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斡旋天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嘘……不要乱说,四大家族的事情你也敢议论……”

……

“启禀皇上济宁捷报济宁大捷啊”一个传令的太监,面带喜色,踉踉跄跄的冲进文成殿。

正华皇帝正在为西路苦战不下,和众臣商议着征兵之事。听得此语,蓦地惊起:“济宁……拿下来了?”

“回皇上,拿下来了,金军主帅完颜亮首级由监军黄庭坚携带入京。苏将军在济宁歼敌三万,俘虏七万。自从太祖皇帝以来,与外邦作战,还从未有过如此大捷。这全是皇上龙威四海,天下臣服的表象啊。”

这一个马屁拍的正迎合了正华皇帝的心境,喜道:“说的好黄爱卿何在?”

“回皇上,黄大人正在殿外候旨。”

“速传朕要亲自问问他”

“传黄庭坚——”门口一个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片刻之后,黄庭坚抱着一个木匣子走上文成殿,上前拜道:“臣黄庭坚,恭请皇上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黄爱卿无须多礼,你手上的木匣子可是完颜亮首级?”正华皇帝激动的道。

“回皇上,正是”黄庭坚从怀中拿出一本奏折道:“这里是东路军副帅苏誉拜托臣转奏的折子,请皇上过目”

刚才还是气氛沉重的文成殿上,此刻忽的轻松下来。皇上的满面愁容也换了龙颜大悦。这倒怪不得他没有城府,情绪大起大落。任谁整日坐在这冰火两重天的龙椅上,也不会好过。国事也如世事一般,充满了戏剧性。前些天是西部边陲维稳大局平和,东路却是烂摊子一片,眼看着金兵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堵也堵不住,直冲江南而去。这才短短的几个月,竟整个调换了过来,西面成了乱摊子。

陆少阳听这七万战俘之事,忽的想起前几日陆潘的信中提到,江南大败,是因为苏誉忽然派了四万余援军,声势浩大,训练有素。当时还以为这事陆潘为自己的败阵找借口,此刻又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苏誉上次捷报不是坑杀了四万降卒?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又知道他把这些战俘搞到哪里去了。只是皇上已经金口玉言的夸奖过了,现在他又立了一大功,现在若是提出异议,恐怕是自取其辱。

一旁的程怀仁见他怔怔出神,以为他是因为苏誉今番又得一功,而有些胆怯。低声嘲讽道:“陆大人,江南的战事虽然了了,可是他苏誉可不是是个善罢甘休的人,啧啧……陆大人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哦,不过程某觉得也帮不上忙,还是陆大人自己斟酌吧”这一番话虽是废话一通,但是嘲讽意味十足,气的陆少阳面色如锅底一般。

皇上也不让身边留守的太监去读,而是自己匆匆忙忙的看了一遍。脸上一怔,自言自语道:“苏誉啊苏誉不愧是安宁看中的人哈哈……”自顾自的笑了片刻,发现下面众臣正窃窃私语,不知所谓。解释道:“众爱卿商议一下,苏爱卿上了这个折子。给朕建议了战俘的处置问题,说是这七万战俘中有五成是金人,再留这抗金必然不可,建议整编成新军,到西北边陲去抗击蒙古和西夏的攻击,众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一落,唐争鸣便不声不响的出列道:“臣以为苏将军所言即是,这七万战俘一旦到了西北边陲,必然使胜利天平向我军倾斜,臣附议”

皇上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太师慧眼如炬,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陆少阳程怀仁甚至是那位向来低调的怀王千岁都是忍不住齐齐的朝他偷来鄙视的目光:真TM的是个老狐狸虚伪……

御书房

苏誉的奏折中还有第二个内容,皇上虽喜,却还没有失了理智,知道这第二件事还需要斟酌。

“臣东方泽(陶谦)参见皇上”

“不必多礼了,两位爱卿可知道我让你们来是什么事情”

东方泽和陶谦互相看了一眼,先上前道:“莫非苏誉的折子中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奏报?”

皇上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东方爱卿若然是袖里有乾坤,这苏誉把济宁打下来了,是大功一件,他奏折中还提到一个叫袁守义的人,据说是朕的父皇钦点的河东监军使,此次攻打济宁此人立了头功。还说此人在济宁威望极高,想让朕点他为济宁知府。两位爱卿倒是说说,此事朕该如何处理?”

东方泽面色有些沉郁,却没有直接回答皇上的话:“皇上,您有没有想过,把苏誉调回江南?”

“哦,东方爱卿此话怎讲?”

东方泽看了陶谦一眼,接着道:“前些日子陆家迁往杭州,纠集了三万余众,矛头直指苏誉。一个月后便铩羽而归,当时苏誉尚在徐州,皇上有没有想过,这三万大军的攻击,是如何被破解的?纵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鞭长莫及啊。前江苏巡抚陆天和在锦江城竟被射瞎了一目,至今为止,陆家仍然是忍气吞声,不敢再犯。作为四大家族其中之一,陆家在江南可算是一手遮天的庞然大物,竟吃不下一个苏府,那苏誉的力量又有多大?”

皇上本来心情不错,被他这几句话说的面色也沉郁了下来。

陶谦接着上前道:“皇上,苏誉如今英明远播,在百姓心中赫然便是无往不利的苏魔王,而今又轻易的拿下了济宁,恐怕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早就超越武王了。今日皇上所说的七万战俘编成新军道西线抗敌,固然是个妙计,但是若又因此而将西线之敌驱逐出境,苏誉的名字恐怕又要在军工簿上记下重重一笔”

“两位爱卿所言即是,苏誉……哎……朕有些头疼,你们先下去吧。”

“皇上,苏誉是老臣举荐的,而今他翅膀已经硬了,心也就野了,皇上不得不防啊……”

“朕乏了。快出去出去”皇上捏着太阳穴,不耐烦的摆着手道。

“臣告退……”

……

“启禀皇上,怀王求见”一个太监娘生娘气的道。

“哦?怀王来了,让他进来吧”

“臣弟参见皇上——”

“免了,免了。二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皇上笑着道。

“臣弟今天来,是为了祖业而来,为了我大秦江山而来”怀王郑重其事的道。

皇上脸色一沉:“臣弟何出此言,有话请讲。”

“臣弟今日来,怕是要逆了皇上的心意了。今日我是来弹劾那个苏誉的”怀王面色愠怒道。

皇上叹了一口气道:“臣弟莫非也是觉得他功高震主了?”

怀王哪里担心什么功高震主,他所担心却是他的谋臣长青所言,苏誉势力将成,已经成了他将来举事的障碍,若是再不提前打算,那将来着苏誉不论是自立为王还是支持皇上,对他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不可能在坐视不管了。

“皇上可曾听说江南陆家和苏府大战之事?”

皇上点了点头道:“倒是听说了,苏誉这人结交广泛,能把陆家的那一盘散沙打败了,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嘛。”

“可是臣弟听说,当时可是有四万余援军,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皇上可要思虑一下那四万降卒的去向,是不是真的被坑杀了?还是……”

皇上大惊道:“你是说……”

“臣弟还要提醒皇上一下,锦江城这个地方,皇上想必也有印象,祖训上有写过,我们大秦龙脉不在山,而在水。所以盘在江南。镇住这王气之物便是传说中的那个稀世奇宝:和氏璧。此物据祖籍上记载,是由前秦朝嬴政后人保管,现在传了不知多少代了,是不是还在嬴氏后人手中?臣弟还听说赢氏后人改为姓秦,世代经商,也不知可有此事。不过和苏誉关系匪浅的大商家也姓秦。这一系列的事情是不是有联系呢?”

这一番话下来,说的皇上心中大雾重重。起身踱了几步,摆了摆手道:“臣弟先回吧,朕需要考虑考虑。”

“皇上一定要慎重。臣弟告退”说罢行了一礼,刚要退出御书房,皇上忽道:“二弟留步,朕想问问,依二弟之见,朕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封王赋闲,衣锦还乡”这计策是怀王府幕僚长青之言,苏誉现在虽然翅膀硬了,但是实力还不足矣与怀王抗衡,尽早夺了他的兵权,而后徐图之,方为稳妥之计。

封王赋闲,衣锦还乡?虽然仅有八个字,但是皇上却明白了他的意思。夺权,封王,赋闲职。他心中也明白,虽说现在是用人之际,但是再用他就如饮鸩止渴,遗憾无穷。想到这里,朝怀王点了点头道:“二弟先回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百零七章锦江王(三)

怀王府

怀王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如墨盘一般漆黑的夜空。“封王赋闲,衣锦还乡这个苏誉如果回到了江南恐怕也不会让本王安生吧。”

“王爷,衣锦还乡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唤作长青的年轻人冷冷一笑,“王爷明日可以让皇上下旨,让他入京觐见,再回江南、”

怀王顿时眼前一亮:“你是说……?将他软禁在京城”蓦地又叹了口气:“他身边有个料事如神的张千,怎么会看不出这么个天大的陷阱。”

“杨某有办法让他既知道是陷阱,还不得不来。王爷你看。”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怀王:“这段时间我派人监视了一下苏誉的来往信件,倒是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个人此次对我们大有帮助?”

怀王拿起信来草草的看了一遍:“哦?呵呵……邱茗?”

“没错这邱茗是关西镖局的大当家,说来也巧,此刻她正押送官银,在京中逗留。若是王爷把她软禁起来,在给那苏誉通一下气,以他的性格,必会赶来。”

怀王皱了皱眉:“这办法确实应该是有效,不过是不是太下三滥了点。”

“王爷切勿拘泥于这些条条框框,俗话说成王败寇,王爷应该当机立断才对。”

怀王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此事交给你去办吧。”

“至于东路军副元帅之职,长青希望王爷明日能够代为举荐家兄杨崇文。”

王爷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没问题,这事明天就一并报给皇上吧。”

……

济宁城中此刻百业待兴。金军占领的时候城中百姓跑的七七八八了。只留下一些惦念着祖训,不舍得离开的望族。不过也就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今日的重见天日的一天。经过战争洗礼的城镇一般是要好几年才能翻过身来。

苏誉是个战争贩子,让他打他打的下来,不过让他整理这个烂摊子,那还真是故意刁难他了。若是张千来治理,倒是没问题,但是他才懒得出力。据说一个八阵图,他研究了几个月了,如今才研究出一半的进度。此阵声势浩大,堪称天下第一阵。阵法的资料是前些时日从魏周那里得来的,这种资料可都是失传已久的,用他的话说,此刻他也算是那千鹤老道的外门弟子了。

济宁城南门外,远远的看见一对人马急匆匆的朝这边赶来。和上次黄庭坚来的时候一样,一队身穿黄马褂的御林军护送而来,队伍的最前面,却不再是那个黄庭坚,而是一员铁甲铿锵的武将。但见他手上拿着一把龙牙画戟,身上是明晃晃的麒麟黄金甲,头上戴的是玉狮虎头盔,身后一个亮红色的披风格外显眼。

城上哨兵,知道这是传旨的队伍,也不敢怠慢,忙道:“快些去禀告苏将军”

片刻之后,济宁南门缓缓打开,一列的武将摆阵相迎。卓帅居中苏誉和李易各自策马立在他左右,依次排开。

传旨的队伍中间,一个尖声细气的太监行了出来,笑着道:“卓将军,苏将军,还劳烦你们出城相迎,真是不好意思。”

苏誉见他说话,手作兰花指,脸上细白红润,再听他的声音,顿觉胸中翻腾,鸡皮疙瘩满身。

卓老头笑了笑道:“天使远道而来,本将出城相迎是应该的。”

“呵呵……那老奴就不多说了,诸位接旨吧。”他脸色一矜道。话音一落,众将纷纷翻身下马,跪了一地。

太监满意的看了一眼,咳了两声,装模作样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线诸将抗金有功,每人赏银千两。封卓青舟为济宁侯,食邑两千户。封苏誉为锦江王食邑五千户,擢江南节度使,即刻赶赴京城面圣。封李易为征西将军,十日内整编战俘新军,赶赴兰州。东线军副元帅暂由杨崇文接任。擢袁守义为济宁太守,即刻上任。钦此”

圣旨读完了,可是众人都呆跪在原地,面面相觑。

苏誉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锦江王?江南节度使?老子刚才还在和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进军计划,这就被夺了兵权了?皇上这是个啥意思?

“接旨吧”那太监不耐烦的道。

众将不得不磕头领旨,不过此刻众人心中,似乎都像被泼了一盆凉水一般,感觉浑身不爽。

……

苏誉帐中,关越,张千围桌而坐

“军师,我怀疑此番上京是个鸿门宴”苏誉不无担心的道“没想到朝中这个时候还有如此冷静之人,我们的目的似乎被看穿了,这种时候你可不能赴京,我担心你这一去,便别想在行出京城的大门了。”张千面色沉重的道:“你听我的,今日我们便收拾行李,连夜返回锦江城,再做打算。”

话音未落,便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道:“苏将军,在不在?”

是袁守义

“在,什么事情,先进来吧。”

“袁守义见过苏大人,军师大人。”袁守义上前行礼道,此番前来,他还带了两个跟班,一个是软文,一个阮钦。

“恭喜袁大哥升任济宁知府,今后可要发挥所学,造福一方啊”苏誉贺道“不知袁大哥今日来是何事?”

“哼什么鸟官,若不是看在那一群百姓的面子上,老子才不干。我此番来是要劝苏将军,千万不要进京。”

苏誉故作疑惑道:“大哥何出此言?”

袁守义长叹了一口气道:“皇家的人就是如此,别管你做的再好,只要是有一丝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的时候,无论是谁都要做不下去了。苏将军连番的攻城拔寨,无往不利,想必是功高震主了,有高人给皇上定下了软禁之计,只等苏大人现在返回京中,便别想在出来了。”

苏誉当即一愣:“袁大哥说的有理,请袁大哥给小弟指条明路吧。”

袁守义微微一笑道:“这有什么好指的,千万不能入京,收拾包袱回江南就行了。哦……对了,这二人其中一个你认识,阮文。这位是阮文之兄阮钦。这二人呈过苏大人的恩情,此番一起前来,便是要投奔了苏大人。阮文阮钦两兄弟,一个轻功无敌,一个硬气无双,日后伴在苏大人两侧,也算是左膀右臂。”

“阮文(阮钦)求苏大人收留”

张千不着痕迹的朝苏誉点了点头,他忙上前扶起道“两位兄弟快快请起,能得二位相助,实在是求之不得哈哈……”

袁守义笑道“苏将军如今已经封了锦江王,又领了江南节度使,手下没有几个干将是不行的。可惜我七十六寨兄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愿意出岛”

“苏大人——现在应该改叫王爷了,还有一人也想跟着您混饭吃,只是不敢前来见您……”

苏誉奇道:“咦……还有这种事情,这位兄弟叫什么,有什么顾忌?”

阮文尴尬的道:“便是我那个好兄弟——大黑……”

苏誉登时明白过来,原来是那个朝自己放屁的大胖小子,回忆起来那个屁仍旧是心有余悸。讪讪一笑道:“哈哈……我苏某岂是小肚鸡肠之人,若是大黑兄弟看得起苏某,便让他一并前来便可”

“王爷好胸襟”阮文立马拍上一个马屁。

正在这时一个小兵急匆匆的跑进来“报——苏将军,刚才杨将军差人送来一封信,说是给将军您的”

杨将军?苏誉心中冷笑,他算个球,给老子写信?莫非是看我没有兵权了,想欺负老子?慢吞吞的接过那封信来,大略一读。整个脸登时黑了下来,不禁骂了一句:“靠他大爷的”

张千见他如此,忙问道:“信中说什么?”

苏誉咬牙切齿的道:“怀王这个王八蛋,把邱茗软禁起来了”

张千拿过信来,仔细的品读了一番,面色沉郁道:“这是怀王要将你一军啊,哎……看样子是别有一番安排了,如果将军进京,恐怕凶多吉少”他颇有深意的看了苏誉一眼:“这种事情,本来我不该说,但是还是要请苏大人不要意气用事,我想就算是邱小姐本人也不会同意你进京的。请将军以大局为重”

苏誉淡淡一笑:“军师不必多言了,我懂军师的意思,但是这种置之不理的事情,苏某实在做不出来,明日我便出发赶赴京城。你带着关越阮氏兄弟先回锦江城,如今大秦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世事动荡,江南大局,还是请军师帮我筹划一番。待京中之事一了,我便快马加鞭赶回锦江城。”

张千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哎……也只能如此了。京中鱼龙混杂,关越有在京城的阅历,还是让他跟着你把,这样可以保证安全。”

“我也去王爷,我阮文还没去过京城,这次你带我一起去吧,我也好去看看京城的姑娘是不是比这里漂亮……”

苏誉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道:“哎……你这小子还真是有意思,那便一起去把。”转身又朝阮钦道:“兄弟,军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王爷不用担心,我阮钦做事您可以放一百个心。”

第二百零八章孙郎嫁妹,人尽皆知(二)

杨崇文入了军营,到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飞扬跋扈。此人的名字,苏誉还是有些印象的,就在自己出任锦江漕运指挥使的时候,杨崇武曾经代表杨家前去送贺礼。说来也是奇怪,那杨崇武身材单薄,就如一张人形厚纸板一般,看上去摇摇欲坠,让人担心,却偏偏崇武,而眼前这个杨崇文,反而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面色相较杨崇武要黑上许多,任谁看上去,也不可能和文字有个什么关联。苏誉不禁心中暗笑,杨家的长辈看样子都是幽默大师,起名字都喜欢搞点反语。

既然苏誉决定了要入京觐见,他也就不着急了,晚上睡个踏实觉,第二天一早方才打点返京事宜。三军将士倒是有情有义,对他的离开颇为不解。想当初苏誉没来之前,大秦军队那是每战必败,退了又退,被老百姓戳着脊梁骨骂,如今苏誉带着大家打出了一片辉煌的战绩来,反而被皇上除了兵权,召见了回去。一大早就有几十个基层将领,侯在苏誉帐外,等着和他道别。

苏誉卸了重任顿觉浑身清爽,一觉睡到自然醒。出了个懒身,刚拉开帐子,便看见门外站着一堆人,吓了一跳:“你……你们在这做什么?”

“苏将军,我等在你的带领下才有了今天的战果,您就别走了,等着我们联名上书,要求把您留下来吧”

“对啊,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