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易吞了口唾沫,继续说道手种植水稻或者其他作物的田地在收割后再种植冬、春小麦,一块地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两熟,甚至三熟,水稻产量原本就比其他作物高了,再加上多种植一熟或者两熟,这样一块田地一年的产出是我们现在普遍流行的一年一熟种植的数倍,小民虽然算术不太好,但也能算的出来,一亩田地,每年多种植一熟或者两熟,如果再作精细耕种,收成肯定会成倍地增加,一亩田地一年至少可以多收几百斤,天下良田数千万亩,即使只有两三成的土地种植水稻,施以稻麦复种的种植方式,那新增的产量…小民算术不…”
王易还想说打算术不好,但看了一眼神色怪怪的李世民,忙换了词句,“嗯,陛下,要是能大范围推广这样的种植技术,小民算算东西都应该可以增产数百万石粮食,不出几年,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便能从根本上解决掉!不只吃饭不愁,家中存余的粮食会多的没地方堆,官府府库中百姓上交的赋粮也会无处存放,当然税银也肯定跟着水涨船高…”
杭州是试验地,这两年收成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王易这般话说的是非常自信。
“好小子,竟然还说算术不好,朕看你算术比任何人都要好,六部中任何一名官员都不及你有这般算术。”李世民指着王易笑骂道,“你在杭州所做的事,朕全都发现,你建议李弘节推广种植水稻,并稻麦复种的种植方式,效果好的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李弘节在送来的奏报上都曾有讲述,让朕甚是惊异,朕也是好奇杭州竟然有如此饱学之士,而且这位饱学之士竟然是个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人,令李弘节送你到长安来见朕,没想到你竟然是王雄诞这位威震江淮大地的大将军之子,当是虎父无犬子,朕听了你刚刚所说的话后,也是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理,朕这才是天下间真的有天才!哈哈!不愧自小有神童的称号也…”
“陛下,刚刚臣那是自吹之词,现在陛下竟然以天才来形容小民,甚觉无地自容!”自吹一番又被人夸,夸奖打的人还是皇帝李世民,让王易有点讪讪,这种场景下,边上再有一个人见到,那感觉就会好上很多,可惜没有人看到他被皇帝这样夸,不然他在长安的名声马上就会起来。
“臭小子,刚刚不是挺傲的,东西现在又谦虚了?”李世民笑骂了一句,也不理会王易的尴尬,对身边侍立的人招手示意道手送一些酒菜上来,朕今日要与你这小子饮酒论事…”
“陛下,这…”王易有点傻眼…
第三十一章 良策
(第六更!)
王易虽然对历史上的李世民了解甚多,但那是别人笔下记录的李世民,行为性格方面很可能经过美化,并不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但今日这皇帝的表现却真的如一些传记小说里写的那般,放下架子套近乎,竟然要与他在宫中饮酒论事,这不是明显不太合理的,让人听着不太女人的吗?
当然这行为任何人都能看的出来,是一种表示亲近、恩宠的举动!
作为臣下的,能得此殊荣,自然会高兴的屁颠屁颠,王易虽然一下子发现李世民如此做的原因,但也一样很高兴,也挺得意的,在高兴得意之余,王易也感叹,这个皇帝,笼络人心还真的有一套。
既然感觉李世民是在笼络人心了,王易的担心自然也随之消除,一些事,原本可能真的过于担心了,当皇帝的,虽然威严与多疑,但一些时候,坦荡的表现会让皇帝消除这些疑惑的。
“晨阳,与你聊事,朕觉得甚是愉悦,受益匪浅,今日朕也将事处理完了,你也不必急着出宫,我们一道喝点酒,慢慢聊些事!”李世民挥挥手,示意王易不要奇怪。
王易看到宫内的侍女们已经将酒菜端了上来,也没再推托,按李世民的吩咐与已经变得一脸和善的这个皇帝同坐一案,“多谢陛下,那臣就不客气了!”
李世民亲自为王易倒满酒,举杯道手来,晨阳,朕敬你一杯!朕先替杭州的百姓感谢你,你为他们谋了福祉!”
“陛下过奖了!”王易举杯干了,将杯子放下后,也顺着李世民的意思说道,“陛下,此只是小民无意之举!小民在游览西湖时候,看到湖中淤积严重无法提供有效灌溉,再看到西湖边上诸多的良田因为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而无法种植作物,杭州城内百姓所饮之水俱带咸味的时候,就突发奇想,想着若能将西湖疏浚,那沿湖一带及稍远处数十万亩良田俱可受益…”
“哦?!继续说。”李世民停了杯,示意王易继续。这些事李世民只是从李弘节的奏折中发现一些,但具体的细节却并不太清楚,今日王易说起来,刚巧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陛下,臣当时想,若西湖边的那些良田有充足的湖水可以灌溉,即使一亩田只增产几十斤,那几十万亩田地增长的绝对数量,还是非常惊人的,年复一年,数量自然非常可观,更不要说西湖中积满水后,可以完全解决城内居民饮用水的问题,也可以消除集中性降水导致西湖一带汇聚的洪水无处可去,产生的水患对杭州城的破坏和带来的灾害,因此小民在有幸与李刺史叙事时候,就提了打的想法,没想到李刺史就将此事放在了心上,以极快的速度上奏朝廷,终得陛下同意,在最短的内开始了疏浚,并在几个月内疏浚完工,如今西湖之功效已经大部体现出来,为杭州的百姓带来的福祉真的非常巨大…”
说起这事,王易还是很得意的,他为西湖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也为杭州的百姓造福了!
“朕也是在看了李弘节所奏请的理由后,觉得甚是有理,因此马上同意了!”李世民说话间脸上的神情已经比刚刚平和了许多,那份无形中的威严淡去,多了份随和。
王易不发现李世民为何会变得如此,但这样的李世民更让人觉得有亲切感。
“陛下英明,能在这么快的就将西湖疏浚完工,实是杭州数十万百姓之福!”王易赶紧送上一记小小的马屁,不过他确实是挺佩服李世民的,这样的事,能这么快批复,并拔以钱粮,即使通讯手段比现在快捷百倍千倍的后世,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据李弘节去冬及今年所报,西湖疏浚后产生的作用还真的不小,粗粗估算一下,西湖附近的田地增产了近十万石,这是非常巨大的数目,朝中原本那些一力阻止的官员,这下也没得说了,哈哈!”李世民有些得意,大笑了两声。
“陛下,小民觉得,再过几年,西湖边的田地咸碱情况彻底改变了,收成还会进一步的好起来,杭州一带的产出会更加的丰富。据臣在杭州这几年观察,杭州一带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在这次小民从杭州出发来长安的途中,也察看了经过的杭、湖、苏、杨等江南、江淮之地的土地情况,及至抵达长安后,也到城外走走,到田里去看过,相比较关中之地,小民觉得江南一带更适应种植作物,加上江南一带天气比长安近的关中热,寒冷天气相对少一些,适合作物生长的更多,因此小民以为,朝廷应该加大对江南和南方其他地方的重视力度,只要各级官府重视,推广种植水稻及稻麦复种技术,江南一定会成为我大唐的粮仓的!”
“继续往下说!”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杯子,催促王易道。
“陛下,正因为水稻产量比粟米、小麦都高,且江南之地降水丰富,气温又高,非常适合水稻种植,田间种植水稻也不影响冬小麦的播种,稻麦复种还能有效调节田间的肥沃程度,一年收成远比一年一熟的种植高上一倍都不只,因此臣就极力推荐李刺史在西湖附近的田间广种水稻,事实也证明,当初小民的建议是不差的,去年秋收时候,杭州一带的水稻获得了丰收,颇为头疼的流民问题也初步解决了,今年杭州一带广泛推广种植水稻及稻麦复种,从夏收情况来看,收成也是非常好的!但我大唐其他地方,大部都是一年只种植一熟,因此臣觉得,应该以朝廷名义推广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并推行稻麦复种的种植方式!特别是气温相对更高,降水更多的江南及南方!那天下间的粮食产量必将成倍地增长的!”
刚刚在喝酒前王易提起这个问题,李世民并未置可否,今日反正说起了,王易想再进一步往下说,争取把李世民当面说服,那样水稻会早上很多年得到广泛推广,稻麦复种技术也可以早于历史记载在民间推广开来,这些举措若真的能通过朝廷之手得到实施,那江南一带可以早上很多年繁荣起来,因此王易又绕回到这个话题上。
对王易这煽动性的说法,李世民在考虑了一下后,依然没有明确答复,“说的甚是在理,但稻麦复种的方式并不被人熟知,朕也是了解不多,待李弘节回京后,朕细细了解一番,再与你相商!来,朕再敬你一杯,朕看你还有一些想法没说出来,继续说,朕洗耳恭听!”
“是,陛下!”王易举起杯,与李世民对饮了一杯,他当然明白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基本不可能当场拍板说接受他的建议,这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的提议,李世民即使被说动了,定然会派官员下去调查一番,有充分调查的依据后,再与百官商量后,才会施行的。
李世民能把这些话听进去,并回去考虑,王易觉得今日他所说的,就是非常值得了。
李世民的威严少去了很多,王易也感觉随意多了,他很自然地拿着酒壶,替李世民斟满,再将打面前杯斟满,这才继续说道手陛下,小民在细想几番后,总结出几点,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多种: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劝课农桑,鼓励百姓耕作,这是朝廷已经在推广的;二是改变耕作方式,改善种植结构,推广更好的耕作种植方式,选取优良的种子,这是刚才小民所说的,但还有一项自觉更重要的提议,小民还没说!”王易说着,猛地把面前的酒喝干了。
“是何更重要的提议,你快说来!”李世民拿起酒壶,替王易斟满了酒,催促道。
“小民觉得,朝廷应该加大开发南方力度,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王易说的非常肯定。
唐初时候,统治阶级依然抱着关中本位的思想,眼光都集中在关中、河南、河北一带,对江淮之地都不太重视,更不要说江南及更南的南方了,这是统治阶层认识不足,没有想到南方一带产出远比关中、河南一带丰富,南方之地,在很多人心里,还是蛮荒之地,连江南都是如此。
“开发南方?为何要开发江南,开发南方?晨阳,你莫停啊,继续说!”李世民被吊住了胃口,看到王易停了下来,有些着急,拿着手中的筷子敲着王易面前的盘子催促。
“为何要开发南方呢?因为关中地区有效耕地面积已经没有更多扩增的余地,且这些地方土地不够肥沃,相对于南方,气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长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气候温暖,土地异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个小民已经亲自验证过了,李刺史也有奏报上表过,陛下也应该知晓…再加上南方雨水多,最适合种植产量高的水稻,在推广种植水稻,并施以稻麦复种的同时,再把中原成熟的种植经验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广,如此几管齐下,粮食产量定会稳定地增长,许会有这么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第三十二章 希望朕授你何职
(第七更!)
江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名称,在有宋一代,及至后面一些朝代,当然包括后世时候,江南差不多是人间天堂的同义词。江南一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非常适合居住,但现在,江南的名称只是一个地理上的称呼,是大唐的一个道,一个占地非常宽广的道,而且在统治阶层中,江南道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还不及河南、河北诸道重要,更不是人间天堂。若是能让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明白过来江南及南方一带对于整个大唐帝国的重要性,王易觉得,贞观盛世的繁盛程度,就可以比历史上记载的更甚数倍了。
若江南一带能得到充分地开发,真正成为大唐的粮仓,那现在大唐才差不多两千万人左右的人口规模,光光江南一带的粮食产出,王易想着,应该就可以解决全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了。
民以食为天,在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就可以称之为盛世的古代,粮食产出颇丰,百姓吃穿不愁,那有为的执政者才会心安,王易他所说的,肯定能打动李世民这个担忧着天下百姓吃穿问题,以勤政出名的皇帝的心,因此王易也准备把他后世时候研究的一些心得,及来穿越来大唐后一些总结体会全都讲出来。
李世民听了猛地把打杯中的酒喝干了,重重地放下杯子,大声说道手好,你此话朕听了甚觉得有道理,江南熟,天下足,你从江南之地来,亲自看过江南一带的土壤、种植情况,所言自不会是无凭无据,朕一定会派员去细细了解,待日,朕会让民部的官员,来和你细说这些事!”
李世民这样有点失态的表现,让王易先是吃了一惊,心里还在责怪这皇帝这么大惊小怪,但在听了李世民这话后,王易也大喜过望,同样猛喝了一口酒,大声说道手陛下,小民深得,这些年朝廷所施政策深得民心无论何处之地,百姓都安心种地,专事生产,如此情况下,粮食产量定会大幅增加,再加上一些改进的措施施行的话,那天下的粮食定会大大丰富起来,陛下一定不需要再为百姓吃穿问题犯愁!”
王易说着,话锋一转,换了另一个话题,“小民觉得,如今天下人口相比较前隋时候,减少的太多,在劝课农桑之时,还需要鼓励人口生育,尽快让人口恢复到前隋鼎盛时候的水平,甚至超过…”
隋朝最盛的时候,人口差不多有五六千万的规模,但到了唐初的时候,因为多年的战乱,人口快速下降到了差不多两千万左右,这是王易从历史资料中看到的数据,不会相差很多,多年战乱下来,人口大幅减少,如此广阔的国土上,才不到两千万人,那实是太少了,人口的多少,当然是国力强盛的一个象征,至少在冷兵器作战的古代就是如此,人口多了,兵源才会多,才能应付可能的征战,但人口问题,却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这正是朕非常头痛的问题!”李世民扔了手中筷子,身子也往后靠了靠,“据下面的官员报告,许多原本人口稠密的地方,在经历了战乱后,都成了无人烟的地方,即如山东这样富庶之地,也是如此,朕甚是心忧,晨阳,你有怎么好的建议,尽管说来,朕洗耳恭听!”
“陛下,鼓励人口生育是最基本的措施,但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办法,那就是网罗那些流落在塞外的我汉人子民,不知臣所了解是否有无,这些年,因为战乱,我汉人的子民,流落到塞外的至少有数百万,落这些人能回归中原,那自然可以让人口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一部分,小民觉得,若朝廷广发布告,并许以一些优惠措施,那些流落在外的汉人百姓,一定会举家携口回来的!”
“陛下,再者,小民觉得,要使人口大幅增长,那心定要让粮食先大幅增长,若粮食大幅增长了,百姓不再饿肚子,心安了,才会起着生育更多的子女,如此人口才会快速增长,人口增长了,兵源有保证,军队的战力才能提升;军队战力提升了,才能更好保卫大唐国土,如此,天下百姓才会更心安,更专注于生产,也必定会进一步支持朝廷的政策,这样的良性循环,国力强盛指日可待”
“说的在理!”李世民听了,细想了一下,立即开口赞道。
王易挺满意打又把话题绕了回来,当下再说道手所以臣觉得,如今朝廷应大力推广种植水稻,及稻麦复种技术,并加大开发南方的力度,这些措施有效施行了,依小民所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如李刺史在杭州所采取的措施一样,杭州之地,粮食问题已经不需要担忧了!”
李世民这下是真的被王易说动了,拿着酒杯,看着王易沉思着,在想着王易今日所说的这些话。
王易见李世民并没回应他的话,再把心一横,把占城稻的事也说了出来手陛下,臣手下的人无意中新得一稻种,是从交州以南林邑境内传来的,此种稻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不择地而生,需水量少,产量高,杭州一带的江南之地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两熟稻,稻收后还可以种植小麦,一亩田内一年可以种植三熟,产量比一年一熟作物翻上好几番…”
“小子乱讲,哪里有这样好的稻种!”王易话还未说完之际,却被李世民打断了,心忧天下事的他对作物种植之事了解的自然不少,当然发现一般水稻从种植到收割需要的,那是要两个多月,这种所谓的占城稻,只需要五十天,这不是瞎说还是怎么?
“陛下,小民没有乱说,小民要杭州所置的一些私田内已经种植过这种稻,今次来长安,也带了一些稻种来,在我大哥属下的一些田里有种植,马上就可以收割了,若陛下不信,我可以带您去看看…”李世民不奇怪并不奇怪,想必没有见过之人自然都不奇怪的,因为这种稻与现在普通种植的水稻无论在生长周期,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及每株颗粒数,饱满度上都相差太多,若不是亲眼看到,自然不会相信的!
“你如此说,看来是真有此事了?”李世民忍不住吃惊了。
“正是,陛下,小民此次来长安,原本就想将此稻种献于陛下,在长安附近试种,只是刚来长安之时,陛下就去了九成宫避暑无以得见,只要下种在大哥属下的田里,那些稻子收割后,可以作为新的稻种,陛下可以择一田,明年开春后试种,到时自然就明白此稻种的习性了!”
“哦!那朕倒有兴趣想去看看了,这样吧,待朕哪日有闲了,派人传你,你带朕等去你所说的那种植了占城稻的田里去看看!”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加多了,看向王易的眼神更多了些欣赏。
这个少年人头脑太不简单,实无法与十七岁的年龄相匹配,若身后真的没有高人教授,那只能说是一个奇才,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奇才,李世民对他的兴致更加的大了!
“是,陛下!”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