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周瑜领兵征伐占城,成立南洋都督府,距今已有十余年。姜述亲征南洞蛮,逼迫安南王举国而降,大齐朝廷正式设立南州。南州州衙出台许多政策,譬如向落籍汉人免费赠送土地、提高无息贷款额度等等,但是故土难离,内州生活又富裕,外迁人口不是很多,南州汉人比例仍然不是很高。

自大齐立朝以来,国内政局平稳,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实力已经超过罗马帝国,可以称是世界霸主。大齐皇帝姜述雄才伟略,在旧朝担任丞相兼大将军时,有计划地持续对外用兵,现在疆域比故汉境多出数倍以上。

最先征服的是匈奴、三韩、高句丽、东倭等地,国内无地流民已经消化不少,后来连续灭掉丁零、鲜卑、唐羌、兰羌、烧当羌、西羌等族,新下大片区域,皆地广人稀,朝廷新设东州、海州、高州、西州,无地流民已经安置完毕。

孟获当初勾结诸族灭掉西洞蛮,共同起兵侵略汉境,触了姜述的逆鳞,结果族灭人亡。李严、徐晃、姜维三路兵马南征,全占北洞蛮、西洞蛮之地,又与水军主力、周瑜部合力攻下南洞蛮,逼迫安南王举国而降,新下地盘全部隶属南州。

南州所辖疆域极大,交州、荆州、益州以南,东、南至海边皆是南州疆域。南州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本是吸引农民的好地方,但因气候又热又潮,人口密度较大的北方人不习惯这种气候,大多选择去气候相仿的东倭和三韩故地。周瑜担任南洋都督府大都督时,出台不少政策吸引汉人,逢纪担任南州刺史以来,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汉人前来,但区区二三十万汉人,也只是充实了夫甘、占城、万象等大城周边区域。

占城郡城原是占城国国都,当初占城国发生内乱,乱兵抢夺汉商商铺财物,惹得姜述大怒,派周瑜统兵南下,将占城王族驱逐,占城自此归于汉境,成为南州最重要的商埠。

占城港几经扩建,现已成为大齐排名第五的大港,港口以南建有军港,马谡统领一营南洋水军常驻于此。占城城外不远驻有一营陆兵,隶属南州兵曹管辖,营将是张飞长子张苞。水陆皆驻有重兵,占城治安历来很好,迁来的汉人很有安全感。

姜述行内圣外王国策,对外格外强硬,灭异族无数,汉人地位很高,异族人皆不敢主动招惹汉人。汉人以仁义为道德规范,惹事生非者极少,占城附近汉蛮杂居,平常却很少产生纠纷,占城郡衙乃至各县衙门都比较清闲。

占城郡区域面积极大,约有青州合境二分之一面积,但是人口极少,合郡人口只有五十万,其中汉人大约十万。根据人口数量划分,占城共设五县,占城县人口最多,约有二十万人口,其余四县人口均不足十万。

占城西北百里,是新建的理河县城,因理河贯穿全境得名。县城北部有座小山,理河在此拐了一个大弯,县城背山面河而建。因为是新城,规划布局十分合理,城墙为石砖水泥砌成,高约五米,城中主道宽十六米,马车道、行人道分开。主道两旁商铺林立,经营商铺者多是汉人,只有几家异族商铺,建设时采用统一图纸,铺面外观基本雷同,只有随风飘扬的店旗各不相同。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221章来到理河任县尉!

沿主道往北直行,迎面一座高大宽敞的汉式建筑,这是理河县衙。县衙皆按规制所建,外观厚重大方,正中是县长升堂理事的正堂,行政属吏在左厢房办公,右厢房是县尉和民兵吏处理军务的公房。

县长姓荀名逸,年约二十出头,是颖川荀家二房嫡子,颖川学院出身。荀逸当初到任时,在理河县引起不小轰动,原因是荀逸年纪太小,颠覆了百姓的常识。荀逸年纪虽然不大,但是熟悉农事,精通术数,处事干练,到任以来十分称职,无论百姓还是商户,对其皆无可指责。

近午时街上人来人往,人不算多,也不算太少。正在这时,一行人策马进了城门,为首一位翩翩少年,身长七尺八寸,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有俊逸出尘之姿。

城门守兵皆是老卒,为首伍长名叫宁忠,兖州人,原是水军士兵,因公伤了左臂筋骨,伤愈后安置在此。宁忠从军已有十余年,随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极有眼力,一看便知少年出身不凡。

少年很懂规矩,见城门前设有哨卡,临近城门时翻身下马,带着亲和的笑意,主动递上文书。宁忠识字,接过文书一看,脸色顿变,连忙行个军礼,道:“理河县尉辖下伍长宁忠,见过张大人。”

少年收敛笑意,郑重地还了一个军礼,满面笑意地说道:“我初来上任,要去县衙报到,可否指一下路?”

宁忠挺直腰杆,道:“属下职责所在,不能脱岗,可以安排士兵引路。”

少年环视一下守门士兵,对宁忠点了点头,道:“多谢。”

轮值士兵在宁忠敬礼之时,就知来人身份不简单,皆挺胸收腹,以标准军姿站在两侧。宁忠指着左侧一名士兵,道:“黄猛出列,你领张大人去县衙,速去速回。”

黄猛年约十五六岁,相貌清秀,肤色白晳,眼神灵动,身材略显单薄,若非穿着兵卒服装,极像一名书生。黄猛迈着标准的军步向前,对黄猛郑重行个军礼,道:“是。”继而转向少年,温言说道:“大人,请随我来。”

少年一行十人,皆牵马跟在黄猛身后,少年边走边打量两侧商铺,询问当地风俗习惯。黄猛年纪不大,但在理河县当兵已有两年时间,熟悉情况,有问必答,口齿清楚,言语间很有条理。

城门守兵见少年行得渐远,上前询问宁忠少年来历。宁忠道:“这位大人就是新上任的县尉张大人。”

众人闻言一愣,有人道:“伍长,这少年瓷娃娃一般的人,说是文官有人相信,怎会是武官?”

宁忠刚才看过官凭,郑重地说道:“这位大人别看年轻,参加过康居粟特之战,立下大功,凭军功升为校尉,想是上面没人,实职只安排个县尉。”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黄猛已经引领一行人到了县衙,向守门士兵递上文书。县衙守门士兵都是机灵人,晓得少年身份定不一般,不敢怠慢,接过文书径直送往大堂。

不一会工夫,数人簇拥着一位青年官员出衙,张靖见此人年约二十,温文尔雅,身着官衣,知道来人就是荀逸,上前行个军礼,道:“县尉张靖前来报到。”

荀逸方才看了文书,知道新来县尉凭军功得职,本来以为是一位勇猛壮汉,不料却是一名英俊少年,愣了一下,笑道:“原以为张大人是位粗豪汉子,没料到如此温文尔雅,能凭军功入职,很不简单。里面请,我们到大堂述话。”

理河县是座小县城,十六岁的张靖新任县尉,很快流传开来,造成了很大轰动。更让百姓们津津乐道的是,听说张靖拒绝了赴京任职的机会,自愿来到边州地方历练。许多人认为,张靖之所以分到理河县,肯定得罪了权贵,故而发配到此。也有人认为,张靖之所以来到理河,是为了增加地方工作经验,历练数年就会高升。对于外界的风闻,张靖淡而笑之,从未做出任何回应,在衙门十分低调,很少出席县里的公开场合。

自家人知自家事。张靖为何放弃调入京城?为何自愿要求到边州任职?为何以校尉军衔降级担任县尉?个中原因,张靖自己不说,别人很难猜测得透。

理河人口不多,交通也不发达,是占城郡所辖区域最小的一县,立县时间不长,在帝国境内籍籍无名。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人口又少,显得悠闲平静。城北那座小山,名叫顿丘,面积不大,坡度很缓,植被茂盛。山南半山坡处,林木遮掩之中,一所精致木宅面水背山,周边收拾得十分利索,一看便知主人是有品位的雅人。张靖个头不矮,身材略显单薄,站在木宅前面,眺望着绕城而过的理河,眼神恍惚,眉头轻锁,显然陷入沉思之中。

张靖身份在众人眼中十分神秘,除了与他同来的军官,余人皆不知张靖出身来历,只知张靖是临淄人,父亲是国学东莱分院的老师,母亲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工坊,家境巨富。张靖无论人前人后,从来不提家庭出身,但是出身大家的荀逸,却从一些细节上看出,张靖背景绝不简单。荀逸对张靖知之不详,张靖对荀逸却熟悉得很,因为荀逸并非外人,正是熙倩的嫡亲兄长。

与张靖同时报到的军官,周树、刘开职级是别部司马,只比校尉低了半级。按照常规,野战军将校转到地方,一般升格安排,别部司马正常安排应为郡尉或校尉,即使平级调动,也应安排为郡司马或部司马。

南州兵曹此次安排张靖一行职务,打破了历来定规,不仅没有升格,反而降级使用。本与郡尉平级的校尉安排为县尉,比县尉高半格的别部司马,文书中竟然没有安排实职。

荀逸最初看完众人官凭,还以为张靖等人犯了错误,但是翻阅众人档案,并没找到相关处分公文。没有受到处分而被降职使用,这让荀逸生出许多联想,难道张靖等人真的得罪了权贵?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222章成了冷遇的代名词!

身为县长的荀逸都如此考虑,郡中文武官员联想更多,以为张靖等人遭受如此打压,肯定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因此有人在背后下了黑手,下黑手者能左右校尉级别的武官,定是很有份量的权贵。∟★八∟★八∟★读∟★书,。2▲3。o︾

此事逐渐从占城郡衙、尉衙流传开来,大家都是混在官场的人,不会为了结交小小县尉,而去得罪隐在幕后的大人物。在占城,张靖就此成了冷遇的代名词。

张靖身为县尉,又有治军手段,辖内无人敢找麻烦。荀逸是位谦谦君子,背后有荀攸、荀彧两颗大树,没有太多顾虑,凡事处于公心,与张靖处得不错。但是出了理河来到占城,无论是太守郡尉,还是文武佐官,都对张靖敬而远之,张靖在郡城举步维艰。

身为县级武官正职,得不到上级主官认可、主管支持、佐官配合,工作掣肘太多,如何能做出成绩?大齐用人制度是能者上,庸者下,若是没有成绩,绩考时不合格,就要降职或免职。

尉衙系统是二线军事单位,兼顾地方治安和安全保卫,县尉职级不高,相对比较独立,只要士兵训练得法,大比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辖区内别出大案要案,绩考大都会应付过去。

姜述担任丞相兼大将军以来,对官制做过多次微调,许多官衔的职责、职级、权力与旧朝大不相同,变化最大的是地方主官,如刺史、兵曹、太守、郡尉、县令(长)、县尉。刺史、太守、县令(长)组成州、郡、县三级行政衙门,负责政事钱粮,兵曹、郡尉、县尉是州、郡、县三级军事部门,负责军事治安。彼此相互制约,负责政事者掌管钱粮,负责军事者兼管地方治安保卫。职级也与以前不同,刺史原先职卑权重,现在已经提到三品,与朝中各部长官相当;州兵曹职级也是三品,与野战军主将相当。拿到现代来讲,刺史相当于********兼省长,兵曹相当于省分区司令兼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兵曹已经不是刺史的属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营将、郡尉、县尉的上级主管部门。

为了弱化地方高官的权威,避免地方坐大,文武分治贯彻得很彻底,另外增强佐官权重,州、郡两级提升五大佐官职级,兵曹系统增加司马、长史(郡级为左司马、右司马)权重。后来颁布大事要事公议制度,成立地方公议会,文武主官与七大佐官(或五大佐官)共同决断事务,与现代的省委、市委常委会相仿。七大佐官位置等同常委会常委,权重顿时提升上来。文武分制、权责明晰、互相牵制,从根源上避免了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问题。

张靖身为县尉,属于兵曹系统,按理说不需顾忌行政官员,偏偏又有绩考评定制度,占城公议会的评语十分重要。张靖若与太守、郡尉、佐官处理不好关系,只需一人在公议会上说出绩考相关的不良提议,若是无人出言说情,张靖这个县尉也就当到头了。

张靖之所以心情不好,除了不受上级待见,还有一个原因,此次任职波折起伏,除了直接责任人于禁和已经落马的付丘,肯定还有人潜地里做过手脚。张靖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又比同龄人多了数十年的人生阅历,在洛阳是鼎鼎大名的四哥,竟然被人阴到小县城不得反身,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比起张角记忆中的才学武功,数十年阅历和经验更显珍贵,张靖在付丘落马、齐隶常驻南州的情况下,依然遇到刻意打压,显然很不正常。张靖分析其间过程,回想起逢严当初言谈,这才恍然大悟,逢严劝说自己调职南州,应是遵照付丘指示行事,有意将自己引入险地。逢严用意不善,毋丘俭又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顺境跌入逆境,从意气风发到四处碰壁,这种遭遇换到谁的身上,滋味也不会好受。在经过大量调查以后,张靖终于明白,导致这个后果的始作甬者,正是毋丘凤舞之父,马超部将毋丘俭。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其父毋丘兴灵帝时因功封高阳乡侯。毋丘俭曾为姜述亲随,先任北军部司马,转攻坚营校尉,因功升左中郎将,现任马超部下营将。

毋丘俭打压张靖,原因出在女儿身上,因为毋丘凤舞爱上了张靖。尽管张靖因功升为校尉,距离郎将只有一步之遥,以十四五岁年纪提拔到如此职务,前程可谓不可限量。但张靖父亲只是国学分院的老师,临淄张姓也非名门大族,毋丘家却是袭爵侯门。对于毋丘俭来讲,嫡女嫁给平民家庭,内心本就感觉无法忍受。凤舞相貌又好,得到孙策嫡子孙韶的垂青,两者相较,优势显而易见,这是毋丘俭出手的重要原因。

张靖最初接到的调任书,是任军衙贼曹司吏,虽然也是尉官,却是大将军近臣。倘若张靖担任此职,很可能因此飞黄腾达,毋丘俭被逢严利用,为了拆散女儿这门婚事,竟然找张靖前来谈话,与张靖赌约三年升为营将。

张靖本不愿到大将军府任职,主动向大将军府打上报告,阐述希望从基层做起,夯实基础之意。报告很快批复下来,允准张靖的请求,并让张靖到南州兵曹报到,由南州兵曹安排具体职务。

按道理说,张靖在主力军担任实职校尉,到了二线军队至少要安排郡尉一职,但南州兵曹最后竟然安排张靖出任理河县尉。以张靖拥有的非比常人的经验阅历,除了于翔的突发因素以外,怎不清楚遭了别人暗算?但是事到如今,张靖才想明白其中关节,背后出手的并非于禁父子,而是毋丘俭的连襟费祎。黄巾系遍布各军,以张靖的能力,夫甘的消息很快打探出来,张靖再分析不出幕后黑手,还算合魂者吗?

周树等跟随张靖左右,亲身经历此间过程,无论是谁降级使用,心情都不会很好。与周树等人不同,张靖心情不好,并不是因为官职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毋丘俭所为不算有错。毋丘俭家在洛阳,若是张靖调往大将军府,依毋丘凤舞与张靖的感情,毋丘俭绝对没有能力分开两人。即使强行拆开,毋丘凤舞与毋丘俭的父女之情,也会因而产生很大的裂痕。将张靖调到南州,两人从此远离,时间久了,感情慢慢变淡,就有可能拆开张靖与毋丘凤舞。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223章县尉也要出成绩!

这种做法张靖能够理解,但是利用关系刻意打压,下黑手将校尉降为县尉,这让张靖不能接受而且十分愤怒。费祎是毋丘俭连襟,若非毋丘俭背后招呼,费祎吃饱了撑的,刻意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吗?

齐隶目前坐镇南州,肯定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为何至今没有做出反应?按照惯例,张靖身为皇子,姜述应该向于禁说明情况才对,于禁目前肯定已知自己身份,为何也没有动静?

张靖想到这里,料定应是姜述将错就错,将此次贬职当成历练的一部分,自言自语道:“县尉?就是伍长也要做出名堂来!”

大县兵马只有数百,如理河这样的小县,马步军合计只有百余名,设屯长一人,队长两人,什长十人,伍长十八人。县尉还辖民兵吏一人,武库令一人,与屯长平级。

和平时期,县尉职责不重,除了日常训练,就是看守城门、衙门、武库,农闲时训练民兵。新官上任,首先要调整主要岗位,周树出任屯长,刘开出任民兵吏,龚省出任武库令。三人原来职级皆是部司马,又是国学兵科弟子,担任这些职务算是真正的大材小用。

原来的屯长、民兵吏和武库令,皆是老卒出身,本身也没有什么过错,张靖老于人情世故,自然不会因此生隙,让刘开写了一封荐书,平级调至水军马谡营任职。

既然想做出成绩,先要进行调查研究,训练、看守、缉盗三大项主要工作,工作都很简单,将简单工作干出成绩,却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无论什么工作,要想干出成绩,先要做好思想工作,而人是思想的载体,归纳来说,要想出成绩就要先做好人的工作。

士兵们一半是老卒,因为伤病从一线退至二线,熟悉军纪军规,只要规范管理,很快就有新气象。还有一半是从军时间不长的本地士兵,其中异族人占了大半,其中两名什长是两个小部落首领的子侄,在异族人中话语权很重。规范本地士兵并不简单,所谓法不责众,训练成绩上不去,难道都要辞退不成?

军队代表国家机器,缉盗防盗十分重要,但哪有那么多盗贼?主要还是威慑,因此把守城门、衙门、武库的士兵,军姿军容十分重要。

士兵训练并不难搞,只须以身作则,官兵一致,效果就很明显。训练时无论官兵,训练强度全部一样,士兵虽有怨言,但是看到县尉、屯长站在前列,军姿无可挑剔,训练量只多不少,都无话可说。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无论老卒还是新兵,汉人还是异族人,军姿练得十分标准。军姿练好,再练军容就简单多了。军姿、军容练好,无论守门还是缉盗,给百姓的印象焕然一新。

有了这个基础,再逐一规范细节,形成文字流程规定,从走路、跑步、站立、转身、交接、队列,每个细节全都规范化、制度化。按照规范制度依序检查,士兵优劣一目了然。

对于士兵来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