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既然有小妾通房跟随,想来也是婆家想拿捏一二的。不由叹了口气,这大户人家弯弯绕绕宅院深深,将来还不知与李睿如何的纠葛……
古氏看见傅紫萱径自在一旁沉思,以为是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毛病,心里有些发慌,轻推了推。
傅紫萱被推得回过神来,笑着对古氏说道:“你的身体没什么毛病,养得很好。这一般来说,血之运行,贵在按时满盈,经候正常,则能摄精成孕。如果平时恣食生冷寒凉食物,容易寒邪内客,血遇寒则凝滞,常食可导致月经不调,而影响受孕。”
“而经期胞宫胞脉空虚,贪食生冷寒凉食物,还可损伤阳气,久而形成胞宫虚寒之症,就会造成宫寒不孕。想来,夫人以前是喜食一些寒凉之物了。”
那古氏听了连连点头:“可不是吗?我畏热,以前在京里,家里有个大大的地窖,一到夏日,就命人一盆一盆把冰盆往屋里搬。也不爱出门,就让下人调了冰沙伴着放在地窖里冰凉的西瓜吃。嫁了人后,相公也知道我这个毛病,也是纵着我。”
想了想又说道:“不过我怎么能生得婉儿彦儿的?”
☆、第一百五十七章 学堂
傅紫萱笑着说道:“人的体质四时寒暑不同,不同年纪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年轻时体质自然好些,只是随着年岁渐大,这年岁轻时潜伏下来的症候就会慢慢开始发作了。这都不可同日而言。”
那古氏听了点了点头:“以前也看过大夫,也有人这么说的。那你看我要怎么调养?”
“这宫寒可不是吃一两剂药就能调养过来的。平日里还是要多吃些暖宫的食物,比如可用黄芪、大枣、当归泡水喝或是煎服,可以补气调血。也可多吃些补充气血的温补食物,比如阿胶、大枣、花生、桂圆等。另外还可以多食一些生姜做的食物,或可用生姜泡水喝,这些热性食物可以帮着夫人调理和改善寒凉体质。”
顿了顿又说道:“而月事来的那些日子更不可食辛辣寒凉的食物。那乌鸡白凤丸要常吃着,原先给你的那两瓶暖宫丸也吃着,没了再找人来拿。有一些鹿葺制的暖宫膏效果也很不错。我虽得了一对鹿葺,只是这膏倒是没来得及制,你也写信往京里让你母亲家帮你寻一寻。过一个月我再帮你诊脉看看……”
那古氏一边听一边让身后的古妈妈帮着记。看着那古妈妈记了满满一张纸,便对傅紫萱感激地说道:“真是多亏你了。原本我也不敢跟相公说,怕他觉得我有毛病,倒引得他子嗣心重跑到别的女人那去了。每每问诊也不敢说实情,大夫也没说个所以然,娘家帮着寻的大夫也吃过一些药可总不见效。可不愁人。”
那古妈妈在边上对傅紫萱做了一个揖,说道:“姑娘要是治好了我家夫人,老奴一定给姑娘磕个响头。”
傅紫萱扶住她,说道:“我学了医,自然是要与人看诊。倒不用你们记着什么。而且这寒症还得将养几个月才能把体质改善过来。倒不必太过心急。”
那两人感激地对着傅紫萱点头。又略坐了一会,大伙方才起身告辞,这些人大多是家里的主母,都还有一摊子事的,倒是不好耽搁太久。
临走时,古氏分别送了紫嫣和紫辰一个荷包,里面装着几个银锞子。又了紫嫣和紫兰几朵堆花,再送了紫辰一套笔墨纸砚。
而傅紫萱那边则送了几只今一早做好的盐焗鸡及一些盐焗虾盐焗蛋什么的,倒是很乡土。古氏倒没嫌充还高兴地很,说是方严和两个孩子就爱吃这个。
而紫兰那边,两个新认的朋友也互送了礼物。紫兰送了荣华一方自己绣的帕子。荣华则送了紫兰一支自己戴在头上的珠钗,那叶氏也送了紫兰一支金钗。
那边方县令也送了清风云霁出来,一行人这才告辞离去。
紫嫣紫辰和紫兰这一趟收获都颇丰,而紫嫣紫辰两个人也得了婉华彦华送的一些小玩意。在马车上两人摊着互相看,一脸地兴奋。
紫兰把东西推给傅紫萱,傅紫萱笑着说道:“都是给你的,给我干嘛?收着吧。那个荣华看着单纯又是个真诚的人,人家愿意跟你交往没有看不起咱,你就好好跟人交往着。不过也别看低了自己,上赶着巴结,咱没什么比别人低下的。正常交往就行。”
紫兰看着傅紫萱点了点头,又小心翼翼地把那两枝珠钗收进荷包里,荷包里还有古氏送的一块玉佩及几个锞子。紫兰脸上带着难言的兴奋。想来多带她去几趟这样的场所,心境眼界都会高些,不过也不知会不会让她养成眼高手低的性子。
一行人回到家,文氏正好帮着陈氏在家里收拾东西,看见一行人回来忙迎了上来。
那紫兰不等站稳,忙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文氏看。文氏打开一看,吓了一跳,怎么得了这么多东西?又听说还交了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还疑惑人家怎么看得上咱。又拿起那两枝珠钗和那方玉佩看了又看,说可值不少银子了。
傅紫萱看了一眼说道:“那珠钗也就十两银子的样子,不过那镶翠的金钗估计得一百两不止。”那文氏和众人吓了一跳,忙围过去看。乖乖,这去了一趟县衙,就捞了一百多两银子回来?
可赶上他们攒上几十年的了。不由啧啧有声。文氏嘱咐紫兰小心收好。看着紫兰一脸喜意,拍了拍傅紫萱的手对傅紫萱直称谢。
陈氏见了就说道:“一家子姐妹,哪用得着这么客气。”而那边紫辰紫嫣也把自己得的东西举给陈氏看,陈氏看了看,就让她们各自把东西收拾好。两个孩子看见陈氏没有收回去,高兴地找地方藏去了。
又过了几日,学堂经过晾晒,终于要投入使用了。
这日正是学堂试开课的日子。正式开课要从明日才开始。今日只不过是测一测孩子们的深浅程度,再根据人数进行分班。因为族里边也出了一部分钱,所以先期的笔墨纸砚及启蒙书术都会免费发放。之前就已是统计人数了,当然这些免费的书本也只有傅家庄的孩子可以享用。
一大清早,傅天河就显得异常兴奋,还换上了平日里难得一穿的杭绸的直缀,还换上了一双新鞋子,头发也梳得溜光,全家人包括旺财旺福都能感受他的兴奋和激动。
紫阳紫越紫柏三人也从今日开始就在村里的学堂上课了,三张同似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气。这能在家门口上学,谁愿意大老远跑到别的地方去啊?
用紫柏的话说就是,冬天冷夏天热,又刮风下雨的,走得腿都细了。而且四叔还是举人呢,比教他的秀才可是高了一头不止。
兄弟三人很是兴奋,凑在傅紫萱家里一同用早饭。而原本是想着今年下半年才打发他去学堂的紫辰,也闹着要去。说是村里跟他玩的小孩都去,他可不能落了后,非要现在就去念书。
傅天河倒是对他这份不服输的劲头大为赞赏,大手一挥,好,同去。现如今他正高兴地着呢。昨天去洗涮他的小马驹的时候就跟他的小马驹说好了,说自己要上学了,不能时时地跟它在一起了……叨叨了大半天,把跟在后头的紫嫣直翻白眼。
用过饭,傅紫萱也换了一身男装,想跟着去学堂看看。还是穿男装舒服自在些,长裙什么的还得担心扫到乡下的尘土,还得费心洗,头发也不能往上梳,别扭得很,反正家里人也是见惯了。
之前她跟傅天河商量了一下学堂的办学目的。有很大一部人会去学堂认两个字,可不是冲着考科举仕途来的,一是村里免费让他们念两个字,二是他们也不想做睁眼瞎。所以这部人就要因材施教。
另外一个问题是村里的小女孩认字的问题。本来没有学堂是收女学子的,只是后来傅紫萱与族长商量下来,族长也同意开个女学子的班。族长和几个族老想着这傅家原本就是北方大族,虽然现在落魄了,也不能荒废了族里的女孩子。
原先族里也是有族家家学请来西席教族中的女孩的。族长一直想着振兴傅氏一族,说是几代祖宗的心愿,自然是愿意设个女学子班。再加上同族同宗的,倒是没什么可避讳的。只是这个女先还没找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傅紫萱建议族长和傅天河,除了教认字外,再开设一些技能班,满足这些不考科举的人的学习要求。
傅紫萱把前世技校的办学理念跟族长和几个族老及傅天河说了一遍,大家都颇为赞同。后来商量下来,就暂定了一个绣学班,一个算学班,一个武学班,一个药学班。
绣学班,是傅紫萱提出来的。
傅家庄算是个大庄,村里媳妇和未出嫁的女子也多,平时有些跟着下地的,有些在家忙家务,但大多闲着。若是能学得一手绣活,不仅给家里人缝缝补补,将来嫁到夫家也体面,而且闲时还能绣个花样什么的换些柴米钱,周济一下家里。
其实她是一直看中了二丫娘沈氏的绣工,觉得不能浪费了。沈氏因为要忙着家事,一个月不定时的绣两下,也挣不来多少银子,而且绣活这东西你不绣还会生疏了。倒不如到学院里做个绣学先生,可以拿到固定的月钱,还轻松不伤眼。
那沈氏是个大方的人,傅紫萱跟她只那么一说,她当场就同意了。二丫爹也很是同意,这两口子倒不是那种藏着掖着的人,定了一两银子一个月,他俩还嫌给多了。这般就算定了下来。
而拳学班,几个族老是想着现在世道也不清明,还不知将来会如何,村里的男人学些防身健体的本事也不错。
当初一族人从北往南迁徙,路上就因体质不好,或是土匪强盗打劫什么的,死了不少人。而且这个世道还不知最后如何,万一以后又要迁徙,倒是可以让族里的男人起码都能护着自家人。
几个族老想到往南迁徙折了大半人,痛定思痛,决心开个武学班。
☆、第一百五十八章 报名者众
这个武学班,除了强身健体以外,将来说不定可以靠着这个挣些吃饭的活计。若是有人想请护院或是镖队请人,再或是县里征衙役等等,也算是个吃饭的活计,多少能帮家里添补些家用。哪怕是征兵丁,也少些送命的机会。
将来年景不好时,就是投身到大户人家里当个护院也比逃荒当乞丐强呐。这样还能顺便解决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力,省得这些人到处晃荡学些偷鸡摸狗的坏毛病。
更重要的是几个族老看中了清风云霁,想着让庄里的人与他俩多些接触,将来也好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多些照抚。
傅紫萱却之不过,想着这傅家庄自己在出嫁前还要住个一两年,清风云霁也正闲着,与他二人一商量,应了下来。教这些村民一些防身的功夫也好,世道乱时,多少也能护着族人。
村里的孩子得知后都很是兴奋,平时就看见紫辰嗬嗬呼呼地炫耀,直把他们看得眼红。听说清风云霁两位大人要开武学班教功夫,都磨着家里的大人同意报名。
家里的大人无不应的。自得知这两人是比知县还大的官后,走路见到都不敢大声喘气,连话都不敢说。平时难得见个大官,现在大官就在村里,还愿意教自家小儿本事,哪有不应的?
连好些成年人当了爹甚至当了爷爷的都要跟着报名,武学班的报名一度热闹非常。最后报名的人实在太多了,清风云霁就说将看过他们的资质之后再择优录取。
而算学班则是族长提出来的。族长家的大儿子傅天德在敬县原是做帐房的,后来自己找了门路到敬县一家书院做了先生。
族长想着这个族学也算寄托了他的希望,当初讨论开什么班时,他就想到了他大儿子。也算是他的一个私心,族里的孩子如果在他儿子的教导下有了出息,他这个族长脸上也有光得很,在族里也才说得上话。
他儿子是个秀才,考了几次举子不中之后,就当了一名帐房,后来才到书院当了一名先生。他想着这个学堂光傅天河一人是不行的,他儿子可以教程度较浅的启蒙班学生,然后再教个算学班,将来孩子们学出息了,也多少是件谋生的手段。
大伙讨论下来很快就同意了。只不过族长儿子那边倒是一番波折。
族长与他大儿傅天德说了之后,他儿子倒是想了想就同意了。这学堂目前就两个教书先生,将来学堂要是出名了,孩子也都出息了,他可是元老,想不被人记住都难。
而且听他爹说,有两个比知县还大的官也在里面当武学先生,而且知县老爷还与他们交好。这样的话,这个学堂一定会得到知县大人的关注,也会有一些人慕名而来。
这要是做好了,可是得名又得利的事。又在自家门口,倒比在别处做事强。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两老。他身为长子,两个老人又不爱住城里,他也是日牵夜挂的很。
只是族长的大儿媳不太愿意。这过惯了城里的生活,一时又灰头土脸地回乡下当个泥腿子,她可不乐意。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大儿子傅紫宁正在书院苦读,正备考秀才。大女儿傅紫柳又在备嫁,而三女傅紫杏和四儿傅紫槐又还小。她有心留在城里照顾大的,又放心不下两个小的。两个儿子目前又都在书院读书,有心让三女跟着他爹回来,三女儿自己倒不乐意回乡。
最后听说就傅天德一人回来。
而药学班,是傅紫萱自己想开的。傅紫萱本意是想着玉屏山长长的山脉,药草丰富,可以采些换钱添补家计。另外就是村里离城里太远,又是交通不便的,将来得了急病自己也能捡些药草来煎服了,还能省些往城里请大夫的功夫和银钱。
之所以叫“药学班”而不是“医学班”,傅紫萱是想着要收徒的话将来收些有一定基础的药童,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些乡民没一定基础,字也不认识一个,教他们诊脉不太现实,倒是可以教他们一些谋生的手段。
傅紫萱一直有着收徒的想法。她那个师傅一辈子只收了她一个徒弟,而且还是破例收的,想来再不会收了。而师父的传承是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的。君子涯写下的医书、脉案不下几十本,傅紫萱把它们好好地存在空间里,总想着有着一日要让它们见见天日,流传后世。
而跟着君子涯南来北往看的多了,现行医馆里几乎清一色的男大夫。这个时代社会等级森严,加上男女有别,女人看病难是个社会问题。
就好像知县夫人古氏,她自己是个官家夫人都不好对着上门看诊的大夫说她哪里有毛病。看诊的男大夫为了避嫌,往往在女患的手上搭张帕子或是拉个帘子了事,不观诊,不按查,不接触患处。若是显见的地方还好,若是隐蔽处,只能任由其苦痛毫无作为。
富贵人家还能常食些补药,贫苦一些的也就只能等死了。傅紫萱一直以为看病,就要看到患者的痛处,不探不查,只探个脉,如何能做到正确看诊?如何能对症?
所以傅紫萱一直起心要收些女徒弟。之前在无忧谷因为君子涯是个不愿被人打扰的人,倒不好开展。现在倒是可以着手准备了。
这个药学班,也要分两块,一块除了教孩子认些药草知识以外,另外一块是吸收一些媳妇子系统地请人教些接生的本事。
傅紫萱一直想着要组建一个正规的稳婆队伍。到时候不叫“稳婆”,叫“接生娘子”。这个队伍要年轻化,吸收一些生过孩子有过哺养小儿经验的年轻的媳妇,不要年纪太大的婆子。
除了系统的接生以外,这些人还要能指导新晋级当娘的人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家的孩子、如何哺乳、如何坐月子、甚至还要会做一些养身补身的食疗等等。这不再是一个低下的行业,它应该是受人尊敬和推崇的。这是傅紫萱要的宗旨。
将来也许这个药学班这个接生队伍会是整个学堂利润的增长点。这个时代还没什么计划生育的概念,多数讲究多子多福,而且避孕的法子也没现代社会那么多。生了孩子总是要请人接生的,大户人家更是需要这样专门的月嫂。
这也算是魏朝独一份的,将来也许傅紫萱会在各个城池开这样的医馆,把这样的理念传达下去,到时这个进项就会很可观。世人得知这个的“接生娘子”是由傅家庄学堂传出去的,对于傅家庄的学堂、对于傅天河来说都是件名利双收的好事。不管将来傅天河能否如愿入仕,都能受到世人尊重。
起这个心,是因为傅紫萱一直对古代稳婆这个行业,很是担忧。听惯了深宅大院里死在稳婆手中的人命不少,而且这些人没个系统的学习,接生婴儿成活率极低。
她想组建这样的一支队伍,加上让她们学些浅浅的医术,想必能把婴儿死亡率控制住。
当然她也是有私心的,她好不容易来这异世一遭,可不想死在怀孕生子之时,得早早备下人选。
傅紫萱曾经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跟君子涯探讨过,君子涯也很是赞成。当然傅紫萱一般提什么意见,君子涯都会同意,一是不想没有好东西吃,二是傅紫萱也不会拿一些不靠谱的事烦他。
他自己不愿再收徒弟,但从不反对傅紫萱收徒。这也算他的徒孙,能把他的医术传承下去,他当然没有那个一定要让民生大众受惠的想法,他只是想着“君子涯”的名字能被后人广为人知,他就高兴。
年轻时,家破人亡后,君子涯一度有些愤世嫉俗,收了傅紫萱后才算有些人气。他是一个不拘泥于世俗的人,可不管世人如何看他。
所以世人传他的脾气怪异,他还津津乐道。其实傅紫萱一直都知道她这个师傅其实心肠还是很软的,又很护短,一辈子没有成亲,把傅紫萱当成亲儿一般培养……
傅紫萱只要想到她师父,想到他师父写的那些厚厚的医书,就想着有着一日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流传后世。
这个世上医者所著的医书及药方这些东西都是不外传的。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家族内部不流于世人之物。但是对于君子涯和傅紫萱这个后世来的人来说,并没有这种藏着掖着的想法。
只是傅紫萱可不会接生,她也没这方面的经验,接生娘子这一块这个授课人选还得好好寻摸寻摸。
学堂在众人的商议下暂时就定了这四个技能班。
考学班又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过了秀才自然会到县衙办的书院或是城里私办有些名气的书院就读。考学班是上午和下午都授课,并且不能同时报技能班。而认字班则分了男班和女班。早上授课认字,下午技能班授课。女班的认字先生订了傅欢。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远景韩方(16:11)
傅紫萱一直觉得这个孩子是个有来历的,只是目前她还没敞开心扉愿意把她的故事好好倾吐,傅紫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