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李肃已经对攻取金城不再抱什么希望,他现在只想着如何才会顺利返回天水,前思后想之后,李肃果断的选择了撤兵,没有率兵去榆中,而是直接进入武威郡,避过张掖铁壁军后走南安郡定西,返回天水。只是这样一来,李肃就需要在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张掖方面也可以暂时不动李肃,集中兵力先歼灭已经被游奕军堵在了靖远的李。

早在张掖军发力不久,李就意识到了不妙,急忙率军回撤,试图返回安定。只是与李相比,庞德的游奕军动作更快。李麾下虽然多是骑兵,但与财大气粗的张掖相比,李麾下的骑兵就有点不够看了。

游奕军被刘福定义为张掖军中的奔袭部队,一人双马甚至三马,而李的部队就不行了,财源枯竭,损失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虽然名义上还是骑兵部队,但多只是一人一马,而且很多人的马已经老了,不再适合继续充当战马。

庞德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带领游奕军出发,途中歇人不歇马,终于在靖远截住了后撤的李。与李已经人困马乏的部下相比,庞德的游奕军尚有一战之力。好在庞德不愿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才给了李一个休整的机会。

看着与自己隔河相望的张掖军大营,李愁眉苦脸。就晚了一步,如果可以抢在游奕军之前渡河,那至少现在还可以派人封锁河面,为自己带领大部队立刻争取时间。可偏偏就玩了那么一会,就让自己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主公,夜深了,尽早休息吧。”偏将轻声劝李道。

“……你们去睡吧,我睡不着。”李随口应付了一声,头也没回。

偏将见状也没有再劝,挥挥手让身后的人去休息,自己留下来陪着李。听着身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问偏将道:“你说我若是归顺张掖,那个张掖王会收留我们吗?”

“这个……”

“有话就说,用不着吞吞吐吐的。”

“……主公,旁人去投靠张掖还有可能,可我们……”

“我们怎么了?那董卓还是我们出手解决的呢。”

“主公,你忘了董卓被诛以后的事情了,即便那张掖王不会替他那个弟弟报复,可咱们盗挖皇陵的事情一旦被人知晓……”

偏将的话让李悚然一惊,盗挖皇陵是他下令干的。没办法,汉帝出逃以后,李失去了一个搜刮地方的借口,而想要维持手底下的人马,那就必须有钱。可光靠抢也不是长远之计,李手底下又没有可以治理地方的文官,除了盗挖皇陵,李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这事有多少人知道?”李压低声音问道。

“不清楚。末将记得当初盗挖出皇陵中的陪葬品后,主公当时很高兴,所以就给每个参与的人都发了一两件作为奖赏……”

听到偏将这话,李的心里顿时瓦凉瓦凉的,当初光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有去考虑后果,如今后悔了,但却也晚了。都已经过去这么长的时间,那些得到好处的人是不可能不对旁人炫耀的。

如果张掖王不是刘辨该多好。自己带人挖皇陵,就等于是在刨老刘家的祖坟,天下凡是汉室宗亲,都不可能与自己善罢甘休。而且这世上也没有谁敢冒着得罪天下人的危险接纳自己这些人。一旦失去了安定,自己似乎只剩下投奔塞外这一条路可走了。

对于投奔外族,李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那些外族人跟汉族接触多了,如今人也学得精明了,李担心自己去投奔外族,人马会被吞并不好,自己也可能会没个好下场。若结果真那样了,还不如自己战死沙场呢,至少死后不会再多一个汉奸的名声。

也就在李思考自己的未来路在何方的时候,武威城下的战斗也进入了尾声。梁兴等人终于轻声体会到了张掖军的强悍。这段时间每天都在撤退,每天都在打败仗,徐晃的解烦军就如同撵鸭子一样一路驱赶着梁兴等人的部队。

梁兴等人不是没有想过反击,可每一次组织的反击根本就挡不住解烦军进攻的脚步,摧古拉朽一般,梁兴等人的人马往往一个照面就死伤过半,紧跟着就是一阵生死时速,跑得慢的就永远留下来了。

就这样一个追一个逃,直到武威,梁兴等人不跑了。不是不想跑了,而是后路被从武威带人赶来的马超等人给截住了。就在古水边,马超带人将梁兴等人堵在了古水以西,而他们则在古水以东与梁兴等人隔河相望。

背水一战!可惜梁兴等人不是楚霸王,鼓舞不起手下死战的决心,被堵在古水以西的这几天,每天都有人向解烦军投降。虽然俘虏的待遇不怎么好,需要接收劳役十年的处罚,可总比丢掉性命要强。若不是解烦军明确说出只诛首恶,余者免死的话,梁兴等人也想要投降算了。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掉,还坚持个什么劲。

“我就说不能这么干,不能这么干,可没人听,现在好了,完了吧……”坐在角落的李堪再一次开始小声嘀咕起来,说的本来就心烦的梁兴更加烦躁。不过没等梁兴发作,坐在李堪旁边的候选抢先发作,一把揪住李堪的脖领,狠狠的将李堪摔在地上,怒声骂道:“闭上你的乌鸦嘴,从我们起事那天起你就在不停的念叨,现如今咱们马上就要完蛋了,你还念叨!你再念叨一句,老子先一刀捅死你,再去找解烦军玩命!”

挨揍的李堪低着头不敢吱声,程银出声打圆场道:“候选,消消气,李堪是个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清楚,算了算了,还是想想我们如何保命才是要紧。”

“……唉,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如今后路被断,解烦军又不肯接受我们的归顺。”候选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

“实在不行,咱们去罕吧。”梁兴沉默了片刻,开口提议道。

“罕?那是宋建的地盘,如今这种时候,他会接纳咱们?他宋建不怕张掖军的攻击?”候选不解的问道。

“这已经不是宋建愿不愿招惹张掖的事情了,从他自号平汉王的那一刻起,张掖就不会轻饶了他。而且先前他受成宜邀请,出兵与张掖做过战。以张掖军睚眦必报的行事,会轻饶了他?而且眼下除了罕,我们还能去哪?”

梁兴的这个问题很现实,至少在凉州境内,无论谁也不想忤逆张掖的意愿。羌人虽多,但却形同一盘散沙,更何况羌王彻里吉前车之鉴,没有足够的信心,羌人是不会为了梁兴这些人去开罪张掖的。

“要不然,咱们去投外族?”程银提议道。

“路途太远,你能保证我们可以躲过张掖军的追杀?更何况如今下面人的心已经散了,如果我们到达塞外后身边人手太少,又怎么自保?”梁兴摇头说道。

“去罕,相信成宜那些人现在也在罕,要死大家死一块。”挨过揍以后一直没出声的李堪忽然跳起来叫道。

“闭嘴!”梁兴等人不约而同的喝道。要不是时下情况不对,他们真想狠揍李堪这个乌鸦嘴一顿,可眼下他们实在是没有那个心情。

现在留给他们的选择不多,要么去罕,要么去塞外,留在这里只能是等死。解烦军之所以还没有发动攻击,不是因为想要招降梁兴等人,而是在等梁兴等人的人马自己崩溃。通过举手表决,三比一,梁兴四人最终决定前往罕,就如李堪所言,要死大家一起死,我没捞到好处,你也别想好。

在商量好要去哪里以后,梁兴等人没有继续拖延时间,当晚就带着人离开了古水以西的驻地。四个人合兵之时人马总数超过五万,可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再加上沿途趁乱逃走的人,等梁兴等人赶到罕的时候,人马只剩下三万多。

可即便这样,梁兴等人的赶到还是叫先他们进入罕的成宜等人喜出望外。成宜比起梁兴要机灵,在与汉安军交战第一次落败以后,成宜就觉察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尤其是汉安军当晚袭击张横的营地,一鼓作气将张横所部剿灭,成宜更是不敢与使出全力的汉安军正面硬抗。

别看汉安军只有两万人马,成宜一方的总人数将近八万,可除了自家的两万多人,成宜实在是不敢将获胜的希望放在刚刚收编没多久的宋建的人马身上。这些人放下兵器就是农民,可拿起兵器却变不成士兵。让他们站脚助威还成,真上了战场,不让他们影响自家阵脚就已经是好事了。

成宜已经吃过这些人一次亏了,与发力的汉安军第一次交锋时,要不是这些人自乱阵脚,冲散了自家的阵列,他不会再第一次交战时败的那么快。

在得知张横被杀,自家的左翼已经暴露以后,成宜当即立断,带着人脱离了战场。期间他没有派人去通知驻守自家右翼的马玩。撤退是需要断后的,成宜可不想用自家人马断后,反正马玩如今跟自己已经不是一条心了,就让他再为自己发挥一次余热吧。

被坑的马玩到死都在大骂成宜的无耻,不过汉安军并没有因为马玩的倒霉就放过马玩,砍下脑袋让他去陪张横了。

等带人赶到罕,成宜再一次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马上干掉韩进。平汉王宋建本来是不准备接纳成宜的,可在看到自家儿子被人押到阵前以后,宋建只能选择了屈服。而这一屈服,昔日的平汉王就变成了如今的阶下囚。一家老小外加一帮文武大臣,都被成宜给关进了地牢。如今的罕城,已经姓成,再不姓宋了。

发财了!在参观过平汉王的粮仓宝库后,成宜满心欢喜。有了眼下这些收获,守住罕城两年是绝对没有问题。只是眼下唯一困扰成宜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宋建的那支大军实在是不堪重用,梁兴绝对不放心将自己的命运托付到那些不怎么靠谱的队友身上。

梁兴等人的赶到正好为成宜解决了这个问题。三万余人,加上自己手底下的两万多人,凭着这五年多人,成宜有信心守住罕城。

为了拉拢梁兴等人,成宜很好说话的调拨了一些粮草给梁兴,同时又将罕城四门中北门跟西门托付给梁兴等人。至于宋建的那支大军,成宜也十分痛快的交出了三万人由梁兴等人指挥。

打仗指望不上,敲敲边鼓,跟着一起守守城总不会有问题吧?

要说起来,平汉王宋建在罕还真是不怎么得人心,身为王变成了阶下囚,可生活在罕城的人中却没有出现一个忠义之士,对于罕换了一个统治者,他们都是一种默认的态度。这也是成宜最满意的,为了争取民心,成宜没有将带回来的那支大军关在军营里,放出一部分让他们回家看看家人,同时让人在城中散布谣言,说是一旦罕被攻城,汉安军就会对罕实施屠城。

三人成虎,罕人虽然一开始并不是很相信,但架不住总有人说,听着听着也就当真了。比起当初在野外与汉安军交战时,如今回到罕城的宋建大军倒是显得有了一些干劲。但仅凭这点干劲,是挡不住张掖军的。

就在罕城内的军民严阵以待的时候,追到罕城的汉安、解烦两军在城外胜利会师了。

“哈,公明,没想到你竟然会让梁兴那些人从你眼皮底下溜走。”太史慈笑着跟徐晃打招呼道。

“子义,你比我也好不到哪去吧?”徐晃笑着回击道。

徐晃、太史慈同时刘福手底下的老班底,当初解烦军就是由此二人搭起了架子。卢植虽然对解烦军成军出力颇多,但领兵出外征战,却多是太史慈跟徐晃,卢植更多的是在出谋划策。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徐晃忽然感慨了一声。一旁的太史慈闻言点头附和道:“是啊,当初还以为主公跟我们说他迟早会回来要等上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咱们就要打回去了。”

“……这事我劝你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比较好。”徐晃沉默了片刻,对太史慈说道。

“为什么?拿下关中,之后出关横扫中原……”

“想得太远了。横扫中原是肯定的,不过不可能是现在,等拿下关中以后,我估计我们会空闲一段时间。”

“为什么?”太史慈不解的问道。

“以主公的性格,你觉得他会不顾关中百姓的死活强行发动战争?如今关中已经被李跟李肃给糟蹋的够呛,短时间内是无法给张掖提供任何帮助,不仅帮不上忙,张掖还需要不断的投入。如果主公想要带领我们出关,那所消耗的粮草只能从张掖运来,沿途的损耗过大,主公是不会愿意的。而且就算拿下了关中,关中的那些盗匪也要清剿,不给自己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以主公的性格,他是不会对外动兵的。”

“……那样也不错,几年的时间咱们还等得起。对了,你知道主公为什么突然改变原先制定的计划吗?”太史慈突然又问道。

“你知道?”

“嘿嘿……知道一些。”

见太史慈卖关子,徐晃没好气的说道:“你爱好不说,大不了等这仗打完了我去问主公。”

“呵呵……是跟贾龙有关。”

“他?”

“嗯,我听人说,贾龙拿下临洮以后与张任分兵,自己带着五千人装成逃走的地方豪强进入了南安郡。为了配合贾龙的奇袭,主公这才更改了计划。”

“你怎么知道的?”徐晃狐疑的问道。

“我写私信问主公的呗。”太史慈笑着答道。

徐晃无语的看了看太史慈,摇头说道:“别扯这些没用的了,咱们还是合计合计怎么拿下罕吧。”

。。。

第145章无题

古代人攻城,往往会选择围三留一的做法。采用这种做法不是攻城方心善,不愿赶尽杀绝,而是留出一条活路,避免激起守城方的死志,为己方造成更大的伤亡,同时这样也可以动摇守城方的士气,极有可能会让守城方不攻自乱。

已经身经百战的徐晃、太史慈自然不会犯低级错误,命人守住了除西门以外的其他三门,默默注视着站在罕城头的军民。

罕城是平汉王宋建的都城,四周地方皆是宋建的地盘。虽然宋建自称平汉王,但起治下却多是汉人,尤其是罕城内,有多达八成的人皆是汉人。在张掖没有崛起之前,罕不夸张的说可以算是汉人的世外桃源。可惜张掖的发展太迅猛,很快就将罕城给甩出去几条街。而宋建对此却是无计可施,平日里罕城还需要给周边的大小势力进贡缴纳保护费,哪像张掖,看谁不顺眼就揍谁!

因为张掖的兴起,罕城内的汉人除非是在此地拖家带口,否则基本上没什么负担的汉人都去了张掖,听说都过得不错。有强大的张掖军保护,那些汉人只需要用心做事就不愁吃喝,更不需要担心随时会面临生命危险。

只是这些人离开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回来戳穿成宜命人在城中散布的汉军准备屠城的谣言。所以整个罕城上下为了不被汉军屠城,众志成城的一心包围家园。

这种情况在徐晃、太史慈带人第一次攻城过后就察觉到了,罕城的反抗很激烈。不过让人觉得反常的是反抗最激烈的不是守城的兵丁,而是协助守城的那些民众。按理来说,罕城中的百姓不应该作出如此激烈的反抗,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如此拼命?

在情况没有查明之前,徐晃跟太史慈决定暂缓攻城,派出细作混入城中探查敌情。虽然如今罕城戒备森严,但却也不是没有缝隙可钻。感谢张掖的情报系统,早在贾诩出任张掖太守之时,刘福手底下的情报组织就开始了在凉州的布局,经过这么些年的经营,凉州全境早就尽在张掖的掌控之中,想要进入罕,并不一定就必须通过城门,有时候从地下走暗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掖五军但凡出战,每一个主将身边都会跟随三名隶属情报部门的人员,随时为主将介绍即将成为攻击目标的相关情报。徐晃跟太史慈就是从跟随他们一同前来的情报员得知了有关罕城的情况。

得知罕城中的汉人极多,徐晃跟太史慈同时打消了强攻的念头。作为刘福身边的亲信大将,徐晃跟太史慈比起旁人要更加清楚张掖王刘福的心思。别看如今张掖兴盛,但在刘福看来却颇有些外强中干。

论人数,汉人在凉州算是少数民族。自汉帝下令汉军主力撤出凉州开始,汉人对凉州的控制就几乎名存实亡。若不是羌人一盘散沙,匈奴也不愿跟汉庭爆发大规模冲突,如今的凉州会姓什么谁也不清楚。

论人才,这里是大西北,在中原人眼中就是一片蛮荒之地,除了一些游学之人会来此地暂留,大多数文人士子是不愿意来凉州常驻的。这也是刘福为什么当初一力坚持要建立兴汉学院的原因。他这是在为将来做准备,既然没有多少学子愿意来凉州,那就自己培养。只是这样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在学院没有开始为张掖提供人才之前,刘福等人会很辛苦。不过自己培养人才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忠心方面不用太担心。外来人才也不是来了就能马上任用,而且来此的目的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必须观察一段时间才可以量才使用。

而学院则不同,只要步入正轨,各方面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从而彻底解决张掖的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且学院的发展也关系到刘福的一个野心是否能够实现。世家大族之所以能成为世家大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学问的垄断。

仅凭皇帝一个人是无法治理国家的,而皇帝也不可能让目不识丁的农夫去治理郡县,能够治理郡县的人,那就必须是学问人。而这学问人,又与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世家大族为什么总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不管皇帝是谁,只要他需要治理国家,那就必定会用到世家大族的子弟。

可刘福想要打破这个潜规则,那种被人卡住脖子的滋味并不好受。对付世家大族,刘福从来没有对这件事放松过。对刘福来说,世家大族就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庞然大物,即便将来自己一统天下,想要对付世家大族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刘福从来没有想过要将世家大族赶尽杀绝,所谋划的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削弱,让世家大族难成世家大族。

第一步就是书本的印制。以郑玄之名将印刷术公之于众,通过活字印刷将大量只是刊印成册,随后又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对外出售。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学问的现状。而且郑玄一代大儒,不是那些二流、三流的世家可以去招惹。而一流的世家,诸如荀家,陈家这样的,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对张掖大量发行书籍。毕竟读书是件人人都向往的事情,谁拦着谁就是小人。

而这只是刘福要削弱世家大族的第一步。接下来刘福准备要做的,就是动动世家大族的命根子,土地。

凉州地广人稀,虽然这些年不断接纳外来人口,但却依然没填满凉州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