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的结果,李世民虽然有所预料,但这般四夷臣服的现象,还是远出乎他的意外的,这更让他得意,而那些原本反对此战的大臣,如魏征、萧瑀等,也都没了言语。

此战巨大的胜利,不只将颉利所领的东突厥征服了,连带漠北及大漠经西的其他部落,都被我大唐强大的战斗力惊怕了,纷纷上表请降,这样的结果,是朝中每一位大臣都愿意看到的。

前些年,我大唐边半缕遭突厥人的侵袭,告急的军报每年都会有十数份送到长安,不只皇帝李世民着急,朝中任何一位大臣都很是心焦,如今一切威胁都消除了,北疆再也没有威胁,事实胜于雄辩,谁还能当初皇帝下令出兵的决定不正确呢?

因为战事结局如此的辉煌,李世民也是意气奋发,在朝会上强势地宣布了将在所征服之地上建立都督府,并修筑城池,派军驻守,统领北方突厥各部落的决议,虽然有反对的大臣,但反对的人也非常少,对于那少数几个人的反对意见,李世民丝毫不予以理会。

不过如何处置这数十万突厥战俘,皇帝并未最后下定论,只是令我班师的大军押送这些俘虏回京,不过很多人从此决定上也猜测的出来,皇帝最终会听从当日王易所提之建议,将所有突厥人全都拆分安置,不再给他们返回草原的机会。

数份诏令接连向天下诏告后的某一天,到军中处置军务的王易,再次被宫内人传唤进宫。

李世民在受了礼后,笑呵呵地对王易道:“晨阳,大军班师前,还传来这么多好消息,远出朕的意外,看来所提之议,甚是有效,以后朕有不决之事,一定先问询与!”

李世民心情很好,与王易话时候,还带着一点玩笑的样子。

他采纳了王易的提议,在给李靖的命令中,让李靖麾下各军,继续剿灭那些不愿来降的部落,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其他各部落,令他们的头人到军中相见,在恩威并施下,数十个部落的头人在最快的时间内齐聚李靖的大帐,并愿意随李靖的大军来长安朝贡面圣。

一个的提议付诸实施后,取得这般效果,李世民当然高兴和得意,对王易越加的赞赏。

王易却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也不知道李世民如此的含义,还以为这皇帝是在打趣他,赶紧作礼应道:“陛下,臣只是想到什么就什么,一些事并未考虑长远,只是觉得那样做,以臣考虑非常有用,就对陛下讲了出来,臣年资尚浅,所提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臣所提建议,陛下会听,臣就很满意了,以后臣想到什么自觉好的建议,一定会向陛下提出来!”

“如此甚好,知无不言,此乃忠良本色,一些朕所行之举觉得有不好的地方,也尽可以提出来!”李世民看到王易那有点惶恐的神色,摆摆手示意王易不要插话,继续道:“朕也告诫其他大臣,若觉得朕有什么做的不对地方,尽可一一劝谏,朕不会责怪任何人的!”

李世民如此,王易只得应承:“陛下如此厚意,臣领了,臣以后定会知无不言,觉得朝政有失常的地方,也会及时向陛下奏请,只希望陛下不要责怪臣的直性子就行了!”

“朕刚才了,不会责怪任何劝谏的人的!有任何想法都可大胆来!”

“多谢陛下!”王易再作一礼,表示感谢。

李世民示意王易免礼,走近王易身边,带点审视的目光近距离地看了王易一会,脸上笑容更加的浓了,在王易有点惊异起来时候,这才道:“晨阳,今日朕召进宫来,是有一些闲事问的!”

“陛下有任何事要问询,请尽管吩咐!”

“当日朕与过,朕与赌的时候,输了两局,可以向朕提两个要求,朕都会满足的!前些日子,朕忙于事,没什么空闲,今日朕闲了,正想问问,可有什么要求要向朕提?朕也准备有惊喜要给!”李世民这话时候表情很丰富,有点玩味的笑容露出来。

“陛下如此,那臣就大胆向陛下提要求了,不过臣现在只想到一个要求,另一个要求能不能以后再提?”王易这话的时候想到了当日李世民醉酒时候所的话,有荒唐的想法起来。不过和李世民这般的话,郑重地提要求,王易怎么都觉得是两个孩间在玩游戏一般的感觉呢?

这不应该是君臣之间该出现的事呢!

“好,朕答应,那今日就提一个要求!”

“陛下,臣请求陛下将长孙前辈的长女长孙凌赐臣为妻!”王易鼓足勇气,将这个有点过分的要求提了出来,完后满脸期待地看着李世民,等待他的回应…

第一百零七章 多谢陛下信任

李世民嘴角微抽了几下后,对王易露出一副很无耻的笑:“怎么,屋里有个妾室了,还这么急想娶妻?都还未及冠!现在提这个要求是不是太早了?”

没想到李世民会是如此回答的王易,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应,在想了一会后,才回答:“陛下,婚娶乃一个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臣年龄也不了,需要早做考虑,不然好女孩都被人娶走了,那就后悔莫及了!”

“就那么喜欢长孙无忌那宝贝女儿?非她莫娶?”

李世民这般问询有点不正常,王易能料到面前这皇帝问的这么婆妈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还是针对他婚事的,不过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更多了,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长孙姑娘模样好看,才情也很不错,而且与臣相识这么长时间,彼此都有情意,臣知道陛下一定会答应臣这要求,为臣指婚的!”

李世民似笑非笑,“朕为何会同意,为何一定会为指婚?”

“因为陛下以前就答应过臣了,会促会臣的好事,此次也答应会满足臣的一个条件,因此臣相信,陛下一定会遵守诺言,答应臣的这个要求的!”

李世民并没马上接话,而是背着手,在王易面前踱了一会步,最后在离王易几步远的地方站定,斜对着他,歪着头蹦出了一句话:“朕答应,一会亲自为指婚,但必须待及冠以后,才可以!”

王易大喜之下没去琢磨李世民此话中有没有另有所指,马上作礼答谢:“多谢陛下恩典!”

李世民一脸严肃地受了礼,“朕既然答应,待及冠后为指婚,那这两年,就不要去想婚娶之事,一心一意为朕出谋划策,替朕分忧,朕希望能提更多利国利民之策!”

“是!陛下。”王易挺直身子,作立正状,大声地应道:“臣一定竭尽所能,努力去想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为陛下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王易这副样子,李世民有点忍俊不禁,嘴角抽了几抽想笑,但还是忍住了,依然用很严肃的口气道:“那回去,马上给朕写一个关于此战善后如何处置的完整奏本上来,一定要详细写,把所想到的都写上去,朕要细细研,不得有误!”

“是,陛下,那臣先告退!”李世民这样,王易理所当然想告退!

哪知道李世民却并没让他走,“别急,朕还有事要和!”

“是,陛下!”王易只得收回了准备迈出的步子,依然规规矩矩站在李世民边上,他闹不明白今日李世民在玩什么花样。

李世民并没马上话,而是走到案几边,坐了下来,并招呼王易也跟着在边上坐下。

李世民在王易跟着坐下后,这才问道:“与朕马周此人!与他颇为熟稔,相交挺深,朕想知道,是如何评价此人的?”

王易有点愕然,一下子没弄明白李世民如此问询的用意,只得含糊的推托:“陛下,臣与马周是在长安城外新丰县境内的一个酒店里结识的,与其相交也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对其认识并不是很深,不敢在陛下面前评论此人!”

“马周都将引为知己,在朕面前盛赞的才情,为何就不敢评论他?”

王易瞅了瞅李世民的表情,不像是找马周碴的,当下也横了心:“陛下既然要求臣评价一下马周,那臣也就对他的印象吧,若有错地方,还请陛下莫怪!”

李世民似乎挺不满意王易这么多废话,皱起了眉头:“朕只是让对他的印象,如何评价此人,无论怎么,朕责怪做什么?”

王易想了想,心地看着李世民:“陛下,臣觉得马周是个奇才,其才学非一般人可及,是个行事光明磊落,一心想以其才报国、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臣非常敬佩其才情和性情,虽然马周品性有点放荡不羁,但这正是其胸襟坦荡、不拘节的表露!”

“哦!想不到马周竟然能得如此夸奖!”

“陛下,此只是臣与马周相接触这些日子,他留给臣的印象,臣喜欢与他这般秉性耿直,行事果断,有傲气、有气节、不拘节的人交往,因此与他虽然结识的时间不长,但相互引为知己!”

“既然觉得此人可堪大用,那为何不向朕举荐此人呢?”

“陛下!”王易赶紧作一礼:“臣位卑言轻,再加上年纪,经历的事少,阅历浅,对一个人的认识与评判比较肤浅,不敢贸然在陛下面前举荐人,举荐那些江淮军的旧将,都怕陛下责罚!”

“若不是他替常何写那份奏折,朕还发现不了此人,那样不是一名可用之才就这么流失了吗?”。

“陛下,马周呆在长安,肯定有机会得陛下赏识的,臣相信这般人才,陛下一定会发现的!”

“好了,以后再遇到什么让称道的人,都不要忘了与朕举荐,如今我大唐百废待兴,朕需要更多的人才,只要是有才之人,不论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只要品行端正,朕都会给予重用!”李世民闪着精光的眼睛看着王易,嘴角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若身边还有什么江淮军的旧将,觉得他们可堪大用,都可以举荐给朕,以后有什么江淮军的旧部来长安投奔,只要觉得此人不错,都可以推荐给朕,朕会量才使用的!”

“是,陛下,臣尊旨!”不论李世民这是是真心,还是假意,王易都感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不知不觉间,来长安已经快一年了,王易面见李世民后也过去了很多日子,这个原本只是记载在历史书中的人物,王易穿越前很是敬佩的君王,在他生活中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而且他已经与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皇帝实实在在地接触了这么多日子,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深深让他折服。

历史记载的很多东西虽然是经过美化的,比如对面前这个君王的,但王易觉得,以他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后对李世民的评价,觉得在他的印象中,李世民的形象比历史记载的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王易也承认,或许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与李世民对他格外宠信有关,这个左右了大唐帝国命运的皇帝,对他格外的看重,并给予重用,这般相待,不可能不对他不产生好感的。但王易也不得不承认,这他来长安后这段时间,与李世民接触不少,抛开个人因素,站在另一个层面去看,以旁观者的角度理解,李世民所做之事,所行之道,还是非常让人称道的,皇帝的威严,普通人的真性情,融合在这个年纪不过三十出头的人身上,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后世时候活了这般年纪的王易,自觉无论哪方面也不能和李世民相比,即使只从一个普通男人的角度去比较,也是远远比不上的。

李世民并不知道王易心里在想着这些,看到王易应了声后,就一脸恭敬地沉默了,也没在意,继续道:“朕看对所遇之人评价甚是准确,就如马周,刚刚的确实不错,朕也觉得此人柄性耿直,行事果断,不拘节,也不畏权势,是个可堪大用之才,只是还需要磨练…”这话完,李世民停了下,一脸赞赏的表情,瞅了几眼王易后,这才接着:“可知道当日朕知道此人后,派人去相请,竟然遇到闭门羹,朕派人去请了四次,才终于将此人请到宫中,呵呵,敢如此相待朕派人去请的人,朕还是第二次遇到!朕与之一叙后,对其大才甚感惊奇,就令他到门下省做事…”

“陛下,马周还真的大…真的有傲气,敢如此行事,只是臣不知,还有何人敢如此?”

“就是孙思邈那老道!”李世民着有点感慨,“孙道长对长安的权贵相请其去诊病,从来不假以颜色,没人能请得动他,但普通百姓却能得他诊治,朕先后派了好些人,想请他到宫中来为皇后诊病,都没请得动,最后朕亲自到终南山去请,他这才应允,答应进宫为皇后诊病!”

“陛下,原来竟是如此…”

王易有点汗颜,这时代有骨气的牛人还真多,与他结识的就有两个,这两个人面对皇帝的相请,竟然敢如此表现,若是换成他,怎么都不敢如此。他是怕惹恼了李世民,吃不了兜着走。

放眼王易穿越前所处的时代,好像也没有这般牛人,有的话,也早就被和谐掉了!

“好了,不多这些了!”李世民笑了笑,“所幸朕如此遇到了这样一个对医道颇为精通的人,手上还有能治皇后病症的药方,朕真替皇后高兴,以后还要麻烦,多多关注皇后和长乐的病情,朕自有重赏!”

“是,陛下,臣一定竭尽所能,想尽一切办法治好皇后娘娘和公主的病!不负陛下所望!”

“以后孙道长不在长安时候,如果有需要,可以单独进宫,为皇后和长乐诊查身体!”

“多谢陛下信任!”王易赶紧作礼致谢。

李世民这样,就不怕他在后宫做出什么乱事来吗?

第一百零八章 王作抵长安

“二公子,三姑娘!老朽不敢当您亲自出城来迎接!”

得知王作等人将抵长安,王易率领王昙、王复等人,迎出长安城二十里,在他们抵达迎接之地后,就与王作一行人遭遇上。王作看到王易亲自带来出迎,抑制不住的惊喜,老远就施礼了。

王易大步上前,一把搀住欲行大礼的王作,“作叔,得知您在扬州生了场病,我们大家都担心的不得了,所幸您现在终于平安抵达长安,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已经一年多没见了,相见自然是非常欣喜的场面,王作等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在对王易和王昙行礼问候时候,都带点哽咽,王易也是很感慨。

在杭州时候,王作像慈父一样,对他关爱有加,王易对王作感情也非同一般,今日也不顾王复的一再劝阻,亲自带着一大群人出城来迎接。

“多谢二公子的牵念。”王作有点老泪纵横的样子,话间带点唏嘘,“二公子自去年来长安后,老朽已经一年多没见过您了,真恨不得能早一日抵达长安,面见二公子,只是老朽在扬州耽误了不少时日,以至年后这么久才抵达长安,让二公子和弟兄们担心了,老朽真过意不去!”

王作在十一月中时候奉王易的令从杭州出发,前来长安,在抵达扬州时候,因为受了寒,生了场大病,而且反复,前后折腾了两个月左右才大好,但在病好之际,天气却不尽人意了,连续的数场大雪,阻碍了行程。因为风雪所阻,一行人走的很慢,抵达洛阳时候已经是正月过了。

因为在洛阳还有一些事要处置,王作等人又呆了近一个月,直到事情全部处理完,再往长安进发,抵达长安之际,已经是光明媚的三月天了。

王易和王复在得知王作生病消息后,已经是年关时候,他们也很是焦急,马上派出人前往接应。

王易原本让王复亲自去接应,但王复在考虑再三后,还是断然否绝王易的提议。

当时正是过年时候,王易时常被李世民召去问事,府上没有其他主事的人,王易也没娶妻,作为妾室的苏燕不能插手府上的事,他这个府中的管家,肯定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去的,不然府中会乱成一团,因此王复也只是派出了几名身手与经验都不错的手下,前往接应的。

不过王复还是很担心的,怕父亲有个意外,所幸后来传来的消息报王作等人一切都平安,让所有人都放了心。

“作叔,平安就好,复哥知道您身体康复了,不知高兴成什么样!”王易着对身后的王复笑笑,并退开身子,让王复等人上前作礼。

王复上前,在王作面前跪了下来,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这才抬起头,“父亲,孩儿不孝,您病重间,都没能在您身边侍候,还请父亲大人责罚!”

王作赶紧扶起满脸泪水的王复,抹了把眼睛,“复儿,在二公子身边做事,替父亲尽责,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尽孝,父亲以后不一定能再在二公子身边侍候,二公子的事都要靠张罗了!”

“孩儿一定听众父亲的教诲,万不敢出差错!”王复再恭敬地向王作行一礼,眼睛却瞪向父亲身后那个战战兢兢站着的男孩。

王易也注意到了王作身后的这个年纪不过十岁左右的男孩。

“二公子,这是老朽之二子陈交,还真是大幸,过去了五六年,此子竟然还保下一条命,能从数百里外的江淮之地找到杭州过来,此都是二公子所行之善举之功!”王作将躲在身后的男孩拎了过来,“交儿,快给二公子和三姑娘行礼!”

王作话间挺是感慨,但也很欣慰,原本以为除了儿子王复外,其他的家人都已经死于乱军中,但没想到,原本叛军作乱时候才三岁的第二个儿子陈交,竟然在数名手下军士的护卫下,从乱军中逃出来,在六七年之后,寻到杭州过来。

陈交和保护他的人并不知道王作藏身之处的,他们因为生活窘迫,不得不想尽办法谋生,甚至偷窃、行乞,在梦香楼领施舍粥食的时候,无意中被曾经的同伴认出来的,最终陈交才与王作等人团聚。王作在得报后,从归云庄匆匆赶到杭州,在看到二儿子的一刹那,激动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那时的场景让很多的人潸然泪下。

这些年,陆续有江淮军的残部军士及他们的家人流落到杭州一带来,也有一些人因此得与家人团聚,王作因此吩咐手下,在杭州及其他之地,广布这些类似慈善机会的施舍之处,目的就是期望能找到更多散失的江淮军将士及他们的家人。

最初的施舍粥食的提议是由王易提出的,通过这样渠道家人得以团聚的江淮军士卒及他们的家人,都交口称赞二公子此善举,及至王作与二子陈作相认的那一刻,更是将对王易的称赞提升到最高度。王作因此在写给王复的信中,一再要求王复一直跟随在王易身边,为王易处理事,当作回报,也就有了王复在王易面前力请为王易管家的事发生。

王易却是没料到他当日之偶然之举,会给江淮军将士带来这么多惊喜,他也指示王作,将他们这些年积聚的财富,除一部留作不时之需外,其他都以为流浪的人施舍粥食及馈赠衣物等方式散掉。

这些积聚的财富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