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闻董卓已死,虎牢关已破,洛阳城中钱粮颇丰,若能参与洛阳之战,功劳自是不小,还会分些钱粮。众人各自转着心思,刘岱道:“洛阳为京城,攻下则破贼胆,不若我军分军,一军往劫伪帝,一军助攻洛阳,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皆言此计可行,唯有曹操、袁术提出异议,曹操确实一片公心,认为当依姜述之令行事。袁术则是因为与董家有灭家之仇,断了西归之路,董卓余部插翅难飞。众人讨论半天,最后定议,曹操、袁术引军往西,余人皆赴洛阳助战。

武关距离潼关较近,出发又较早,曹操、袁术走到半途,听闻洛阳城破,当下两人定计,在途中设下埋伏。刘瑶、刘岱等领兵出了武关向北,前行不到三十里,姜述军令又到,言洛阳已下,刘协逃往长安,众军火速赶往潼关。众人不由后悔不迭,急忙整军转向,去追袁术、曹操两军。

董璜死后,部下四散而逃,有逃兵次日追上董昊队伍,董昊闻讯大惊,下令加速前行,又让人通知郭汜统兵接应。往前行了半天,将至天黑之时,到了一处峡谷,只听两边喊声大作,箭矢齐发,正是袁术、曹操两军伏兵发动。

董昊部下虽众,但是军心涣散,眼看不敌之时,有彪兵马趁黑杀至战场,却是李催行至半途,得到讯息,引兵前来救援。这下两军合力,袁术、曹操两军转而落于下风,形势十分危急。关键时刻,赵云、张飞领兵杀来,救了袁术、曹操两军。夜黑之时,战场处处喊声大作,正在激烈厮杀之际,又有一彪兵马杀来,却是黄忠、张牛角两将统兵赶到。杀到此时,战场已是乱了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非姜述部下甲衣与西凉兵马不同,黑夜中怕会误伤不少。

将近天明,各军已经杀散,董太后一行离开主战场,被魏延部下兵丁截下,见此车驾豪华,当即团团围住。待到魏延赶到,一问正是董太后车驾,不由大喜,分出一军押送董太后返回洛阳。

乱军之中董昊不知所踪,李肃、李摧聚拢兵马,在战场上遍寻刘协、董太后,四处不见踪影。至于百官早已四散,诸官家眷皆在洛阳,许多人趁乱伺机出逃,乱军中死了不少,存者半数为姜述部下所获,还有部分继续随西凉兵马西行。

到了天亮之时,刘协周边只余百余士兵护驾,董太后、董昊、李催、李肃等皆不见踪影,忽见一彪兵马过来,为首者正是东郡太守曹操。刘协年纪虽小,自小生于宫廷,心机自非一般,并不惧怕,上前喝问道:“前方可是曹孟德?”

曹操循声往观,见是刘协,不由大喜过望,正待下令士兵上前擒拿,只听刘协呼道:“孟德欲除朕,还是欲除董卓部下?”

曹操一怔,道:“奉令除董卓旧部,然……”

刘协不待曹操说完,道:“孟德忠义之心,朕自知晓。卿以为吾兄犹存乎?”

曹操又是一怔,道:“陛下坐镇临淄,安能不存?”

刘协实际并不晓得刘辩存亡真相,方才不过在诈曹操,想说服曹操放他一马,因此信口胡说,见曹操有些犹疑,又道:“父皇认为姜述有不臣之心,吾兄被其以药物控制,因此让袁家联合董卓而除之,以坏姜述之计。然董卓暴虐,深负众望,今幸战亡,使朕得以脱离牢笼。朕知孟德心怀汉室,望卿不负朕望,助朕中兴汉室。”

刘协福分不小,如此胡言乱语,却正好击中曹操弱点,曹操生性多疑,见刘协以少年之身侃侃而谈,所言甚有道理,不由细思姜述所为,不由怵然一惊。

刘协见曹操踌躇不定,又道:“向闻孟德果断,真相渐明,何必疑惑朕所言?朕欲去长安,身边无可用之臣,未知孟德能否助朕平定天下?朕当以丞相之位以待。”

曹操确实心怀忠义,又素有大志,定神思索片刻,姜述手中文武群集,要想成为朝堂高官怕是不易。刘协是灵帝次子,身边又无能臣,若在长安立朝,以护驾之功和手中精兵,自可在朝堂上谋得一席之地。曹操当即决断,步行上前行下大礼,道:“请陛下和左右弃了车驾,换上我军士兵衣装,臣设法送陛下到长安。”

天明之后,诸将各自收拢部下,欲待交战之时,姜述统领亲卫赶来。李催、李肃皆被姜述吓破了胆,深存敬畏之心,大败之余不敢与姜述相争,也顾不上董太后、刘协,下令火速撤出战场,向潼关方向急行军。

李催、李肃部下皆西凉精兵,当年羌部三十余万骑兵,被十万汉卒杀得溃不成军,几无还手之力,合族差点灰飞湮灭,若是两李有大将之风,稳住军心,以多击少,即使赵云、张飞、黄忠等部士兵再精锐,武器再锐利,最多亦是不胜不败的缠战之局。大军这一撤退,士气全部丧失,赵云、张飞所部又多是骑兵,西凉军损失惨重。

待李催、李肃两人站稳脚跟,收聚兵马,去了一半有余,只剩四万余众,所幸兵甲齐整,多是董卓西凉旧部,虽败军魂尚存。众军会齐,军粮不济,抢了一座县城,兵丁吃饱喝足行军之时,城内已是一片狼籍,百姓死伤无数。

将近潼关,前方又有大军拦路,却是刘岱、刘瑶等众奉命抵达。此时前有大军阻路,后有追兵尾随,两李狠下心来,对众兵道:“前方就是潼关,过了潼关就是我等根基之地,众军奋力向进,杀出一条生路。”

所谓哀兵必胜,刘瑶等军败得惨不忍睹,本想讨个便宜,打个落水狗,不想遇上一群拼命三郎,一阵便被西凉精兵杀得血流成河,等到赵云等军杀到,众军已是去了半数,所幸各军首领未失。

姜叙统兵赶到潼关以东,扎下大营,会合众人议事,诸人皆到,唯独少了曹操。初时姜叙以为出了什么意外,令人探听曹操近况,闻知曹操与袁术并肩伏击刘协等众,又探听到曹操主力附近发现遗弃的刘协车驾,姜叙隐隐感觉不对,后来又得知曹操统兵向西冒进,心中大约猜出个轮廓,以为曹操劫了刘协,绕路回了东郡。岂不知不是曹操劫了刘协,而是势单力薄、走投无路的刘协将精明强干的曹操忽悠到了长安。

两李哀军大胜,又有守兵接应,顺利进了潼关,依凭天险站稳脚跟,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军势仍不可小觑。众人推举牛辅为首,军心逐渐稳定,顽强抵挡数日,守军士气渐复。

姜述此次出兵,占领人口稠密的司隶,面积扩大不多,人口增加不少,防御线也成倍拉长。司隶久遭西凉兵肆虐,人口虽未减少太多,但钱粮几乎见底,各郡县都有大量流民,粮食缺口很大。所幸没有出现历史上的洛阳大火,董卓也未来得及挖掘历代皇陵,否则姜述遇到的麻烦还会更多。

夺回京城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朝廷可以迁回洛阳,拥有玉玺、后玺、太后玺,理所当然可以称为汉室正朔。但又面临一件大事,迁都洛阳之后,朝堂官员多有熟识刘辩者,假刘辩能够维持多久?朝廷旧官兵乱死了三分之一,两李劫去三分之一,返回洛阳者也有三分之一,处理这些旧官也甚是棘手。

姜述需要处理的大事很多,无心待在潼关城下,相持数日,众诸侯见大局已定,再无便宜可沾,纷纷托词请辞。唯有孙坚、公孙瓒两军暂留潼关军营。

姜述作为穿越客,受史书影响,对曹操、孙坚印象很差,后来发现曹操决非《三国演义》描述那般,虽然奸诈精明,但是一心为公,决非一心谋逆的大奸大恶之徒。与孙坚接触时日渐长,发现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但非优秀政客,史书言孙坚早有谋逆之心并不靠谱。

第一卷姜述篇第119章恢复洛阳6

姜述对孙坚、曹操两人重新剖析,认为历史上曹操营救天子至许都之时,绝无取代汉室之心,只是一心想要中兴汉室。失势的士人和献帝身侧的达官贵族相互勾结,想要东山再起,从曹操手中抢回权力,策划了数次政变。曹操为了自保,让自己的施政方策顺利推行,不得不举起屠刀清除异己。后来曹操重用寒门弟子,实乃无奈之举,不是曹操不想重用士族而实是不敢为之。后来曹操根基牢固,声望日高,打了许多胜仗,恢复了许多领土,把握朝政时间渐长,权势逐渐稳固,出现非份之想则属正常。史上曹操对待汉献帝很好,三个女儿曹羡、曹华、曹节先后嫁给献帝,无论财政如何紧张,献帝用度从未发生短缺。废汉立魏非曹操所为,而是曹操之子曹丕所为。曹操一生,应评为延续汉室之能臣。

孙坚一生身经百战,屡立战功,虽然骄横霸道,做了不少违制之事,但从未有谋逆之心,甚至没有割据的念头。《三国志》评价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孙坚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偷匿玉玺,玉玺对于孙坚后代影响很大,后人以为天授玉玺乃是天意,因此产生谋夺天下的想法,孙策受此鞭策,锐意上进,历经百战,最终打下江东基业。又厚又黑的孙权将江东基业发扬光大,建朝东吴,成为汉未鼎足之一。

再说公孙瓒此人,史书对公孙瓒评价不高,《三国志》评: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又评: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姜述受《三国演义》影响,初期对公孙瓒印象不佳,后来程立来信举荐,言:公孙瓒善武事,慷慨大气,能得军心,为不可多得之将才。尝从数十骑出行塞,击鲜卑数百骑,致鲜卑畏惧,不敢入塞为祸。姜述使人调查公孙瓒所作所为,认定此人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究其原因为政治敏感性太差,以应对边事诸蛮之法对付国内对手,不考虑国内政治方面因素,因此内战失误频繁导致败亡。

公孙瓒此次讨伐董卓,其部多为骑兵,逢战必向前,士兵骁勇善战,将校指挥得力,屡立战功。公孙瓒此时私心不重,与《三国演义》所载其横征暴敛、贪图财货完全不同。

孙坚、公孙瓒与姜述相处日久,见姜述御下有道,思虑细致,注重民生,抚恤士卒,皆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姜述与孙坚、公孙瓒把酒论事,两将皆以霍骠骑为偶像,希望未来统兵征服蛮夷,以武功流芳千古。

姜述见两将乃可用之才,用心刻意交纳,表奏孙坚、公孙瓒入朝为将,孙坚、公孙瓒欣然听命。姜述自不会因为两将相投,主动放弃荆南重镇长沙和公孙瓒老巢右北平,封孙坚之弟孙静为长沙太守,迁徐晃为护乌恒将军,分兵于右北平屯兵。

连续用兵数月,又广济流民,即使青州大治,财政亦是捉襟见肘,听闻曹操护送刘协抵达长安,姜述逐退兵返回洛阳。命黄忠、张牛角统领本部兵马,于潼关左近要害屯兵,防备董卓旧部反扑。

姜述回到洛阳,调任贾诩司隶校尉,张昭为冀州刺史,荀为青州刺史,张为兖州刺史。同时大量起用亲随,任命阚泽为河南尹,伊籍为河东太守,严峻为平阳太守、薛综为河内太守、吕范为弘农太守。

诸臣见姜述大量启用亲信,皆有微辞,姜述闻之,并不以为意,言:“本侯用人不避亲,若不能胜任,自会去其职,使干才以代。”

姜述很有自信,源于诸人皆是历史名人,后来皆为三国高官,都是很有能力的干才。诸人果然不负其望,名声虽然不显,但确是治政之才,众人齐心协力,司隶迅速安定下来。

接着,姜述又任命徐盛、朱桓担任张牛角副将,贺齐、董袭担任官亥副将。张牛角、官亥等黄巾旧将初时皆有疑心,以为姜述欲分其兵权。张宁为释众将之疑,私召张牛角、官亥等众,道:“徐盛四将资历甚浅,在军中又无根基,如何抢夺兵权?四将皆精通谋略,此夫君弥补你等智谋不足尔。”

姜述所辖兵马甚众,军中主要有五大派系,一是青州派,是姜述的嫡系部队,将领皆是姜家族人或跟随多年的心腹亲信,对姜述忠心耿耿。二是冀州派,这是张角留给姜述的遗产,因有张角遗命和张宁的关系,对姜述也十分忠心。三是洛阳派,以何苗为首,部下皆为征召羌族、黄巾的老卒,实力不下于冀州派,忠于何后。四是并州系,以吕布为首,兵力虽然不多,但多是骁勇善战的百战精骑,战斗力非常强悍。五是凉州系,以樊稠、张济、徐荣三将为首,兵力与并州系相仿,与并州系共同进退。其余如黄忠为首的原太子系,新投靠的孙坚和公孙瓒两部,实力相对较弱。

各大派系战斗力皆不弱,主将都是身经百战之辈,若是各系齐心协力,实力足可横扫天下。但是诸系之间关系复杂,如冀州系与洛阳系,往昔苦战数年,仇恨甚深,彼此很难融合;凉州系与洛阳系更有不可调解的矛盾,董卓与何家有杀兄之仇,樊稠、张济、徐荣虽未亲身参与,但何苗对凉州系旧恨难消,凉州系将领对洛阳系戒备心理同样很重。

矛盾点集中在洛阳系身上,但是洛阳系首领何苗是何后嫡兄,若是夺了何苗兵权,洛阳系定会反弹,从而影响整体局势。姜述苦思未得妙计,正逢贾诩来京报到,姜述说起此事,贾诩道:“何家虽为外戚,十余年风光无限,但只是新贵,比起世家大族还是底蕴不足。何苗部下多是征羌之京兵,只因职责所在听命何苗,若论军中影响力,皇甫规远在何苗之上。提拔皇甫健、皇甫伸两将,可分何苗之权,又不会出现动荡。然后授予何苗清贵之职,把何家嫡系将校打散分至各军,同时推行新政,其军立可瓦解。吕布、樊稠、张济、徐荣等将皆非智将,合军沿用青州军制,久之可收兵丁之心。不断组建新军,从各军挑选精锐,使心腹将校统领。新军益多,彼军越弱,久后可制也。”

贾诩之策虽缓,但皆在掌控之中,有利于平稳过渡,避免局势失控。此事有了应对之策,又说起迎接帝后进京一事,贾诩建言道:“听闻二夫人已经生产,可托言为新皇之子,下诏封为太子。嫁祸长安行刺致新皇身亡,只须新皇遗诏太子继位、主公辅政,长公子便可顺势登基,主公主政也名正言顺。何后一介女流,马后影响全无,只须控制内宫,大事可成。即便事情泄露,只凭何苗之流,断不能翻起什么风浪。”

贾诩此计委实毒辣,不动声色间夺取大汉四百年基业,姜述权衡利弊,斟酌良久,道:“数年间风云变幻,由东莱一郡直至今日恢复京城,地盘猛然增大,势力扩张太快,但基础过于羸弱,不敢行凶险之计。文和之计大妙,然其中环节还须斟酌,何后、马后皆女流之辈,只须晓之以理,八成能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至于朝堂政事,可让两后垂帘听政,合朝文武多是亲信心腹,怎能左右不了朝堂局势?”

贾诩考虑半晌,道:“若行垂帘听政之举,两后话语权大增,若是结连外臣,势力大增,或会祸起萧墙。”

姜述点头道:“此事不可不防,我会加强宫内宫外监控力度。那批旧官多有德高望重之辈,用之掣肘,不用恐人非议,文和有何妙计?”

贾诩笑道:“旧官依附乱党,皆属伪官,理应以谋逆罪论罪。新皇登基可以****为民,择其贤能重新授职即可。”

姜述喜道:“文和实我臂膀,让我茅塞顿开。”

史阿、姜信离开洛阳时间不长,各自联络旧部,两套情报体系很快搭建起来,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大将军府。贾诩根据这些情报,肃清不安定因素,又族灭数名暗通长安的旧官,蠢蠢欲动的数股势力不敢轻易动作,京城迅速恢复平静。

史阿为首的情报体系已经浮出水面,文武多有知悉内情者,姜述索性设立情报司。姜信掌控的情报系统十分隐密,只有少数心腹知情,姜述专设一个秘密机构管理,取名神鸟。贾诩是掌管情报的合适人选,但其身居要职,事务繁多,无暇分出太多精力。姜述见步练师行事慎密,处事果断,与她谈起相关事宜,领悟能力极强,遂让步练师为主,史阿为副,掌管情报司。甄姜精明能干,甄家各州皆有不少商铺,经营多年,人脉底蕴很深,遂让甄姜为主,姜信为副,掌管神鸟机构。

董太后被俘以后,因其身份高贵,众人皆不敢处理,姜述最后决定暂时软禁在后宫。如何处置董太后,姜述也是左右为难。董太后与何后有深仇大恨,是导致灵帝、何进、刘辩身亡的幕后黑手,若是处置过轻,何家和太子系定会不依不饶。但是董太后是灵帝生母,是大汉正统太后,若是处置不当,不仅会引起民间非议,还可能导致部分皇亲贵族和地方大员倒戈。

第一卷姜述篇第120章董后乞命

姜述无法决断,想起董太后久居高位,或有自保之策,遂去皇宫与董太后面谈。董太后软禁在安平宫,她在此居往多年,生活待遇与往昔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失去了人身自由,身边宦官宫女皆换成左丰的心腹亲信。

董太后见姜述进来,心中忐忑不安,以为大祸临头。她身居高位多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越是如此,越是贪生怕死。董太后强作镇定,高坐案几后面,貌似一脸平和,仪态威严,实已浑身打颤,冷汗直流。

姜述上前行礼请安,道:“臣叩见皇祖母。”

董太后见姜述举止有礼,心中稍安,道:“免礼。齐侯收复京城,乃是大汉之福,进宫见孤有何要事?”

姜述道:“不日母后将要抵京,臣内心惶恐难安,因此来寻皇祖母商议。”

董太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与何后勾心斗角多年,清楚何后手段,何后夫、兄、子皆因上次政变故去,她为幕后推手,自然难逃罪责。何后一旦入宫,定会使出厉害手段,让她生不如死。董太后念到此处,冷汗直流,毫不顾忌体面,走到姜述身前,行下大礼,颤声道:“齐侯救我。”

姜述原本因为刘辩之死,对董太后、刘协恨之入骨,今见董太后这般模样,不免又觉得可怜。实则董太后并无大恶,争权夺利是内宫常事,董太后下诏让董卓入京,确想灭了何家,推举刘协上位,但绝无杀害灵帝、刘辩的想法,只是事情发展出人意料,久居深宫的董太后无法掌控局面,最后导致嫡子嫡孙丧命。

严格讲起来,姜述应该感谢董太后、董卓和袁家,若非洛阳兵变,朝廷兵马一旦消灭黄巾,姜述就得小心翼翼做人,稍不小心就会被人扣上叛逆的帽子。如今占据大义,攻城掠地,实力暴涨,应该说是沾了这次政变的光。

董太后已有四十出头,保养得法,脸上看不出一丝皱纹,似三十余岁模样。如今泪眼朦胧,如梨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