴冲冲送了添丁礼的人家;隔了不久孩子没立住的,这送添丁礼;就成了件尴尬之事。所以就攒着到次年的正月十五送。也有些人家,若是年尾才生的男娃子,身子弱的,也会再等下年的正月十五才送。
这习俗傅紫萱也是头一次听说,也是一家人祭拜完回到家后,有村里人上门送添丁礼傅紫萱才听说这个事的。
傅紫萱觉得这个习俗还挺好玩的。
这要是某一年族里添的男娃多,岂不是正月十五这天都不用做饭了?光收到的饭团子就够一家人吃了。而且应该也有某年族里不添丁的情况吧?总不能年年添丁吧?
陈氏笑着说,当然有某年族里不添丁的情况。也有某一年又添很多男娃的情况。
还说添丁添的最多的一年;是傅紫阳出生那年,那一年村里;总共有十五个男娃子一起出生。那一年元宵夜里,祠堂亮得跟白昼一样,炮竹声也燃了一夜。而正月十五那天,每家也都收到了几十个饭团子;几十个喜蛋;几十个麻球;几十块大肉。家家户户都乐呵得很。有些家境不好的人家,都攒着吃了大半个月。
陈氏还说紫阳紫越出生的时候,还好没分家,村里要送一百多户人家,这饭团子也是要捏不少的。
最苦的一年是紫辰出生那年,家里已经分家了,傅紫萱又丢了,家里的银钱都给了傅天河;拿去找大闺女了,分的地都卖了;只剩两亩嚼用的,这要置办一百多户族人的喜礼,真真够呛。还好当年傅天海傅天湖等人帮了不少。不然正月十五的添丁礼都送不出去。
这样说来,这个添丁进口也是个负担呢。
陈氏听了傅紫萱的话笑了。
第三百章 想跟着他
陈氏听了傅紫萱的话笑了。
说道:“这添丁进口可是大事,不止是一家人的事,还是族里的大事。族里也考虑到;可能有些家境不好的人家;备不了添丁礼,若是喜钱拿不出来的,可以向族里支借。
族里每年的族田;都会收到不少进项,这些进项;都是留着以备不防之需的,这些钱只要是族里的子孙;都可以支借,一年内还上即可。这家里添丁是大喜事,就是再穷困的人家;哪怕是省吃俭用;或是向亲戚朋友借钱;都会把添丁礼的钱筹备出来的。”
傅紫萱听完点了点头。
傅氏一族这一点;倒是做得极好。有了族田的收入,平时若有族人或是孤寡日子过不下去的,都可向族里支借一二,这样有族人拉扒一把,总不至于日子过不下去。
当初老祖宗制订的划族田、族产可支借这些规矩,看来也是想到树大分枝,贫富不匀的情况,不忍自己的血脉太过困窘;才订的这些规矩。都是同宗同脉的兄弟,互相扶持些,也好告慰先人在天之灵。
这去年族里种了天香米,家家日子都好过了不少,几乎每一家有适龄男娃子的人家;都忙着娶媳妇。傅紫萱光吃喜宴;就吃了好几回。去年一年族里也是添了不少小孩,男娃女娃都有,估计今年生娃的还会更多。
所以今年元宵送添丁礼的人;就多了起来。看门的老季头夫妇;也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这可是好事啊。往常上门的;都要问了又问,这会只要看见人家拎着喜蛋来的,就咧着嘴乐呵呵地;把人往里面迎,这一天连续迎了七八个来送添丁礼的。
今年可能是家家日子都过得好了,所以送的添丁礼;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得多。最少的也是两对的。
这添丁礼;家家户户都是极欢喜收的,跟丧葬礼白事送的礼不同。有白事的人家;也会遣了亲朋帮忙送饭团子。表示同吃最后一餐饭,齐送最后一程之意。但大多数人家;收到白事送的饭团子;都是不吃的,多是掰开了;给家里鸡鸭猪牲畜吃。
这添丁礼就不一样了。接到添丁礼的人家;都会欢欢喜喜地把喜蛋饭团等物收下,收下后一般会让家里新娶的媳妇;尽着享用,借着沾沾光,来年也生个大胖男娃子。若是家里没有新娶的媳妇,就先让家里的女儿吃,然后再家中大小一起分食。这可是添丁喜礼,一家人都要沾些光。
傅紫萱对喜蛋、饭团、肉等倒不太上心,但是麻球还是挺喜欢吃的。
拳头大小的麻球。糯米粉做成的,里面裹了花生豆沙,油里炸成圆形。外面再裹上一层芝麻,软软糯糯的很是好吃。不说傅紫萱就是家里其他人也是*吃的。
今年送添丁礼的人家多送得麻球也多,家里人手一个都够。
傅紫萱想着尚月娥也有了身子,忙叫寒霜分了一些喜蛋饭团子送过去,也让她沾一沾喜气。翻过年给郭家添个大胖小子。
因为今天应了赵家要去他家做客,要一起去城里看花灯,所以一家人祭祀完了之后,就开始准备午饭。准备吃过午饭就赶往城里,在赵家吃一顿晚饭,正好再一起去看花灯。晚上在城里歇一晚,明早再回来。
因为今天家里也不需点添丁灯,所以不需在家留人。而且家里也有下人们在。自家屋里的灯也有人点,今天家里的灯,也是要一直燃至明日天明的。
傅紫萱家里倒是一家人都要去的。自傅紫萱那年花灯市上被拐之后,家里的孩子可是谈花灯色变,大人们也不会让他们有出门看花灯的机会,今年有这么多大人领着。倒也不怕。且孩子们也都大了,总不能因噎废食。
傅天湖因为连环紫菊紫柏死活要去。所以傅天湖夫妻也决定一家人一起去,且紫竹跟大壮约好了,也是一定要去的。
而傅天海夫妻则说家里三个孙子还小,且吃过中饭,紫文三兄弟、紫梅及小陈氏、李氏妯娌又要回城里铺子忙活,家里总是要留人的,再加上老傅头老刘氏也说,年纪大了不想凑这个热闹,遂傅天海家里,也只是紫竹要跟了去。
这样两辆马车就坐不下了,还好李睿留了一辆马车在家里。若是再不够,再多添一辆牛车也尽够了。
中午饭是在傅天海家吃的。
吃饭前,紫越避了人拉着傅紫萱悄悄问道:“姐,姐夫今天不回来吗?”
傅紫萱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姐夫说十四那天若是回不来,就让我们到城里等他。他说了会回来陪我们看花灯的,姐就相信他一定会回来。”
紫越听了点了点头。
傅紫萱奇怪地看了紫越一眼,这个弟弟一向感情内敛,不太擅于表达,喜形不露于色。很多时候傅紫萱并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沉稳得让傅紫萱觉得,他不像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年少时家里条件不好,给他磨砺出这副坚忍的性格,也不知这样的性格,是好是坏。旁人不太能瞧出他的心思来。
李睿才来这几天,这孩子就对李睿,产生了一种儒慕之情,眼神总是会不自觉地绕着李睿转。李睿才走了不到三天,就问了几回了。
傅紫萱想了想,揽了他的肩膀问道:“紫越是有什么事要向你姐夫请教吗?”
这孩子自习武后,个子拔得很快,已是跟长了他两岁的紫阳一样高了。如今傅紫萱这么揽着他都觉得手酸,遂忙把手放了下来。
紫越看了傅紫萱一眼,垂下头想了想,方抬头看着傅紫萱说道:“姐……”
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傅紫萱越发奇怪:“嗯?有话就说。跟姐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紫越想了想又道:“我喜欢姐夫,我想做一个像姐夫那样的人。我看得出姐夫不是一般人,他文韬武略皆通,为人坦荡有胸怀,又见过那么多世面。我想…想跟着姐夫学。就像大壮堂姐夫大生他们一样。或是像清风师父那样。”
傅紫萱听了这番话愣在原地。
看了他半晌不语。紫越还以为自己说错了,有些不安地看了看傅紫萱,又忙低垂下了头,两只手紧张地搓在一起。
半晌,傅紫萱才对着他低垂的发顶问道:“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不想跟着爹学习,考科举?”
紫越抬头道:“姐,我并不想考科举,我更愿意跟着清风师父练功,更愿意听姐夫讲那些兵法谋略,听姐夫讲那些如何设伏如何歼敌的事。”说完惴测不安地看了傅紫萱一眼,又垂下了头。
傅紫萱愣在原地,又盯着他看了半晌。
这弟弟从小因家境不好,没得上学的机会,只能跟着自家兄长;忙里偷闲地学几个字,或是等傅天河哪时有空;再教上他几个字。这样一直到她回来才让他得以到陈村外祖家上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后才到自家学堂里;正式念起书来。说来现今十三岁的他;上学堂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起点比别人晚了,学得就必定会辛苦些。就是练武也晚了些,所幸这孩子能吃苦,如今倒也是学得有模有样,连不多话的清风;也是对他称许不已。
看来人各有志。这弟弟不像紫阳那样;从小就在陈村上学堂,不像紫阳那样有挣个功名的想头。以前是帮着陈氏下地干农活;在家也要操持,如今这弟弟好不容易有件想做的事,自己也应支持他。
这孩子怕是还没把自己的想法;跟傅天河夫妻说,就先找她说了。想必是想先在她这里先争取了她的同意吧。
“真的不考科举了?不当文官要当武官?”傅紫萱看着他问道。
紫越想了许久才道:“我也不想当什么官,就是想做像清风师父和姐夫那样的人。”
傅紫萱笑了笑:“他们那样的人?执剑天涯?风口浪尖?血雨腥风?三弟,这条路很苦,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容易,不仅要比常人付出很多,而且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姐,我不怕。”
傅紫萱摸了摸他的头,笑着道:“姐很高兴;你有一个这样想要坚持的理想。不过这不是你怕不怕的问题,我想爹娘;都不忍心;要你去走这条路。你小时候,咱家穷,你吃了不少苦,爹娘想着补偿你,是决计舍不得你去吃苦的。再者这条路危险重重,娘怕是不会同意。”
紫越默默地听着,许久才说道:“姐,我想跟着姐夫。你帮我。”
傅紫萱不想这个弟弟竟这么坚持,想了想才道:“你现在还小,才十三岁。有些想法也不成熟,也许过几年;你又是另一种想法了。你还小,姐也不放心。”
“姐,我不小了。我听姐夫说,他三岁就蹲马步习武了。十岁就在他父亲的帐内当个小厮听令了,十二岁就自己带队出任务了。我今年都十三岁了。我也想到外面看看。”
看着这么坚持的紫越,傅紫萱有些头疼。这李睿才来了几天,几乎时刻与自己粘乎在一处,什么时候有空跟紫越说这些了?
这厮,给我等着!
傅紫萱后槽牙狠狠地咬了咬。
傅紫萱又看了看一脸希冀地看着她的弟弟,额头一抽一抽的,只好说道:“今天是元宵,咱们吃了饭还要去看城里看花灯。等你姐夫回来;姐先问问看好吗?你也好好再想一想,好不好?”
紫越看着她点了点头:“嗯,那姐一定要帮我问。”
傅紫萱一阵无力,只好对着他点了点头,两人相携着进了傅天海家的饭厅。
第三百零一章 花市灯如昼
吃过午饭,一行人坐了三辆马车一辆牛车到了城里。
这可是隔了十二年之后,傅家再次到了城里观花灯。
自傅紫萱那年元宵夜观花灯被人拐了之后,傅家就再也没人到城里观灯了。家里的孩子;每每只是羡慕地听着别人讲;那元宵夜花灯如何如何,城里又是如何如何的热闹,从来都与元宵夜观花灯无缘。
天冷路滑,一家人花了比平日里;多了一倍的时间才到了赵家。
赵家人早已派了管家在门口等着,见到傅家人来了,忙进里通报,一家人受到了赵家上下热情的接待。
傅家这次来的人数可不少,几乎是倾巢而出了。把赵家平时看起来还比较大的花厅;挤了个满满满足当当。
今年机会难得,难得家里的大人;肯带他们几个小的出来看花灯,傅紫萱以下的几个小的,别说看花灯了,连元宵这天白日逛街的机会都无。这会进了城;哪里还耐烦在花厅里枯坐?
方家的两个孩子婉华和彦华;一早吃过中饭就来赵家等着了。这会好不容易见到傅家到了,哪里还坐得住?
赵家的赵学承;也是个坐不住的,性子最是跳脱,这次随家人回了敬县,不能在京里看花灯;早就憋了一股闷气了。听家里哄着说敬县的花灯也极好看,早上就已是带了家丁小厮;在城里逛了一圈了。这会要不是为了等傅家人,家里早就没他影了。
好不容易把紫辰等人盼来,这叫了人,略陪着坐了坐,就不耐烦地拉了紫辰等人;伙同彦华呼啸着上街去了。
陈氏还是有些阴影,担心地看了傅紫萱一眼,站起身来想阻止。可当着赵家人的面又不好开口。
赵刘氏看到了,就笑着说道:“嫂子,没事的。家里的下人都会跟着他们的,不会丢的,且这几个孩子都有些身手,又都是机灵的,丢不了。”
陈氏忙讪讪地坐了。傅紫萱也转身安抚了她一通,为了让她更放心,忙让清风云霁等人也跟了出去,一个盯着一个。总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又略坐了一会,看连环紫菊也是坐不住,忙告辞出来;带了她们到街上逛去了。这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呢。
街上人如潮涌。大小商铺都是人来人往。生意好得不得了。尤其是街上卖吃食的,摊主连抬头看顾客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只顾着拿东西,收钱了。
而那稀罕吃食的小吃摊,就更是被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今天来游玩的人不论贫富。谁身上不揣着几个铜子?
只不过这人多也有人多的不好,这扒子也多得很。
傅紫萱就亲眼瞧见了,好几个缀在衣着光鲜的富家公子小姐身后的扒子。这闲事她也不好管,小扒子们都穿得破破烂烂的,面黄肌瘦,想必也是迫不得已,能提醒的她就提醒一下。而那满脸横肉的也就算了,就只当做善事了。
不过回头也吩咐了自家那几个小东西,管好自个的荷包,且还要防止陌生人的靠近。
所幸来的时候。傅紫萱已是抓着他们叮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