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辩论了一下午,分为两派,相互驳斥对方,证明自方观念。荀爽见天色渐晚,止住大家道:“辩方、证方势均力敌,大家且住,听听姜大人高见。”
姜述道:“在下认为行为行止,亦为实行,是解决问题的意思。人一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识,是指发现问题,识之后就是行,也就是发现问题以后如何解决问题。若是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是无为,发现问题解决不好是无能,发现问题能解决好问题就是能力。但是此处仍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是问题,即寻源,这是个基本点。若是识源有问题,根上不对,即使我们行得再好,也是无根之萍。因此行须三思,识亦须三思。”
说完了,很简单,根本不理两家论点,为什么,那些是皮毛,这才是至理。这才是儒学,不是逐字研究,而是研究思路,认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就足够了。
荀爽又问道:“如何解决识的本源问题?”
“跳出圈子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同山脚一棵大树,近前去看为庞然大物;拾步上前,行出百米后再看大树,此树便小了许多;若是到了山腰,此树便变得很小;再到山顶,此树变成一点或是根本就看不到。……我们若想认识问题是否正确,将思路隐在问题之中便会影响判断,若是我们的学问够高,思路够广,思考够全面,发现问题的准确性便高,解决问题的思路便广,这就需要提升学识,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解决识源问题。”姜述答道。
到了晚饭时间,荀爽让众人散了,陪同姜述去精舍奉茶。望着姜述的稚容,荀爽感叹一句,道:“以前别人讲起天才,老朽常说,所谓天才,不过比常人聪明些罢了,绝对的天才定是没有的。今日闻听大人一席话,方知老朽错了。”
姜述道:“院长所言对也不对。我自思确比常人占有优势,但是一个人若要成才,一分天才需加九分努力。”
又是一句警世名言。
此刻,无论是荀爽,还是郭嘉等人,全都心服口服。这个少年,虽然年少,但是领悟的道理,却比老儒还要深厚,这就是悟性。
荀此时注意一个问题,问道:“大人,在下观察记录,大人所言基本没有引用圣人之语,为何?”
姜述答道:“在下学习圣人之语时,先背诵后忘记,背诵容易,忘记很难。在下所学经典,几乎全部已经忘记了。其实学习最重要的是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吸收。”
很富有哲理的话,背诵很易,忘记很难,但你忘记原句,却能理解其中道理的时候,所学皆已去芜存精,另成一家之言,还需要引用吗?
次日,荀奉了荀爽之命,陪着姜述游览颍川附近名胜古迹,姜述借此良机刻意结交三人,荀三人离开学院也逐渐没了拘束,见姜述并非古板之人,也都放开胸怀,露出名士本色,一路上谈古论今,说说笑笑,倒是轻松快活。
晚上,姜述回和富楼安歇,邀请三人共宴。荀三人与姜述相处两日,对他的才学十分心折,一路相处又十分和谐,都道:“敢不从命。”
郭嘉嗜酒如命,见到席上摆着姜府佳酿,不由喜笑颜开,道:“大人酒,不敢辞。”说完,自顾斟上一杯,仔细品尝其中味道,连声道:“果然是好酒,确实是好酒。”
余人皆笑。姜述道:“奉孝若到青州国学任教,姜府佳酿任君饮用。”
郭嘉闻言大喜,继而脸色黯然下来,道:“家堂在室,不敢远游。”
姜述道:“听闻奉孝家中人丁非众,不若举家前去,在下也能旦夕请教。”
郭嘉大笑道:“有佳酒可饮,有薪俸可取,又无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
荀笑道:“大人不仁,奉孝乃颍川学子,尚未学成,便为大人请去效劳,学院岂非亏大了?”
姜述道:“在下极想将文若、长文一并请去,只怕两家长者不肯放行。”
荀道:“不然。”又问陈郡道:“长文,我等共赴青州历练如何?”
陈群道:“若是文若同行,家父岂有不放之理?”
姜述大喜,道:“若得三位大才,青州国学必兴旺也。不敢耽误三位大才,最多借国学三年时间,其后在下必安排三位出仕。”
三人互视一眼,仰首大笑,荀道:“风闻大人风光无限,合朝文武争先交好,既得大人如此承诺,我等岂可不行?”
四人心情喜悦,彼此约好行程,不由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次日,荀三人各自回去收拾,姜述也去学院向荀爽请辞,荀爽已知荀三人之事,认为青州国学虽然初办,但有郑玄坐镇,异日必能振兴,自然不会阻拦。与几位大儒亲自送姜述出了正门,远望姜述离去,荀爽道:“此子有识人之能,后必高居高位,乃天下百姓之福也。”
颍川一行,收获良多,姜述非常满意,回来收拾停当,静候郭嘉等人前来会合。正在此时,房门响处,孙仁闯了进来,道:“姜家哥哥,我要与你一起去青州。”
姜述这几日让孙仁折腾怕了,忙道:“那可不行,你年纪幼小,远离父母,让家人挂念,是为不孝。”
孙仁近日受姜述感染,行为已经有所收敛,想想姜述所言甚是,转了转乌溜溜的黑眼珠,又说道:“若是父母许我去,哥哥收留我吗?”
姜述道:“若是你父母同意,哥哥自然会收留你。”
孙仁闻言笑道:“这就好,我即回去央求父亲,去青州国学读书。”
送走孙仁,郭嘉等次第来到,姜述、荀、陈群等人先拜见了郭母,一行人收拾停当,请郭母登上车驾,启程返回青州。出了城门,姜述一行与孙仁分手,往南返回长沙。
姜述等一行逐渐消失在视野里,孙仁眼里有些模糊,喃喃道:“姜家哥哥,我一定会去看你的。”然后钻进马车,在黄盖卫护下往南行去。
姜述一行沿途经过郡城,皆在和富楼安歇,一路十分顺畅。这日经过泰山,荀等人见泰山雄伟,都叹这天地造物之奇。就在此时,前方探路护卫有报:“前方发现山贼,正截着一伙人厮杀。”
第一卷姜述篇第44章剿杀山贼
姜述问道:“山贼多少人马?”
护卫道:“近百人。”
姜述又问:“所截何人?”
护卫道:“隔得较远,看不清楚,看其车马仆从,应是大户人家。”
姜述沉吟片刻,道:“路遇不平之事,合应拔刀相助。”命令众人停止前行,让荀、陈郡两人引领护卫保护车马,命姜乙聚齐家丁,排好阵列,一齐上前。
姜家为兵家大族,家丁皆习练兵阵,姜乙呼喝几句,只见家丁披上兵甲,二人一排,次第前进,虽然只有十余人,却有军阵气势。典韦、史阿两人护着姜述排在最后,指挥众人上前。
转过山包,姜述驻马高处,只见下面山道宽阔处,百余山贼围着一群人厮杀激烈。那群人虽然只有十余人,却似皆是行伍出身,围绕马车,排成两个玄襄散阵,两阵皆有一人为阵眼,骁勇异常,山贼虽众,却一时杀不进去。
山贼注意到有人杀来,分兵来迎,其人马调动,却也颇合章法。贼首三十余岁,身材魁伟,阔脸短须,手执一把鬼头刀,算是有些英气。见大路上有十余骑驰上前来,贼首派一位山贼前去喊话。
山贼向前跑了百余米,大喊道:“泰山尹观首领在此,无关人众暂避,两不相犯。”
姜乙一声呼喝,姜家诸人停下马,两帮人马峙立,气氛十分紧张。姜乙言道:“尹观为泰山贼二头领,武艺还算说得过去。”
泰山贼并非寻常盗伙,贼首尹礼更非简单人物,自小父母皆亡,与弟弟尹观相依为命,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后来为生活所迫,兄弟两人入伙泰山,尹氏兄弟皆身材魁伟,力大无穷,又凶狠成性,很快在泰山贼中闯出名声。老首领后来得病故去,众贼共推尹礼为首领,尹观为二首领。尹礼自此当了首领,做了几单大买卖,山上钱粮丰足。又绑了数个书生,教导兄弟两人学文识字,尹观被尹礼逼迫无奈,认得数百字,年余也能读书。尹礼十分刻苦,数年以后竟能作文,又从仓库赃物中翻出数本兵书,按照兵书操练山贼,战斗力提升不少,即便对上大股县兵也不吃亏,为泰山贼闯下好大名声。
姜述看着下面战场,他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但不能说他害怕这种场面。他不会相信山贼的话,若是这些山贼击败了那群人,又来攻击己方怎么办?与前面这群人合力,击败山贼才是正理。何况他是官身,见死不救,朝廷法度不容。
姜述在默默计算对方战力,只见家丁们额头上流着汗水,长途跋涉而来,消耗了部分体力。但是对方亦是缠斗良久,已经算是疲军,若是不考虑贼人有外援,此战必胜。但他绝不能忽视山贼援军,这是胜负的关键。
另外,他在寻找山贼的破绽,盘算如何以最低损失战胜山贼的办法,他的脑里快速转动,最后下了决断,道:“以典韦为锥首,锥形阵破阵,击穿过去,然后回马,再行击穿。”
姜乙呼喝几声,姜家家丁立即摆成锥形阵,典韦策马过去,担任突将。人马虽少,但是这番变化却是令行禁止,继而典韦呼喝一声,众人策马加速,开始往前冲击。
十分老竦的安排,虽然姜述目前所学,还是纸上谈兵,但是山贼又懂得什么兵阵?姜家家丁战斗力强悍,至少与山贼相比是如此,这些姜家精英武术娴熟,很快与山贼接战,两方绞战在一起。
典韦带头,如狼似虎般冲入山贼之中,一下将山贼切断。典韦在前面,两柄短戟连续挑翻数名山贼,山贼已经心寒,被健马撞翻的山贼受伤后凄惨的叫声,更是扰乱了山贼的战心,挡在前面的山贼开始避让,山贼开始纷乱。
典韦之勇自非山贼可挡,短戟左右开弓,挥下去顺势一拉,一名山贼从颈脖处被削断,人头飞得远远的,人往前冲了两步,鲜血才从断处喷出。
观战的姜述差一点吐了,但这是非常时期,他的身体晃了几下,强行忍住。
典韦杀得性起,不知挑落几人,终于眼前一亮,已将山贼凿穿。
尹观在高处看着战局,一见死了十余兄弟,顿时急了,呼喝一声,围杀那群人的山贼跳出战圈,愈要合力夹击典韦这十余骑。
典韦看似莽撞,近期跟着学习兵科,已经开了眼,见状招呼一声,转了个半圆,扭转马头,又杀了回来。山贼的本性显示出来,人心摇动,有的便想往后退。场面顿时乱将起来,山贼有的往前冲,有的往后退,有的被吓怕了胆子。典韦一个冲锋,顺利又凿穿了,顺便又杀了十余贼人。
百余山贼,前面已死了十余人,典韦率众两个来回,山贼又死了二十余。
“撤!”尹观见势不妙,呼喝一声,撒丫子要跑。
典韦杀得性起,见尹观欲逃,从腰间取出小戟,大喝一声:“中!”奋力掷去,只见小戟飞速奔向尹观,大家尚未来得及反应,只见正在奔跑的尹观惨叫一声,被小戟击中后背,戟尖从前心露出,已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尹观一死,剩下的山贼更是四散而逃,典韦带人又追杀了七八人,见余人皆奔入山林,方才退了回来。
此战虽是小战,但是如此干脆利落的取胜却是不易。姜述让姜乙去通知后面众人上前汇合,让典韦率众就地歇息。
方才受困众人这才长松一口气,先行救治伤者,一时间忙忙碌碌。一位枣红脸庞的高大汉子走近前来,对姜述施礼道:“义阳人魏延,谢过公子出手相助。夫人惊吓过度,校尉也受重伤,不能亲来拜谢,望公子恕罪。”
姜述闻言一怔,想不到随手救人,便是后世大大有名的人物,道:“无妨,路遇不平,自当拔刀相助。敢问可是文长兄?”
魏延道:“正是在下。敢问公子大名,廷日后必报。”
姜述道:“举手之劳,安敢望报?在下青州姜述。”
“原来是青州神童姜大人,在下失敬。”魏延惊呼一声,重又施礼道。
魏延出身大户门弟,自小文武双修,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其母出身义阳安氏,安氏遭人陷害,被诬以谋反,魏家因此受到牵连,逐渐败落。魏延流落江湖,无人敢用,不得已投靠琅琊太守黄玄。黄玄乃皇亲,其妻何风铃为何皇后之姐,见魏延甚勇,收留做了一名伍长。此次派手下校尉应服并魏延等人护送何风铃至洛阳探亲,所带财物甚多,想是露了风被山贼盯上。所幸应服为精细之人,担心路途遥远,护送之人除了十余亲兵,所选家丁皆是老卒出身,虽未着甲,但是战力不俗,这才勉强抵挡住。等到解围之时,应服受了重伤,护卫死伤一半有余,何风铃惊吓过度不能理事。众人群龙无首,因魏延武力最高,因此出面答谢。
前番姜述派人去请魏延,当初魏家已经破落,魏延已离开义阳,遍寻不到,不想此次无意间遇上,姜述自是不容错过,道:“江湖之中曾闻文长武勇,前些时日曾派人去义阳相请,怎奈无缘得见,今日既然相遇,若文长不弃,请至临淄如何?”
魏延心怀大志,自是不甘心碌碌无为,闻言大喜,道:“蒙公子看重,敢不效命。不过此次奉命护送夫人至京,应校尉重伤,不得不率众前去,待在下完成使命,必归公子调遣。”
姜述道:“文长莫要为难,在下此次返家,安置诸事,数日内也需到京城,不若你等至济南城休养几日,到时与我等同行,路上相互有个照应。”
魏延大喜,道:“敢不从命。”
众人合成一行,姜述见黄家伤者甚众,让出马车,骑马而行。到了济南城门口,魏延与众人分手,派人报官,自引领余人进城安置,姜述一行绕城而过,直赴临淄。
一行人到了青州,众人安置完毕,姜述引领荀三人去见郑玄。荀、陈群有君子之风,颇得郑玄喜爱。独有郭嘉性情洒脱,不为郑玄所喜,不免闷闷不乐。姜述见状,私谓郭嘉道:“奉孝处事与我性情仿佛,郑先生性情稳重,因此性情不合。若在国学不如意,不如随我左右,遇事我也有人商议。”
郭嘉在国学处处觉得不顺,正是心情烦闷之时,闻言亦无异议,当下向郑玄辞了学职,每日随在姜述左右,却是自由自在,相处极为融洽。
姜述安排好青州诸事,与郭嘉、典韦、史阿等人赶赴洛阳,在济南与魏延等会合。此时何风铃已经恢复,闻听救命恩人到了,连忙出来拜谢。
第一卷姜述篇第45章卫护蔡家
何风铃年近四十,与何后生得有四五分相似,因她并非嫡女,在何家地位甚低,但与何后关系最好。此处赴京,正是为了黄玄调职一事,不想途中差点遭遇大难。
姜述与刘辩关系甚好,何风铃虽非嫡女,但也是刘辩姨母,当下不敢失礼,言辞之间颇为恭敬。何风铃见姜述虽是年少,却是谦恭有礼,又有才名,心中委实喜欢,若非膝下无女,定要将姜述收为女婿。
一路之上姜述存心交好魏延,魏延感念姜述知遇之恩,便私下拜了姜述为主。姜述念起一事,仔细向魏延说知,让魏延先在洛阳暂住,听候大将军调令。
等到进了京城,魏延与姜述辞别,护送何风铃自去何家安置。姜述此时在洛阳城中已经购置房屋,距离皇宫不远,面积不大,收拾得十分干净。
众人安顿完毕,次日一早,姜述与史阿等师兄弟一道,先去拜见王越,询问京城近况。王越道:“蔡邑大人下狱,除此并无大事发生。”
姜述闻言大惊,问道:“因为何事?”
王越道:“近期不断有地震、巨蛇等怪异事情发生,朝中众官员言,种种异状皆重用宦官因此上天示警,上书弹劾内侍,陛下临朝之时,蔡大人当堂面谏,请降罪张让、赵忠等,触怒陛下,当即下狱。”
姜述与蔡邑年纪相差虽大,两人相处尚可,又与蔡琰私下交好,此事自是不能不管。姜述匆忙回府,思索良久,谓姜信道:“你持我手书,速去蔡家将夫人小姐接到住所,以免为人折辱。我进宫去见殿下,想法救出蔡邑大人。”
姜述想起史上蔡邑灵帝时下狱,最终被流放戍边,应当没有性命之忧。蔡邑此人性情,若说教书育人十分合格,朝堂之上政治智商却低了些,此事怕是被人挑唆当了出头鸟。姜述想到这里,心想以蔡邑性情这官职不要也罢,正好去青州国学当老师,但要办成此事,得想法先免去其罪。
姜述进宫寻找刘辩商议,蔡邑也是刘辩老师,出了事情刘辩同样甚是挂念,不过刘辩虽是皇子,却未开府,至今住在南宫,朝堂之上实力全无,也没什么手段。姜述低头沉思一会,想出一个办法,与刘辩仔细琢磨。
姜述傍晚回府,姜信说道:“今日前去蔡家接人,不想被卫家人阻止。我仔细打听,方知蔡夫人为救蔡大人出狱,使人求助卫家,卫家借机向蔡夫人求婚,说若是蔡小姐许给卫仲道,两家便是姻亲,卫家出面也有借口。蔡夫人无奈答应下来,蔡小姐却是不愿,卫家人不放心,便派人在蔡府附近看着蔡小姐。”
姜述与蔡琰最是要好,怎能任人夺了蔡琰?此时心火怒生,良久才压住火气,问道:“蔡夫人何时允婚?”
姜信道:“因为蔡小姐不允,蔡夫人不敢做主,只是口头应下,婚书还未填。”
姜述顿时放下心来,谓典韦道:“召集家丁,随我前去蔡府。”
赶到蔡府门前夜色已临,姜述上前唤门,有位老者开门出来,却是蔡府老仆蔡福,近前认出姜述,顿时喜道:“原来是姜大人,先到门房稍候,我这就去禀报夫人。”
正在此时,斜刺里出来数人,为首一人身材魁伟,大刺刺地走近前来,呼道:“何等何人?何事来蔡府?”
姜信附耳谓姜述道:“此人是卫家族人,今日接人之时,便是此人从中阻挠。”
姜述冷笑一下,谓此人道:“你是何人?为何在蔡府门中逗留?来人,将此人押到北部尉去!”
此人名唤卫都,是卫家远支族人,因为练习数年武艺,在卫家担任家丁队长,平常轮值卫护卫家安全。此次受卫仲道之命,领着一队家丁来到洛阳,就近租了一个小院,对外人称卫护蔡府上下,以免蔡家母女受人骚扰。
卫仲道前番受了惊吓,回到河东养病,虽在病榻之上,心中却念着师妹,派人向蔡邑求婚。蔡邑知道蔡琰和姜述要好,又折服姜述才华,心中早将姜述视为佳婿,寻个借口婉拒了这门亲事。卫仲道虽然不甘,但是蔡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