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婆媳关系。能够娶到刘蓉,卢夫人觉得这是卢家祖坟冒青烟的结果。

卢植虽然不赞同夫人的观点,但也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当卢夫人想要去将儿子从柴房放出来的时候,卢植阻止了夫人。

“先关两天,这臭小子瞒我们瞒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叫他吃点苦头。”

“老爷,虎毒尚不食子……”心疼儿子的卢夫人开口劝道。

“我要吃他吗?夫人你不知道,要不是这次鲜卑来人求亲,还不知道这小子要瞒我们多久。”卢植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见卢植态度坚决,卢夫人也不好再劝。关两天就关两天吧,反正以前也没少关。卢夫人命人给柴房送去一些吃食,关归关,可不能让马上就要做驸马的儿子饿着。

卢毓只知道鲜卑来求亲,却不知道关中王对鲜卑的答复,刚一听到鲜卑人想要求娶万年公主,卢毓就急了,也就是说,如今被关在柴房的卢毓还在担心刘蓉会被送去和亲。在这种情况下,卢毓哪能在柴房待得住?当奉卢夫人的命人前来送吃食的家丁来到柴房的时候,就发现卢毓已经不见了踪影。

卢植得知卢毓不见了以后,二话没说,立刻赶到了皇宫,求见刘福。刘福听后也是哭笑不得,刚把一脸焦急的小卢打发走,老卢又急吼吼的跑来了,这卢家的人还真有意思。

第197章不谐音

〃〃=〃〃=〃()〃》

鲜卑人前来求亲以及关王刘福的答复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传扬开。'尤其是关王刘福答复鲜卑使者的那番话,更是让听到的汉人感到提气。本来是嘛,凭啥总是大汉送女人去和亲?也该是时候换换了!

也在关下为鲜卑称汉人是两脚羊而气愤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不谐的声音冒了出来。认为大汉身为大国,自当该有泱泱大国的气度,不应该与鲜卑这样不知礼数的蛮夷斤斤计较,至于和亲那更是大汉历来的惯例,应该继续保持。

这个观点是谁说的已经无从查证,但这个观点一被提出,立刻惹来了众怒,尤其是当官府之也出现了认可这种观点的人,更是让刘福感到怒不可遏。

王朗,被孙策从会稽赶走的倒霉太守。在离开江东返回原以后,王朗并没有去投奔许昌天子,而是随同一道离开江东的华歆一起来到了关。王朗是个彻头彻尾的儒生,在经历过会稽的惨败以后,他对自己的仕途已经不怎么放在心。在来到关以后,王朗受孔融邀请,进入了兴汉学院教授学子。

如今的兴汉学院不同于以往,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像法家、墨家、兵家、农家这些曾经大放异彩的学术门派基本都已经销声匿迹,但随着刘福开办兴汉学院,这些已经快要消失不见的学派在武两座学院逐渐兴起。武学院还好,里面的学子多数都对兵家较感兴趣。而学院热闹了,百家争鸣啊,每当学院举办学术讨论的时候,那是学院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学派纷纷宣扬各自的观点,要不是刘福命人维持场内秩序,演全武行那是肯定的。

孔融进入学院以后才发现学院内部派系林立,而且最糟糕的是,自家代表的儒派并不占据优势。郑玄大师身为院正必须保持立,而剩下的大儒也都有各自的立场,孔融身为晚辈,先天不足,而王朗的加入,让孔融身的压力减少了一半。

可孔融万万没想到,王朗会不跟自己打声招呼说出以观点,让儒派如今陷入了被动。不过即便后悔,此时的儒派也只能死撑下去。私下里虽然也抱怨过王朗的莽撞,但在人前的时候,孔融还是与王朗站在一起,哪怕是面对刘福的时候。

对于王朗这个人,留给刘福最深印象的还是刘福在前世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被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给骂死。不过刘福却不怎么同情被骂死的王朗,与立场无关,而是都八十了还不消停,不在家看孙子偏偏要跑去两军阵前,这不是作死吗?

本着兼容并蓄的原则,刘福并没有将王朗的投效拒之门外,好歹也是一个饱学之士,留在学院教育人应该还是没问题。只是让刘福没想到的是,留在学院内的王朗不甘寂寞,会在这时跳出来搞事。不管王朗这回是不是在哗众取宠,想要引起刘福的关注,刘福都对王朗没有一个好印象。

关一直秉承着不因言而罪的原则,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场甚至多场辩论,这次也不例外。既然王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自然有人去找门,一场大辩论在兴汉学院内展开。

一直留在长安没有离开的步度根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心暗喜。鲜卑虽然强大,但想要对付万众一心的关还是会有很大的损失。如今见到关出现了对立,这让步度根觉得日后鲜卑攻打关的时候可以容易许多。为了激化关的矛盾,步度根决定再给这场辩论添一把火。

大辩论如期召开,刘福亲临现场,这让许多关注这次辩论的人很是兴奋。在关,刘福是无冕之王,至于大汉如今正牌的天子,在关并没有多少人记得。刘福的出现,让许多原本充当看客的人也纷纷开始准备起来,希望一会在辩论的时候可以露一次脸。

刘福坐在主位,低声与一旁的郑玄交谈着。郑玄的身体如今已经很差了,虽然有华佗、张机等人悉心调理,怎奈天寿将近,非人力可以挽回。这次大辩论,按照刘福的意思是不想让郑玄出席的,可别的事情可以商量,唯独这次,郑玄很固执,一定要旁听,刘福也只能答应,让华佗、张机等人守在一旁以备应付突然情况。

主持这次辩论的是郑玄的独子郑益郑益恩,与其父郑玄一样,郑益如今也在学院担任教授,刘福有意让其继承郑玄的位置,只是郑玄对此却表示反对。既然郑玄反对,刘福自然也不会坚持,反正郑益如今的年纪做学院院正的确有点早,不过等再过二十年,那也差不多了。

郑家是正宗的香门第,让他带兵打仗那是在害他,唯独教育人,才是老郑家的强项。兴汉学院虽然是刘福投资兴建,但真正将兴汉学院撑起来发扬光大,郑玄功不可没,为此让郑家依靠学院家族延续,这是应有之义。

郑益见时间已经快到,走到讲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了此次辩论的论题,大汉的和亲政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宣布辩论开始,郑益走下了讲台,担任正方的王朗走讲台,儒家学派的人是能说,王朗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台下的听众连连点头。只是让王朗有些郁闷的是,即便台下掌声四起,坐在主位的刘福依然不露声色,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心里是怎么想的。

正方论述完了,自然轮到反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反方代表的阎忠走讲台,结合实际的对王朗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一一反驳。

辩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听得台下的学子像是墙头草,一会认为正方说得对,一会又认为反方说得也没错。王朗、孔融舌战群雄,多派联合奋力反击,唯有刘福冷眼旁观。等到辩论进入了尾声时,刘福站了起来。

一见刘福站了起来,场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刘福走讲台,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学子,缓声说道“辩论很精彩,但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和亲是件好事这种观点。自高祖至元帝,我大汉一共对外和亲十五次,可和亲过后,成为我大汉亲戚的外族老实了吗?用自家的贵女去讨好一帮强盗,这种事情,但凡是有点血性的男儿,我想都不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和亲,是耻辱,是我大汉所有男儿的耻辱。在我看来,只有让那些外族送女人来我大汉和亲,这才是我大汉的光荣!”

说到这,刘福看了一眼台下的学子,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汉未来的栋梁,日后大汉能不能强盛,要看你们是否努力。我很希望在将来,我的后宫里会出现来自各族的美女,而这个愿望,要靠你们去帮我实现。”

玩笑一出,台下学子哄堂大笑,原本好好的一场辩论也被刘福给搅和了。虽然没有分出一个输赢,但刘福最后所讲的话却让众人明白了刘福对和亲的看法。如刘福所说的那样,但凡是有点血性的人,都不会认为和亲是件好事。各族之间的交流的确必不可少,但用牺牲本族女子来换取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和平,并且还为此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那类人是少之又少。

君王的意志决定了臣民的态度,王朗这次虽然没有辩论成功,但却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让他明白了自己日后要侍奉的君王在对待外族问题是什么态度。而刘福也通过这次辩论再次潜移默化着众人对待外族时的观点,无论是谁,都有一定的收获,都没有空手而回。

夜已深,王朗还没有休息。白天的辩论让王朗明白了自己来关时孔融为什么会那么高兴。经过这一次的辩论,王朗终于清醒认识到关并不是独尊儒术。儒学在关,在兴汉学院内也只不过是一门学派,与其他学派最大的区别,只是人员的多寡而已。

郑大师保持立,关王对儒学兴趣缺缺,作为孔家后人的孔融在关独木难支,过多的理想化对喜欢讲究实际的关王没有多少吸引力。如今日的辩论,哪怕王朗将和亲政策夸成一朵花,可随着刘福道出大汉和亲以来的成果,王朗被说的哑口无言。

没说错啊,十五位贵女送给外族糟蹋,结果外族还是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有出现向高祖进言和亲的刘敬所描述的那种情况。

因为是亲戚下不了手?可笑!你当外族是汉人?讲究个人伦情理?在外族内部,父杀子,子弑父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用汉人的道德准则去套外族,还希望外族也会遵守汉人的道德准则,用刘福的话来讲是脑袋被驴给踢了,纯属痴心妄想。

一想到刘福说这话时的表情,王朗不由摇头苦笑。君王对外强势虽然不能算是坏事,但对臣子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王先生尚未安歇吗?”门外的一声问候让王朗一愣,随即惊讶的问道“张大人来此作甚?”

“奉主公之命,前来保护王先生安全。”张松笑着走了进来。

“……有人要对我不利?”王朗皱眉问道。

“的确有人打算对王先生不利,不过那些人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王先生勿要惊慌,此次松带来的是主公身边的虎卫,一定能够将鲜卑人一打尽。”

“鲜卑人为何要对我不利?”王朗不解的问道。

“可能是他们认为王先生若是遇刺身亡,会对我关造成不利吧。”

“我不过是一教先生,又如何能够影响关形势?”王朗苦笑道。

张松也笑道“王先生,你这样认为没用,关键是鲜卑人认为杀了你会对他们有利啊。”

“知道是哪些人吗?”王朗又问道。

正说话的工夫,王朗的妻子拉着年仅三岁的儿子王肃走了进来。王朗见状连忙安慰自己的妻子不要害怕。王肃好的看了看张松,又看了看守在门外的虎卫,拉了拉父亲王朗的衣袖,小声问道“父亲,这些人是关王派来的吗?”

听到王肃这话,张松有些意外的看了王肃一眼,而王朗则伸手揉了揉王肃的小脑袋,温声答道“嗯,有人想要对我们不利,所以关王派人来保护我们。”

王朗没有怀疑张松来这的理由,也没有去追究张松带人擅闯民宅的罪过。众人一直等到后半夜,王肃已经在母亲的怀睡着,张松与王朗正在对弈,听院忽然传出一阵声响。

“来了。”张松落下一子对王朗说道。

“嗯。”王朗应了一声,也跟着落子。

“……王先生不担心?”张松盯着棋盘沉思了片刻,又问王朗道。

王朗闻言玩味的看了张松一眼,落下一子笑道“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主公虎卫保护,算鲜卑人有三头六臂,也到不了这里。”

被看破小心思的张松尴尬的笑了笑,投子认输道“王先生临危不乱,张松佩服。”

“全仗主公照顾,若不是有虎卫在外,我王朗也不会如此心安。”王朗笑着说道。

想凭几个人干掉王朗,鲜卑人高看了自己的勇武,战斗没有持续多久结束。来行刺的鲜卑人一共五个,四个被杀,一个被擒,要不是要问口供,那一个被擒的也不会活着。事情已经办完,张松告辞离去,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王朗一家。

这是张松自己的决定,不怕一万,怕万一。自从得知鲜卑人收买汉人为其做事以后,张松在面对鲜卑人的问题时会多留一个心眼。万一鲜卑人要是在自己带人离开以后杀一个回马枪,那岂不是功亏一篑。王朗欣然接受了张松的建议,带着妻儿随着张松一起离开,去安全的地方待几天再说。

也多亏了张松这个临时决定,在张松带人没多久,又一拨刺客进入了王朗的家,结果王朗没遇到,反而遇了被张松留在王府的虎卫。这拨刺客并不是鲜卑人,是真正的亡命徒,在发现遭遇虎卫之后,立刻退却,有不幸被围的,也在发现突围无望后划破自己的脸自杀身亡。

这两拨刺客究竟是同一伙人还是分别受人指使,这只能等抓到步度根以后才能知道。可步度根十分狡猾,早在派出刺客以前,已经乔装改扮的离开了驿馆,等到张松带人前去拿人的时候,除了几个被留下来打掩护的鲜卑人外,步度根早不见了人影。

王朗遇刺这件事在关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得知凶手是鲜卑人,行刺王朗的目的是为了让关陷入混乱的时候,人们对鲜卑的观感变差,认为这是对关的一种挑衅,应该对其施以惩罚。

对于民众的呼声,刘福并不是太在意,这本来是预料之的,新军组建也在这股要求报复的呼声展开。但眼下让刘福更感兴趣的,是行刺王朗的第二拨刺客究竟是谁派来的?根据鲜卑人的口供,以及那些刺客在行刺失败后的做法,这拨刺客应该是职业刺客。无论是自杀还是自杀前划破自己的脸,这都是为了防止泄露消息。这种类似死士的做法除了很有职业操守的刺客组织,别人不会那么做。

究竟是谁想要刺杀王朗?

王朗对这个问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来到关以后,整日里除了与好友喝酒闲谈,是在学院内教,平日里也没得罪过什么人,究竟是谁跟自己有那么大的仇,竟然不惜血本的请职业刺客来对付自己,要知道职业刺客的收费可是很高的。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刘福请出海棠去与他的师兄楚河联系,如今的楚河已经成亲,也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在听了海棠的请求后,楚河有些为难,毕竟不打探雇主的信息是刺客这一行的行规。

“我不用你告诉我谁是那些刺客的雇主,你只需要给我一个提示,让我知道究竟是哪家刺客行馆竟然胆大到刺杀我的臣子。”刘福善解人意的对楚河说道。

“殿下知道了后准备做什么?”楚河试探的问道。

“也没什么,是准备让他们付出代价,既然敢伸手,要有被人剁手的觉悟。敢接刺杀我臣子的买卖,那要有被我报复的心理准备。楚河,我不妨实话告诉你,你告诉我是哪家刺客行馆接了这次买卖,那我针对的只是那一家,你若是不说,那不要怪我报复的时候打击面广一些。”

“……请殿下给我一点时间。”楚河犹豫了片刻,对刘福恳求道。

“你要找人商量那去吧,不过我只给你一天的时间,明早如果你还没给我答复,那不要怪我不跟你讲情面。”刘福淡淡的说道。

第198章行有行规

行有行规,但任何行规在国家这个暴力组织面前都是扯谈!因为国家是任何行规的制定者,即便是常年坚持约定俗成的规矩,国家同样能够强行更改。换句话说,国家是游戏制作者,除非你不再这个国家待了,否则就必须遵循这个国家所制定的规矩。

当然国家也不会吃饱了撑的一定要强行更改一个规矩,除非这个规矩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或者威胁到了自身的统治。很多时候,国家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也会咨询各行各业内的专业人士,不过这个专业人士里绝对不包括刺客。

刺客与其他行业不同,别的行业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能说我是哪哪哪的掌柜,帮谁谁谁干活。可刺客怎么说?说我是刺客,专门负责杀人,你们想杀谁尽管来找我,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不像话啊。

各行各业,有的能够摆上台面在公开场合说的,也有不能弄得人尽皆知的。当然也不能搞得无人知晓,不管是为了掩人耳目还是为了接生意,刺客行馆也就出现了。刺客不会亲自出面去接生意,他们会在刺客行馆挂号,由刺客行馆的人负责接待,然后由刺客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这笔买卖,事成之后刺客行馆会得到一笔中人费。

每一家刺客行馆都认识大批的刺客,因为人多,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刺客行馆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约定,其中不泄露雇主的信息,就是每一家刺客行馆都必须遵守的约定。谁违反了,就会遭到其他刺客行馆的围攻。

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各家刺客行馆的魁首接到楚河邀请齐聚一堂的时候,这个众人已经遵守很久的约定就受到了挑战。

刺客在关中的买卖并不兴隆,自关中到了刘福的手中以后,刘福与众谋士一起商讨重新制定的律法就明文规定,民间严禁私斗,完善的律法让许多求告无门的人可以通过律法保护自己,再加上刘福任命了一批又一批强项令,因为个人交情而徇私的事情几乎没有。

既然能够通过律法为自己讨回公道,刺客的买卖自然就惨淡。大汉有名的刺客行馆,如今多集中在河北、江东一带。而关中,则成了这些刺客行馆的魁首用来接收生意、远程遥控的据点。毕竟关中的治安好,同行之间的暗杀极少发生,对那些魁首来说,待在关中安全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河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魁首聚齐。

“各位,你们看这件事要怎么办?”楚河问在座的众人道。

众魁首面面相窥,谁也没吱声。都知道关中王不好惹,如今有人敢刺杀他的手下,不给他一个交代,这事恐怕过不去。可谁也不想要出这个头,坏了刺客行馆的规矩。楚河见状催促道:“各位,这事光不吱声可混不过去了,关中王只给了我一天的时间,明早要是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他可就要按照自己的规矩来。到时候有什么好的坏的,你们可就不要怪我事前没通知你们。”

“楚河,你少仗着跟关中王认识就在我们面前充大,我就不信他关中王敢把我们怎么样。”魁首中的一人出声冲楚河叫道。

楚河冷冷的看了对方一眼,“祝道,你既然这么硬气,怎么不去关中王的跟前这么说,在我们这里大呼小叫算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